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职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_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我国职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_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职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_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第三节 我国职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缺乏实用的实践指导教材,实践教学硬件不足、软件跟不上等问题,这与我国提出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二是实践教学教师中兼职教师数量过少。

我国职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_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第三节 我国职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按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中等职业学校多为三年制)。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果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缺乏实用的实践指导教材,实践教学硬件不足、软件跟不上等问题,这与我国提出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一、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专业教学计划上,我国仍有部分职业院校使用的专业教学计划,理论教学时数偏多,专业实践课学时偏少,带有明显的高等教育痕迹。有些院校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实验、实习及实训等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环节落不到实处。

专业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但目前各专业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现以甘肃一职业院校(2+1模式)2008年教学计划为例,将其开设的部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如下(表1-1)。(www.guayunfan.com)

表1-1 部分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上表数据表明,在当前,实践教学地位并未得到充分肯定,学生在校教学实践时间都普遍偏少,虽然生产实践好像较多,但具体落实就很差了。

二、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实践指导教材

现代社会生产变化日新月异,实践指导教材却跟不上这种变化,许多实训指导教材老化,漏洞较多,教师能通过备课使理论教学与时俱进,具体的实践指导教材却难以及时更新,达不到实践的目标要求。

三、软硬件设施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多数为上世纪90年代后新建或改建的院校,其中很大部分是由专科学校、职工大学、教育学院、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三改一补”等途径合并组建而成的。这些院校本身办学基础普遍较差,改制后,又逢上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而且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多为地市主管,它的发展往往受地方财政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只给学校人头费,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加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的“造血”能力不强,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添置和更新教学设施,以至于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实验实训开出率较低,基地建设停滞不前。

虽然已有少部分院校已经在硬件配置上进入了改扩建,但更多的和具体生产实际经营出入较大,学生实训难。就这些院校原有的办学条件是按中专或成人教育标的要求配置的,显然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在硬件上虽然也作了一些革新,但毕竟财力非常有限,政府关心又偏少,与高等职业院校相比较就更差了。

软件跟不上。据了解,目前不少职业院校的教学安排依然遵循传统的分段式设计的做法:一是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没有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二是实践教学的设计没有与理论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突出对所学理论或成熟技术规范的应用,尤其是对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能力考虑不够,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些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指标体系,实践教学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为了缓解高校扩招、高职壮大带来的一系列压力,很少有精力顾及软件建设。

我国现有对实践教学的评估是包含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参照执行)中的,这有助于在学校的总体教学工作中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把握和评价,但现存的问题是实践教学在评估中占的权重较轻,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15项二级指标中,与实践教学直接相关的只有“教学条件与利用”一级指标下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建设与改革”一级指标下的“职业能力训练”两项,权重系数只占总额的13%,与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不太相称。应该说,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四、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双师型”教师缺乏。目前在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里,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虽然学历高,但都没有企业的实践经历,实践能力严重缺乏,必然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二是实践教学教师中兼职教师数量过少。近年来,为促进高校与经济界、产业界的紧密联系和保持教师队伍的弹性,也为增加办学效益,发达国家的高校都聘请了相当比例的兼职教师,而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兼职教师的比例基本上稳定在40%左右,在职业类学校这一比例更高。而我国高职兼职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10.3%,中等职业学校就更低了。”聘请大量兼职教师是职业院校与社会其他机构共享人力资源的一种趋势,可以节省大量费用。此外,要保持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发展同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生产第一线的现职技术人员中聘请师资,他们带来的信息和方法以及他们对职业的体验往往是职业院校现任教师所难以掌握的。因此,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不利于实践教学做到“三个贴近”(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

五、企业、行业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我国,由于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企业、行业必须参与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如何参与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文规定。大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难以稳定。此外,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职业教育追求人才培养“零适应期”的目标存在矛盾,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追求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接受学生实践必须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其结果是,部分企业因经济利益驱动,拒绝接受职校学生实践;有的企业虽然接受,但为了技术保密,不让学生接触最先进的技术;有的企业虽然接受职校学生实践,但并非学生所学专业,学生所学专业无法实践。最次的是学校未联系到实践单位,不得不让学生自找单位实践,情况就更差了。行业也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情愿与职校合作。因此,我国实践教学虽然也注意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但尚未真正过渡到“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为主体。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国近几十年的实践探索证明,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路,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障,从这点上讲也需要企业的大力参与。

六、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理论课时量大,内容过多过深,而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技能教学不仅课时少、内容陈旧,而且无专门的实践课程教材,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新的专业教学软件的使用等方面更是缺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实践课程不能综合运用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滞后于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排上也比较重视企业的参与,如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置、能力结构分析等,但学校是起绝对主导作用,往往由其组织并根据本校资源等实际情况最后调整取舍,而不是由企业或相关的技术协会为职业教育制定标准,并利用其标准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进行认证。这种方式产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肯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同时还存在一个社会认同度的问题,即以学校为主导制定的计划和内容是否为行业认可,依此标准培养出的学生是否为社会,尤其是为行业所认可。这种情况在全国的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