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博士后事业的主要成绩_中国博士后_19

我国博士后事业的主要成绩_中国博士后_19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博士后事业的主要成绩_中国博士后_19(一)我国博士后事业的主要成绩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我国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发展迅猛。博士后制度本身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博士后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直接投入博士后事业的经费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

我国博士后事业的主要成绩_中国博士后_19

(一)我国博士后事业的主要成绩

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我国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发展迅猛。20年前,我国没有几个人了解博士后,博士后事业在中国还是一个零;在今天,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博士后管理制度、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稳定的工作队伍,博士后事业已覆盖全国大多数地区、主要城市和重要研究机构,博士后已为社会各界人士广为接受和了解。因此,就制度本身的建设而言,其成绩是相当突出的;其原因在于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而支持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博士后制度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博士后制度本身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博士后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十五大报告指明了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并高度评价了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科技进步是“人才培养”或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果。因此,人力资本积累就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依据现代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有:教育、培训和“干中学”。教育和培训直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干中学”指的则是通过实际工作,积累经验、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其中,前者重在通过“培养”获得人力资本的增加,后者重在通过“使用”进行人力资本积累。此外,由于流动性的大小或迁移成本的高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在不同部门“干中学”的可能、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多少、就业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是否顺畅等,因而同样是一个社会提高人力资本所必需的。总之,教育和培训、“干中学”、人才市场的流动性是决定人力资本水平和增加状况的主要因素,从而是实现经济“集约式”增长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博士后制度的作用在于:①其流动性特征保证了它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效率和重要作用;②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因而可以通过“干中学”积累人力资本;③在设计良好的博士后制度中,博士后制度可以在若干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或地区,通过申请国家特别资助获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而提高其人力资本水平。(www.guayunfan.com)

1.博士后制度应充分重视并正确处理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1)国家在我国博士后制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因为现有博士后制度是国家主导的制度、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科技活动本身的特点,而且还由我国的独特国情所决定。对于该问题,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国家的作用,而是在承认国家重要作用的前提下,对国家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研究。因此,充分重视国家在博士后制度的作用,以及深入分析国家应通过何种方式发挥作用,是对“博士后制度”和“国家”之间关系进行正确认识的两个重要方面。

(2)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探索的性质,一般是先设立特区进行试验,成功后则给予进一步推广并成为普遍实行的国家政策。博士后制度在设立之初,实质是在高层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方面开辟特区,在诸如户籍、劳动人事关系、住房和子女就学、人员编制、学科交叉和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方面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等,因此也必然会带来改革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科研体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国家为推动博士后事业的发展所制定的优惠政策无疑对它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回顾十几年来的改革成就,我们可以看到博士后制度在不少方面的突破成为该领域的改革结果。

(3)博士后制度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年轻科技人才和新的学科带头人。在已经出站的19342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中,绝大多数在出站后即被单位聘任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许多直接或很快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有的已成为新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或科研骨干。据统计,在国家教委实施的“跨世纪人才计划”中、在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中,博士后均约占20%左右。目前,已有70~80名出站博士后成为新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中也已诞生了科学院院士。

(4)我国的博士后制度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学术的交流以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发展,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诞生,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人均参与和承担2~3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占40%,两年内项目完成率为64%;人均在国际上发表论文1.5篇,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在国内一般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人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0.5项。此外,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有利于改变招收单位“近亲繁殖”的状况,有利于深化博士后同相关单位的彼此了解,因而对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

(5)吸引留学博士回国服务。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是当初设立博士后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它也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在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留学博士中,他们回国后有80%进了博士后流动站,约占回国留学博士总数的4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博士后制度在吸引留学博士方面的重要作用。

社会各界人士大都基于上述认识,对博士后制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我国科研教育事业改革所取得的最明显成果之一。大力推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不但符合世界发展趋势,也适合于我国国情,它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2.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引导和调动社会广泛参与

根据责权利对等的原则,随着博士后发展规模的扩大,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投入,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现在国家财政对博士后工作的投入主要有三类:①每年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拨发博士后日常经费,现经费标准从初期的每人每年12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0元;②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专门择优资助部分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性科研工作;③拨款建造博士后公寓,“七五”、“八五”期间建造了3750套(国家投资3000万元),“九五”期间再建2000套(国家投资2亿元)。

除国家财政投入外,全国博管会还适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地区、部门、设站单位、企业都成为投资者,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目前,在直接投入博士后事业的经费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设站单位与企业的投入已超过50%。在招收方式上,由国家资助招收,发展到自筹经费招收、依托项目招收、企业招收等多种形式。许多地方、部门和单位,也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博士后科学基金,建造了上千套博士后公寓。可以说,没有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的直接参与,在我国形成这样一个全新的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制度是不可能的。

3.坚持“吸引、培养、使用"和“产、学、研"两个三结合

博士后制度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或科研工作制度。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将博士后制度高度概括为“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20年的历程证明,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凝聚和吸引人才,在使用中培养人才,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通过设立并建设好一批高水平的流动站和工作站,筑巢引凤,把海外留学博士和国内优秀博士引导、调配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使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培养,使得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成长。

在博士后研究工作中,注意引导其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人员走入企业。当前,企业博士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使生产、科研紧密联系,使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等融为一个整体。坚持两个三结合,使博士后事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尽管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曾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了许多调整和改革,但基本框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动。其中,比较大的改革举措主要有:1992年决定在社会科学领域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允许博士后流动站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1994年决定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