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来自同一所母校_纪念徐汇中学周年校庆

我们来自同一所母校_纪念徐汇中学周年校庆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来自同一所母校_纪念徐汇中学周年校庆_达人历届校友我们来自同一所母校——纪念徐汇中学160周年校庆1963届 蔡传吉在我珍藏的照片中,有两张照片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了。照片中的几位先生来自同一所母校:不仅来自同一所中学——上海市徐汇中学,也来自同一所大学——南京航空学院。岁月流逝,转眼我离开“南航”已经四十二年了,“徐汇”也迎来160周年校庆,照片中的各位校友也都已步入花甲,不知各位身体还好吗?

我们来自同一所母校_纪念徐汇中学周年校庆_达人历届校友

我们来自同一所母校——纪念徐汇中学160周年校庆

1963届 蔡传吉

在我珍藏的照片中,有两张照片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了。照片中的几位先生来自同一所母校:不仅来自同一所中学——上海市徐汇中学,也来自同一所大学——南京航空学院(现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63年8月,我从上海徐汇中学(简称:徐汇)高中毕业,考取南京航空学院(简称:南航)。1963年9月1日清晨,我到“南航”报到,刚放下行李,即有人来找我,经来人自我介绍,他的姓名:李厚林,是徐汇中学1960届高中毕业生,当年他在南航三系学习,李厚林对我这个同是“徐汇”的“南航”新生非常关心,主动为我介绍学校的情况,并介绍我与其他两位同是徐汇中学毕业也在南航学习的两位校友:一是在三系学习的邵九龄先生,他是“徐汇”1959届毕业生,另一位是在四系学习的杨颂伟先生,他是“徐汇”1960届毕业生。由于我们都是来自同一所中学,同他们见面后,对初次离家的我感到特别亲切,他们高我三到四届,犹如老大哥一样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李厚林先生,经常对我嘘寒问暖,并主动为我解决当时学习中不可少的工具——计算尺,令我至今难忘。

附件1

1964年6月,邵九龄先生临近大学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李厚林先生把我们四人召集到一起,到南京新街口的一个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见附件1,照片中,自左至右:李厚林、蔡传吉、邵九龄、杨颂伟)。

1964年9月,新生报到时,我也仿效李厚林先生,在新生报到处找到来自“徐汇”的新生:李扬华、章裕庆和闻学金三位南航新生,1965年9月,又有两位来自“徐汇”的新生考进南航学习,他们是任子淦和张自鹏。

1968年11月,在我毕业前,他们五位校友正在南京长江大桥工地劳动,他们相约从大桥工地赶回学校,为我送行,并在校园里拍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张是在“南航”的NH-1三音速(亚、跨、超音速)风洞【注】前所摄(见附件2,自左至右:张自鹏、任子淦、章裕庆、李扬华、蔡传吉、闻学金)。

附件2

徐汇中学——这所上海最古老的中学之一,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不计其数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才智。每当我回忆起在“徐汇”的六年学习生活,“徐汇”不仅教给我文化知识,也教育我如何做人、做事,我的心中对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

岁月流逝,转眼我离开“南航”已经四十二年了,“徐汇”也迎来160周年校庆,照片中的各位校友也都已步入花甲,不知各位身体还好吗?现在在何处?

欢迎各位同一所中学、大学的校友与我联系,我的邮箱:cai_cj8443@yahoo.com.cn。

【注】 据《光明日报》2009年11月3日文章《沿着钱老的足迹前进》称:飞行器设计是“南航”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在这项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建造大型风洞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上世纪六十年代,“南航”打了申请报告要建造风洞。建造风洞需要大量的钢材,但时值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各种物质资源匮乏。当时国家要求高校和科研单位建造风洞,必须经钱学森批准,深知风洞对一所从事航空航天科研的学校的重要性,钱老毫不犹豫地批准了“南航”的申请,这才有了“南航”空气动力学专业随后的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