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白瓜中心小学王卫民先进事迹

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白瓜中心小学王卫民先进事迹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白瓜中心小学王卫民先进事迹_陕西师德 先进事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白瓜中心小学王卫民先进事迹王卫民,男,1956年1月生,陕西铜川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职称,现任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白瓜中心小学校长。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曾感动了无数人,而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一所偏僻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白瓜中心小学,每天都上演着真实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

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白瓜中心小学王卫民先进事迹_陕西师德 先进事

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白瓜中心小学王卫民先进事迹

王卫民,男,1956年1月生,陕西铜川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职称,现任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白瓜中心小学校长。2006年9月获“铜川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9月获“铜川市‘两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9月获“陕西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9月获“全国优秀教师”及“陕西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曾感动了无数人,而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一所偏僻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白瓜中心小学,每天都上演着真实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这句承诺,校长王卫民扎根山区学校36年,不惧条件艰苦,不问世事喧嚣,在大山深处为孩子点燃知识的烛光,把一个交通不便、生源贫乏的学校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名校,开创了一条山区集中办学的特色之路。

这里是一个贫穷的山区,在耀州区的最西北处,山高路险,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到5 000人分散居住在31个自然村里。虽然偏僻,却很知名,因为这里有耀州区第一个山区寄宿制学校,这所学校有着全区乃至全市一流的管理。王卫民数十年如一日,用纯朴的师德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共鸣,用浓浓的爱意温暖着山区孩子的心。他用一片丹心和满腔赤诚,坚持正、严、细、实、信的从教原则,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崇高的师德在当地师生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www.guayunfan.com)

一、这里不通车,连钱也花不出去,却创造了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奇迹

“来晚了怕报不上名啦,听说今年娃娃的新宿舍还没盖好,对外地学生限制人数哩!”来自咸阳市淳化县的家长早上5点便带着7岁的女儿,坐了近一个小时车赶到这里给孩子报名。他告诉其他家长“白瓜中心小学是你们这一带的名校。这里虽然很偏僻,离我家还有几十里,但这个学校把娃经管得好得很,我愿意把娃娃放在这儿……”

55岁的王卫民是这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长。看上去瘦弱的他和其他教师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生源从1996年的不足百名,增加到如今的450多名;教职工也从6名发展到如今的30多名,十多年间原有的教师没有流动;学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百分之百;咸阳市的淳化、旬邑等邻县的家长们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这里;市内许多学校纷纷前来取经……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时下,许多农村学校出现了学生涌向城市、教师调走、教学质量下滑、学校“人去楼空”的现象。一个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小学,经过了十多年,不但保留下来,而且还成为方圆几十里的名校实属不易。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是没有王卫民和老师们的坚守,也许这所小学会和其他农村学校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复存在了。

王卫民出生于小丘镇山区,1975年从蒲城师范毕业后回乡在小丘镇红旗中学任物理教师,一干就是20年。1996年,随着布局调整的推进,耀州区第一个山区寄宿制小学——白瓜中心小学成立了。这一年,王卫民有两次机会去县城工作,但他却做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选择——到白瓜中心小学当校长。

“真是吃饱了撑的,去当农村寄宿小学的校长,看你一个男人家能管得了这婆婆妈妈的事。”许多认识他的人都想不通。

1997年时,白瓜中心小学只有6名教师,学生不足百名,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6岁。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全部交给了这里的教师,无形中他们在学生的管理上付出比普通学校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渐渐地有些教师有了情绪,有的甚至想办法调动。

王卫民很忧心,“如果我们这些教师都在山里待不住,山里的孩子怎么办?山区的希望在哪里?”山里孩子求学的艰辛,让王卫民对教师这一职业赋予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因素。

“只有教师的坚守,才能让山里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他在心里暗下决心,“让每一个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管人重管心,只有“情”字才能使教师真正地爱岗敬业。考虑到学校有8名教师住在耀州区城区附近,距学校35公里,加之从镇政府到学校还有5公里坡路且不通车,他决然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常年为教师们包车。学校固定租了一辆出租车,每周五下午放学,出租车把这住得远的8位教师送回县城,周日下午统一接回学校。光这一项费用一年就得8000多元,王卫民却说“为教师们行方便,这钱花得值!”许多有想法的教师被感动了,都不好意思提调动的事。

二、他的管理经验是坐出来、走出来、学出来、聊出来的

作为铜川市最早的一所农村山区寄宿制小学,白瓜中心小学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王卫民“学”字当头,他将学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村民蹲在地尾坡头请教商量,小到二、三年级孩子的感冒、发烧,大到课程改革、新时期教育发展方向,并将这些经验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管理思想。正如他说:“我的经验是坐出来的、走出来的、学出来的、聊出来的。”

学校里最难管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刚来学校时,这些孩子完全不听指挥,上课乱跑、随地大小便、丢这丢那,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到了晚上就嚷着要回家。王卫民深知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新生入校,首先给孩子讲规矩,教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一个多月后,来看望的家长无一不感到惊奇,原本在家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在学校学会了自己叠被子、打饭、提水、打扫卫生。看到宿舍里叠放整齐的被褥和那一排排连牙刷都朝一个方向摆放的杯子、保温瓶和脸盆,家长们真的服了。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难度非常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在白瓜中心小学,每天都上演着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画面。清点人数是校长和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每天从课堂到食堂、宿舍,都有他关注的目光。孩子们学习有问题吗?吃得怎么样?睡得好吗?生病的孩子好点了没有……这里的教师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

6岁多的季龙儿同学2010年9月上一年级,爸爸一周后接他过周末时问他想家不想家,他说,“不想,这里有哥哥陪我。”这个哥哥是同一个宿舍的高年级学生。学校在安排学生住宿时有意将高年级的孩子和低年级的孩子安排在一起,“一帮一、结对子”,这样不管是吃饭还是晚上睡觉,大学生都可以照顾小学生。

王卫民经常讲教书育人时,把“育人”两个字放在前面。他说,这并不是玩文字游戏。不要小看这两个词前后顺序的变化,那里面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为什么一定要把育人放在前面呢?因为,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遇到学生犯错误,他要求教师们少批评,多指正。他说,这些孩子从小就远离父母,情感缺失,我们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他们。

王卫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当,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不良习惯,多次利用到教师办公室的机会,偷取现金600多元,因为数额不菲,引起了教师间的相互猜疑。细心的王卫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找到了这个学生。他并没有用简单的方法处理这个学生,而是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触动这个学生的灵魂深处,连续几天感化教育这个学生,并把自己的钱让这个学生拿去先还给老师。学生感动得流了眼泪,表示一定要还上这笔钱。后来该生毕业外出工作,几年后,他拿了600多块钱来到学校,无论如何要把这笔钱还给王校长。有人问王卫民“你当时就没想他不还给你钱了吗?”他回答:“只要能让学生离一个小偷远一步,离一个诚实的人近一步,咋都值了。”

王卫民坚信,朴实的育人信念,会创造教育的奇迹。2007年3月,在王卫民的安排下,学校成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家访,全校教师徒步走遍白瓜山区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位淳朴的山民家中,他们感受到了最隆重的礼遇、最感激的心情、最穷困的生活、最奢侈的愿望,教师们心灵受到极大震撼,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他深知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他不以校长自居,而是坚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坚持带主要课程,坚持认真备课。王卫民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他们上示范课、观摩课,促使他们的教学进步和健康成长。几年来,培养了数十名青年教师,其中王彬荣获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任敏、雷慧芳、赵欢为区级教学竞赛二等奖,朱春娟获镇技能达标标兵。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他自己也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有疑必问,并利用空余时间听其他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教学方面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他能叫出全校所有孩子的名字,却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在学校,他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一个人。说他是校长,但他的工作更像保姆,因为他什么都干:校园里有纸屑了,他拿起扫帚扫地;厨房需要帮助,他挽起袖子做饭;教师家里有事,他替教师代课;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叠被子;哪个孩子鞋带松了,他会弯下腰帮孩子系上;孩子流鼻涕了,他拿出纸给孩子擦;冬天宿舍冷,他和教师们帮孩子灌暖水袋;每天夜里,还要看哪个孩子蹬被子……

王卫民是用真心来爱这里的每一个教师、学生的。他是个非常细心人,每次遇到学生生病送医院,他要求生活教师和代课教师必须去,在去医院的路上一定要把孩子夹在中间,以防孩子受风;山区学校冬天冷,宿舍又没有暖气,很容易感冒,王校长想了一个好办法:先让孩子穿上衣服进被窝,等被窝暖得差不多了再脱掉棉衣……

对学校的孩子他付出了比自己孩子更多的感情。有一年冬天,六年级学生杨芳突然发病,晚上十二点钟昏迷不醒,王卫民匆忙敲开学校后面村长家的门,用三轮车将杨芳送到医院,到了镇医院孩子打上吊针,王卫民把孩子交给家长后,凌晨四点又摸黑徒步一个多小时赶回学校。

2009年冬天的一场大雪把山路封了,期末考试那天,王卫民到考场巡查,细心的他刚一进考场,就发现一个孩子的鞋湿漉漉的,当时正在考试,王校长立即蹲下去脱掉孩子冰冷的鞋袜,用双手将孩子的双脚捂起来……

张润玲是耀州区小丘镇中原小学交流到白瓜中心小学的教师。2010年4月19日晚9点时,她突然接到家中电话:母亲病危。她匆忙跑到王校长办公室说要请假到西安看母亲。王卫民看到她紧张而又悲伤的情绪,一边安慰不知所措的她,一边打电话为她联系出租车把她送到母亲所住的医院。“没想到王校长对我一个交流过来的老师这么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

全校400多名学生,王卫民能叫出所有孩子的名字。一次,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时,刚好一名家长来看孩子,他一口就说出了孩子的宿舍和班级。领导问他“这么多学生,你都记得在哪个宿舍吗?”“那当然了,现在一共住了392人,男生221人,女生171人。每天晚上查两遍宿舍,早上查一遍,能记不清?再说家长来看孩子或者在外打电话过来找孩子,你都弄不清人家孩子在哪住,家长能放心把孩子交给咱们吗?”

他把太多的精力和感情投入到学生们身上,却无暇顾及自家的事。55岁的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苍老得多,虽然他家离学校三四公里,可他在家待的时间屈指可数。学校每年都有寒暑假,但对他来说和平日没什么两样。2010年暑假,他几乎天天泡在学校,锅炉房改造、采暖、餐厅都要赶在开学前建成使用,眼看着开学一天天临近,王卫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恨不得多长几只手,他逮着空闲就搭把手干。

学校的教师和村民们都说,王卫民为了学校的事,把自己的家庭都“牺牲”了。他自从到了白瓜中心小学,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妻子,家中还有一个智障的儿子。提起儿子,王卫民落泪了。15岁的儿子,不识数、也不认识一个汉字。虽然儿子也在学校上学,可他却没有时间管儿子。明明知道孩子有病,他却抽不出时间陪孩子好好看看。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理顺了,他领着儿子到市聋哑学校、市福利院、聋儿语训部以及西安的特殊学校看病,学校的答复几乎完全一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孩子的病耽搁了!王卫民坦言:自己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自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父亲。

近年来,王卫民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称号。在2010年的教师节表彰会上,王卫民又被耀州区委、区政府授予首届“名校长”荣誉称号。面对一个个纷至沓来的荣誉,王卫民说:“其实我做的工作很平常,真正了不起的是我们的老师们,正是他们不离不弃、坚守奉献,白瓜中心小学才会有今天,我真诚地谢谢他们……”

36年来,从大山里走出的学生一拨又一拨,王卫民的白发也一天天增多,皱纹爬满了他的额头、眼角。闲下来的时候,他也有了重重心事,目前在校教师已进入老龄化,50几岁的就十多个,年轻教师嫌条件不好都不愿来,等这些老教师退下去,再招不来教师怎么办?学校已经成为王卫民生命中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