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_教师如何进行科学

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_教师如何进行科学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_教师如何进行科学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不能把科技素质教育仅仅看成是理科教学的事,而应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来强化。仅从教学这个角度看,科技素质教育也应是各学科教学共同的任务。因此,科技素质教育必须与其他内容的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全面实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实施科技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环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

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_教师如何进行科学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的实际,分别从不同途径和侧面开展了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一、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在理科教学中,虽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但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分数、轻应用的现象。这种局面如没有一个大的改观,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我国教育就无法适应新技术革命之挑战。为此。必须在中小学科技教育中让现代中小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巨大功能,彻底改变种种错误的价值观念.正确估价现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作用:了解当代先进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增强学生的科技素质。

首先,要强化科技素质教育的观念。不能把科技素质教育仅仅看成是理科教学的事,而应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来强化。尤其目前各学科互相渗透,联系愈来愈广泛,边缘学科不断出现。仅从教学这个角度看,科技素质教育也应是各学科教学共同的任务。(www.guayunfan.com)

其次,要把科技素质教育同过去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论调区分开来。让学生学好数理化知识是必要的,但只学好数理化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较高的科学素质。

还需注意的是,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其他素质的提高,而科学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其他素质的提高来支持。因此,科技素质教育必须与其他内容的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全面实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改革课程,体现教育的科技性

培养社会生产和生活适应能力强、综合能力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从大课程论的角度出发,建立适应科技革命挑战的新课程体系。把通俗的高科技知识、方法引入各科教学之中:或者在中小学开设科技课,根据不同年级有计划地进行科技教育,使学生了解现代生产的一般工艺,掌握现代生产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生活方面所必需的基本科技,以体现中小学教育的科技性。例如,小学阶段可以开设科技启蒙课,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发展角度出发,使之树立劳动产生乐趣、生活创造美感、科技带来文明、生产创造财富等观念。在课程内容上将科技与家庭、社会和世界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从小养成科技志趣,启发他们追求科技的热情。中学阶段既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通用性和迁移性,以使他们在知识、技能、观念等方面都能达到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需要的标准。这一阶段尽可能让学生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资料,各种通用机械和常用工具的使用,介绍科技与人类的关系,讲授电子计算机原理、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除开设必修课外,积极开设各种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吸取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就,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景出发,提高学习的起点,制定不同年级和阶段的培养目标,区分层次与重点,使科技教育课程在纵的方面形成由浅入深的系统知识结构。

课堂教学是实施科技教育的主战场。实施科技教育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做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课堂教学实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从教材内容看,在编排时就应注意渗透现代科技的基础知识,引入现代科技思想方法,增加教材内容的科技信息含量,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掘教材的科技内涵,利用教学内容中的科技素材,将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之中。根据科学教育认知过程的特点,还要认真地确定好认知目标和认知策略。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应是一些具有探究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其选择的标准为: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技事业和创造发明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安排活动时,要做到科学化,即活动的内容、方法、策略、手段及活动过程都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系统化,即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制定全面、系统的计划,使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能得到系统的、和谐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要把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主要是做好辅导。为了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学校可定期举办科技节、科技发明展览会、科技信息发布会、科学报告会、科普阅读活动、科技知识竞赛等。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进行科技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访问等,也是很有意义的。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对学生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在实施科技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环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为此,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园里、教室里、实验室里悬挂科学家的头像,张贴科学家的名言和有关的标语口号,办科技板报、墙报,建立科学长廊、科技信息台、气象台、植物园、动物园、科技角、家用电器、微电脑实验基地等,以便从学校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优势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一些具有当地特点的科技教育,并在科技教育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加科技环境的建设。这样就会使校园处处充满浓重的科技气息,学生在校园里犹如生活在科技的海洋中,从而实现外在环境与科技教育内容的统一,达到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