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清时期师范教育状况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晚清时期师范教育状况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晚清时期师范教育状况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二、晚清时期师范教育状况德国的师资培养机构,始于1697年弗兰克创设的教师养成所。师范教育推动了日本的普及义务教育。晚清的师范教育,第一,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于是,陶行知发起了向传统师范教育挑战。

晚清时期师范教育状况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二、晚清时期师范教育状况

德国的师资培养机构,始于1697年弗兰克创设的教师养成所。1747年,黑格尔在柏林首创师范学校,并增设了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实习等课程。1763年制定乡村学校规程,成为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法国的师范教育起步也较早,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创建于1795年。美国的第一所师范学校由霍瑞新·曼在马塞诸塞州的列克里敦市创建。意大利的师范教育始创于19世纪60年代。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推行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总目标,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和技术,于1872年颁布《学制令》,开始教育改革。1886年颁布《学校令》,其中《师范学校令》规定:分设普通师范和高等师范,分别培养小学和中学(师范)教师。师范教育推动了日本的普及义务教育。1902年,初小入学率达90%;1920年,六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9%。

中国师范教育起步较晚,草创于晚清时期。光绪二十二年(1896),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先设师范馆,招生40名,于次年4月开学,兼习中西各学,合格者选为中、上院教习。这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www.guayunfan.com)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其中的师范馆于1902年先行招生。这是我国第一所公办师范学校。在同一时期创建的还有:两江师范学堂、1902年开始筹建、1904年10月开学,1914年在原校址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堂、筹建于1902年,1903年开学,今江苏南通师范学校。另有大通师范学堂,光复会徐锡麟在浙江绍兴,于1905年创办,聘女革命家秋瑾主持校务、学校购置枪支弹药,重视军训,是徐、秋准备起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光绪三十四年(1908),京师女子学堂成立。

晚清的师范教育,第一,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朝野震惊;1900年又发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迫使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王朝为了挽救垂死的命运,不得不放弃祖制,废科举、兴学堂,但维护封建思想文化是不变的,学习儒家各种经论仍然是第一位的。《钦定大学堂章程》(1902)规定:“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办学宗旨,“忠爱”就是忠于清王朝君主。又规定“人伦道德为各学科根本,须臾不可离”,讲授时不可对“古人动加訾议”;讲授《经学大意》时“断不可好新务奇,致启驳杂支离之弊”。学堂对学生严加控制,《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的《学堂禁令》一章规定:各学堂学生“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及本学堂事务”,“不准离经叛道”,“不准私自购阅稗官小说谬报逆书”,不准对学堂“借端挟制、停课罢学”,不准“纠众演说”和加入“党会”,“不准犯有伤礼教之事”。

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培养人才。

第二,办师范教育,没有合格生源、学生对师范教育缺乏认识,而留恋科举。

晓清草创师范教育,为了吸引学子上师范,清政府给予了优厚待遇:食宿公费、宿舍宽裕,并对学习优者发奖金;还规定:投考师范馆者须有举人、贡生、禀生、监生资格;毕业考试在中等以上者,一律作为师范科举人、最优者以内阁中书优先补用并加五品衔。实际上,没有一个举人投考师范馆,而师范馆的不少学生却趁隙参加了癸卵年的乡试,有十几人中举;另有一人在甲辰年中了进士转至进士馆。

第三,晚清办师范,大量聘用日本教习,一切照抄、照搬日本的学制。

日本在明治维新(1868年)后学习西方、办了师范教育,晚清办师范学日本。自然科学各学科、辩学、教育学、心理学,甚至图画老师都聘请了日本教习。两江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堂也都聘有不少日本教习。服部字之吉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讲授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的正教习。范源廉(后任北师大校长、曾是服部翻译助教)曾说:“将来如有作中国教育史,叙述师范教育之起源,第一页就应当从服部曾尽力之事业说起。”可见,当时晚清办师范对日本之依赖性。日本是近邻,最易仿效,所以,《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特受日本之影响,到《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就更完备的照抄日本,更少独立性。直到民国成立(1912年),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学校聘请了不少由日本和欧美留学归来的学生,教师阵容才有所好转。

陶行知指出:“中国师范教育前清办理失策,以致师范学校与附属学校隔阂,附属学校与实际生活隔阂。我们所以有这种隔阂,是因为我们的师范教育或是从主观的头脑里空想出来的,或是间接从外国运输进来的,不是从自己的亲切经验里长上来的。这种师范教育倘不根本改造,直接可以造成不死不活的教师,间接可以造成半死不活的国民。”(Ⅰ,96)

于是,陶行知发起了向传统师范教育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