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现阶段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现阶段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对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我国现阶段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现代教育学基础

三、我国现阶段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割裂五育之间的关系

由于长期以来受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思想和科举制度等影响,我国中小学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人为割裂“五育”之间关系的现象,智育被当做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被智育所替代,体育失去了真正的目的,美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智育本身也被扭曲了。这些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将直接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化(www.guayunfan.com)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培养的问题,一度曾人为地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集中表现在教育的模式化上,统一教材、统一要求、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承认,学生被塑造成分数的奴隶,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其主要特征是以应考为目的,违背教育方针,将教育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教育僵化为“一刀切”的教育,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3.片面追求升学率

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味搞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直接阻碍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绊脚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堪重负。一些学生长期处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学习、学校、教师、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重大的人生悲剧。第二,严重摧残了学生的人格。在学校里,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体罚学生等,对学生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第三,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应试教育是用“大一统”的模式培养人:统一的教科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等,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第四,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应试教育下,教师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999年6月国家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这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素质教育强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内外部条件,以提升人的素质、发展人的潜能为旨趣,培养人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引导其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从实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个体身心和潜能的和谐发展,进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对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1)素质教育是全民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根本要靠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来实现。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和能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在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中作了明确规定,其基本点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就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和品德素质,决不能只抓某一方面的素质而忽视其他方面。

(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优秀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中等学生迎头赶上,尽快步入先进行列;使落后学生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4)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潜能的教育。师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特别是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机会,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进行高效率学习,殊途同归,实现素质发展目标。

3.实施素质教育应正确认识的几对关系

(1)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基础教育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理论依据,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们的教育方针,并且写进了我国《教育法》。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方针。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时代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教育方针的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二者在目标上都强调用全面的、整体的育人观看待教育,挖掘人的身心潜能并促进各方面能力的自由发展。二者在内容上都主张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之所以提了全面发展教育又提素质教育,这是因为:首先,素质教育是要引导人们重点思考“素质”,而全面发展教育往往引导人们重点思考“全面”。这些年来在讨论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人们想到的大多是怎样克服学生的片面发展,怎样创造条件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怎样提高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质量。但全面发展学生的什么?素质教育中“素质”一词的提出,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其次,教育方针作为教育工作的总目标,规定了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必须将方针提出的总目标具体化,素质教育明确地把全面发展具体化为人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和保证。可以说,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一种实现形式。最后,教育方针在一个长时期内,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倾向的严重干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多方面不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提出,正是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而准确地贯彻教育方针。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和落实。

总之,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全面发展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全面发展的内容要求,而素质教育则更强调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和落实,素质教育把人的素质的内容具体化为更多操作的目标要求,更利于规范教育实践活动,更利于党的教育方针得以更好的贯彻落实。

(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取消升学、考试。这种观点失之偏颇。我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倾向,自然涉及考试问题。怎样科学理解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反对“应试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彻底改变办教育的目的,即片面追求升学率。同时要改革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应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

正确地说,素质教育是要取消不必要的考试。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在于为什么考,考什么,怎样考,以及对考试的结果如何解释。一句话,要建立科学化的考试制度,而不是要取消考试,素质教育是把考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并非办教育的目的。至于实施素质教育是否要取消升学制度,这个问题一方面和考试有关,但更主要的与我国整个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相关,如学制,体制,办学模式等。《教育法》规定:我国的学制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这个学制看,升学制度是必然存在的。从《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分析,把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安排,对合理安排课程,加强中小学的衔接,提高教育质量,节省教育时间等有利。因此,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改为就近免试入学的举措是可行的。尤其在当前“应试教育”倾向严重的状况下,此举对缓冲升学考试压力,促使中小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非常有利。说到有的地方实验12年一贯制,大学与高中挂钩对口等,作为一种办学模式的探索,这并不意味着今后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升学制度要取消了,事实上在进行上述教改实验的学校里,也没有取消考试,而是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方法。总之,素质教育要取消不必要的考试,而不是不要考试。

(3)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目前,有人担心搞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肯定地说,二者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人的个性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就人的个性来说,应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统一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个性本身是全面发展的内容。发展个性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个性的发展既包含在素质教育发展中,也具体体现在素质发展中。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等最基本的、最普遍的素质,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素质教育与发展个性是不矛盾的。首先,个性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个性教育是针对人个性的差异性,通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个性,纠正偏差的个性,使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不仅不排除个性教育,还必须把个性教育纳入其中。其次,素质教育通过个性教育使学生获得多姿多彩的表现。素质教育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齐头并进,强求门门功课得满分,德、智、体平均发展。相反,我们承认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每个学生在不同素质方面的差异。在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得均衡发展和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呈现勃勃生机,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才。

(4)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是以发展人的个性为目标,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基础,是旨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竞争力的教育。就基础教育而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中小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具有价值性、相对性、层次性、全体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就区别而言,二者的含义与侧重点不同,素质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里,创新教育不是要离开素质教育另搞一套,而是要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的目的是一致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根本。是创新教育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细化,便于操作,用它可以带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出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可见,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任何割裂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关系的思想或提法,都是不可取的。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只有全社会的思想认识提高了、统一了,“转轨”才有可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推行开来。针对学校教育来说,端正教育思想,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的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目的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而轻视大多数学生,只重视知识灌输而轻视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宏观上讲,涉及政府的引导制约、经费投入、教育管理、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等;从中观上讲,涉及省、市、县、镇的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系统,教育行政部门的执行系统,反馈调控系统等;从微观看,主要是学校的实践推行机制,包括“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检测评价”“结果运用”等一系列环节。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要使全体青少年儿童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必须对中小学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育评价等进行整体的改革。客观地说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在课堂,要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然而,单靠课堂教学改革是不行的。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单项改革是难以奏效的。素质教育要收到实效,必须予以通盘考虑、进行整体的改革,反之会事倍功半。

(3)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片面的用考试分数、升学率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形成对基础教育的负面导向作用。不改革这种片面的评估制度,基础教育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就不能最终转向素质教育。如何摒弃以考分和升学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呢?首先,要坚持评价对象主体的多元化。在素质教育评估中,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政府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评估不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领导评教师,而且也包括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等。坚持互相评价,扬长避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在评价目标上,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真正体现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再次,评价手段应多样化。既有考试评价,也有非考试性评价;既有知识评价,也有技能和品德评价;既有课堂评价,也有课外评价;既有统一评价,也有个体差异评价;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既有诊断性、形成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等。最后,在评价指标上,应强调素质目标参照模式。以素质发展目标检验工作效果,淡化常模参照法,禁止滥用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

(4)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从考试本身来讲,它是一种评价手段,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实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逐渐完善起来。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考试这种方式。在没有其他手段可以代替它的时候,考试这种手段还将继续为人们使用。应试教育的考试把手段异化为目的,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素质教育的考试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而是通过考试或考核来衡量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衡量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怎么样,衡量是否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招生制度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影响素质教育目标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调整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不相符的内容。国家在高校招生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扩大规模,放宽入学年龄;考试科目进行“3+X”等的改革实验,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采取远程网上录取,以使招考工作更加公平、公正;扩大高校自主权。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各地在初高中招生制度上也进行了大力改革,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5)不断提高校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校长和教师。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与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直接影响着全局。首先,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其次,要有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既要调动广大教师教的积极性,又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共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再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最后,要学会依法管理教育、依法维护教育、依法发展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课堂教学主战场作用的发挥主要靠教师。可是,我们一些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习惯“应试教育”的教法,而对素质教育思考甚少,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诸多难以适应的地方。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多元素质,在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在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等。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当务之急是培养和培训出一批思想素质好、知识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必须真抓实干。

思考与练习

1.基础教育的性质、特点各是什么?

2.什么是教育目的?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对我国现行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认识。

5.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其间的关系如何?

6.什么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