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高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原因分析_引进智力与自主创二、我国高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原因分析(一)政府支持的力度:国外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投入1.我国高校R&D投入与其他国家的比较2004~2006年我国高校与美英日等国高校R&D投入比较,如表3-13。我国高等学校在国家研发活动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内地高校没有人入围,由此可见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很大。

我国高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原因分析_引进智力与自主创

二、我国高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支持的力度:国外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投入

1.我国高校R&D投入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2004~2006年我国高校与美英日等国高校R&D投入比较,如表3-13。

表3-13 按执行部门分,比较2004~2006年我国与美英日等国R&D投入(%)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载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zgkjtjnj/2006/t20071204_402449376.htm。

高等学校研发经费占本国研发总经费的比例(HERD/GERD)是反映高等学校研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可用于衡量高等学校在本国研发活动中的作用。近期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该指标为14%~23%。高等学校在本国研发的地位较高的是加拿大和意大利,其比例为33%~38%,我国与韩国相近,处在较低水平。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支出在总科研经费支出中的比重并没有提高,而是有所降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高等学校在国家研发活动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2.我国政府对国家重点试验室的投入

20世纪80年代,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一项战略创举,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国防实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发挥了无法用数字衡量的重要作用。当前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从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来看,政府对创新研究基地的投入是短缺的,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表3-14和表3-15是2000~200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财政拨款收入和2004~2006年科研经费收入构成。200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年科研经费为43.30亿元,较2005年增长32.4%,其中国家级课题是6272项,经费20.77亿元,占总经费的48.0%,充分体现了国家队的作用。

表3-14 2000~2004年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财政拨款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试验室2004年年度报告》,载http://www.chinalab.gov.cn/labsite/Site/report.asp。

表3-15 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2006年科研经费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国家试验室2006年年度报告》,载http://www.chinalab.gov.cn/labsite/Site/report.asp。

3.美国部分国家实验室年度经费收入

美国国家实验室为联邦政府职能部门拥有,委托高校管理。如能源部委托加州大学管理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试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都归口由相应政府部门管理,但是如今经费的来源已不单一,如通过竞争承担科研项目,为公司企业进行合同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向其他联邦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等。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使实验室运作更加灵活,同时也增加了争取经费的压力。不过,国家实验室的经费主要还是来源于美国国会根据联邦机构研究开发计划的财政拨款。国会具体规定了这些经费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经费预算中一般包含运行费和科研费,在运行费中设实验室主任基金,用于实验室根据部门发展需要设立的科研项目。从表3-16和表3-17可知,经费来源于不同的科研领域,其中主要来自所属职能部门。

表3-16 劳伦斯利弗莫试验室2001年经费来源

资料来源:赵文华、黄缨、刘念才:《美国在研究型大学中建立国家实验室的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表3-17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2000年经费来源

资料来源:赵文华、黄缨、刘念才:《美国在研究型大学中建立国家实验室的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对比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全年的经费收入与劳伦斯利弗莫实验室2001年经费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2000年经费总数可以发现,其中一个实验室的年度经费就超过了我国全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年度经费总和。

(二)高校的作用: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代表

人才是第一资源,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以人为本。虽然,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面临很多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和学科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高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1.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距

目前,虽然我国顶尖高校高职称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人数比前几年有很大的增加,但是与国外顶尖高校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教师情况比较,可以明显看到,中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不少,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高校教授虽占教师总数的9.4%,这种比例在全世界是比较高的(如剑桥大学只有125名教授),但高水平的教授数量太少。高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只在6%左右。具有硕士学位者也只有23%左右。这与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基本上有博士学位的状况悬殊较大。学科带头人紧缺,骨干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形势严峻(见表3-18)。

表3-18 2003~2004年四国高校教师数量与层次结构

资料来源:http://www.mext.go.jp/b-menu/toukei/001/002/2004/xls/029.xls;http:// 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4241.htm。

2.产出高引用论文的教师人数极少

美国科学情报所分21个学科领域对近20年来被引用率最高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统计,每个学科领域共250人左右。内地高校没有人入围,由此可见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很大。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所拥有的高引用率的教师总数来看,我国都存在很大差距,在世界总体水平中所占比例很低。从2005年的数据又可以进一步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地位明显落后(见表3-19)。

表3-19 2005年中外高引用人数情况

资料来源:http://www.isihighlycited.com。

从高引用率学者的学科分布看,发达国家的分布比较均匀,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杰出的科学家,我国不仅总量少,而且学科分布很不均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量投入,也需要高校自身制度和文化环境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具有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不可能指望短时间内就建成一批世界顶尖高校。

3.人才队伍的博士学位与学缘结构方面存在差距

世界一流大学往往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不乏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杰出科学家、划时代科技成果的发明者。仅哈佛大学就曾有30位教授在校工作期间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而加州伯克利分校11位教授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欧美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教师素质很高,不仅绝大多数拥有著名研究型大学的博士学位,而且拥有良好的学缘结构。德国大学教授不仅要求博士学位,而且要有在其他大学3~5年的博士后研究经历,并有能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成果。美国大学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很高,加州理工学院高达99.7%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教师们往往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从几十个乃至数百个候选人中挑选出来。

学历层次反映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和所具有的基础训练水平及发展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根据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有层次地选取美国16所大学教师学缘结构的一项研究可以发现,博士学位几乎已经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任教的资格证。以下是所选取16所大学中10所大学教师学缘结构表(见表3-20)。

表3-20 美国10所大学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姜远平等:《美国一流大学教师学缘结构分析》,教育部科技委专家建议,2004年10月。

不仅如此,由于发达国家实行学校学位制度,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博士学位代表其所受到的学术训练、熏陶和所达到的水平不同,越是高水平大学,获得学位的“含金量”也就越高。因此,在所统计的16所美国大学中,排名越是靠前的大学在顶尖大学获得学位的人数也相应增多。

近年来,我国内地高校教师队伍的博士比例虽然已经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经提高到52.3%和47.5%;存在的“近亲繁殖”现象也有所好转,而且有的高校在招聘中明确规定至少要有一半的名额留给校外应聘者。但是,总体而言高校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仍然偏低,不少高校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不足30%,其中真正拔尖的更是凤毛麟角。由于高校办学经费紧缺,许多高校不具备吸引一流人才的条件,补充高学历且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员相对困难。教师学缘结构的“近亲繁殖”比较普遍,知识结构单一,学术上的新观点、新想法受到局限,影响了原创性成果的产生。

从表3-21可以看出,与世界著名大学相比较,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学缘结构方面,即便是中国的一流大学,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拥有世界名校博士学位的教师方面,不仅与欧美一流大学存在差距,与我国的一些港台地区大学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港台地区大学的许多教师都拥有世界200强大学的博士学位,其中不乏在世界一流大学担任过教职的人员。香港科技大学专任教师中拥有世界前20名大学和前100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为42.2%和78.7%,与科罗拉多大学、马里兰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相当。台湾大学专任教师中拥有世界前20名和前200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为24.6%和80.2%,与俄勒冈州立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相当。相比之下,内地大学教师的国际化程度明显偏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师中拥有世界200强大学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为14.0%和6.7%。

表3-21 拥有世界200强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

资料来源:刘念才等:《内地与港台一流大学比较研究报告》,《教育部咨询报告》,2004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