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多元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_校园文化学简论

网络多元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_校园文化学简论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多元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_校园文化学简论第二节 冲突焦点:网络多元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在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进步意义的前提下,我们不能忽视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校园文化价值观念的挑战是明显的。在网络多元文化中,多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层次文化交互作用,使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网络多元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_校园文化学简论

第二节 冲突焦点:网络多元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

在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进步意义的前提下,我们不能忽视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在网络文化环境下,Internet的普及改变了校园文化信息的可控性,国家边界对西方文化信息的屏蔽作用大大减弱,网络行为的匿名性使学校监督力量降低。因而,网络多元文化对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的冲击是必然的,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殖民文化”的冲击

尽管网络文化不姓“社”姓“资”,但与网络发展相伴随的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全球信息网络的一体化,不但容易导致网络犯罪,给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使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长驱直入。美国人在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中曾直言不讳地宣称: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实现民主的原则,限制集权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化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举世瞩目的“网络新政”演说,其核心要点之一就是要继续保持美国在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从而为其殖民主义文化和政治霸权服务〔2〕。显而易见,美国大力发展因特网的深层动机之一,乃是试图通过因特网进行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全球性输出,从而奠定和巩固自己文化意义上的“网络警察”地位。

事实上,网络“殖民文化”的威胁已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英语作为全球计算机的通用语言,它承载着计算机技术最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文化,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当因特网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精神带入我们大学校园的时候,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也被部分大学生网民们无意识地模仿,并逐步由感性的欣赏变为内在的理性追求,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殖民文化”的冲击结果是弱化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消解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精神支柱。(www.guayunfan.com)

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校园文化价值观念的挑战是明显的。网络文化必然带来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面对各种文化思潮的一拥而入,不少校园人由于缺少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互联网上大量的西方文化难以作出正确的鉴别。在网络多元文化中,多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层次文化交互作用,使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能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公共价值观,能不能有效地增强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关系着高校师生的整体素质、高校发展的前途乃至国家的兴衰,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前景。

二、“垃圾文化”的冲击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无疑对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信息的丰富也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大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嗓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网络既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垃圾文化”的集散地。网络“垃圾文化”包含黄色信息、暴力信息、虚假信息等。网上存在大量的色情杂志和软件,可以有偿或免费使用,许多网民还自己“创作”并“发表”色情作品供大家免费阅读或下载。黄色信息在网上的泛滥,对于自制力不高的青年学生来讲可谓贻害无穷。我们最近对在校大学生使用Internet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37.8%的学生曾查阅过色情图片和文字。

三、“虚拟文化”的冲击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是普遍存在的,对青年学生比较有吸引力的是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种身份虚幻感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由感。在网络中,大家可以通过游戏软件或者聊天室编造一个虚假的自我身份,从而尝试不同的生活,比如生活中一位柔弱者可以在网上做一个强悍霸道的强盗;一位女大学生在聊天室假装做一个很有社会成就的男士;一个平时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保守人士在网上也可能是一个能言善辩、充满激情的新潮一族。在网上,大家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一般不用担心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后果。网上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人们敢于更真实地表达自己,而不会担心社会评价。

在“虚拟文化”环境下,人机系统的高度自动化、精确化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和社会漠不关心。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系的,如果终日与计算机终端打交道,缺乏活生生的感情的和身体的联系,就容易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化,久而久之,会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问题,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甚至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出现反人类、反社会的人格倾向。

当然,“虚拟文化”也会产生新的人际情感沟通方式,人们在其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感受到自身价值。但当人们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会对网络产生一种依恋,只愿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寻求完美人生。大学阶段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大不相同,有时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一旦在网络交往中受骗,很容易对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也产生敌意和怀疑的态度。

四、“网络黑色文化”的冲击

“网络黑色文化”是指进行煽动性反动宣传、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网络信息以及其他网络犯罪行为。前者信息虽然数量不多,但其造成的危害极大。甚嚣一时的“法轮功”组织首领李洪志,就多次在因特网上大肆传播“法轮大法”歪理邪说,从精神上毒害群众,甚至发布所谓“经文”,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到党政机关聚集闹事。李洪志在澳大利亚回答国外记者时就公开承认:他是通过Internet组织法轮功练习者冲击中南海的。〔5〕一些高校学生迷恋法轮功,也是受惑于网上法轮功的宣传。

“网络黑色文化”的另一表现就是网络犯罪行为,包括网上盗窃、网上诈骗、计算机病毒的制作和传播、窃密、盗版侵权等。网络犯罪是一种高技术性犯罪,具有危害面广、影响大、损失重及隐蔽性强等特点,给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大学阶段是道德观进一步确立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文化的隐匿性,容易使有的大学生不自觉地受到“网络黑色文化”的影响,放松自我道德的约束,制造一些诸如攻击别人计算机的“黑客”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