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_发展中创新

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_发展中创新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_发展中创新_成都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王元珑 高燕妮一、引言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其中当然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这四种适应阶段,可以说是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四种层次,它们缺一不可,彼此依存、层层递进。

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_发展中创新_成都

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王元珑 高燕妮

一、引言

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其中当然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电子政务就是现代政府管理在信息时代的重要应用之一,它已成为各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提高管理能力,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除了把“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强产业的现代化”等任务列入了21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规划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而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涉及政府管理方式、方法乃至管理思想的转变。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充足而优秀的电子政务人才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工作中,有关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养的探讨以及工作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电子政务人才的现状(www.guayunfan.com)

电子政务在我国经历了萌芽期、孕育期,现在它已经处在了全面发展的前夜。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每年的投资规模都在2500亿元左右,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天文数字,换来的结果呢?一方面,我国已经建设了政府网站3000多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也已经从简单的文档处理向基于Internet平台的深层次发展,从“工作流应用系统”向更高级的“决策智能系统”过渡。但另一方面,据资料显示,我国这么多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实际情况则是约有1/3的网站难以打开,1/3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截至2003年底,中国在“gov.cn”域名下的网站就超过一万个,而一个政府网站的平均建设费用就高达几十万元。我们可能未曾留意:一个投入几十万元建设的政府网站很多窗口无法打开;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在实现电子公文流转的时候还不得不同时进行纸质公文的流转。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现有政务业务流程电子化、网络化,而是需要对现有政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它涉及部门利益调整。这就使得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涉及网络技术运用,还涉及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变革。如果说在电子政务建设的最初期,只具有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还可以勉强应对,那么对于在大量政府网站的基本硬件已搭建,其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政务现代化的现阶段来说,电子政务人才必定是既懂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又懂政府行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但我国现实的电子政务人才状况却不容我们乐观。在2004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成了综合调查组,展开“全国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各省市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奇缺,基本满足需求的2.3%,存在97.7%的巨大缺口。而我国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虽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有关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养的研究和探讨却非常之少或者说刚刚起步,并且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信息产业部为适应信息产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启动了一个《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该工程的推出是为了全面提高信息产业整体素质和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进一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但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2004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可看出,其重点仍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令人不解同样也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电子政务人才的专门培训计划。从这一点上,我们都不难分析出造成电子政务人才97.7%巨大缺口的一些原因。当然,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对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体系。大量电子政务人才的欠缺,造成了现阶段政府电子政务投资与产出的不成比例,政府网站的应用价值低;更为重要的是它会严重制约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最终阻碍我国信息化、现代化政府建立的进程。然而,“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人才不是自然形成或从天而降,它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因此,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及建立就成了我们必须得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我国目前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教育是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重要手段。要研讨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明晰的是,电子政务工作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电子政务人才会有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我们的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电子政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具体如下4种:第一,维持性适应阶段。是作为对现时电子政务的“复制”、“模拟”教育;第二,动态性适应阶段。是对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变化”的适应,即对在电子政务中产生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研究;第三,改造性适应阶段。是对电子政务环境的调整、修正的“适应”,即面对电子政务环境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修正;第四,前瞻性适应阶段。是作为对电子政务的“未来变迁”的适应,即对电子政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变化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和调整。这四种适应阶段,可以说是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四种层次,它们缺一不可,彼此依存、层层递进。它们满足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主要需要大量的维持性适应人才和动态性适应人才。政府CIO人才可谓这两种适应性人才在现实的完美体现。因此,对于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其重点就应放在大力培养维持性适应人才和动态性适应人才上,即政府CIO人才的培养,兼顾改造性适应和前瞻性适应人才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一重、两多”制度,即重点是建立政府CIO人才培养制度,并尽快建立有多种培养层次和多方培养主体参与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建立政府CIO人才培养制度。政府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是一个在政府部门中负责信息技术系统战略策划、规划、协调和实施的官员,他们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还懂工程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他们通过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资源的最佳利用来支持政府部门的目标。他们既能满足对现时电子政务工作的一般要求,又能对电子政务中出现的新变化进行及时应对,所以说政府CIO人才是维持性适应人才和动态性适应人才在现实的完美体现。政府CIO来源于美国。1984年,美国里根总统负责的委员会收到一份有关信息差距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称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结构真空”的现象,即政府中无人去协调和管理信息的选择和流通,以至于政府饱受“拥有太多的错误信息,太少的正确信息”的苦恼。该委员会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政府的每一个机构中设立一名主管信息资源的高级官员,全面负责本部门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并直接参与最高决策管理。从此,美国设立信息部长一职,并开始在政府各部门中设立CIO职位。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设立CIO职位,并通过国会立法来规定,1996年《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中明确提出建立政府CIO制度。这项制度的确立对美国电子政务的长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在大力建设的“电子政府”不是单纯地“政务电子化”,而是要实现“政务现代化”。政府CIO就是实现政务现代化所需求的人才。但我国目前远未形成有利于政府CIO人才培养所需的各种条件。首先,在教育体系内没有设置此培养目标。我国现在还没有专门开设政府CIO的学历教育,即没有设立电子政务专业。据调查,目前通常是在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专业设置电子政务研究方向,以及在政治学等博士专业设置电子政务研究方向。其次,相关部门重视不够。如有关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中没有专门推出政府CIO人才的培训计划;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也没有积极开展政府CIO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最后,在政府体系内部目前尚未确立政府CIO职位。这一点可以说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最为关键的因素。因为,离开具体职位这一现实需求,必然会使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丧失最为直接的推动力。而对于政府CIO职位的确立,需要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政策,通过制度途径才能解决。

总之,要解决我国电子政务人才供给,需求的巨大矛盾,就必须让有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政府CIO制度和政府CIO的资格认证制度;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也要积极开展政府CIO的教育、培训工作,设立电子政务专业、开设电子政务课程、完善电子政务教学内容,尽快建立起能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政府CIO人才培养制度。

二是努力形成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多层次结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政务将会成为21世纪新型政府的一种生存方式。虽然我国目前部分大、中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电子手段进行政府网上办公,但办公人员却基本上没有系统地受过电子政务的培训。并且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其对于电子政务人才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在不远的将来,电子政务不仅需要维持性适应人才和动态性适应人才,同时也必会加大对改造性适应人才和前瞻性适应人才的需求。因而在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上,要注重人才培养结构的多层次化。即政府在对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方面,应坚持三个“并重”:高等学历教育(其中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与职业教育并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其中,学历教育中的大专、本科阶段教育与职业教育主要针对维持性适应人才的培养。硕士和博士阶段教育则主要针对其他三种适应性人才的培养。而电子政务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则需先由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来推动。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由其下属的培训中心来具体操作,通过对电子政务人才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带动整个电子政务人才的职业教育。一句话,为了满足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以及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我们就应该努力形成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多层次结构。

三是实现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参与。电子政务是一个涉及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面的一门新型学科,它的建设以及电子政务人才的教育培养都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多方的参与和协调。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容易造成重电子、轻政务和重建设、轻整合的弊端。因而,在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养的主体上,就需要改变学校教育的单一化,增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大致可以包括下列三种方式:一、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全国各地日渐兴起的电子政务模拟教学实验室的建立是通过对电子政务实务的模拟,增进学校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了解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运行原理基础上,熟悉政府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工作规程,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并在及时发现新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改造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安全技术提供更优秀的人才。二、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由学校、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横向项目研究以及教学实验基地,来弥补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所造成的弊端。三、我们还可以在教师队伍人员的安排上,除校内的专职教师外,力邀政府、企业中的精英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在管理上实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并定期邀请政府、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与师生进行双向交流,以此来加强在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主体的多方参与。总之,在电子政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政府的行政推动,公众的需求、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学校的智力支持的多方结合,在调动政府、公众、企业等各方积极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能充分发挥政府、公众、企业、学校等多方优势和特长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人才的教育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政务人才教育培养不能只计一日之短长,而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从长远发展考虑,主动承担起推动电子政务行业良性发展的社会责任。因而,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以培养政府CIO人才为重心,以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还要尽快建立有多种培养层次和多方培养主体参与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体系,为电子政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政务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国云.美国行政管理和电子政务考察与思考.《公安研究》2001年第12期

[2] 陈锦文.有效政府与政治执行力.《求实》2004年第5期

[3] 陈福今.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4] 顾栋.我国行政文化重构的若干思考.《探索》2002年第3期

[5] 吴江.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中共桂林市委党校》2001年9月第1卷第3期

[6] 赵纯均等.中国管理教育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