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工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通识教育,强化工科高职学生人文与技能融通_海峡两岸文化素质完善通识教育,强化工科高职学生人文与技能融通左家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既是学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到21世纪工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质量,也是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掌握人文文化,培养人文精神。工科学生高中阶段偏科现象严重,又受高考压力,很少自觉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完善通识教育,强化工科高职学生人文与技能融通_海峡两岸文化素质

完善通识教育,强化工科高职学生人文与技能融通

左家奇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素质教育既是学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到21世纪工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质量,也是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人文素质能力的基础。其目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国家的公民。

一、工科高职院开设通识教育课与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www.guayunfan.com)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识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工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高职院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建立素质教育体系,形成人文素质与技术教育的融合,具有现实意义。

通识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在高等教育层次即是对所有专业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所有的大学生在生活中都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人人所应受的“如何做人”的教育。因此,通识教育又是一种“大学理念”,是一种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掌握人文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通识选修课划分为五个基本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历史学、哲学与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大学通识教育在课程设计时要同时兼顾多种文化的广泛选择,使大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开阔大学生的胸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其人生更加充实,精神不断升华。

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强调更多的是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的实施形式。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以学生的外在技能和考试分数为目标追求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正。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通识教育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

著名教育家杨叔子院士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具体的文化知识与进行各种研究活动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于,思维能力得到加强与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与充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二、工科高职院开设通识教育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办学业绩突出、实力雄厚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高校经过建设、评估,已升格为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以培养中等职业劳动者为目标向培养专业性强、知识全面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跨越”,同时也面临如何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实施高中阶段后的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培养。尤其,工科类高职院校除了要进行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升级,更要系统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实现工学结合为能力本位的特色。往往易忽视素质的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大学生“成才”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工科院校办学理念上重理工知识传授,轻人文思想教育,长期以来人文素质教育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与工科专业的结合,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工科高职院校生源复杂,人文素质基础参差不一,自觉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意识薄弱。工科高职院校生源由应届、历届高中生和三校(中专、职高、技校)生组成,中学阶段分别接受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科门类单一。高中类的学生受高中文理科分科影响,理科学生不再学习人文素质课程,“三校生”则被实训技术课占去大量时间和精力,人文素质基础薄弱,人文素养总体不高。

(2)工科学生高中阶段偏科现象严重,又受高考压力,很少自觉接受人文素质教育。进入高等院校后又不重视,学院也无硬性规定,人文知识普遍缺乏。“三校生”初中毕业后,长期缺少人文思想教育,接受技能型教育后,虽然独立性、自觉性意识增强,但对人生理想、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急功近利、缺乏奋发进取的积极态度,修养与人文格调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3)工科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上不到位,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理工、轻人文,重视竞赛、忽视教学的三方面偏差:其一,人文素质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部分领导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做做样子,走走形式即可;其二,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学生的兴趣活动,可以用文娱活动来代替,用不着摆上“正位”,更认识不到这会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产生木桶上的“短板”效应;其三,存在人文素质教育与工科专业教育无关的片面观点,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处的工作,没有必要将通识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许多制造类企业纷纷指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很高,但普通缺乏产品造型的意识,工作思路拓展不开。网络专业的学生网页设计的能力弱、新意少。

(4)工科高职院校在通识教育上缺少总体思考,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①无专门分管领导与组织机构来统一协调通识教育的落实;②大部分领导对人文素质不熟悉,难以形成对人文素质教育长远的考虑与决策;③大多工科院校未把通识教育纳入一课堂教育计划;④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师资的建设,大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师资薄弱;⑤通识教育在硬件建设上很少投入,仅满足于开展一般文娱活动的应付,常常以二课堂活动来代替;⑥通识教育形式单一,缺少规范标准,缺乏创新;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很少互相结合,缺乏生机。

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人的从业技能、思维方法、生活方式都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当在思想、修养、礼仪、社交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准,素质教育正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符合我们的国情,应该考虑将部分课程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样纳入高职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注重工科高职院通识教育的完整性与特点

通识教育是直接指向知识的,由通识课程所组成。这些通识课程明显地区别于专业课程、技能性课程、技艺性知识或过分专门的知识,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看通识教育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念、内容。通识教育,它的首义是“通”,也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达不同领域之识。一般开设以哲学或名著为代表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导论或概论、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思想方法课程。通识教育之“识”,不仅限义于“知识”之识,还应包括人的情感、意志等在内,着力于全面人格的培养。

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上分。将通识选修课划分为五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历史学、哲学与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因为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高等教育,可以适应所有专业。“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2)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课程体系由共同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部分构成。共同必修课是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课程、政治理论课、计算机技能课、外国语言课、法律基础课、军事和体育课。

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可划分为五个领域:①人文科学,在于培养学生多种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和文学鉴赏能力;②社会科学在于提高对于自身和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的理性能力;③中国历史、西方文明史,培养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④哲学与心理学科,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与心理训练能力;⑤跨学科领域,在于通过透过多种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批判、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识课程设计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选修课程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形成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文通识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MIDI音乐制作”、“动画影视”、“平面设计”等课程,学会在网页中运用艺术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开发和设计;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增强制图、空间概念,熟悉产品设计,开设“艺术造型”、“技术美学”等课程,让学生掌握产品形象、色彩的基本美学要素;而管理专业学生要求的核算、沟通、管理能力,开设“组织行为学”、“礼仪与公关”、“广告设计”等课程,强化学生在人际沟通、社会公关,产品营销方面的能力;也可在电气类专业引入“舞台声控、光控”、“音乐欣赏”、“电声乐理”等课程,使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进一步加深理科基础学科底蕴训练的同时,加强人文艺术气质的熏陶和艺术素质的培养。

4.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高职能力本位的特点,在工学结合上学练做一体化的特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识教育应重点教育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逐步领悟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在工学结合中,要给予学生“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和公民的要求”的教育,关注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等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良好的人文素质。这一部分教育是专业教育所不能有效地、完全给予的,也不是专业教育所重点关注的。

四、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工科高职学生人文与技能融通

1.素质教育是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是指导当代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是一种全面的、和谐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大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素质教育被特称为人文素质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则完全可以简称为素质教育,因为素质即人的素质,亦人文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在内容上,它涵盖了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因此,素质教育既包括通识教育,也包括专业教育。

素质教育是由目的而指向知识内容,而通识教育是经由知识之选择而指向目的。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方面,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要积极大胆地探索和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素质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基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是重点,道德素质教育是方向,身体素质养成是前提,心理素质是动力。素质教育的这些特质,集中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能力与人格素养的统一,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因此加强通识教育,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强化工科高职学生人文与技能融通,对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尤为重要。

2.素质教育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

确立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在学生中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自觉提高人文素质。高职院校普遍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采用素质学分手册,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共设立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能力水平六个一级指标。其中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等都与人文素质有着明显的联系,对工科高职院校尤为重要。

实施素质教育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反映了教育给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以及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三年三阶段“职业发展导向”的教育模式,在三年三阶段的顶岗实习中,融人文与技术教育为一体,培养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取得了良好效果。

3.科学与人文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科学与人文,它们互相依存、相互补充,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方法和力量。科学和人文的融合是人类真正地认识世界,全面、合理地把握世界,并达到追求真理、讲求价值的完美统一的基础。科学与人文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偏重于任何一方,都可能造成教育的失误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杨叔子说:实践证明,文化素质是全面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一,文化素质教育的锋芒是针对忽视人文教育,这是解决“做人”的问题;其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加强中华民族文化教育,这是解决“做中国人”的问题;其三,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这是解决“做现代中国人”的问题。

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必需。

现代高技能人才首先应该是和谐发展的人,其次才是所在技术领域的专才。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成才” 。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其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是建立在较高的文化素质之上的。

促进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与内涵的渗透与融合,是工科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要素的有机结合。工科教育,常常采用一味灌入式,知识比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索欲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科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发挥专业教育深刻的精神陶冶功能,同时把人文艺术融合在专业内容中,从而实现由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建立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5.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主要是“知”与“行”的统一起来。在拓宽学生人文社会知识的同时,加强了社会实践等环节。顶岗实习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增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效果显著。高校在组织学生以“工学交替”之外,还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明确责任、认识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感受建设和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他们多一点责任感,少一点书生气,懂得在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上,对待和处理各种问题。

6.创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双休日工程” 。

素质教育需要创新载体。“双休日工程”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崇德瀹智、重技强能”育人理念,于2005年全面实施的一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活动。“工程”通过开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双休日活动,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纳入其中,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和健康发展。

“双休日工程”从精神、物质、制度三个方面着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技能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通过场馆开放、“周末影院”、科技竞赛、人文艺术教育、实用技能培训等措施及活动,形成科学的价值理念、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目前学院绝大部分同学都参与校园“双休日工程”,形成了“思想交流”、“学习交流”、“人文艺术教育”、“技能训练”、“学生服务”五大模块。

“双休日工程”创建了新颖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加强了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精神以及职业素质教育。两年来,学生中要求入党的比例高达70%以上,学生党员稳定在6%。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多次获奖。

“双休日工程”不但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较好地解决了高教园区管理与教育上的不足。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文化活动,把学生从校外吸引到校园里来,减少了学生安全稳定方面的突发事件。三年来,学院校园稳定、和谐,连续保持“平安校园”的荣誉称号。

2007年6月,教育部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休日工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为题在第424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上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关注,并被各级领导所肯定。同时,“双休日工程”也为全国高职院校,特别是高教园区的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