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言文教学中的“细节”决定成败_谈高一文言文教学_行进在课改路上文言文教学中的“细节”决定成败——谈高一文言文教学赵 磊当前,文言文教与学都处于一个矛盾、脆弱的时期:或简单重复,费力而无实效;或急功近利,不得要领。相对而言,高中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则是细节化的。细节决定成败,高考更提醒我们,文言文词句翻译是不可忽视的细节,必须在高一或者说高中语文文言教学中重视,打实基础。

文言文教学中的“细节”决定成败_谈高一文言文教学_行进在课改路上

文言文教学中的“细节”决定成败——谈高一文言文教学

赵 磊

当前,文言文教与学都处于一个矛盾、脆弱的时期:或简单重复,费力而无实效;或急功近利,不得要领。对文言文的词句翻译,有的老师精心教授,有的老师则一带而过。文言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逐词逐句地翻译呢?新观点是:不需要。改进方法是:由老师讲、学生记,改为学生分组讨论或学生自学,老师答疑。可以说,这是换汤不换药。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课文翻译还是要有逐词句地翻译的。因为词句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不可消除省略。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保持这种传承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让学生提高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认识到文言文的教与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进而感悟人性的真善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细节上下足工夫,小步轻迈,由初解到深悟,让学生在探微寻幽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在细节教学上狠下功夫,抓好一词一句的教学,引领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古典文化的热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评价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www.guayunfan.com)

由此看出,“理解词句含义”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首要任务,是基础步骤。此外,还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可见,那些教学中想在课堂上“大跃进”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不符合文言文的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对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评价。

从学生初中文言文学习情况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其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古诗文阅读的评价目标是:“评价学生阅读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则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仔细对比分析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评价建议,我们不难看出,初中“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而高中是“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由此看来,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侧重于对整体知识的把握,着重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以及对文言文语言的兴趣和敏感度。简单些说,初中文言文只需读读背背,了解其大意即可,是粗线条的。相对而言,高中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则是细节化的。它要求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积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构架,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不少高一新生语文中考成绩不错,但在高中课堂学习中却表现为许多文言文词汇知识不全;学习文言文非常困难,不适应;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文言特殊语言现象的理解更是如堕五里雾中。究其原因,是初中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学习较浅,或者没有强化训练,也没有系统的语法教学,淡化语法,甚至根本不讲语法,所以学生文言词句知识积累很少,对语法的认识还很模糊,以致无法从根本上透彻理解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高中文言文选段内容相比初中明显加深,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就更大了。所以很多学生感觉高中文言文学习力不从心,茫然失措,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整体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高考却不容许学生有此状态,看这几年的高考题命题形式大多是:判断加点词的解释,判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正确,翻译三个句子。前两个题型考查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用法,后两个题型实质上都是考查句子的翻译,这些都显而易见,至于“理解和分析”题,也重在考查翻译。如2009年山东卷,选的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诚信一文,这个题型设计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看得出,这种题只要考生读得懂原文中某段句子的意思就能做出断定,根本无须什么“理解和分析”。正确答案是D项,原文中有“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一句,意思却不是“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这种题实质上考查的仍是句子的翻译。命题者是严格遵循“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标准来设计试题的。

细节决定成败,高考更提醒我们,文言文词句翻译是不可忽视的细节,必须在高一或者说高中语文文言教学中重视,打实基础。

抓好文言文词句教学,使学生学好文言文,掌握常用实虚词的意义、用法和句式很重要。试想学生连文章的内容、关键词语的理解都没有弄清楚,拿什么来赏析、来感悟,一切都变成了空中楼阁。离开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空谈赏析感悟,学生只能一脸茫然,如雾里看花。只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课文揣摩语感,去体味古人用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道理,才能真正熟练掌握这些词的用法。理解作者的用意,更好地鉴赏文章,对学生理解诗词也有帮助。

总之,对文言文教学我们要重视词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决胜高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