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地区性综合科学课程改革_以浙江省为例_渐摄与融构

我国地区性综合科学课程改革_以浙江省为例_渐摄与融构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地区性综合科学课程改革_以浙江省为例_渐摄与融构_中西第四节 我国地区性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以浙江省为例1988年5月,浙江省接受了原国家教委交给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试验的任务。领导和专家对浙江省《自然科学》课程改革作了充分肯定。

我国地区性综合科学课程改革_以浙江省为例_渐摄与融构_中西

第四节 我国地区性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以浙江省为例(16)

1988年5月,浙江省接受了原国家教委交给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试验的任务。在原国家教委的指导下,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并结合浙江省的特点,独立确定了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并自行编制各科教学指导纲要和教科书。1988年12月底,浙江省根据原国家教委提出的“在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教材多样化”的方针,结合本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具有本地区特点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并成立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铺开了课程全面改革的试验工作。其中一项重大改革,就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尝试以《自然科学》综合课取代分科教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

1991年3月,国家教委肯定了浙江省《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同意进行改革实验,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由此开始实行。

浙江省实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改革至今近20年。综合科学课程实验的历程充满了艰辛,是一段很不平常的改革之路。即使今天,争议和阻遏并未完全消失。

一、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过程(www.guayunfan.com)

从改革的推进层次来看,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主要经历的过程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论证决策阶段(1988—1991年)

1988年9月—1989年7月,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浙江省教委教研室组织人员到全省9个市(地)、170多个乡镇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社会各行各业和教育系统内部对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最后认为浙江省开设综合课程势在必行

在调研的同时,组织人员进行科学课程教材的理论研究工作。1989年3—7月,在杭州、嘉兴、温州分别成立初中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编写组。1989年8月21日,浙江省教委教材改革咨询组听取自然科学等三个编写组的汇报并讨论研究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1989年11月29日,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着手编写科学教材。

1991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试用)》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开始试用。同年3月27—28日,国家教委领导和有关司局负责人听取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汇报,肯定了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同意进行试验。

2.实验试点阶段(1991—1993年)

1991年9月,浙江省初中综合《自然科学》课程在慈溪市观城、绍兴市柯桥、诸暨市三都三个试验区500多名初一学生中试用。

1992年2月,在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经过各市(地)教委领导研究讨论,确定1992年将试验区扩大到24个县(市、区),约4万多初一学生参加第二批试验。会上,经浙江省政府领导同意,浙江省教委宣布:自1993年秋季开始,在试验的基础上,除个别实验学校外,浙江省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均开始执行浙江省编制的《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使用浙江省编写的《自然科学》教材(当年初一学生约60万)。

3.相持攻坚阶段(1993—1997年)

1993年,浙江省全面试行后,对《自然科学》的反响十分强烈。综合科学课程实施中的各种矛盾和思想都充分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教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协、科协、在杭中科院院士的关注。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多种形式和层面的座谈,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1997年8月5日,浙江省教委发文,规定把继续使用《自然科学》合科教材或改用分册教材(具体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4个分册)的决定权放给各县(市、区)教委。当年11月,浙江省11个市(地)教委全部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正式表态,全部赞同初中继续使用《自然科学》课程合科教材,实施综合科学课程。1997年秋,新版《自然科学》教材从初一年级起试用,标志着浙江省初中综合科学教材逐步走向成熟。

4.发展推广阶段(1996—2001年)

随着对综合科学课程认识的深入,尤其是试验区工作的进展,学生的发展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逐步适应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综合科学课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终于逐步稳定下来,进入逐步推进阶段,各方面的研究深入开展,成果开始出现。

1998年2月24—27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浙江省教委联合召开“基础教育综合课程研讨会”,包括中央教科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等8所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浙江省《自然科学》课程改革作了充分肯定。1998年3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浙江省初中综合课程改革作了报道,在舆论上给予了支持。

2000年秋,新版《自然科学实验实习册》一、二、五册开始试用,二、四、六册在2001年春开始试用,标志着《自然科学》课程的实践活动迈出了重要一步。

5.融入国家新课程(2002年至今)

跨入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普遍展开。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初中实行综合与分科并行的科学课程,并据此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按照新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了三套教材,分别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02年秋季开始,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逐步与国家课程改革接轨,全省普遍采用了全国统一的科学课程标准和国家教材(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结束了浙江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来的综合科学课程实验。

二、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1991年,《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颁布,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正式施行。《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对科学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赋予了课程内容新的内涵,构建了新的科学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17)

《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在前言中明确规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开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程总目标。课程目标分为四个领域,具体内容如下。

(1)认知领域,要使学生形成符合身心发展特点的系统的知识结构。除了具有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识外,还应具有保护自然以及认识自身、保护自身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生态观、环境观、人口观。具体来说,指导纲要规定在认知领域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体、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初步理解自然科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它们的一些实际应用”。

(2)技能和科学方法教育。技能方面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心智技能和一般动作技能。科学方法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桥梁,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假说、数学方法等。在这一方面,指导纲要规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以及一些基本测量的技能等;初步具有分析、比较、分类、概括以及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认识科学的本质,认识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技意识,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技术观。指导纲要在这一方面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价值观”。

(4)思想情感方面,既要注意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又要突出科学特点,着重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积极参与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

2.课程内容(18)

《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应是学生为适应现代生活和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或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适当介绍一些学生能接受的科学技术新成就,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有发展前景的新知识”。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即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假期活动。

(1)必修课。必修课安排在前5个学期,内容分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必学内容由通用内容和乡土内容构成。其中通用内容包括:能的转化和守恒、质量守恒、生物进化、生态平衡等自然科学最基本的原理和规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地球、分子、原子、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常见物理运动及其规律,常见化学反应和化学用语,天气和气候,生物群体,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观察、实验、调查、逻辑推理、探索研究、假说等科学技能方法;我国古代和现代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事迹。乡土教学内容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根据当地实际,介绍实用性和地方性较强的一些课题。《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科学课程需留出10%的课时用于乡土教学和其他补充教学。选学内容主要有:采集并观察池水中的原生动物和藻类,测量胸围差和测定肺活量,脑干,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煤的综合利用,液化气,地热能,观察蛔虫和蛔虫卵。

(2)选修课。选修课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分两部分:①自然科学原理和规律的应用;②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可根据需要选学其一,两者均应留出18课时作为机动课时。

(3)课外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兴趣,在课外安排一些科技活动。

(4)假期活动。在假期里有组织地进行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科技活动,主要面向社会。

3.课程体系

浙江省初中综合科学课程以“浙江省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为依据,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学科内容体系包括物质、运动、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条经线,并按“认识自然、认识自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的线索展开;纬线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综合地认识自然形态和自然规律,用分析的方法学习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基础知识,现代综合科学(材料、能源、环境、健康)的基础知识这样三个层面。同时,配合知识结构这条主线,构建了另一条副线——技能与方法系列。这一内容体系如图21-1所示。

图21-1 浙江省《自然科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图

具体地说,《自然科学》第一册是综合地认识自然形态和自然现象,以常识性知识为主,安排好小学自然常识与初中自然科学的衔接,扩大视野,增强系统性。第二册至第四册,用分析的方法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第二册的重点是生命运动,学习生物的结构、新陈代谢、生殖、遗传变异、进化等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个体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内容。第三、第四册重点是理化运动,第三册重在常规运动、涉及的自然关系多为经典物理学中的因果关系;第四册重在微观运动,包括分子热运动和化学运动(原子的化分与化合),涉及的自然关系多为统计关系。第五册学习综合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原料和材料、能源、生态、环境和健康等方面。与第一册相比,这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第六册分A、B两种,A本是为准备升入普通高中和中专的学生准备的,内容是对自然科学课程中的理、化、生知识分别予以系统整理,形成体系,以利与高中分科课程的衔接;B本主要讲述自然科学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供准备升入职高和技校或不准备升学的学生使用。

技能方法体系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结合知识体系来编排。第一册为基本测量,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解剖,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第二册为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和观察,观察方法的深化和归纳方法;第三、第四册为理化的实验技能训练,科学实验、分析和数学方法;第五册为科学调查,综合方法;第六册A对各种实验技能系统整理,学习演绎和科学假说;第六册B重在实际应用能力。

从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来看,浙江省编制和实施的《自然科学》课程属于第一代综合科学课程,其特点是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虽然课程也安排了技能方法体系作为副线,并把教学目标从“双基”落实扩展到四个方面(增加学科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其他方面仍处于从属地位。

三、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果

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的实验走在全国的前列,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国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经验,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1.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调查,综合课程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往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生活劳动能力等有了更大的发展,且高中学习也比较顺利。初中阶段学习综合科学课程与学习分科科学课程在高考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2.形成了一支综合科学骨干教师队伍

综合科学课程的改革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观念争论、明晰和更新的过程。几年的综合科学教学实践,使教师对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逐渐认识到: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素质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力的,是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的。2003年,浙江省能独立承担自然科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已达90%以上。

3.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课程改革前的1988年,小学、初中年流生率为8%,到了1995年下降到1%。这虽然有乡镇和学校管理加强的因素,但新课程的实施,包括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以及新教材总体上有利于农村地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4.为繁荣我国初中课程教材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综合课程在一个省范围内全面展开,并获得初步的成果,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探索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科学课程,探讨综合科学课程实施的规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有利于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这也就是所说的教育的公正和均衡发展。浙江省综合课程的推行,就有利于实现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

6.推进了教育科学研究

综合科学课程的推行,相比较之前的分科教学,自然是不同的。在实施综合课程过程中,科学教师必然会面临诸多新的问题,这就不断激励教师去探索、研究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而这一过程,正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所以说,综合科学课程的推行,为教师实行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新的视角和新的机遇。

7.推动了教师教育改革

综合科学课程的推行,使得科学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多种变化,对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同时具备各学科的知识,并需要对这些知识实行综合。这对于适应了分科教学的科学教师而言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对科学教师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教育的改革,推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

8.为全国的综合科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实行综合科学课程已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流趋势,世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中小学全面推行综合科学课程,在课程与教学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港、台、澳地区,也在这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和实践。所以说,我国大陆地区推行综合科学课程是符合国际潮流的,更是符合科学学科的本质的。

浙江省作为实施综合科学课程较早的、也是较为成功的省份,无论在课程编制、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还是师资培养等方面均为全国的综合科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利于推进全国的综合科学课程改革。

我国科学教育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多项有针对性措施的实施,为科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科学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综合科学课程继续推进,注重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联系,不只是将科学看成是独立的一部分,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联系。

(2)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更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教科书。其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又体现各自的特色,更符合学生实际。

(3)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

(4)意识到科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推动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有些地区开始注重对科学教师的培训。

成就的取得是显著的,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教师素质亟待提高。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科学系,培养综合科学教师,但这样的学校数量还是太少。同时,随着STS、HPS、NOS等新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兴起,亟需加强在职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

(2)对科学价值观的理解不够全面,在科学教育中,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够重视,最受重视的依然是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教师的科学教育观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明显的。在科学课堂上没有发挥甚至没有体现科学史、科学哲学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一时期。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在新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及推行正是对这一规定的有力诠释与实践。

【注释】

(1)王伦信,曹彦杰,陈绵杰著.新中国中学教育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3-114.

(2)杨明编著.应试与素质——中国中等教育60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9.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4)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著.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89.

(5)Miller,J.D.Scientific literacy: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J].Daedalus,1983,112(2):29-48.

(6)Klopfer,L.E.Scientific literacy.In Husen,T.and Poatlethwaite,T.N.(eds).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Research and Studies[M].Oxford:Pergamon,1985.4478.

(7)Hodson,D.In search of a meaningful relationship:an exploration of some issues relating to integration in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1992,14(5):541-562.

(8)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文)[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3-20/8/705476.shtml,2006-3-20/2007-3-13.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10)钟启泉.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9):16-22.

(11)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文)[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3-20/8/705476.shtml,2006-3-20/2007-3-13.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9-200.

(13)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初中阶段科学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

(14)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草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5)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草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6)蔡铁权,陈丽华等.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A].见:吴惠青主编.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年度报告(2009)[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87-308.

(17)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制订.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11-112.

(18)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制订.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12-1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