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特色信息资源库

甘肃特色信息资源库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地区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_以甘肃省为例_西北地区图书馆发西北地区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以甘肃省为例魏学宏现代网络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是多余的、过时的和重复的信息。因此,整合甘肃乃至西北特色信息资源是传承西北文化、创新发展西北经济的客观需要。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新技术数字化,建成特色信息资源库,让全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甘肃乃至西北。

西北地区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_以甘肃省为例_西北地区图书馆发

西北地区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以甘肃省为例

魏学宏

现代网络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是多余的、过时的和重复的信息。所以我们只有在内容选择和网页编排上标新立异,形成特色和优势,才能极大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方便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结合西北区域特点,整合甘肃特色信息资源,完善甘肃文化信息资源体系,构建甘肃文化信息库,有利于开展多学科、深层次、多角度的信息服务;有利于实现甘肃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甘肃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有利于通过互联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甘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因此,整合甘肃乃至西北特色信息资源是传承西北文化、创新发展西北经济的客观需要。

一、甘肃特色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也曾在此停留。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遗迹,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甘肃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因此,我们可以以甘肃的历史和文化特点为主线,以地方文献为基础,依托网络平台,逐渐建设甘肃特色信息资源库。(www.guayunfan.com)

1.甘肃历史文化信息资源

历史方面诸多热点论题如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西域的经营与开发、伏羲文化、西夏史、民族史、佛教的东渐、伊斯兰教在西北的发展、西北军阀问题、陕甘宁边区问题以及西北历史人物、政区与地名演变、民风民俗问题等等;文化方面有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彩陶文化、史前生物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形态。建立甘肃历史文化信息库,利用其博大丰富的信息内涵,为甘肃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甘肃民族文化旅游信息资源

甘肃历史文化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民族旅游信息资源,应该建立甘肃乃至西北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甘肃有着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我们应在不断的开发中,逐步将散落、埋没在甘肃和西北各地民间的、数量巨大的关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及历史事件的情报进行发掘、整理、筛选,通过编制大量的地方民族文献书目、索引等二次文献,逐步构建一个面向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使其成为了解和研究西北地方民族以及检索民族旅游信息资源的重要信息资源基地。

3.甘肃古籍文献信息资源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宝库的珍贵财富奇葩,具备资治、存史、教化、兴利等功能。甘肃是我国近代四大文献考古发现的两大奇观——敦煌遗书和汉代简牍的出土地,这是举世瞩目的国际性资源,我们有必要建立特色的信息资源库。目前兰州大学图书馆建有敦煌学数据库,包括敦煌遗书,题记数据库;敦煌壁画、彩塑数据库;敦煌学研究文献数据库;敦煌学研究专家和机构数据库。在网上可以查看到由兰州大学提供的中英文的敦煌彩塑和敦煌飞天介绍,还可以看到具有代表性的18幅精美的北周、唐朝敦煌彩塑和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敦煌飞天的代表作品的精美图片和介绍信息。再如拉卜楞寺藏经楼现存近2万块经版、6.5万余部经卷、典籍、图书、资料等稀有珍品,是中国藏传佛教寺院中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丰富、最齐全、最集中的文献基地;西北地方文献12587种,包括敦煌学及其研究史料,汉简及其考释研究,中西交通史,西北民族宗教研究资料,西北地方历史地理研究资料,西北冰川冻土、沙漠治理资料,西北地区文物的研究考释资料;古籍善本1213种、6万余册。宋刻本《汉隽》、《三国志蜀诸葛亮传》等在历代书目中均罕见,明刻《沈隐候集》为明代各本之祖,《永乐南藏》、文溯阁《四库全书》均为珍品。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使一些文献尽快实现数字化,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加速资源共享。

4.甘肃文物信息资源

目前甘肃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526处,全国重点收藏单位近百家,馆藏一级文物达1750多件,在全国居于前列。甘肃又是我国彩陶保存最为集中、品级最高的地区,从78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遗址到齐家文化都有大量的彩陶出土。其精美绝伦的造型,缤纷多彩的纹饰,堪称古代艺术的瑰宝。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规模状观的石窟艺术长廊也在甘肃。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榆林窟、马蹄寺、北石窟、南石窟、天梯山、云崖寺等50多处石窟群、2500多座洞窟、16000余身造像、56000余平方米壁画,灿若繁星,辉耀于陇原大地。石窟艺术是甘肃旅游资源中最具品味和魅力、对国内外游客最有吸引力的资源之一。另外甘肃还保存了一批造型精美、艺术和学术价值极高的寺院庙宇,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西夏皇家寺院张掖大佛寺、祖国统一西藏的历史见证武威白塔寺、拥有全国最高室内泥塑佛像的山丹大佛寺、西北“学宫之冠”武威文庙等。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新技术数字化,建成特色信息资源库,让全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甘肃乃至西北。

5.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

甘肃为我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十分丰富、颇具有特色的地区,不少堪称世界级品牌,对于海内外游客很富有魅力。如洮岷花儿、河州花儿、洮砚、兰州太平鼓、庆阳香包与刺绣、陇东皮影、道情、天水雕漆、兰州刻葫芦、羊皮筏子、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酒泉夜光杯、甘南藏戏、敦煌古乐、敦煌舞谱以及古典诗词、书画、地方餐馆等,多姿多彩,美不胜收。这些都可列为专题开发的首选课题,逐步采用编印联合目录、索引、专题文献资料汇编等多种方式,分工负责,定期完成信息资源的开发。

二、甘肃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原则

甘肃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连续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实施的任务,因此,建设和开发甘肃特色信息资源库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地域独特性原则

甘肃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反映甘肃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离开了地域性,甘肃特色信息资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必要。

2.标准化原则

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采用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价值才能被广泛应用。

3.可持续发展原则

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既要符合甘肃当前现实状况和目前需求,又要兼顾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库要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建设,可以先建书目数据库,再建专题性、最后建综合型的全文检索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确保甘肃文化信息库的建设过程按步骤有序进行,最终实现建设目标。

4.统筹规划原则

甘肃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体现整体规划、突出优势、互通有无、联合共建的原则。要联合全省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等情报信息部门,有计划地对原有数据进行整合及其新数据的制作,逐步建立指向全国性的信息资源系统,为实现特色信息资源的共享夯实基础。

三、甘肃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议

1.统一领导和规划,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是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资源的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才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调研收集相关数据,进行资源重组,建立新的数据库

特色信息资源开发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对已有的或在建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分布状况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对新建的数据库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论证,要避免重复建设;对现有数据库首先加以充分利用;对特定的信息用户群进行分析研究,掌握现在和潜在的信息需求;考察确定软件环境、硬件配置是否符合建库要求等等。

3.加强协作,联合建库

加强协作,联合建库是建设高质量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的重要举措。全省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等情报信息部门都要做好这项工作,推动甘肃特色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新体制的建立。因此,各机构之间要既有分工任务,又要有合作精神,协同建库,共享资源,以发挥特色数据库的最大效益。

4.注重时效,及时维护

特色数据库建好以后必须维护、更新。特别是对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修正一定要重视,以确保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协调性和运行效率。同时通过数据更新,保证信息的有效性,才能向信息用户提供快、精、准的信息新动向,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5.加强人员培训

建设特色数据库,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人才是关键。人员仅仅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或简单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对信息的敏锐反应能力、系统导航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整理加工文献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数据库的质量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秦波等.海岛特色信息资源整合与海洋文化库构建.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

[2]马春燕.试论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代情报,2005,(11).

[3]徐险峰.大湘西民族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来.图书馆,2009,(2).

[4]李希明陈美芳张勇.关于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新思考.情报杂志,2002,(5).

[5]牛红亮.略论西部信息资源建设.中国信息导报,2005,(12).

(魏学宏,男,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学硕士,从事美学、信息化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