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文化是文化进步的时代象征_校园文化学简论

网络文化是文化进步的时代象征_校园文化学简论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文化的这种时代特征与校园文化的先导性品格是一致的。(二)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都是注重个性创造的“个性文化”校园文化突破显性课程教育的计划性、统一性,而鼓励校园文化行为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推崇校园文化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网络文化也是注重创新的个性文化。无疑,网络文化的这种极度开放性必然使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征更显突出。

网络文化是文化进步的时代象征_校园文化学简论

第一节 认识前提:网络文化是文化进步的时代象征

认识网络文化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和宽广胸怀,要以网络时代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来评价网络的意义和价值,而不能以工业时代甚至是农业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来否认网络文化的跨时代意义。由于网络技术在社会过程中的普遍使用而导致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变革,并由此引发的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形态和社会规范体系的变化,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关于这一意义的本质特征,有的学者概括为三点:一是革命性。信息技术产生的信息沟通方式的深刻革命,将如同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将引起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二是不可逆转性。网络化将迅速扩散为全世界的一场巨变,“回到过去”或躲避这种影响已不现实。三是无法抗拒的魅力。网络技术具有像潘多拉盒中的魔力,引诱人们不断地追寻这一技术的无限性。〔2〕

如果说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是历史进步的新阶段,那么网络文化也应该属于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是文化进步的时代象征。网络文化的这种时代特征与校园文化的先导性品格是一致的,由于这种一致性,校园文化的先导性品格必将在新世纪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弘扬。

一、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本质特征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在本质特征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主要表现在:(www.guayunfan.com)

(一)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都是领先时代的先导文化

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居于高层次,具有先导性品格。校园生产的知识与精神是指向未知领域或者说是未来社会的,校园文化是最接近前沿文化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超前于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现实更多地采取批判的态度,以极大的热情去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而网络从文化上来说,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媒体革命,它扩大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围,弘扬了人类主动求索、应对挑战的实践智能。网络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极为便携的手段。网络的发展以创新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网络文化的这种时代特征与校园文化的先导性品格是一致的。

(二)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都是注重个性创造的“个性文化”

校园文化突破显性课程教育的计划性、统一性,而鼓励校园文化行为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推崇校园文化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如个性张扬的“北大文化”熏陶了一代代的北大人,强烈持久地浸润着北大人人格的各个层面。网络文化也是注重创新的个性文化。在未来的网络社会,人所最缺乏的将不再是信息资源,而是如何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准确选择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生产和提供网络社会欢迎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们必须具有创新性个性和人格。

(三)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都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开放文化”

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是由学校办学目的和文化知识的纵横连贯决定的。既然要传授并发展知识,便必须要涉及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学校师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校园内与校园外的思想交流,以及种种文化传播媒介,获得许多新信息、新思想,校园文化也就在这种氛围中存在与更新、积淀与发展。而网络文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它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和任何组织,毫无国家和民族界限,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都有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各地,辐射到各个角落。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为这个网络加载输入信息,哪怕是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人们,只要坐在联网的计算机前都可以及时高效地了解全球范围的最新信息。无疑,网络文化的这种极度开放性必然使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征更显突出。

(四)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都是渗透性极强的“交互文化”

校园文化的主体和客体是互为转化的,具有强烈的主体参与色彩。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校园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突破单向制,向交互性转变,开始具有了自由交往的特征,即交往成为个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个人实现了对其交往关系的自由占有,在这种自由交往所表现的就是一种互为主体的状态。而正是这种交互性,使校园文化具有比课堂教育更强的渗透功能,使校园精神通过交互作用,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校园人在校的全过程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这种交互渗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而网络文化是以Internet为基础的现代文化,“Inter”的含义就是“交互的”。网络传播是交互式的双向传播,即一方面用户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自己可以控制并可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获何种信息;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交流关系,也就是说受众可以随时就自己接受的某种观点作出评价和反馈。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兼容性特征,使得网络文化能迅速地全面融入校园文化,使得网络为对新事物天性敏感的青年大学生不断趋之若鹜。

二、网络文化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广阔的舞台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有让人类实现信息共享,克服时间和区域的限制进行相互交流及协同工作的优点,这些都为新世纪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舞台。

(一)网络文化的进步性和时代性为大学校园观念文化的更新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所固有的运行速度快和使用简便性,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效率观念的培养;互联网的非中心、网络化特征将促进校园学子们开放意识的形成;网络的全球化使得地球变“小”,人的眼睛变“大”,有助于大学生们形成全球意识;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国际交流和协作的有利条件,加快知识创新的进程,加剧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竞争,这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协作精神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电子计算机系统使互联网络拥有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它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近乎无限的版面空间,也为传播者和受众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广大舞台,互联网可以把全世纪的几乎所有信息全部包揽,并实现远程共享。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全面实施和高校教育信息上网进程的加快,使得国内网络为大学校园师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健康的信息资料、政策文化和工作学习生活经验成为可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辟网络文化阵地,传播丰富、富有感染力的各种信息,满足校园人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网络文化的交互性,为校园文化扩大覆盖面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是互动与开放的媒体,它可以形成人与人、人与机、机与机之间的充分互动,营造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校园人只要拥有一台联网计算机,就可以极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还可通过它发布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流。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播模式的影响力范围要受到客观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互联网能使得校园文化传播的受众无限地扩展,一条文化信息可以同时被无数个上网者查阅、接受。网络不但使跨时、跨地的交流成为可能,而且极大地有利于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宣传模式,并以独特传播方式克服了在资料印刷、分发及存盘等诸多环节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覆盖面上的优势,收集受众信息,发出教育信息,同时又接受反馈信息,然后调整教育信息,从而提高校园文化教育传播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四)网络文化功能的多样性,为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方式、手段的创新创造了条件

网络作为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传播媒体,以其文化功能的多样性,深受知识层次较高的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广大师生的欢迎。信息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校园文化工作格局,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递校园文化活动信息,校园人在网络上自由交流,接受网上校园文化的熏陶。利用信息网络的虚拟功能、图像显示及音频、视频功能和多媒体的交互性,形成生动活泼的虚拟环境,为大学生进行各种文化选择提供虚拟体验,从而对其社会化起到重要作用。利用网络中心的“链接”技术,可以迅速从网络庞大的数据库中搜索出相关信息线索和背景资料,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组织空间不断扩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