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卷设计_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_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卷设计_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节 问卷设计一、问卷设计的步骤(一)初步探索初步探索是整个调查研究从设计阶段到资料搜集阶段的过渡,是把调查内容转换为具体的问题。封闭式问题常用的形式有: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矩阵式、表格式。问卷设计还包括问题数量的安排。

问卷设计_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问卷设计的步骤

(一)初步探索

初步探索是整个调查研究从设计阶段到资料搜集阶段的过渡,是把调查内容转换为具体的问题。要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首要的工作并不是马上动手列出调查的问题,而是先做一定探索性的工作,即先摸底,熟悉和了解一些基本的情况,以便对各种问题的提法和可能的回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探索性工作主要包括: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设计者围绕所要调查的问题,自然地、随便地与各种对象交谈,并留心观察他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通过交谈,常常可以避免在设计问卷时出现许多含糊的问题,也可以避免设计出不符合实际的答案来。初步探索是设计问卷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是进行问卷设计的基础,也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中研究设计阶段转向资料搜集阶段的必经环节。

(二)设计初稿(www.guayunfan.com)

设计初稿是根据初步探索得到的认识和结果,调查者动手设计问卷、答案,并形成初稿。

1.卡片法

将每一个问题及答案单独写在卡片上,然后排列组合。卡片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根据探索性工作所得到的印象和认识,把每一个问题写在一张卡片上;第二,根据卡片上问题的主要内容,将卡片分为若干堆,即相同事物的问题卡片放在一起;第三,按照合适的询问顺序将卡片前后排序;第四,根据问卷的整体逻辑结构将卡片排出前后顺序;第五,从回答者阅读和填答问题是否方便、是否会形成压力等角度作适当调整。

2.框图法

将调查内容的逻辑结构列出,然后补充完善。框图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根据研究假设和所需资料的内容,画出整个问卷的各个部分及前后顺序的框图;第二,具体写出每一部分的问题及答案,并安排好顺序;第三,根据回答者阅读和填答问题是否方便等方面进行检查、调整和补充。

卡片法和框图法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从具体问题开始,然后到部分、整体;后者是从总体结构开始,然后到部分、到具体问题。这两种方法各有自身的优缺点,为了避免二者的缺点,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三)试用和修改

问卷的试用在问卷设计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卷至少经过一次试用修改后,才形成用于正式调查的问卷。有些研究者对编制问卷是非常重视的,但往往将初稿视为定稿,认为写好以后就可以进行正式调查了。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不论我们在编写问卷初稿时多么认真,总会有些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问卷发出以后,即使我们发现了这些潜在的缺陷和错误,也不能进行修改了。所以,进行试用是问卷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试用问卷初稿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客观检验法,另一种是主观评价法。

1.客观检验法

将问卷初稿打印若干份,然后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一个小样本,用这些问卷初稿对他们进行调查。最后认真检查和分析试调查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和缺陷,并进行修改。客观检验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填写错误、对未回答的问题的分析、对填答错误的问题分析。

2.主观评价法

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抄写或复印若干份,分别送给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及典型的被调查者,请他们直接阅读和分析问卷初稿,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认识对问卷进行评论,指出不妥之处。

二、问题的设计

(一)问题及答案的形式

在调查问卷中,问题的形式可分为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两种。

开放式问题只需在问题下面留下适当空白即可。例如,“您认为导致中小学产生应试教育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封闭式问题常用的形式有: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矩阵式、表格式。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各种形式的作用和特点。

(二)问题的语言及设计要求

一般来说,书面语言是问卷的基本材料。要设计出含义清楚、简明易懂的问题,必须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与设计。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明确、通俗、易懂。

问卷设计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所用语言应该简单明了。无论是设计问题还是设计答案,所用语言的第一标准是简单。尽可能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不要使用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及专业术语或缩略语。

(2)问题尽可能简短。我们在陈述问题时,最好不要用长句子,要使问题尽可能清晰、简短,使回答者能很快看完,很容易看懂,一看就明白。

(3)问题避免有双重或多重含义。双重(或多重)含义指的是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了两件(或几件)事情,导致被调查者无法回答。

(4)语言避免带有倾向性或诱导性。在问句的设计中,所提问题应持中立的立场,尽量避免对回答者产生暗示和诱导作用。此外,在问题中引用或列举某些权威的话,或者运用贬义或褒义的词语,都会使问题带有倾向性,都会对回答者形成诱导。

(5)问题不能以否定形式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某些特殊的情况以外,人们习惯于肯定形式的提问,而不习惯于否定形式的提问。

(6)所提问题与回答者具备的知识是否匹配。

(7)不要直接问具有敏感性或威胁性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敏感性的问题包括涉及个人利害关系的问题、个人隐私问题、各地的风俗习惯、社会禁忌等问题。例如:“您家有多少存款”;“您离过婚吗”;“您信仰何种宗教”等。

问卷设计还包括问题数量的安排。一份调查问卷,到底应包含多少个问题,问卷的长短如何确定,均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而言,问卷的篇幅与问题的数量要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样本的性质、分析的方法、拥有的人力和财力等多种因素而定。总的来说,问卷篇幅不宜太大,一般以回答者在30分钟内完成为宜。问卷篇幅太大,容易引起被调查者心理上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填答的质量或回收率。

问卷设计还包括问题的次序安排。问题的次序安排应符合以下原则:

(1)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

(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时间上先发生的问题先问,不同主题的问题分开问,同性质的问题按照逻辑次序排列;

(6)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

(7)若有开放性问题,则应放在问卷最后面。

(三)问题的种类

问卷中要询问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类。

1)背景性问题

背景性问题主要是指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情况、行业、职业、职务或职称、收入、宗教信仰、党派团体等。有时还包括被调查者家庭的某些基本情况,如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等。它们是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

2)客观性问题

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如:“您家住宅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去年您村里人均纯收入多少元”等,都是事实方面的问题。又如:“您村里外出劳动力主要到什么地方干活”、“您今年外出旅游到了哪些地方”等,都是行为方面的问题。

3)主观性问题

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愿望等一切主观世界状况方面的问题。如:“您对医疗制度改革有何看法”;“您认为部分工人失业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吗”;“您对自己目前所得到的报酬是否满意”;“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等。

4)检验性问题

为检验回答是否真实、准确而设计的问题。如在问卷中先问“您今年多少岁”,在问卷后再问“您哪年结婚”,“当时多少岁”。又如先问收入、再问支出,或先问支出、后问收入等。这类问题,一般安排在问卷的不同位置,通过互相检验来判断回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四类问题中,背景性问题是任何问卷都不可缺少的。因为,背景情况是对调查者分类和对不同类型被调查者进行对比研究的重要依据。其他三类问题,则依调查的目的、内容而定。例如,人口调查主要涉及客观性问题,民意测查则主要涉及主观性问题,只有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特别是经济调查问卷),才需要设计检验性问题。

(四)问题的结构

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它是问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便于被调查者回答问题,同时也便于调查者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设计的问题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排列。

(1)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而不要把不同性质或类别的问题混杂在一起。如,把背景方面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前面或后面,把经济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家庭方面的问题等都相对集中地放在一起。这样,就便于被调查者按问题的性质先回答完一类问题,再回答另一类问题,而不至于使他们回答问题时思路经常中断和来回跳动。

(2)按问题的复杂程度或困难程度排列。一般来说,应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排出客观事实方面的问题,后排出主观状况方面的问题;先排出一般性质的问题,后排出特殊性质的问题。特别是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安排在问卷的后面。这有利于增强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信心,有利于把回答逐步引向深入,而不至在一开头就把被调查者难住了,让他们不知如何回答。

(3)按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列。一般来说,应该根据调查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顺序来排列问题。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先问当前的有关问题,然后由近及远地追溯过去的情况。但是,无论是由远到近,还是由近及远,问题的排列在时间顺序上应该是连续性的、渐进性的,而不应该来回跳跃,打乱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思路。

总之,问题的排列要有逻辑性。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对某些问题非逻辑性的安排。例如,许多人在回答逐年生产或收入情况时,往往有“不断增加”的回答定势。为了打破这种回答定势,就可以把有关问题的时间顺序颠倒一下,或分别安排在问卷的不同部分询问。此外,检验性问题也应分别设计在问卷的不同部分,否则就难以起到检验作用。

(五)设计问题的原则

要提高问卷回复率、有效率和回答质量,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例如,调查2002年农村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的情况,如果仅仅设计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老“几大件”,就大大落后于实际;如果设计上微波炉、笔记本电脑、小轿车等项目,则又可能超过了现实。

(2)必要性原则,即必须围绕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设计最必要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数量过少、过于简略,无法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数量过多、过于繁杂,不仅会大大增加工作量和调查成本,而且会降低回答质量,降低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也不利于正确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

(3)可能性原则,即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凡是超越被调查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回答能力的问题,都不应该提出。例如,有的问卷向农民询问:“您的价值观是什么”;“您家农业生产的成本是多少”;“腐败现象的根源是什么”,等等,这样一些问题对于一般农民是不可能理解、回答的,即使勉强回答了,也不可能正确地反映真实情况。

(4)自愿性原则,即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凡被调查者不可能自愿真实回答的问题,都不应该正面提出。例如,有的问卷提出这样的问题:“您家是否溺过女婴”;“您是否有包二奶行为”;“您贪污受贿过多少次,多少钱”,等等。对这类问题,被调查者一般都不可能自愿作出真实回答,或者干脆不予理睬,因此一般都不宜正面提出。

三、问题的表述

问卷所使用的语言和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到调查对象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情绪,影响问卷的回收率和回收问卷的质量。因此,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和提问方式表述所要询问的问题,就成为问卷编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问卷调查一般是自填式的书面调查,被调查者只能根据书面问卷来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因此,问题的表述就成为问卷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一)表述问题的原则

1.具体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例如:“您认为青年人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人生观”;“您所在单位的社会风气好吗”,等等。关于人生观、社会风气这样一些抽象、笼统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往往很不相同,在没有明确操作定义的情况下,被调查者是无法回答的,即使勉强回答出来了,也是无法进行科学分析的。

2.单一性原则

单一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所谓双重(或多重)含义问题,就是在一个题目中问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情。存在双重或多重含义问题是问卷设计中经常出现的毛病,有时在一份问卷中可能会出现多次。例如:“您父母支持您志愿到边疆工作吗”;“你们单位的职工经常读报吗”。对于这类复合问题,是无法准确回答的。因为,一个志愿到边疆工作的人,其父亲、母亲的态度可能不一样;一个单位的职工,有的经常读报,有的偶尔读报,有的从不读报。这样,对上述复合问题的任何回答,都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我们在编制问卷时一定要记住,一个题目只能询问一个问题。

3.通俗性原则

通俗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通俗,不要使用被调查者感到陌生的语言,特别是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问卷使用的是一种书面语言,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时,研究人员不一定在场。因此,要使人能正确理解问题、准确回答问题,最基本的条件是问卷要根据研究对象总体的文化程度等状况,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问题,即问题中的词汇是所有回答者都能明白的、熟悉的词汇,不要用专业术语、缩略语、抽象概念,不要让人回答不理解的问题或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例如,对一般居民就不宜问:“您家有几位育龄妇女”。又如,对一般农民不宜问:“您家生产的稻谷每一百斤的成本是多少”;“您家的消费结构怎样”。因为,一般被调查者对“育龄妇女”、“成本”、“消费结构”等专业术语的含义可能会理解不准确。

4.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或概念。例如,应该避免使用“也许”、“好像”、“可能”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对“经常”、“有时”、“偶尔”这些含混不清的词语应当作具体说明。如:“经常”指每周一次或更多;“有时”指每月一至二次;“偶尔”是指每季一次或更少,等等。对于“专业大户”、“先进企业”、“落后单位”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则应该设计出明确的操作定义。

5.简明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单明确,不要冗长和啰唆。俗话说,“多言必有失”,问题的陈述越长,越容易产生含混不清的地方,啰唆冗长,也会使人望而生厌,影响回答的情绪。所以成熟的问题一般尽可能简短,不用长句子。问题陈述要简短,同时要保证问题的陈述要明确,不能含混不清。实践证明,简明的问题,回答率和有效率一般都较高;冗长、啰唆的问题,容易含混不清、产生歧义的问题,回答率和有效率反而会大大下降。

6.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要有诱导性或倾向性语言。中国有句话是“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如果问题中隐含着假设或期望的结果,那么,尽管答卷人听不到研究者的声音,却能从问题的措辞中揣摩出研究者的本意,在选择答案时就会考虑该怎样答或不该怎样答,使真实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产生测量误差。因此,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不能有诱导性,一定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例如,“您喜欢教师这一受人尊敬的职业吗”;“多数青年人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应该离婚,您同意吗”。这些表述方式,包含了明显的倾向或诱导的含义,被调查者在趋同心理支配下往往会作出肯定回答,但却不一定是自己的真实看法。另外,在问题的表述中要避免出现那些有权威的、享有盛誉的人或机构的名称;更不要直接引用他们的原话。例如:“毛主席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您认为对吗”;“党中央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您拥护吗”。对于这类问题,被调查者一般是很难作出否定回答的。在编写题目时,一要避免使用“多数人认为……”这样的措辞;二要避免使用“您对……赞成吗”、“您对……反对吗”之类的问法;三要避免使用类似“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是我国的国策,您是否拥护”等引用权威人士或组织机构的言论。

7.非否定性原则

非否定性原则,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由于人们一般习惯于用肯定句形式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因而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往往会造成一些误解。例如,“您是否赞成在公共场合不抽烟”,回答“是”的人,很可能是不反对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回答“否”的人,则可能是反对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如果改为“您是否赞成在公共场合抽烟”,大概就不会产生上述误解了。

(二)特殊问题的表述方式

诸如涉及个人隐私(如收入、非法用药、艾滋病等)或对某些政治性问题、对上级领导的看法等,都属于敏感性问题,如果直接提问往往或引起两种后果,一是拒答,二是说假话。被调查对象这样做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为了使自己更符合一般的社会期望;二是避免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威胁或伤害;三是维护自己的形象,不要被冷眼相看。因此,对于敏感性问题,不要直接问,最好采取间接询问的方式,并且措辞要特别委婉,使调查者容易接受,愿意回答。

对于某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特殊问题,在表述方式上应该做些减轻威胁程度的特殊处理,以便被调查者易于面对这些问题,并敢于坦率如实回答。对特殊问题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释疑法

释疑法,即在问题前面写一段消除疑虑的功能性文字。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力’,您对您所在地方政府机关主要负责人有何评价”。又如:“对问题有不同看法是一种正常现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您认为‘没有爱情的夫妻有婚外情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意见对吗”。

2.假定法

假定法,即用一个假言判断作为问题的前提,然后再询问被调查者的看法。例如:“假如允许在职工作人员自由流动,您是否还愿意留在原单位工作”;“如果对生育不加任何限制,您希望生几个孩子”等。

3.转移法

转移法,即把回答问题的人转移到别人身上,然后再请被调查者对别人的回答作出评价。例如:“对于实行破产法,一些人认为利大于弊,另一些人认为弊大于利,您认为哪种意见更符合实际”;“对于婚姻关系中的第三者,有些人认为不道德,有些人认为无所谓,您同意哪种看法”。

4.模糊法

模糊法,即对某些敏感问题设计出一些比较模糊的答案,以便被调查者作出真实的回答。例如,个人收入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许多人不愿作出具体回答,但是,下面这样的问答设计很多人都是愿意真实作答的。

您本人全年的收入是( )。

①1 000元以下;

②1 000~2 000元;

③2 000~5 000元;

④5 000~10 000元;

⑤10 000~30 000元;

⑥30 000~50 000元;

⑦50 000~1 000 000元;

⑧10 000 000以上。

总之,问题的表述是问卷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困难的问题。问卷设计的质量,问卷调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表述。因此,在设计问卷时,对问题的表述应该舍得下工夫,应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

四、回答的设计

回答的设计,即是答案的设计。我们知道,问卷中的每一道题都是在对某一个变量进行测量,如果我们将题目比作测量的尺子,那么,答案便是尺子上的刻度。刻度制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测量的基本准则,将决定我们是否能够获得想要的调查数据。答案设计得不好,调查对象难以回答,或不想回答,问卷的信度效度就会比较低,问卷资料的价值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一份好的问卷不仅要求每个题目提得好,而且答案也要设计得好。问卷,对被调查者来说是一份答卷。

(一)回答的类型和方式

回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回答、封闭型回答和混合型回答。

1.开放型回答

所谓开放型回答,是指对问题的回答不提供任何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由填写。例如:

您认为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对于轿车进入家庭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封闭式回答

封闭式回答又可分为八种类型:填空式、两项式、列举式、选择式、顺序式、等级式、矩阵式、表格式。各种类型的封闭式回答的实例如附例5-1所示。

两项式适用于互相排斥的二择一式的定类问题。

列举式指在问题后面设计若干条填写答案的横线,由被调查者自己列出答案的回答方式。列举式适用于回答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题。

所谓选择式回答,即列出多种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的回答方式。选择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题。在几种答案中,规定选择一项,也可规定选择多项。

顺序式回答是指列出若干种答案,由被调查者给各种答案排列先后顺序的回答方式。顺序式适用于要表示一定先后顺序或轻重缓急的定序问题。

等级式回答就是列出不同等级的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意见或感受选择答案的回答方式。常用的表示等级的词语还有:非常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讨厌、非常讨厌;完全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坚决不同意、无可奉告;经常、有时、偶尔、没有、不适用;很好、可以、不好、很差、无所谓;等等。此外,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等级。

矩阵式回答是指将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排列成一个矩阵,由被调查者对比进行回答的方式。矩阵式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

表格式回答即是将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列成一个表格,由被调查者回答的方式。它实际上是矩阵式的一种变形。

封闭型回答有许多优点,它的答案是预先设计的、标准化的,它不仅有利于调查者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节约回答时间,提高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还有利于对回答进行统计和定量研究。封闭型回答还有利于询问一些敏感问题,调查者对这类问题往往不愿写出自己的看法,但对已有的答案却有可能进行真实的选择。封闭型回答的缺点:其一,设计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答案多的或答案不太清楚的问题,很难设计得完整、周全,一旦设计有缺陷,被调查者就无法正确回答问题;其二,它的回答方式比较机械,没有弹性,难以适应复杂的情况,以发挥被调查者的主观能动性;其三,它的填写比较容易,被调查者可能对自己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任意填写,甚至对根本不了解的问题任意填写,从而降低回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附例5-1】

1.填空式

您有( )个孩子。

2.两项式

您的性别?(请在适用的括号里打“√”)

男( );女( )

您家有电视机吗?(请在适当的括号内打“√”)

有( );没有( )

3.列举式

请问您选择职业时最看重什么条件?(请列举最重要的2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式

您认为您所在的城镇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请在您选择的项目后打“√”,可任选3项)

住房紧张____ 交通拥挤____ 空气污染____ 水源不足____

人口膨胀____ 社会秩序不好____ 服务设施差____ 管理混乱____

5.顺序式

当前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哪些困难?(请按困难程度给下列问题编号,困难最大的为1,最小的为8)

□资金不足 □缺乏技术 □土地划分不当 □生产资料供应不畅

□剩余劳力无出路 □买难卖难 □各种摊派过多 □信息闭塞

您认为当前国家公务员腐败最严重的表现是什么?(请按严重程度把下列问题的编号填写在后面的空格内,最严重的填在左边第一格,然后依次向右填写)

①借改革之名化公为私 ②行贿受贿 ③拉帮结派 ④公款旅游

⑤假文凭、假证件   ⑥贪污   ⑦大吃大喝 ⑧提干走后门

⑨养情人、包二奶   ⑩公款赌博

□ □ □ □ □ □ □ □ □ □

6.等级式

您对您所在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是否满意?(请按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____很满意 ②____比较满意 ③____无所谓

④____不满意 ⑤____很不满意 ⑥____不知道

您是否赞成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请按照您的看法在下列适当的括号内打“√”)

①非常赞成( )  ②赞成( )   ③中立( )

④反对( )    ⑤坚决反对( ) ⑥拿不定主意( )

7.矩阵式

您认为当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什么?(请在适当的方格内打“√”)

       非常严重 比较严重 一般 不太严重 无所谓 不知道

①下岗失业问题  □   □   □   □    □   □

②社会治安问题  □   □   □   □    □   □

③贫富分化问题  □   □   □   □    □   □

④国民素质问题  □   □   □   □    □   □

⑤官员腐败问题  □   □   □   □    □   □

⑥社会公德问题  □   □   □   □    □   □

您希望自己的生活在哪些方面得到改善?(请在适当的方格内打“√”)

       非常迫切 比较迫切 不大迫切 不需要 无所谓

①吃的方面   □    □    □    □   □

②穿的方面   □    □    □    □   □

③用的方面   □    □    □    □   □

④住的方面   □    □    □    □   □

⑤行的方面   □    □    □    □   □

⑥娱乐方面   □    □    □    □   □

8.表格式

请在您认为最合适的栏目中打“√”。

3.混合型回答

所谓混合型回答,是指封闭型回答与开放型回答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半开放的回答类型。

例如:

您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在最合适的空格中打“√”)

①提高专业水平______   ②加入中共组织______

③增加收入______     ④改善住房条件______

⑤调换工作单位______   ⑥找对象______

⑦得到理解和支持______  ⑧其他(请说明)______

您对解决这些问题是否有信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计答案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与询问的问题具有相关关系。例如,如果询问“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哪些能力”,其答案就应该列举与领导工作相关的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使用干部能力、协调服务能力等,而不应该列举文艺写作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古玩鉴别能力等。因为后面几种能力与领导工作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2.同层性原则

同层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具有相同层次的关系。例如,如果询问“您希望自己从事什么职业”,其答案应该是工人、农民、商业人员和服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职业类别,而不应该是清洁工、营业员等工种类别,也不应该包括粮农、菜农等种植业类别,因为“职业类别”与“工种类别”、“种植业类别”是不同层次的类别。

3.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应该穷尽一切可能的、起码是一切主要的答案。例如,如果询问“您是什么文化程度”,如果答案只设计“小学、中学、大学”就违背了完整性原则。但是,如果改为“小学及其以下、中等教育、大专及其以上”,就符合完整性原则了。当答案过多时,可以只设计几种主要答案,然后加一个“其他”,这样就达到了完整性的要求。

4.互斥性原则

互斥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例如,如果询问“您专业技术职称是什么”,如果设计的答案是“初级、中级、副高、高级”,就不符互斥性原则了,因为“副高”与“高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兼容的,只有设计为“初级、中级、高级”才符合互斥性原则。

5.可能性原则

可能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如果设计的问题是“今年您家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2002年您劳动了多少天”;“去年您家全年的储蓄存款是多少元”;“您对加入WTO的感受是怎样的”等,这种一般调查者难以理解、回忆、计算或难以表达答案的问题,或是涉及被调查者不能够、不愿意回答的隐私性、敏感性的问题,就违背了可能性原则。

(三)特殊回答的设计

在回答方式的设计中,有一种相关问题转接的设计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在设计这类问题的答案时,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用文字说明。例如:

Ⅰ.您有孩子吗?

①有_____;②无_____。(若无,请直接回答Ⅱ题)

a.有_____个孩子。

b.现在有_____个孩子与您一起生活。

Ⅱ.您妻子在哪里工作?

……

(2)分层次排列。例如:

您是否在业余时间学习某种专业技术?

①是 □

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②否 □

原因:________________。

(3)用线条连接。例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