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浸入式英语教学环境

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浸入式英语教学环境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文章将探讨如何在国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实践性与参与性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浸入式”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浸入式英语教学环境_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浸入式英语教学环境

陆 蕾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200032)

作者简介:陆 蕾,上海市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摘 要: 传统的英语课堂以语言学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学习过程缺乏与真实生活紧密关联的语言环境,学生缺少用英语进行交流、思考、协作、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因而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甚理想。为此笔者试图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浸入式”外语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使得英语不仅仅是学习内容,更是学习与交流的工具,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形式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反思、创造、展示等过程中应用语言,从而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www.guayunfan.com)

关键词: “浸入式”教学;情境创设;全人教育

一、引言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的反映。语言教育通常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的,其实质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因此,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自我表达的基本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开放、合理的跨文化意识与相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然而,传统的一些英语教学法只注重语法、句法、语音等语言学知识的传授,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学习,仅利用有限的学习材料对词汇句型进行反复操练与分析讲解,将其人为地从其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中剥离,结果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可最终学生还是无法灵活地将英语运用于生活中。要真正实现语言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就应使语言教学的过程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任何一门语言都和其所存在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语言的本质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所以,要真正掌握好一门语言,就要在应用中学。因而,文章将探讨如何在国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实践性与参与性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浸入式”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关于“浸入式”外语教学法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省创立的“浸入式”外语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崭新模式,它是一种用第二语言教授其他学科的课程,主张围绕学生所学的学科内容而展开教学的交际语言教学形态,第二语言不仅仅是学习内容,更是获取信息与学习的工具。该教学法与传统外语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提倡通过学习主题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学知识来获得语言能力。这种外语教学模式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先后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其根本原因是教师为学生创建了真实的目标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不断的、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中获得语言能力,而这一过程其实与儿童获得第一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一样的。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对语言的习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

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法主要依托课程内容来进行语言教学,将语言教学建立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对于我国将语言教学本身作为课程内容的英语课堂来说,则可通过创设各种具有真实性与相关性的情境来实现这一语言习得的模式。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与“浸入式”教学法遵循的其实是同一理念,即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整合,而非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

此外,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学习与探究内容,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使语言真正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形成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拓展知识面,促进思维能力、创造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创设与模拟各种真实而有意义的语言情境,如用英语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探讨学问或进行心灵的对话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情绪,使学生能通过在真实的语言环境里的实践与应用来习得第二语言,并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创设情境的不同形式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拓展挖深课文话题

现行的英语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与广泛的话题,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话题在内容上进行拓展与挖深,在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探讨与思索。比如牛津教材高一下的第一篇课文是?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它是人们熟知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改编自法国小说。由于受到篇幅限制,课文只是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概括,因而在信息量与生动性上都有所欠缺,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因而,教师可将课文材料作为导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话题:(1)除了?剧院魅影?,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你知道有哪些百老汇音乐剧曾在中国演出?你是否观看过其中的一些?谈谈你的观剧感受;(2)?剧院魅影?源于小说,那么,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并说明?剧院魅影?中三要素的具体内容;(3)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对?剧院魅影?中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性格进行剖析。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提升文学素养,从而对课文的主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经历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同伴讨论、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分享交流等学习过程,语言能力在每一个环节中得到全面的锻炼。教师更可以让学生观看原版的同名改编电影,直接的视觉冲击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心理感受,整个教学过程如同用英语来上文学艺术课。通过一篇课文延伸出相关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信息也会更多,获得的感性认识会更深刻持久。

2.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任务,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还要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比如牛津教材高二上第四单元的主题是“chain store business”,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到McDonald’s成功的秘诀,进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研究其他知名连锁店的成功案例,总结归纳连锁店的经营之道,并将所获得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接下去的任务活动中——自创品牌的销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拟定销售计划,最终以报告展示(presentation)的形式向观众介绍他们的产品,包括产品的商标以及在外观、用途、服务等各方面的特点。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组员各自承担着一定的角色,如产品的创意、logo的设计、广告词的撰写、presentation的制作、最后的汇报等,但同时又需要组员间进行不断的沟通,使最终产品得以呈现。整个任务活动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任务活动过程中,语言充分地发挥了其本质的交际功能。并且,学生经历的是和在真实世界里一样的语言运用过程。除了语言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利用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思维

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或信息上,而更应着力于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来接受更高一阶段的教育以及进入工作领域后的发展,更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正所谓“授之以渔”,比如: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独立研究与探究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中国学生普遍比较欠缺的,导致大部分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作为英语教师,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则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质疑,进而引发探究的过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寻求正确答案并非是提问的唯一目的,提问的目的应着眼于诱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与探究,因而,问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能够启发诱导思维的有效问题呢?概括地说,那些能够引起学生自觉性高级思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是有效的问题。比如,某校开设的全英语授课的SDP(Skills Development Programme)课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铁轨上有六名工人在工作,可是,有一辆火车正失控向他们急速驶来。这时,只要你扳动你身旁的操作杆,就能使火车驶入另一条铁轨,那六名工人就得救了,而另一条铁轨上有一个人。你将会怎么做?为什么?”或许,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根据他们的道德标准会作出不同的,而他们认为是“正确”的选择。而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道:“当另一条铁轨上的那个人是你的母亲时,你的选择会是什么?而当那一个人是一个罪犯时,你的选择又会是什么?你的选择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吗?如果不,那又是为什么?你所遵循的道德标准究竟是什么?”显然,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却能引发学生对道德判断的反思。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表述、并听取他人观点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从多角度更全面地去思考问题,而这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世界观。在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深思、讨论、探究、反思的过程中,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因为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对真知进行探究的渴望,而语言能力也在这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4.利用文化情境,提高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要对其所处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因而,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的“浸入式”的环境,不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纯真的语言环境,还要让他们能浸入在英语文化中,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涵,并以准确恰当的方式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而对于在国内接受外语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缺少的是一种接触外语文化的氛围,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英语课堂来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文化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西方的节日来让学生感知西方文化。圣诞节来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谈论圣诞节的由来,它的宗教内涵、传统的庆祝活动、对圣诞树的装点、圣诞老人等,并可以和学生一起唱圣诞颂歌。圣诞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西方文化,这有助于他们能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5.运用形象情境,延伸课堂教学

形象情境即利用图片、动画等结合文字、声音,主要通过刺激学生的视听觉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包括挂图、直观教具、录像、电影、投影、幻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形象情境不受时空限制,能弥补其他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如有的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到世界人文历史、天文地理等宏观、微观、远古、未来、快速或慢行等客观事物现象,仅用文字传递的信息有限且抽象、难以理解,而辅以图片、动画、录像或其他多媒体手段能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并使信息呈现的形式更生动具体,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影音材料中纯正的英语更能使学生如同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是营造“浸入式”外语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比如,牛津教材高一下第二单元主题是?天才爱因斯坦?,为了能让学生对Einstein及他的科学成就有更多的了解,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部由BBC拍摄的介绍Einstein及其著名的科学成就的纪录片。片中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了质能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及它与原子弹的诞生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Einstein的科学发现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影响。直观生动的画面、扣人心弦的英语讲解使学生沉浸在令人震撼的科学世界与发人深思的人类历史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后,笔者让学生复述影片里的主要内容,如解释质能方程式的基本原理等,并通过一系列围绕影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讨论过程涉及了不少物理学知识,通过观看及讨论此影片,学生对爱因斯坦及他所取得的成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而与此话题相关的一些词汇也在讨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掌握了,有效地增加了语言的输入量。

五、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语境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浸入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思考的课题。首先,当语言在有意义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交际功能,语言能力才能最有效地被获得;其次,语言与人类发展的其他方面都息息相关。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及社会认识都在同时地发展着,浸入式的外语教学模式能使这些发展因素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社会与认知发展的一部份,从而实现新课程的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理念,即在提高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促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C.and Rodgers, T.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Ed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Hadi-Tabassum, S.The Balancing Act of Bilingual Immersion[J].Education Leadership, January 2005,(1):50-54.

[3]Swain, M.Manipulating and complementing content teaching to maximiz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TESL Canada Journal, 1988,(6):68-83.

[4]仇红.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认知原理与浸入式教学的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3).

[5]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朱浦.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教学问题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7]朱浦.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教学理论探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Creating Immersion English Teaching Environment through Situational Approach

LU Lei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 Shanghai 200032)

Abstract:In a traditional English class, language is taught in isolation.Teaching linguistic knowledge is always the focus.However, such class doesn’t connect language to a life context.Learners lack the opportunitie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communicating, thinking, cooperating, researching and solving problems.Thus, their ability to use English in real life can hardly be improved.Therefore, in this essay, the author intends to introduce the language immersion teaching method to our country’s high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so that English will not only be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tool of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ng.It is proposed that through teachers’creating various forms of authentic situations in the classroom, language is acquired more eff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researching, reflecting, creating and presenting.

Key words:language immersion, situation creating, holistic educat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