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_产学研合作运行机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_产学研合作运行机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部影响因素分析_产学研合作运行机4.2.1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从外部环境来看,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并非完全依赖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还依赖于一些特殊的影响因素,那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产学研合作在考虑科学技术因素和契约时,产学研合作体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或形式组织生产。经济规则是产学研合作得以进行的依据。这些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是基于在产学研合作体正式形成后,作为产权所有人的产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_产学研合作运行机

4.2.1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从外部环境来看,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并非完全依赖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还依赖于一些特殊的影响因素,那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因此,从外部动力来看,构成产学研合作的外部动力因素有市场的供给需求状况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4.2.1.1 市场供需状况

企业通过自身预测,可以不断发现新的市场需求,这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参与方,它们都不具备独立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而企业以市场需求为自己追求利润的源泉,这就决定了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产学研合作的其他参与方,从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在利润的驱使下,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每个参与方都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本书主要从产权供需能力、产品市场的供给结构以及市场竞争状况3个方面分析市场的供需状况。

(1)产权市场供需能力。根据前文的论述,可以得知,产学研合作参与方一般可以由高校和企业两个参与者表现。它们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较多的科研资源,却缺少实际经营与拓展市场的能力;相反,企业的科研实力相对高校比较缺乏,而经营和市场拓展能力却十分强大,这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生存下来的基础。面对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市场需求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急需从高校中获取一定的科研能力,而作为拥有丰富科研资源和强大科研实力的高校,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体制改革中处于不败之地,为了其生存和发展,也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企业和高校就能实现双赢,使产学研合作存在一定的可能性。那么,产学研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高校的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和企业对技术的吸纳能力,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www.guayunfan.com)

(2)产品市场供给结构。产品市场的供给结构分为供小于求和供大于求两种情况。当产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即供大于求的时候,市场达到饱和状态,产品的替代品增多,竞争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唯有进行技术革新,用科技来武装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等途径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企业处于供大于求的产品市场结构中,企业通过技术来提高竞争力的意愿十分强烈,若企业本身的研发能力达不到应对市场结构的变化时,必然会寻求与高校的合作,从而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发展。相反,若产品市场结构为卖方市场,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进行粗放型生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需求欲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进程。

(3)市场竞争状况。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决定着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产学研合作在考虑科学技术因素和契约时,产学研合作体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或形式组织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产学研合作的交易费用为正,因此产学研合作的类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合作类型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和利润的大小,这就意味着企业能否生存取决于特定的产学研合作类型,使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够以较高的利润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产学研合作参与方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使得交易搜寻和沟通信息成本以及监督成本等要素变得不稳定,这就增加了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学研合作的可能性。由于在产学研合作中,技术知识产权成本核算和价值难以衡量,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而当生产方一旦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设备进行生产时,不确定性风险较高,这就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动力。

4.2.1.2 政府宏观调控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意味着低效率制度的灭亡和更高效率制度的出现,效率高低的衡量标准就在于交易费用的大小,因而要使产学研合作高效率地进行与实施,就需要政府在宏观上制定高效的制度,降低产学研合作的交易成本,从而推动产学研合作的进展。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宏观调控一般分为政治规则和经济规则的制订。

(1)政治规则。政治与经济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政治规则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本制度环境,政治规则的制定对经济运行有能动的反作用。在体制转型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党的十五大更是明确提出了产学研合作这一思路。这为产学研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也降低了产学研合作的交易成本。

(2)经济规则。经济规则是产学研合作得以进行的依据。经济规则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权的界定上。产学研合作的参与方在对自身所拥有产权进行评估和界定的过程中,如果产学研合作的所有参与方均有足够的能力,单独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商品,那么合作就毫无意义可言,即使合作,也不能实现企业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实现规模效应,反而浪费了产学研合作各参与方宝贵的资源,同时,也增加了交易成本。一般来说,产权界定有没有必要,主要取决于产学研合作所有参与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力。相反,如果产学研合作的参与方不具备单独开发市场的能力,它们之间就会产生合作的欲望,希望通过学研方的参与,推动企业科技进步,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效应。在这个时候,有关产权的界定就很重要。随着产学研合作所有参与方强强联合,产学研的合作体在生产技术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利润空间增大。同时,因技术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产权的竞争会加剧,所以要获得所用技术,就得付出更高的交易成本,这就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先进技术的交易成本具有可操作性,就需要适宜产学研合作的产权结构。为了降低产学研合作所有利益主体间的产权摩擦,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基于产权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交易平台,在产学研所有参与者中降低它们之间博弈产生的交易成本。除了政府的政策这种官方式的正式制度对基于产权交易的产学研合作产生影响外,其他的一些非官方、非正式的制度也会对产学研合作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非正式的制度包括地区风俗习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

这些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是基于在产学研合作体正式形成后,作为产权所有人的产学研的所有参与者,对产学研合作后的效益拥有直接索取权,这也是激励产学研合作所有参与者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之所在,而对索取权归属问题的确定,决定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代理成本问题。当产学研合作关系确定后,在基于索取权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产学研合作的内部参与者往往会减少它们的努力程度却不会影响参与者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欺骗动机或偷懒行为,积累下来最终会导致产学研这种合作体制的崩解。为了防止这种偷盗行为或搭便车行为的出现,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在产学研合作体制内部寻求一名中心代理人,所有的监督权力由他执行,他负责监督产学研合作体制内部成员的所有经济行为,用以衡量其合作的潜力和索取权归属问题的确定以及索取权大小的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委托代理人成本。由于在经济行为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一旦中心代理人出现偷懒行为或败坏职业道德的行为时,中心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会明显增加。另一种办法就是进行一次性的产权交易,产学研合作的参与方将自己所有的产权一次性转让给另一方,但由于产学研各参与方在衡量自身产权时存在差异,讨价还价成本增高,进而导致交易成本上升,这就极大地弱化了产学研合作的预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