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识教育有助专业教育之成功_海峡两岸文化素质

通识教育有助专业教育之成功_海峡两岸文化素质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识教育有助专业教育之成功_海峡两岸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有助专业教育之成功王立文 孙长祥元智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一、前 言借着便捷的交通及快速的通讯,我们可以感觉地球愈来愈小。此计划于2002年获“教育部”第二期“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划”通过补助,付诸执行,以迄于今。元智大学在今年正式推出“经典五十”的必修课程。

通识教育有助专业教育之成功_海峡两岸文化素质

通识教育有助专业教育之成功

王立文 孙长祥

元智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一、前 言

借着便捷的交通及快速的通讯,我们可以感觉地球愈来愈小。许多年青人已走访过许多国家,出国旅游开会已是大众的平常经历了。美国许多计算机工程师面临失业的危机,因为美国的大公司可以用较低薪去聘印度或中国的计算机工程师,工作完成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送回母公司。这种现象在一本畅销书《地球是平的》里描绘得非常清楚。以往美国名校的毕业生很吃香,但如果现在他的本事可由中国或印度的毕业生取代,他们可能就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机会。以前各国的就业市场平台是不一样高的,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各国平台的高度逐渐变成一样。元智大学在两年前感到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一些全球化议题应该是校内师生所共同关心的,于是运用项目辅助通识教育中心,开设讲座课程并邀请高明学者针对全球化现象及议题举行座谈会,并由通识教育中心协助校方筹建“全球政经文化高等研究院”,让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以文化观点剖析政经现象的议题在本校通识教育中成为重点之一。单单在今年我们就邀请了许多学术界的精英以全球化的背景运用东方思想文化的观点来思考企业社会责任,并办了两次精彩的座谈会,取得丰硕的共识与成果。由以上事例可观察到校内通识教育单位不是校中的花瓶,有其实际重要性,培育出来的学生要能和时代接轨,甚至于在社会上起领导潮流的作用,并对校内关在学术象牙塔的某些师生起警惕作用,告知其外在世界的变化,不能蒙头做自了汉。(www.guayunfan.com)

从种种迹象看来,“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通识教育会历久而弥新,不过在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的时代里,要讨论与规划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创新,应该具有更宽阔的心胸与全方位的视野,包容全人类社会、所有的科学知识、科技的进化等,所有已发生、未发生、可能发生的事务,统合一处、通盘考虑,寻其脉络、观其原由、察其会通;经由彼此充分的沟通,厘定最适合21世纪,又具有前瞻性、未来性、成长性的新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由世界上各知名大学所规划的通识教育做法看来,大致上形成几个通识教育的重大取向:“一、以经典教育传承本位文化、型塑文化价值,并扩及世界文化的取向;二、以公民教育凝聚社群共识,达成种族、文化融和、和平共存、塑造世界公民的取向;三、以生命关怀教育推广对人自身、社群、环境、自然的关怀,促进人道主义、人文精神落实人群的取向;四、以领导、管理教育开发人际交往智能、增强沟通整合能力与技巧、培养未来领袖管理人才的取向。”各种观点各擅胜场也各有利弊,值得我们借鉴。

二、通识教育的文化部分

鉴于元智大学为私人企业兴学,并非由宗教团体创立,为落实并回归“以人为本”的元智兴学理念,综合评量元智本身的环境与条件,将原先具有宗教意涵、以开发人身心灵为主的“全人教育”通识教育意涵,进行微调。而逐渐修正并调整为纯粹“以人为本”、“以全方位开发人的多元智能”、“造就人成为一个整全的人”(或简称为“成人”)意涵的“人本”通识教育理念;并据此再审度国际学术界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进一步规划通识教育的课程。首先,在发展性通识课程领域中,除了原先规划的领域之外,增加“生命科学”领域的课程。其次,配合“行政院”“教育改革行动方案”,以及“教育部”与“国科会”共同推动“大学学术追求卓越发展计划”的基础建设,以提升大学基础教育的教改宗旨;由通识教育中心提出“整合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课程(含学程)规划与教学实验”四年期计划,以“如何造就人成为一个整全的人” (成人)为构想,经多方考虑、反省并归纳出,成为一个人所不可或缺的四个方面:“思想、语言、行动、历史” 。整合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性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程的规划,将所设计的课程散置在发展性通识课程中付诸实验与教学。在此项计划中较具特色的规划与设计,率先倡议在通识教育中规划与实验“行动性”以及“全球化议题”取向的通识基础课程。

2001年顾虑“信息社会、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届临,以未来性、前瞻性为着眼点,以为不论世界的情势如何变迁、信息科技如何进步,能在未来知变识变,面对挑战,权衡利弊,从容应对的,终究“行之者在人” ;而真正行动的主体在人本身,在人如何型塑自己理想价值观,并以此表现在对待人和事物的伦理行为表现上。因此提出“全球化趋势下的伦理教育学程”四年期计划,标举在“全球化”视野下以提升人的质量为“伦理教育”学程,一以落实在通识教育的教学与学习课程中,并贯彻元智通识教育与训辅结合的特色,倡导服务学习的行动伦理,由学务处执行;期望借此全面提升“元智人”的伦理实践智能,并提升通识教育在大学基础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此计划于2002年获“教育部”第二期“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划”通过补助,付诸执行,以迄于今。

2005年在已成型的元智通识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为确保“元智人”的质量与素养,并进一步配合校方掌握世界局势与学术动态、着重未来性与前瞻性的需要,我们要求全校各院系进行课程调整。通识教育中心以提升“元智人”美善情操,增强批判与创新的思维能力,造就关怀人群与社会的公民,尊重生命、生态,保护本位与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拓展全球化的视野为目标,注入通识“核心课程”的理念与文化经典教育的“经典五十”构想,并据此尝试重新研拟、调整与改革共同必修的通识课程,以期在未来能发挥通识教育的影响力,并确实造就出具有科技与人文素养的“元智人” 。

元智大学在今年正式推出“经典五十”的必修课程。每一位新进的学生总要在校方提出的50本书中,挑选数本(或十几本)在四年内精读,凑满50点才可毕业。在这50本书里面大部分和文化相关,例如《论语》、《孟子》、《道德经》、《传习录》、《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皆和本国文化关系密切。在全球化时代,并非一切都要像麦当劳、狄斯耐看齐,除了Globalization,另外一词Glocalization更有意义,这是关于某地区在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后,他们原有文化的反思。原有文化可能被消灭,亦可能和强势文化做一些融合,也有可能借着网络和强大的通讯能力而复兴扩张。总之,传统文化的力量未可小看。时代变迁再迅速,古人的智慧依旧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新瓶装旧酒”可以是在通识教育中传授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像《三国演义》固然可以用文言文平铺直叙的方式教导,但是以DVD给学生看电影之后,再要求学生阅读效果可能会更好。总之,先进的媒体配上深厚的文化内容可让学生较能够接受古老的智慧,另外在中华文化中,伦理教育亦是重要的一环。台湾最近高层弊案丛生,似乎就是早期伦理教育出了问题,台大李嗣涔校长特别说台大法商学院和医学院的学生尤其要加强道德教育,因为台湾社会的领导人常常出自其间,若品德欠佳,危害社会更大。元智在过去数年曾创设伦理课程,伦理教育的课程颇多,生命伦理、环境伦理学两门尤受学生欢迎。在经典阅读当中《曾文正公家书》可扮演着儒家伦理的角色,在孔学复兴的时代,曾文正公的影响力或许亦会再起,他能给学生克己复礼之有所不为的能力。

三、通识教育的创意部分

1989年元智工学院的创立,即是在因应国际情势突变,以及台湾要求大学教育改革和开放新大学成立浪潮中创建与崛起的一所新兴大学。元智大学的创校首在秉持以人为中心,以“诚勤朴慎”为校训,标榜“卓越、务实、宏观、圆融”的兴学教育理念,卓越、务实以培其专业,宏观、圆融以大其志业;以全方位开发人的多元智能为原则,希望务实地造就人成为一个整全的个体,并依此营造学校特色与学生特质。从而自我定位为以孕育具有完备知识、专精科技、卓越管理人才,以建设二化——信息化、国际化为标榜,型塑具有独特风格的“元智人”,以及近期内建设元智大学成为E-university的目标,并自我期许树立“ 21世纪新大学典范” 。各学院科系以及通识教育中心在此理念指导之下,孜孜矻矻、兢兢业业地努力朝此理想目标迈进。换句话说,元智大学虽然年轻,但却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有干劲,不畏艰难、不惮修正、改进向上的台湾新型的高等学府;“有理念、肯去做”,便是元智能在台湾大学林立之中有所表现的关键。在台湾具有元智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便是由历来主事者带领通识团队,在集思广益之下,发展成为现在的规模。

元智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沿革如后:元智大学的前身为工智工学院,1989年创校,1990年由教务处负责规划共同学科组织架构、课程订定、师资安排等工作。1993年适逢教育部积极推动通识教育,并遴选四所不同性质的大学院校率先规划,元智即名列其中。元智大学在此机缘之下,正式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执行教育部委托规划通识教育的任务,旋即将“共同科”更名为“通识教学部”,并定位在学院层级,负责规划与厘定元智通识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关课程。几经试验调整,并配合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计划,1997年元智工学院改名为元智大学,“通识教学部”亦经校方核定正式更名为“通识教育中心”,以迄于今。

如果我们仍把通识教育定位在灌输一些国家的政治思想,那这种课可就令学生沉闷了。反过来说在通识中若强调多元文化、多元智能,又采用启发性教学,加上活泼的题材,通识教育可能是学校高等教育中最富创意的一环。通识教育不应用填鸭式的教学,少用教条式的教学法,不论在教学方法上,教育内容上都应尽量有创意。固然通识教育不应只是肤浅化的概论,要深化,但亦不要因深化而变成严肃枯燥、僵化死板。讲座课程常较受欢迎的原因是多位讲者,讲授题目多元,学生比较不会感到枯燥。学生若见多识广,容易有先见能力,再经适当的引导与训练可获得构思力,先见力加上构思力几乎就是创发能力,通识课程一部分的学分若对学生的先见力、构思力有足够的培养,学生受益将极大,学校就会是一所有创意的学校,学校没有创意就会停滞不前,有创意就有生机,一个社会亦复如此。

在许多固定学科中找到创意颇为困难,但在学科之间就充满了机会,通识课程许多学问就恰恰属于学科之间的学问。比方说生命伦理学就是生命科学与伦理学间的学问。最近杨振宁在台湾做了一场演讲,题目是美与物理学,这就是美学与物理学间的学问。我个人亦正在发展流体艺术,它就是科技与人文间的学问,发展的空间很大。通识教育的创意部分其实是非常有前途的,可惜很多学校尝试把通识教育刻板化、僵化、八股化、定型化,毫无创意,这样的学校也许一时风光,但致远恐泥,不会有太大的前途。换言之,这种学校应该不是顶尖大学。

四、多元智能+文化+创意[54]=通识的财富

元智大学依据建立“ 21世纪新大学典范”的愿景,着重全方位开发人各种潜能、创意的多元智能理想,以期培育出深具人文素养的21世纪崭新的知识人、科技人与管理领袖人才为构想。元智通识教育即本次构想,参照现代脑科学对人的理解:人有语言、逻辑—数学、身体—动觉、空间、音乐、内省、人际交往等多元智能,皆为人所本具,不宜偏废,应该加以全面开发。而以“如何开发人的多元智能,造就自己成为一个健全而完整的个体(成人)”的教育观点反省:认为每一个完整人的活动,都具有身体、思想、语言、行动与历史的成分存在,不可分割也不可蓄意忽略,而所有人的活动也都必须回归到人自身来帮助人实现自己、成就自己,成为堂堂正正的完整个体。元智通识课程的设计即遵照此“整体、全人、多元智能”的理念,规划与设计所有的通识课程。目的无他,开发人的多元智能及另外六种能力(先见力、构思力、议论力、矛盾适应力、自古人汲取智慧的能力、有所不为的能力),必须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知行合一”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事实上“知行”也是一个全人完整“行动”的历程性表现,这种历程莫不是经由人内在主观的思维、认知、学习,而以身体操作的方式具体表现出来,并真实地参与到家庭、工作、社会、文化的生活之中,因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所有的学习必须整合到人本身,再以人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辐射出去,表现出多种的样态。

多元智能原是西方幼儿教育强调的东西,回顾台湾地区或中国大陆的幼儿教育,可曾重视语文、音乐、肢体运动、空间、数逻、内省、人际交往等多元智能的发展,如果没有重视,大学通识教育应该可以做最后的补强。这不是笑话,这真是通识教育该重视的事,当然在开发这些潜能时,所用的事例可以复杂些,毕竟大学生不再是儿童,可以更有系统地启发他们。元智大学在十几年前在通识教育中就提出发展多元智能的口号,并在校内推行,不出数年4所“国立”大学亦接着在通识教育中强调多元智能,并获得的补助不少,应在千万台币以上。这些大多数人都具备的潜能若不开发出来,多么可惜!人年纪大了再行开采将力不从心,大学时期几乎已是诸项潜能开发的最后时机了。大学教育中开发多元智能加上文化经典教育及创意的启发会为通识教育丰富其财务面及精神面,元智通识中心自推动多元智能,校方就极力支持,提升基础教育的计划使通识中心获得补助近千万元,尤其伦理教育方面给了近六百万台币,今年台湾顶尖大学计划又有近六百万元的经费再予本校加强通识教育的经典、伦理、创意及全球化议题等部分,在财力上一直不输给一般的院系。若把通识教育的负责单位想成一定会是个穷单位,那是大错特错了。只要有创意,其实通识这单位在精神面、物质面都不见得会匮乏的。

五、结 论

整体而言,元智通识教育的理念,自创校以来经过数阶段的发展与演进,终于开发出具有元智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元智大学创校即秉持以人为中心,标榜“卓越、务实、宏观、圆融”的教育理念,卓越、务实以培其专业,宏观、圆融以大其志业;以全方位开发人的多元智能为原则,希望务实地造就人成为一个整全的个体,并依此营造学校特色与学生特质。换句话说,“元智人”的教育理念是希望步步“务实”地训练出“卓越”的专业人才;更要以此为根据,“宏观”地了解整体人类知识体系,从而自我定位,认清自己的专业能为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了解自我的角色与范限,然后才能在多元的人类社会中,尊贤容众,“圆融”而悠游地在人群中实现自我、完成自我,成为堂堂正正的一个人。17年来元智掌握了时代的脉动,不断地在应变中修正、调整,寻求最适合元智体质的通识教育理念。大体而言,本校以“宏观圆融”、开发多元智能、着重“成人”意义的全人教育为标榜的通识教育,即在此理念之下,与“卓越务实”的专业教育,形成并行的双轨,相辅相成,以造就足堪为新世纪典范的“元智人”为目标。

元智通识教育的理念,在定调之后仍然不断地相应于世局而微调,仍然是基于“以人为本”的通识教育理念。毕竟人是在不断的识变、应变中动态地调整自己,谋求“止于至善”的发展之道。所谓“以人为本、全方位地开发人多元智能”为立意的通识教育,应该知己知人,宏观的盱衡世局、顾虑现实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的走向;以务实的态度,全方位地开发人的多元智能及另六项能力(先见力、构思力、议论力、矛盾适应力、自古人汲取智慧的能力、有所不为的能力),教育与养成学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较正确的说法是“成人”,能主动去适应世局,解决问题,追求自我卓越、自我实现的发展。换句话说,即认为一个良善的通识教育,应该立基于人的“多元智能、文化知识、实用知识及技术”,秉持务实的原则,由知识、技能、经济变革的角度为切入点;开发学习者的多元智能、提高学习者的思考与行动能力,重新塑造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有创意且在未来足以从容应变、懂得如何妥善地推广与运用,并能持续增长知识、不断接受再教育、改进技能的优秀人力资源。当然最重要的是不仅教育人成为一个知识人,更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理想与道德勇气的“有知识的道德人”,敢于在纷杂多变的世界中自我理性地选择与自我践履,真正成为一个有为有守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