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政策的定位_图书馆管理学

图书馆政策的定位_图书馆管理学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政策的定位_图书馆管理学第五节 图书馆政策的定位图书馆是一个系统,按其规模可划分为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图书馆系统的管理体制亦未能幸免。针对上述问题,图书馆政策主体只有兼顾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定和图书馆系统自身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切近事实的结论,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调控政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图书馆系统自身的发展。

图书馆政策的定位_图书馆管理学

第五节 图书馆政策的定位

图书馆是一个系统,按其规模可划分为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图书馆宏观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事业整体,由全国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图书馆组成,包括国家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专业图书馆系统、高等院校图书馆系统、中小学校图书馆系统、儿童图书馆系统、军事图书馆系统、工会图书馆系统等。图书馆微观系统是指某个图书馆,它由信息组织子系统、信息传播子系统和条件保证子系统组成。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关系,脱离一定环境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图书馆系统自然不能例外。那么,什么是图书馆系统的环境?我们认为,图书馆系统的环境是指图书馆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条件的总和。其中,与图书馆系统有关的外在条件的总和称为图书馆系统外环境,主要包括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数字化、社会化与知识化六大社会发展趋势;与图书馆系统有关的内在条件的总和称为图书馆系统内环境,主要包括藏书、读者、馆员、经费、馆舍和物资设备、技术方法等。实践证明,无论是内环境还是外环境对于图书馆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和须臾不可离开的,换句话说,图书馆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受其内外环境的制约。由于图书馆政策的目的在于调控和引导图书馆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因而决定图书馆系统运行和发展的上述环境因素也必然成为左右图书馆政策定位的因素。由于本书有关章节对图书馆系统的内环境已多有论述,故在此只分析影响图书馆政策定位的外环境。

一、全球化及其对图书馆政策的影响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一大趋势,这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清楚地显露出来。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1992年联合国日的致辞中宣称:“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也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增进彼此联系的世界”。我国知名学者李慎之将全球化看作21世纪的大趋势,并指出:“全球化是已经开始的过程,是已经出现的大趋势,任何看不到这个趋势的研究都是盲目的;任何违反这个大趋势的决策都是错误的。”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个分散的部分或因素形成紧密联系的世界性网络,它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进程,即某种不依各国的具体环境、地域、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等为转移的趋势,其基本内容是各国(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个部分正在迈向马克思所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越来越紧密的新时代,构成国家、民族的各项结构性因素相互分离、各自发展的逻辑已经大大减弱,作为整体的全球化的存在世界正展现在人们面前,它涵纳和贯穿诸多地方性社会,构成现象学和解释学意义上的“世界总体”。这种“世界总体”决定了我们思考和行为方式的崭新的视阈,摧毁了视阈分立和分裂的观察方式,视阈融合成为新世界主要的把握角度。我们理论与实践所指向的世界不再专属于某些个体,而是针对共同的世界。(www.guayunfan.com)

现有的许多图书馆政策都已烙上全球化的印痕。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主张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之一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赞赏文化多样性”;“必须确保与有关合作伙伴——例如用户群体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地方、区域、全国甚至国际性合作”。又如,2001年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制定了一份战略规划,名为“扩展OCLC的合作:3年规划”(Extending the OCLC Cooperative:A Three-Year Strategy),规划的内容之一是“图书馆合作的延伸”(Extending Library Cooperation)。再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年)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有条件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国际学术组织。”

二、市场化及其对图书馆政策的影响

20世纪末期世界出现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占世界人口1/3的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就是以此作为主题的,题目是《转轨:从计划到市场》),这使得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球的压倒性经济体制。市场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它以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力量冲垮一切僵化过时的体制,整合、改造和重塑地球上的生产、经营、流通、消费诸方式。图书馆系统的管理体制亦未能幸免。市场化的扩张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图书馆能否进入市场?图书馆能否实行一馆两制或一馆多制?图书馆应否树立成本意识和实施成本管理?如何调适图书馆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矛盾?委托管理[1]和业务外包[2]制度能否引入图书馆系统?怎样确定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与培育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系统应如何应对WTO的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图书馆政策主体只有兼顾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定和图书馆系统自身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切近事实的结论,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调控政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图书馆系统自身的发展。可喜的是,国内外已出台了一部分相关图书馆政策,尽管这些政策文本或条文尚未囊括市场化影响图书馆系统的所有领域,但它们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发挥各自的导向、控制或协调功能。譬如,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市场化的产物,而图书馆是公益性服务机构,似乎与以自由贸易为主体的WTO无关。其实不然。WTO监管着许多控制国际贸易的条约,其中对图书馆和情报部门最具影响的条约是《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和《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GATS协定有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全面地向外国竞争者开放的潜在能力,包括诸如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服务部门。外国竞争者可以在任何成员国开设公司,与公共服务部门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公司可以挑战政府对公共服务部门的支持,要求国民待遇。也就是说,要求获得当地政府给予本国公共服务机构的同等水平的补贴。TRIPS协议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版权政策和法律制定的潜在力量,人们很难确定WTO是否会在提交到其面前的知识产权辩论中考虑公众利益和内容拥有者权利之间的平衡。鉴于此,在2001年8月于美国波士顿召开的国际图联年会上,IFLA专门公布了一份《国际图联关于WTO对图书馆影响的声明》。声明指出:国际图联敦促各成员熟悉WTO以及各自国内贸易政策的酝酿过程,尽可能强调图书馆的利益及其相关问题;国际图联鼓励其成员在本国GATS的贸易谈判中提高对图书馆价值的认识和关注;在支持WTO成员促进和培育民族文化的同时,国际图联反对设置任何障碍,阻挡由图书馆正常收集和传播的那些合法生产的信息和文化内容在国际自由交流;国际图联同时反对对印刷品及数字内容产品的进口征收关税或其他税收,这些措施可能扼杀知识自由。

又如,1987年2月2日,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了《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其要点是:文化事业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要改善经营管理,注重经济效益,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项任务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把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以文补文”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性活动。各单位开展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性活动,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得影响本职工作,弃文经商。该《办法》尽管没有注明专门针对图书馆系统,但它实际上已将图书馆系统涵盖在其政策对象范围之内。

再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年)第21条规定:“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此外,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家计委,2001年12月3日)明确指出:“将各类事业单位划分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机构。营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政府投资和事业经费。挂靠政府部门的营利性机构要与原部门脱钩。非营利性机构也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该政策对于图书馆在市场经济中的准确定位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化及其对图书馆政策的影响

今天,网络化大潮以其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席卷全球。它每年以几何级数的迅猛增长,正在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使我们所处的世界产生深刻的革命性变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及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工具和手段,正对图书馆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Rory L.Chase指出:“随着电子多媒体知识库和网络的创建,实体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已经正在萎缩甚或消失。雇员们越来越绕过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利用先进的知识检索工具去查找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网络化使图书馆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网络用户急速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历年来所发布的次统计报告充分反映出这一趋势。截至1997年10月31日、1998年6月30日、1998年12月31日、1999年6月30日、1999年12月31日、2000年6月30日、2000年12月31日、2001年6月30日、2001年12月31日、2002年6月30日、2002年12月31日、2003年6月30日、2003年12月31日、2004年6月30日、2004年12月31日、2005年6月30日、2005年12月31日、2006年6月30日、2006年12月31日、2007年6月30日、2007年12月31日、2008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和2009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数分别为62万、117.5万、210万、400万、890万、1 690万、2 250万、2 650万、3 370万、4 580万、5 910万、6 800万、7 950万、8 700万、9 400万、10 300万、11 100万、12 300万、13 700万、16 200万、21 000万、25 300万、29 800万、33 800万,环比增长率分别为89.5%、78.7%、90.5%、122.5%、89.9%、33.1%、17.8%、27.2%、35.9%、29.0%、15.1%、16.9%、9.4%、8.0%、9.6%、7.8%、10.8%、11.4%、18.2%、29.6%、20.5%、17.8%和13.4%。

从上述数据来看,互联网刚在我国兴起的头几年,我国网民数量增长非常迅猛;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民人数的绝对值越来越大,但相对值(环比增长率)基本上趋于平稳。

2.网络化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发生变异

在网络化环境下,用户对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需求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②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③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④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具体而言,用户将会向图书馆提出如下要求:①图书馆数据库网络化,能提供各种最新信息及回溯性资料;②不受时间限制,可随时得到所需资料;③对于各种信息需求,图书馆都能给予快速便捷的回答;④用户通过终端,得到的是经过图书馆鉴别、选择和加工的有价值的信息;⑤用户获取信息最好是免费的。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图书馆用户及其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将决定现代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管理机制。

此外,图书馆自身的困境也令人担忧,如许多图书馆经费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管理体制落后,图书馆发展的国家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和系统不平衡,等等。面对上述挑战,许多图书馆纷纷采取应急之策,如建立图书馆网站、开展网上信息导航和虚拟参考咨询等服务,一些图书馆自觉或自发地组织协作网络(如OhioLink、CALIS、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等)。这些举措是对图书馆与网络化协同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化带给图书馆的巨大压力。但是,要使图书馆在网络化环境中长期稳定地健康发展,就离不开调控政策的引导和规范。这方面的调控政策已有不少范例。

例如,2002年8月23日,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召开的国际图联第68届大会上,《国际图联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宣言》获一致通过。宣言指出,鉴于无碍存取信息对于自由、平等、全球理解与和平至关重要,因此国际图联提出以下四点立场:①知识自由是每个人在拥有、表达思想以及查询、接收信息时享有的权利,它是民主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②不论媒体和疆界而自由地存取信息,是图书馆和情报行业的中心职责。③图书情报机构所提供的对国际互联网信息的无碍存取,有助于团体和个人获得自由、繁荣和发展。④应当清除信息流动的障碍,尤其是要消除那些导致不平等、贫穷和绝望的信息流动障碍。

又如,2002年4月17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把实施“共享工程”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要求是:①实施“共享工程”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②各地要把“共享工程”的实施纳入文化事业建设整体规划,在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统筹考虑,给予保障。③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实施“共享工程”打好基础。

再如,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18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网络条件,积极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和意见箱服务,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最新信息定题通告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服务。

四、社会化及其对图书馆政策的影响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化”是特指信息社会化,即将信息及蕴藏在信息背后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机理、信息方法和信息语言通过一定的渠道渗透到社会之中,为广大公众所理解和接受,并内化为自觉的社会生活规范的过程。信息社会化建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信息以及信息需求急剧增长的社会基础之上,表征了社会对信息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和信息的社会功能日趋增强的趋势。它具体表现在信息活动的迅速发展与日益普及、信息过程的社会化、信息职能的社会化三个方面。

图书馆是社会信息交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和扩散装置。受信息社会化的影响,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在发生相应的演变,其中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和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正是信息社会化具象化和职能化的典型表征。广大城市社区、乡村、组织和个人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存取水平正在成为衡量图书馆价值的标尺,自然也是图书馆政策的指示器。这一点已在一些图书馆政策中得到体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保证市民获取各种社区信息”;“为地方企业、社团和利益群体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在必要时发起此类学文化活动”;“使社区每一个人都能确实得到图书馆服务”。文化部于1997年推出《全国知识工程实施方案》,其总体目标是:①形成全社会爱书、读书、利用图书馆的良好风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完善图书馆布点及设施建设,使图书馆的网点遍及城乡各地;③把知识送到农村去,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为科教兴农贡献力量;④提高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图书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998年11月26日,文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推动‘万村书库’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建立图书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大力发展流动性的汽车图书馆,在农村开设书刊流动服务点,发动社会各界捐书助农。”2002年4月15日,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基层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工作的通知》指出:“……图书馆……等群众文化设施要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基层,免费或低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并增加开放时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年)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五、数字化及其对图书馆政策的影响

以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使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这一概念已成为当今社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数字化的革命,正在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人类的生存成为一种崭新形式的数字化生存。人类唯一栖息的星球——地球正在被数字化。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家庭等,都在演绎和预示着人类生存方式的新革命。虽然目前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悟到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存在及其革命性意义,但数字化时代已向我们悄悄走来,势不可挡。数字化生存的观念和思绪正在占据着我们思维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数字化之网正在捕捉现存的每一个事物。

图书馆是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存储、选择、控制、转化并提供给一定社会读者使用的信息系统和社会装置,与数字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数字化的对象就是以文字、图像、声音等为表现形式的信息。数字化对图书馆的影响主要波及图书馆的运动形式和藏书建设两个方面,数字图书馆、数字馆藏等概念的出现充分体现了这种影响。就图书馆政策而言,数字化既影响图书馆政策文本或条款的制定,又影响图书馆政策实践。

1.数字化在图书馆政策制定中的体现

针对数字化的影响,国际图联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调控政策。

2000年8月,国际图联执委会批准了《国际图联关于数字化环境下的版权之立场》,明确提出了12条原则,其主要内容有:①为了确保在电子格式和印刷格式中授权使用的一致性,在伯尔尼公约通过以及WIPO认可的前提下,国家版权法中有关版权的例外及相关权利应根据需要作适当修改。②在偶尔使用版权作品中产生的暂时或技术性的复制应排除在复制权之外。③对于数字化模式下并未引起费用或寻求许可的作品,所有的图书馆用户应可以:浏览公开提供的版权作品;个人可当场或远程地阅读、听取或观看公开出售的版权作品;复制或图书馆和信息专业人员代为复制用于个人、教育或研究使用的数字化作品的适当部分。④向那些为调查研究等正当目的的用户提供受保护作品的数字化版本的行为,应被视为版权法认可的行为。⑤图书馆出借公开出版的物理载体形式的数字化资料(如CD-ROM),不受法规的限制。⑥契约性条款,例如在协议的许可范围之内,不能不考虑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工作人员对电子资源的合理外借。⑦法规应允许图书馆和档案保存机构为保存和保管之目的,将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转变为数字化形式。⑧法规还应包括电子媒体的呈缴制度。

2002年6月27日,国际图联与国际出版者协会指导小组在巴黎会议上通过了《永久保存世界记忆:关于保护和保存数字信息的联合声明》。声明提出7点原则和建议:①日益增量的电子信息具有持久的文化和文献意义,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以传统形式出版的信息。②保证这类信息的长期可获得性是必要的,现在必须马上采取行动来促成这种可能性。③IFLA和IPA将努力使数字信息的长期保护和保存问题在国际范围内纳入关键的议事日程。④IFLA和IPA将鼓励有关数字信息保护与保存的行业标准、系统和研究的开发和贯彻,包括参与支撑这样的活动的投资机会。⑤虽然一般来说只要经济上可行,出版者就能够确保他们的出版物的短期保存,但图书馆仍然是通过与出版者适当配合承担长期保存职责的最佳场所。⑥由于国家图书馆有义务获得和保存本国的出版物遗产,而且多数国家图书馆都在尝试采集数字出版物,因此,这些图书馆应该与其他重要的图书馆和组织一道,共同肩负起长期保存数字出版物的职责。⑦一个出版者/图书馆工作小组将进一步就数字信息保存的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采取联合行动,包括在适当的情势下与正在调查研究这些问题的其他组织建立合作机制。

我国也制定了一些应对数字化挑战的图书馆政策。

2000年7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颁布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2000—2005),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实施步骤、运作方式和预期效果。2001年5月18日,国家计委和科技部联合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指出:“加快有关……数字图书馆建设关键技术研究。”2001年6月18日,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教育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建设。”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形成网上统一的馆藏体系。”第23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严格遵循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并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调整作业流程,改变管理办法。”

2.数字化对图书馆政策实践的影响

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如由美、英、法、日、德、加、意、俄八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G8全球数字图书馆联盟”、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项目、UNESCO的“世界记忆”(Memory of the World)计划等,都是国际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一些标志性工程。最近,欧洲正在策划一个单一欧洲图书馆(The European Library,TEL)计划,它是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一个有关信息社会技术的研究项目,总投资1200万欧元,由大英图书馆牵头,芬兰、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瑞士等国家图书馆以及欧洲国家图书馆联席会议(Conference of European National Libraries,CENL)等参与。这30个月的研究项目将利用虚拟图书馆技术来发展泛欧信息服务。

中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9月,由原国家教委立项,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项目开始启动。10月,原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正式在上海交通大学立项,启动“电子图书馆雏形”科研项目。1997年7月,国家实施“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项目实施期限为1997年7月至1999年12月。1998年7月,国家图书馆正式向文化部提出立项申请,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8月25日,文化部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1999年3月,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4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4月,成立了以文化部为召集单位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同时还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咨询、指导机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2001年3月24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宣布成立。2001年11月27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印发《国家计委关于审批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基础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的通知》(计社会〔2001〕2482号)下发到文化部,标志着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正式立项。2002年1月13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法律法规指导委员会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知识产权论坛”上宣布成立。2002年5月26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指导委员会在“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论坛”上宣布成立。目前,已制订完成《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及《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实施方案》;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以图书文献机构的丰富馆藏为依托,并结合其他文化机构的资源,累积建设了总量近10TB的数字资源,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法律、科技、教育、旅游等各类信息,并依托国家图书馆馆藏进行了古籍的数字化加工工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开发完成了数字资源加工系统、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区域服务系统和文献数字化工业化生产加工系统;在知识产权解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组织开发了版权管理系统;积极参与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研制工作,制订完成了《中文元数据方案》等。

六、知识化及其对图书馆政策的影响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社会的知识化。所谓知识化,是指对象掌握和运用一定质量标准的知识的能动过程。也可以这样说,对象获取并利用一定量的非陈旧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化。知识化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社会主体知识化;②社会财富知识化;③社会运行知识化;④社会体制知识化。追求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造知识、应用知识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知识创新系统工程。国家知识创新系统主要包括科学知识创新系统、技术知识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四个子系统。其中,知识传播系统是由教育系统、培训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知识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和信息服务。图书馆作为知识积累的重要装置、知识创新的思想宝库、知识应用的桥梁和纽带以及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无疑是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主要归属于知识传播系统。应当说,这是知识化带给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但是,知识化的大潮也荡涤着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内容、管理系统和管理手段,这是图书馆所要面对的知识化带来的挑战。图书馆怎样做才能适时地抓住机遇、从容地迎接挑战?图书馆政策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调控功能。

应当指出的是,现有的图书馆政策文本或条文并未直接点明图书馆与知识经济、图书馆与知识创新或图书馆与知识化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一种缺憾;但多数图书馆政策文本或条文的实质是保障图书馆更好地发挥知识传播职能,也就是说知识化对图书馆的影响已渗透进图书馆政策文本或条文的字里行间。譬如,1999年3月25日,国际图联执委会批准通过了由信息自由存取与自由表达委员会(IFLA/FAIFE)起草的《关于图书馆与知识自由的声明》。声明强调指出:①图书馆是获取信息及交流思想的场所,并应起到学习知识、启迪思想和发展文化的纽带作用;②图书馆应该为个人和组织提供终身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支持;③图书馆有责任保证和推动知识传播和智能活动;④图书馆将自由地获取、加工和传播信息,并抵制任何专制行为。又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2年)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完成下列三项任务:①做好流通阅览、资源传送和参考咨询工作,积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文献信息服务;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③积极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促进事业的整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慎之.开展全球化研究[J].世界知识,1994(2):2-3.

[2]Rory L.Chase.Knowledge Navigators[J].Information Outlook,1998(9):17-24.

[3]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5.

[4]周旺生.立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叶必丰,周佑勇.行政规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8]刘斌,王春福.政策科学研究(第1卷):政策科学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9]潘寅生.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10]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11]刘小琴.图书馆规章制度选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12]宁骚.公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14]邱东江.国际图联与中国图书馆事业(上、下)[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15]王国强.图书馆规划理论的发展与现况[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与资料工作,2003(5):58-63.

[16]尤小明.俄罗斯联邦国家图书馆政策[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2(10):130-132.

[17]张久珍.美国图书馆因特网过滤政策评析[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1).

[18]王素芳.IFLA弱势人群服务图书馆专业组制定的服务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上)[J].图书馆,2006(6):17-21,84.

[19]尤小明.俄罗斯联邦图书馆政策思想[J].新世纪图书馆,2008(4):86-88.

[20]http://www.ifla.org/V/cdoc/policies.htm[EB/OL].

[21]http://www.ala.org/ala/oif/statementspols/statementspolicies.htm[EB/OL].

[22]http://lac.ncl.edu.tw/law-libwhitebook.htm[EB/OL].

[23]http://www.mlima.ctm.net/[EB/OL].

[24]http://www.hklib.org.hk/[EB/OL].

[25]http://www.csls.org.cn/rule.htm[EB/OL].

【注释】

[1]委托管理,英文称Contracting-out,主要指把原来由政府管理的部门委托给民间团体或企业进行管理。

[2]业务外包,英文叫Outsourcing,即在企业或团体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服务和管理效益,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委托外部企业或团体提供本来应该由内部操作的各种业务活动和服务,以起到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改进质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业务外包,可以集中精力更有效地完成本单位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