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心中的变化_阶段性成长与思考_杏坛撷英石嘴

我心中的变化_阶段性成长与思考_杏坛撷英石嘴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心中的变化_阶段性成长与思考_杏坛撷英石嘴我心中的变化——阶段性成长与思考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左 迪我是2000年毕业后来到石嘴山市第三中学的,进入三中的我心情很复杂。从而丰满我心目中的“高手”。那时我心中的“高手”真的在一天天的长大。这段时期我在向着我心目中的“高手”前进,我总想我即便达不到那个境界但也要尽可能的去接近他。后来我发现他的问题不在楞次定律上而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和方向上。

我心中的变化_阶段性成长与思考_杏坛撷英石嘴

我心中的变化——阶段性成长与思考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左 迪

我是2000年毕业后来到石嘴山市第三中学的,进入三中的我心情很复杂。因为我就是从这所中学毕业的。这里有很多敬业教师、有很多在专业上高不可攀高手。我心理压力很大。看着学校的高考成绩一次一次的刷新,既骄傲又有些不自信。刚开始走进课堂时总是有些战战兢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总盘旋在我的大脑里。这种不自信迫使我大量的听课。听师傅的课使我如沐春风,洋洋洒洒、气势磅礴。听郭老师的课使人感到涓涓流水、自然天成。听王老师的课使人惊叹设计之巧妙,结构之严谨。

我很羡慕,我有些向往,还有一些淡淡的惆怅。我的路在哪里?我该怎么磨炼自己?

于是,我力求读懂他们。我力求看懂他们在课堂上传递的信息。从而丰满我心目中的“高手”。那时我心中的“高手”真的在一天天的长大。下面我用一段文字来描述他。(www.guayunfan.com)

他是课堂的主宰,是教学的灵魂。他用严谨的语言描述着一个个缜密的逻辑。用一个个显著的实例准确的联系着理论。用精选的题目锻炼着每一个孩子。用渊博的知识丰富着每一个同学。下课时,孩子们发出如释重负的叹息,黑板上是满满一黑板漂亮的粉笔字。一道道的习题被制服、一套套的试卷成为历史

这段时期我在向着我心目中的“高手”前进,我总想我即便达不到那个境界但也要尽可能的去接近他。那时的我好像找到了方向,渐渐的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然而有一团乌云总在我心头,虽然有时我在不停地讲、从不同角度、反复的重复,可总有一些孩子瞪着迷茫的眼睛点头对我说:明白了。而我的内心却是备受煎熬、折磨,甚至感到痛苦,我是不是入错行?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几年,然后我遇到了困惑、迷茫、混乱。可能应该是颠覆。

颠覆一:

我们在新课改中选择了沪科版。据说别的地区都用人教版的课本。于是我们被要求去培训新课本。在吴忠市,我们见到到了沪科版的作者束炳如和何润东两位先生,他们的一席话使我开始迷茫。当由于要求高中一年半完成物理教学时,一名老教师问:课时紧,完成不了时。两位先生说:只要学生了解物理思想至于懂不懂牛顿定律无所谓!对知识点是可学可不学的,关键是明白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

颠覆二:

公开课的表演也不再用多媒体做大量幻灯片满堂灌了,转为在实验室每人一套实验设备,提出几个实验方法开始探究了。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可是到底实效性如何?探究的方向、方法如何?孩子的体会、收获如何?我更迷茫了。

颠覆三:

2007年由于高考问题被教育主管部门批评。高一、高二两年的课改成为疑问。是课改的力度不够,还是课改的方向有问题?迷茫伴随着毕业生离去。

迷茫中迎来了新生。慢慢的同事们在讨论中好像有些我们需要的,可又抓不住。我们是不是太激进了?我们是不是太着急了?我们是不是对课改理解的不深?

一位上海专家来我校讲学,他说了他们的做法。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除了以往的知识点的教学还加入了大量的实验,有演示的,有学生做的,而大量实验的开展真正体现了了解物理思想,体会物理研究的方法。而高三老师们的重心又回到了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上。

课改到了今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对课改的认识和看法。我也有一些,不过比较浅显。

感悟一:真的很重要

回顾课改,今天才对沪科版的两位作者的话有所感悟。虽然我认为他的话有些偏激,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物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对学生来说知识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类探索世界和未来的勇气,重要的是物理思想的传承,重要的是物理思维方式的建立。对于一个物理教育者,这种勇气、这种传承、这种建立将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的追求。我们要带着孩子去体会这一切。

感悟二:知某数,识某文

这里的“数”代表的是自然科学,“文”代表的是人文学科。知识的传授,古今中外不过就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类,但传授方式却不同。

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要学生真正懂了明白了,在此基础上再继续第二步的传授,第二步明白了再走第三步,躐等越级是不行的。

有一次,一个孩子非常苦恼的对我说:他的楞次定律没学好,每到做题就判断反了。于是我把楞次定律从头到尾细致的讲了一边。可是情况依然没有改观。后来我发现他的问题不在楞次定律上而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和方向上。当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再也没判断错过。

所以物理教学,不可蜻蜓点水,跳跃的传授,而要循序渐进,不可有大起大落,使体系不完整,更不可连最基本的自然规律都不懂。

感悟三:领着孩子去看“它”

这个“它”特指事物本质,在物理世界里有这样那样的表象,而纷扰的现象背后,却有一个个的真理,在高中范围内应该带着孩子拨开云雾去看事物的本质,去体验寻找的方法,去感受寻找的乐趣。

这里要说一个放手和放心的问题。对于探究应该先放心后放手,放心是孩子已经掌握基本知道和方法,放手是在此基础上给孩子充分信任,也许效果会不好,但这种快乐、这种意识、这种态度会深深植入每个孩子心中。

感悟四:《中庸》中有“天命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在课改中,教育专家说的最多的是,中国教育在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其表现是孩子在工作中,没有创造性。于是在高中就提出让孩子去设计这个,创作那个的流说,而我认为,孩子的创造能力不应该在高中阶段来培养,我们要做的只是不要泯灭孩子们的创造兴趣——好奇心

高中本就是基础教育工作,基础就是积累。在厚积完成后才能勃发,所以孩子的创新能力我们不负全责。我认为大学才是主战场。

感悟五:应试也是一种能力

应试由于被用来修饰教育,所以被大家口诛笔伐,但应试本身却表现的是一种能力。仔细想来应试是对外表现的一种能力。与口才,交际等等不都是一样吗?应试无非把自己学到的更好的表现出来罢了。我觉得现今社会各行各业不都用应试来选择人才吗?为什么在高中它就那么不让人欢迎呢?

以上想法不是很成熟,但的确是我努力体会、努力思考的结果。可能有一天我会有不同的想法,可能有一天我会更坚定地认为它有道理。不管怎样,它是我现阶段真实想法。我们不会停息我们的思索,我们不会停息我们的体验。相信成功就在前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