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引导比灌输更有效

网络道德教育引导比灌输更有效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确定了捣蛋者小玲同学。小玲倒很快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解释起初想看看别的小组的作品。小玲红着脸低下了头,眼眶湿润起来。看到小玲发自内心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让小玲回家把整件事和对此事件的思考写出来。第二个星期,小玲主动把她写的文章交给了我。意外的是小玲妈妈得知后,在文章最后谈了自己的想法并签了名。自从这次事件以后,在小玲的班级里再也没有此类事件发生。

网络道德教育引导比灌输更有效_信息课中开放环境下自我约束案例分析_提高教育的附加值

网络道德教育引导比灌输更有效——信息课中开放环境下自我约束案例分析

史 艳

一、背景

当前,中小学已建成简单的局域网为基础的电子教室,网络也闯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进入了另外一个新奇的世界,同时思维方式也在悄然改变。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学习活动时,由于自身约束力不足,难免会做一些有悖于网络道德的事。作为教师,我们应利用这一契机,在信息课上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以下是一个发生在信息课上的小故事,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开放环境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是在使用网络前对学生提前灌输网络道德好呢?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后再教育引导效果佳呢?怎样教育?(www.guayunfan.com)

二、案例再现

在四年级的项目学习中,为了方便每个小队活动,我在服务器上创设了一个班级的共享文件夹。在班级文件夹中建立了每个小队的独立文件夹,它们用来存放小组的计划书以及搜集的资料和成果。

在备课时,我想到了开放文件夹可能会带来的麻烦。于是在使用网络共享文件夹之前,我便进行了网络道德的一些宣讲教育。

本节课是《校园一角》计划书的填写,每个组经过讨论,制定自己小组的计划书。就在每个组如火如荼展开活动时,突然听到一个学生的叫声:“我们的东西怎么没有了?”原来是第二组的组长和组员在焦急地寻找着他们组的文件夹。我闻声过去,帮助他们用搜索的方法找到了文件夹──原来它在其他组的文件夹里。在整理文件夹时,发现好几组的文件夹的位置都被移动了。我想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能贸然去批评学生,说不定是误操作。于是我对全班说:“请同学们在使用文件夹时,小心不要误移其他小组的文件夹。”本以为学生会以此为戒。孰不知,就在整堂课即将结束,同学们保存资料时,又有一组学生叫了起来:“你是笨蛋!”原来在他们保存好的计划书中,显示出了一句字体很大且极其醒目的脏话。这回我顿时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有人在利用共享网络进行恶搞。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彻查此事件。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确定了捣蛋者小玲同学。

在我心目中学生是天真无邪的,他们所犯的错误大多数是出于好奇、跟风、好玩,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我想问题既然发生了,就应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遵守道德规范,明白其重要性。所以在严厉批评学生的同时重要的是让其明白为什么这类看似好玩的行为其实是很不道德的,会造成什么后果。同时也利用此事件对全班进行一次深刻的网络道德宣传。小玲是个活泼的女生,平时的作品也极具创意。于是我把她个别找来进行了谈话。小玲倒很快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解释起初想看看别的小组的作品。看着看着,忽然“灵光”一闪,就想出一个自认为及其好玩的主意。看她说的神情似乎还很自豪,于是我严厉地批评她,告诉她这样的行为是极不道德的。在信息课上制作的作品也是他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尊重,不可以去破坏。我对她说:“你看,由于你的玩笑,其他组的同学因找不到自己的作品或作品被破坏,多着急啊!如果是你辛辛苦苦,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的成果被他人破坏,你会多心痛,多伤心啊!无论是现实世界中的一幅画,一个手工作品,还是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电子作品都是他人的心血,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小玲红着脸低下了头,眼眶湿润起来。她喃喃地说:“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干了。”看到小玲发自内心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让小玲回家把整件事和对此事件的思考写出来。第二个星期,小玲主动把她写的文章交给了我。意外的是小玲妈妈得知后,在文章最后谈了自己的想法并签了名。可见家长们也意识到了网络德育的重要性。最后我以此事件作为主题在班中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同学们纷纷表示不论是现实中的作品还是网络中的虚拟作品都需要尊重,不会在开放的状态下蓄意开这种玩笑,造成别人的损失。自从这次事件以后,在小玲的班级里再也没有此类事件发生。

三、反思评析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要的德育因素。主要包括: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和个人对信息社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进行个人自律;明确在信息社会中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在信息课中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网络道德教育单纯靠一两节课教师使用网络之前的灌输强调是远远不够的。实际教学中的网络道德的教育引导比教师简单灌输,让学生简单盲目的遵从更为有效。教师如果只是在使用网络前强制地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和规定,由于小学生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诱惑,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在网络中还是会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此时老师的教育和规章制度早已抛在了九霄云外。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在学生发生问题时,积极地鼓励、引导,重新审视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这比把正确的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让其盲目遵从更具教育意义。另外小学生因为自身能力没法切身体会理解教师所说的道德问题。所以教师就是要抓住发生在他们身边事件的契机,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及引导教育,效果会好很多。

那么怎样的引导才有效呢?首先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网络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从而使他们懂得,网络存在的真正意义及各种不当行为可能会造成的后果。例如在课上,教师可以讲一些网络的小知识和小故事,同时也可以把这些资料和网络的规章制度生动形象地张贴在信息室供学生课后阅览。第二、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找素材,例如网上账号密码问题、网上抄袭作品等问题,也可以抓住契机以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到的事例为切入点,如课堂中文件夹共享等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讨论、分析、总结,从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最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允许学生犯错,在错误中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加深网络道德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信息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上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网络,学会使用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