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_教育公平视域下的

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_教育公平视域下的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_教育公平视域下的(二)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高校投资效益评价目标高校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确立发展战略,在资源配置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前提下,规模和效益并重,建立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活动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价。

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_教育公平视域下的

(二)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高校投资效益评价目标

高校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确立发展战略,在资源配置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前提下,规模和效益并重,建立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活动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价。通过高校投资效益评价,有助于以下目标的实现。

效率性目标。在市场经济中,高校利用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靠自身的专业优势、智力优势等吸纳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生源和充裕的资金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有效性目标。就教育资源而言,它是一种稀缺性的社会资源,存在优质资源和一般资源的差异;就社会成员而言,则存在财富多少的差别。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教育资源能够解决效率问题,但教育产品的混合性、教育产出的后效性和外溢性使得市场机制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往往不足,加之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善,私人金融机构多数不愿借款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果贫困家庭缺少有效的经济资助,他们的子女将不能顺利接受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市场不能与较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进行公平竞争,造成高等教育效能无法有效实现,进而危及社会公正。为了弥补市场缺失,实现教育支出的真正公平,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而且还需要高校的积极配合。各高校通过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建立奖贷基金、助学基金和适当减免学费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从而实现教育支出的有效性。(www.guayunfan.com)

经济性目标。一般来说,教育投资的经济性具有间接性和远期性的特征。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而且能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多数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比只有少数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更有利于交流和经济发展。教育的经济性表现为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与此相关,在衡量高等学校投资效益时,除了考虑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基本责任即提供人才和科研服务外,还应考虑其对促进知识创新的作用。高校在对师资队伍建设、物质资源利用与发展能力评价的基础上,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办学定位,从经费投入、人力资源、学生质量、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本等方面构建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第一,经费投入指标。具体包括生均教学经费、生均实习经费、教学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设备购置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教学设备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比重、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设备利用率、图书借阅率八个指标进行评价。

第二,人力资源指标。具体包括教工与学生比例、教师与学生比例、毕业生人数等指标进行评价。教工与学生比例,指学校在职在岗教工人数与学生的比例,衡量学校为培养一定数量学生所投入的人力资源情况。教师与学生比例,即师生比,指学校在职在岗专职教师人数与学生的比例,从数量上说明专任教师的配备情况及教职工结构是否合理。

第三,学生质量指标。包括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毕业生签约率、考研率、毕业生论文合格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重要学科竞赛获奖情况、课外学术竞赛获奖情况等指标。

第四,科研成果指标。包括科研项目获得率、完成率、科研收入比率、不同层次科研获奖比例、学术论文篇数等指标。

第五,人才培养成本指标。用生均培养成本来衡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