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教师研究”正名_从新手到研究型教

为“教师研究”正名_从新手到研究型教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教师研究”正名_从新手到研究型教为“教师研究”正名“科研兴校”、“科研名校”的口号,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令人尴尬的是,在不少教师的眼中,教育科研已成了“浮云”。可以这么说,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是研究者,需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西方,中小学教师主流的研究也并非课题式研究,而是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魏书生“边教学、边研究”的成功经验,同样不属

为“教师研究”正名_从新手到研究型教

为“教师研究”正名

“科研兴校”、“科研名校”的口号,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也非常给力。但是,在“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研究”这一浮华的背后,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令人尴尬的是,在不少教师的眼中,教育科研已成了“浮云”。

教育科研就是“浮云”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思索的。不可否认,受功利因素的影响,教育科研偏离了正确的航向。教育科研,应该有两大作用,一是科研兴校,主要是指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二是科研名校,主要是指通过教育科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学校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在现实中,大家往往忽视了教育科研的“兴校”作用,而过度强化了教育科研的“名校”作用,致使不少学校通过课题研究,获得了很多奖项,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而仅仅成为学校的美丽花瓶和亮丽名片

其实,“科研兴校”和“科研名校”是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在我的身边,就有两所学校,一所是镇海区龙赛中学,一所是镇海区三公司学校,完美地把“科研兴校”和“科研名校”结合了起来。

龙赛中学作为一所年轻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在生源上并没有什么优势。该校依托“励志教育”的研究,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在“励志教育”方面形成了德育品牌。该校的研究并不因为课题的获奖而戛然而止,而是把“励志教育”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大抓手。(www.guayunfan.com)

2011年3月,在课题获奖的两年半后,《人民教育》封面隆重推荐龙赛中学,内文用8页篇幅刊发了该校的长篇通讯《办“大写”的教育——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创新纪实》,并配发了一页“记者手记”——《呼唤教育理性》。2011年4月,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总课题组的一次全国性研讨会也落户龙赛中学。正是教育科研,让龙赛中学铸就了自身的办学品牌,打造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同样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龙赛中学崔国久校长看来,做人比做题更重要,高考成绩只是德育的副产品。事实上,近年来,该校的“励志教育”品牌开始走向全国,学校的高考成绩也逐年提升。更让人钦佩的是,无论是崔国久校长,还是分管德育的厉佳旭副校长,他们在课题研究中都是全身心投入,亲自执笔课题的主报告而并非挂个名牵个头。作为区教科所的兼职教科员,对于龙赛中学的“励志教育”课题研究,我也是一直很关注的,也参与过他们的很多课题研讨和展示活动。所以,在《人民教育》上读到介绍他们德育经验的文章,我是非常有感触的。

在镇海区教育界的同行看来,三公司学校真的是不值得一提的,换言之,是根本没有地位的。三公司学校原是中国石化集团第三建设公司子弟学校,与地方学校相比,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学校缺乏教研的氛围和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明显滞后。2004年9月,由企业整体移交镇海区教育局管理。起初,教师们都非常恐慌,在专业发展上明显滞后的他们要和地方上的教师一起竞争了。从2005年起,借着课改的东风,时任副校长的邬明明带着大家开展了基于“宁波的中国之最”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于是,教师们都纷纷行动起来,找资料、编教材、写反思、写论文,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研究。

在2007年4月宁波市首批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中,“宁波的中国之最”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校本课程,该项研究还获得了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的做法被《德育报》头版头条报道,学校还因此被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表彰,在三公司学校历史上还是头一遭,而且中小学校是很难得到这样的荣誉的。

该校教师的科研热情就这样被点燃了。此后,该校开发的“绿色家乡”、“践行校训”分别被评为宁波市第二批和第三批优秀校本课程,该校也成为全市唯一一所连续三年都榜上有名的学校。“宁波的中国之最”还被评为第一届浙江省德育精品课程,校长邬明明也当选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组成员。

该校还深挖“宁波的中国之最”的育人价值,创建了“宁波的中国之最”博览园,采用图片、文本、电子书、影像、专题网站等形式,力图呈现“宁波的中国之最”这一教育资源的形态与价值,展现课程文化建设的过程与结果。博览园不仅历数了宁波人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表达了一所普通小学对传承宁波文化、弘扬宁波精神的关切与担当;它既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实践基地,也是科技校园建设的一个新型载体。该校的这个做法得到了宁波市和镇海区教育条件装备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

现在的三公司学校,不仅频频获得宁波市级各类奖项,更重要的是是教师的自信心和士气的提高。邬明明校长明显地感受到,教师的干劲更足了,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更强了。借助教育科研,三公司学校这所“小学校”实现了“大发展”。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而言,研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不少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办学水平得到提高,不少教师正是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专业成长,龙赛中学和三公司学校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受研究动机功利化的影响,不少学校把教育科研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立项和结题上,而最重要的研究过程却往往被忽略,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课题立项后束之高阁,结题时旧话重提”的反常现象。于是,寒暑假往往成了课题包装的“黄金时间”,不少学校的笔杆子在专家的“指导”下“闭门造车”,或者干脆请几位“枪手”直接操刀完成结题报告。

这样的课题研究与教师毫无瓜葛。因此,教育科研在教师的眼中自然就成为了“浮云”。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正确认识教师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不断成长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去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可以这么说,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是研究者,需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但是,这里的研究,绝非指有着严格规范的课题式研究,而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实践研究。在西方,中小学教师主流的研究也并非课题式研究,而是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魏书生“边教学、边研究”的成功经验,同样不属于规范化的课题研究。

如果教师自身对课题研究发生兴趣,而且设想突破某一方面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尝试开展课题式研究理应得到鼓励和支持。另外,学校的各级课题研究,应该尽可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让教师体验研究的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另外,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学与研究不是“两张皮”。在某校的教育科研专题会上,某教研组长提出了“先把教学搞好,再来进行教育科研,毕竟教学是第一位的”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可见“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观点是很有市场的。

但是,教师的研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的科研含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在减负背景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如何做到精而有效,这对教师而言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并不是给教师添麻烦,而是服务教育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要研究,必须要参考大量的资料。阅读各种资料的过程,同样也是教师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这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

研究也是教师丰富自我的有效方式。教师作为助人的职业,本身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研究可以让日常工作多点探索的味道,也就多了些新鲜感,还可以收获各种副产品——各类奖项或者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同时还可以避免教师在职评路上或名优教师评审中因缺少论文而被一票否决

教师的研究,是跟实践、阅读、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但到最后,教师的研究往往需要通过写作来体现。在这方面,有一点值得引起重视,即教师不是作家,也不是写手,其写作的目的是改进工作,丰富自我。因此,学校不应以教师发表文章的多寡来评定教师。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是主业,写作是服务于这一主业的。

研究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成为一种专业生活的方式,一种改进教学的手段,一剂丰富心灵的良方,让我们在研究中成长,有所收获,感受幸福。

因为研究,我品味着不断求索的乐趣,享受着专业成长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拔节的喜悦。研究,让教育生活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