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头寨中学_会宁校史

头寨中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头寨中学_会宁校史头寨中学会宁县头寨中学位于会宁县西北边隅,创建于1958年8月,校址选在当时头寨公社所在地附近,门临巉郭公路,旁靠关川小河。1959年秋,接到上级指示,撤销“关川中学”,原来招收学生转入会宁二中,校舍划拨给了头寨小学。1996年,根据主管部门指示,停办高中,保留建制,高二学生转入会宁三中。

头寨中学_会宁校史

头寨中学

会宁县头寨中学位于会宁县西北边隅,创建于1958年8月,校址选在当时头寨公社所在地附近,门临巉郭公路,旁靠关川小河。学校发展道路曲折,几经波折变化,始成现在规模。

学校创建之初,起名为“关川中学”,简称“关中”,当年招收初一新生50名,组建班级一个,桌凳由小学提供,借公社会议室上课,因为人数少,规模小,教务由头寨小学代管,校长由小学校长刘孝庭兼任。当时公社书记张仲,看到这种情形,亲自为“关川中学”选定校址,带领群众建成教室3间,土窑7孔,计划第二年秋季交付正常使用,但设想没能实现。1959年秋,接到上级指示,撤销“关川中学”,原来招收学生转入会宁二中(现会宁三中),校舍划拨给了头寨小学。

1965年,又在张仲书记的努力支持下,于原校址基础之上,重新动土施工,兴建校舍,办起了头寨农业初级中学,开设普通文化课程,校长由公社主任徐存儒兼任。1966年,靖远人马昭俊﹙回族﹚,担任专职学校校长,学校教师增至五人,1967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停招学生。1968年又恢复招生,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部分教师被定为“牛鬼蛇神”、“黑帮分子”,遭受不公平待遇,有的遣送回家。1970年,本县韩家集乡人张静担任校革委会主任,头寨农业初级中学和三百户农中合并,改名为“会宁县头寨九年制学校”,增设高中部,学制九年,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两年,当年高一招生50名,改秋季始业为春季始业。1972年,王毓镳接任革委会主任。1976年,地方政府将小学部剥离出去。1978年,上级部门确定学校为正科级建制单位,改革委主任为校长,负责学校工作,同年开始秋季招生。1988年学校改为农业中学,高中开设农业中学课程,初中开设普通中学课程。1996年,根据主管部门指示,停办高中,保留建制,高二学生转入会宁三中。1997年,学校被列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逐年提高,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教职工47人,教学班12个,学生740多人的农村初级中学。

纵观学校发展,大致可分四个阶段:(www.guayunfan.com)

第一阶段(1958年-1970年)

学校初创时期,自然环境严酷,办学条件差,不成规模,加之受当时政治气候影响,学校时办时停,难以为继。主要表现为办学思路不清晰,主管单位及责任人不明确,教师、学生人数极不稳定,学校好多时间处于受到干扰之后的恢复期,不能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第二阶段(1970年-1988年)

1970年,两校合并,并增设高中部,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阶段内,学校相继培养出了数百名优秀学生,考入了大中专院校,一时名声鹊起。这样的变化相应引起了政府及其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增派了许多文化素质较高的教师,使得师资队伍得以加强。同时,地方政府划拨给学校37亩良田,由学校自行管理,以补贴办学所需经费和日常生活之需。两个较大方面的举措,初步改善了学校状况,为学校的发展做了基本的铺垫,但是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学校辉煌一时,但未能持续走强,以至于长时间停留于原来水平,错失了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机。

第三阶段(1988年-1996年)

1988年,学校初中部的发展,依然如日中天,学生爆满,成绩出色。而高中部的境况开始走下坡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调改方针,学校改办农业中学,高中开设农中课程,但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教师调动频繁,学生流失严重,生源频频告急,与之俱来的还有高考人数的逐年递减,甚至到举步维艰,难以维持的境地,鉴于这种情况,上级部门于1996年做出撤销高中,保留初中的决定。

第四阶段(1996年—2008年)

撤销高中之后,学校扩大初中招生数额,每级定为四个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当年即见成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学校被列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中央、省财政拨款20万元,乡政府配套33万元,乡教委配套4万元,学校自筹15万元,项目于1999年4月启动,10月30日竣工并交付使用。学校充分利用项目机会,修建校舍1772.5平方米,配套Ⅲ类标准教学仪器,购置图书302套,课桌凳150双人套。同时,自筹资金,修建辅助用房19间(278平方米),修筑围墙400米,自制实验台、办公桌椅、学生高低床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并倡议师生植树1000株,自捐图书4000册。这些硬件建设方面的加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教书育人创造了一定的环境。学校领导抓住机遇,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发展日趋科学化、现代化,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743名,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44人,学历合格率达到96.8%。

2007—2008学年度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四率”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6%,在校学生辍学率0,应届学生毕业率100%,17周岁人口的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5%。

2006年,学校被列为寄宿制项目建设学校,扩建学生宿舍8间,有效减缓了学生住宿的紧张状况,远处来校寄宿就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

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奉献”为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之校风;“严谨、博学、爱生、奉献”之教风;“勤奋、求知、创新、实践”之学风。近年来,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管理,科学管理。二、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三、抓好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五、抓好后勤工作,强化服务意识。

纵观学校发展,各阶段是不平衡的,由于改制调整,在校师生人数变化反复,分布曲线呈波浪型走向,但总的来说,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正在不断的走向合理正规。

在数代人的努力之下,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近年来,升入高中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屡获奖,2002年至2007年有8人被录取到“宏志班”,各级各类竞赛奖356人次。历年来教师获得省级“园丁奖”1人,市级“园丁奖”7人,县级“园丁奖”12人。

回首昨天,留下的是几代人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留下的是不愧历史的辛勤成果;展望明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头寨中学的全体师生正奋力拼搏,用自己的赤诚与汗水谱写更壮美的篇章,创造更亮丽的辉煌。

从头寨中学毕业的初、高中学生累计已达到5800多人,它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无数有生力量,其中杰出者已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他们在繁荣祖国经济和振兴中华大业中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下人员曾毕业于头寨中学。

牛富俊、马留虎、柴守诚、吕海升、吕耀忠等人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李景铭、王有毅、南康、邓守正、张锋、王彩、牛富天、马林等人当年考入重点名牌大学。

(供稿人:关志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