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语教学之我见_“做中学”不等于

外语教学之我见_“做中学”不等于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语教学之我见_“做中学”不等于第一节 外语教学之我见一、外语教师既应是专家,更应是“杂”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首先得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成为一名外语专家。这是由语言及语言教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外语教学不同于任何别的学科,尤其是不同于自然科学。因此,外语教师有义务在CAI教学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外语教学之我见_“做中学”不等于

第一节 外语教学之我见

一、外语教师既应是专家,更应是“杂”家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首先得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成为一名外语专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光有丰富的外语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应该也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掌握多种技能,做到既“专”又“杂”。这是由语言及语言教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1.外语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信息的载体,作为人类知识结晶均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记录、呈现。学习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语言材料中内容丰富多彩,古往今来、天文地理无不包容。如果缺乏对本学科以外知识的了解,我们使用语言工具时就会遇到种种困难,这将严重地影响我们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我们就无法正确理解或领会语言材料所载之信息,从而在教学中给信息的传递造成障碍。既然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那么如果我们对语言所载之信息无法接受,语言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对语言材料所载之信息产生误解,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有可能把这种误解作为真理传授给众多的学生,其后果就更严重了。因此,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有必要了解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成为知识上的杂家。(www.guayunfan.com)

2.语言教学的特点所决定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习惯。虽然各种语言有其内在的规律,但这些规律是在习惯的基础上人为地总结出来的,只反映某种语言的一般规律,而不可能涵盖语言之全貌。教一门外语就是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一种新的习惯。外语教学不同于任何别的学科,尤其是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定律、定理,可举一反三。而外语则不然,它是活的,在不断地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知识的更新而丰富词汇等。如果说外语有其定律公式的话,那么其定律公式也是不计其数的,因为每个词有每个词的用法。外语教师要让一种新的语言习惯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光会教书是不够的,而是要熟练地运用多种媒介,充分地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以有效地接收教师的传授。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外语。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外语教师成为“多才多艺”的杂家。优秀的外语教师应该集语言大师、幽默大师、表演艺术家、歌唱家等于一身。

3.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模式已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这就向我们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的考试,只有笔试一种形式,且侧重外语知识的考查。而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的题型和考查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笔试形式转向听力、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均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这正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这才叫全面发展。而要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学生,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这也就是说我们教师也要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只专某一个方面,要既专又杂。例如,要有良好的外语口语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敏锐的听力、较强的深层理解能力和广博的知识,同时要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创新精神、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所在。

4.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设施日趋现代化。电脑、多媒体等先进的电教手段已广泛地进入学校办公室和课堂。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21世纪的教学要求。而电化教学手段,如电脑、多媒体等,非常适合外语教学。一般情况下,在电化教具的应用方面,外语教师往往走在前头。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师必须“敢为天下先”,勇敢地迈开电教的步子。因此,外语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学习并掌握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学会电脑软件的应用,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逐步学会CAI课件的制作技术,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名适合21世纪教学的外语教师。由此可见,外语教师不仅仅是专家,更应该成为既专又杂的多面手。

二、教学既是技术,更是艺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都说明教师必须先掌握丰富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师者何以履行“传道”的职责?凭借什么去完成“传道”的使命呢?如果自己不得道,要想传道于人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一句空话。空中楼阁是建不起来的。因此,外语教师肩负着将一种外语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光荣使命,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在知识方面,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就无法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移。这是成为一名外语教师的起码前提。

有了上述条件——那只是最起码的条件——要完成教与学的转变仍然是不够的。教师自己学是一回事,而教别人学则是另一回事。教师必须具备把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如何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研究如何学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知识在师生之间再生产的内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外语教师的任务是,在没有外语环境的条件下把一种新的习惯有效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就必须学习、摸索行之有效的教授外语和学习外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一门外语最基本知识的应用技能。外语教师不仅应“会”外语,而且要“会教”外语。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必须掌握使用高技术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要求。社会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信息的总量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这给知识的传授,即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作为知识再生产的第一线,应该走在技术应用的前沿。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学已经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外语教师有义务在CAI教学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要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是必由之路。作为外语教师,掌握现代化多媒体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所述属于教学“技术”的范畴。下面谈谈教学“艺术”。

1.知识为美,学问为美,教学过程充满艺术性

知识是人类对宇宙万物认识的结晶,反映了宇宙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人类对宇宙万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自身的文明程度得到发展,人类自身也得到完善。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越多,学问越高,就越受到他人的尊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人们不惜以“勤”“苦”来追求知识,激励着莘莘学子发愤图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美的意境!因此,我认为知识为美,学问为美。美则为艺术。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传授美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过程充满了艺术性。

2.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艺术性

千篇一律的死板教学模式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就必须借助于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媒介。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风趣。教师上课好比演员演戏,要“手舞足蹈”、表情丰富、和蔼可亲、衣冠整洁,让人看了舒服。课堂语言好比相声小品的台词,要诙谐幽默,又要深刻含蓄、精练中肯,让人听了有所感悟。组织课堂活动要像导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上课的节奏和进程,迅速平稳地处理好出现的“意外”情况。课的设计既要牢牢地把握住课的方向,又不能束缚学生的手脚。要使整堂课一气呵成。这就是艺术性,而非单纯的技术了。要使课堂效果好,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功是靠修炼出来的。须刻苦修炼才能得道,得道才能成“精”,只有精益求精,技术才能升华为艺术。技术上升为艺术,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3.教学媒体不仅应该界面友好,而且要体现美感

如果先进的教学手段忽视了艺术性,其先进性就会大打折扣,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幻灯片、投影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其美观性、直观性、合理性、精练性、易接受性等艺术要求。如果不考虑艺术性,先进的东西就不一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教研组分工合作,博采众长

我们教师都是经过专门训练、学有所长的教学人员。有所长,也难免有所短。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来说,每一学科本身又是由诸多方面组成的一个体系。因此,尽管教师中不乏全才,教师个体之间也必然存在差异。

英语这门学科也是由许多方面组成的。由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背景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等组成其知识体系。同时又由听说、口语、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组成其能力体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教师不可能在各方面都达到“擅长”的程度,但各有所长:有的语言基础知识扎实,功底深厚;有的对语法颇有研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的擅长口语,天生一副好嗓子,语音悦耳;有的知识面广,语言幽默,讲课生动自然;有的经验丰富,教学得法,效果好。当我们把这些不同的个体加在一起时,就会看到他们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这就是互补。

教学是“团体项目”,而不是“单打独斗”。因此,我认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模式,即某一位教师教某个擅长的专项。如某教师专教课文阅读,某教师专教语法词汇,某教师专教写作,等等。如此一来,一个班级就由几位教师共同执教。我认为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好教师的教导

经常有家长要求把自己的子女放在或转到某老师的班里。如果该老师每个班均有课,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不可否认,教师的业务水平难免有差异。如果那些受教于“好教师”的学生是幸运儿,那么那些受教于“非好教师”的学生无疑受到了亏待。这是不公平的。如果实行分工合作的授课方式,就可解决这一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受益于“好教师”的谆谆教诲。这样一来,“好教师”的长处弥补了“非好教师”的短处,但“非好教师”的短处决不会有损于“好教师”的长处。这就是互补。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有好处,有利于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有利于发挥众教师之长,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让每一位教师都发挥所长,那么人人都将成为专家。教师常常被比作课堂上的演员。演员人人可当,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好演员。因为演员有许多角色分工,此角色的好演员未必能成为彼角色的好演员。这道理显而易见。教师上课好比演独角戏。“好演员”演好了,观众受益匪浅。“非好演员”演得不好,观众受益就少。教师上课,与此同理。如果众教师都执教自己的强项,那么大家都是好演员。众好演员同演一台戏,扬长避短,必好无疑。受益的当然是全体学生。由于各方面都得到了专家的指点,学生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将听到不同速度、不同音色、不同声调的英语,这对于缺乏英语学习环境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3.有利于真正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虽然我们经常在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但备课和授课毕竟不是同一回事。大家总是希望自己的班级比别人的好。如果别人的班级不如自己的好,就心中暗喜。而如果众教师分工合作,则每位教师所任教的班级数必然增加。由于各教师均希望自己的班级好,因此被某位教师所希望好的班级数也随之增加。不同的教师同时希望某几个班级都好,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效果必然胜过“各自为政”。

同时,由于各教师执教一个专项,有利于发挥各教师的专长,有利于教师备课,使教师更有时间和精力对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最后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为学校赢得声誉。一个集体的成员都成了专家,这个集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实行分工合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目前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本人认为宜设以下几个专项。

(1)听力、口语训练:这是外语素质教学的一个重点。

(2)课文阅读教学:这是外语教学的主体部分。

(3)语法、词汇学习:中国人要学好外语,不学语法不行。

(4)写作指导:这是外语学习的产出。

四、不应忽视翻译教学

翻译是桥梁,是纽带,使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能听、说、读、写而不能翻译,则只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者是也。不懂洋话的人,如果没有译者的“言传”,就只好望“洋”兴叹了。

虽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文大有成为世界语言之势。但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学会了英文,翻译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世界各国的文化瑰宝和知识遗产都是以各自的文字记载下来的。只知英文者怎么读得懂?还得有翻译。

当前,由于高考不考翻译,加上推行“急功近利”的口头交际法(外语教学法之一),广大中小学教师就闭口不提“翻译”两字,似乎提倡翻译就是倒行逆施,就是走回头路,就是“老古董”。殊不知翻译也是学习外语的一种好方法。历史上有不少名人、伟人就是通过翻译来学习外语的,尤其是在缺乏外语环境的条件下。

翻译使人精确。翻译最能全面检验一个人的外语综合水平。因为即使是翻译的低级水平也必须具备几个最起码的条件,如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基本的语法规则、造句规律等,缺一不可。至于原语语体和风格的翻译则要求更高了。

翻译也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母语水平的提高,因为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外语水平与母语水平相关联。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者,其外语水平很难超过母语水平。尤其是在初级学习者中,情况更是如此。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不少英语科的后进生,并不是因为他们接触的英语太深太难,也不是因为句中的生词影响了他们的理解,而是因为他们的汉语水平太差,即使笔者把英文句子译成中文,他们也仍然理解不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也可得出,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翻译这一方法,对学习者双语水平的提高无疑都有潜在的好处。

此外,单词翻译法也是记忆外语词汇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个英文单词,我们知道它的中文意思;但当我们看到这个中文词时,我们怎么也想不起相应的英文单词。这是因为,很多人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往往采用“外文→中文”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外文→中文”这样一个单行道。如果我们采用双向翻译的单词记忆法,就容易形成“外文→中文”这样的双向条件反射。

由于在用外文表达或表达外文意思时,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大脑里进行着翻译。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抛开翻译教学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我们应该把翻译教学放在中学外语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