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_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内容_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工业化的内涵在经济学界有多种理解。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信息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信息化为工业化发展引领方向。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工业化的派生物。没有工业化的充分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就缺乏必要的硬件依托。

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_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内容_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工业化的内涵在经济学界有多种理解。有一种广为大家认可的工业化定义是“工业化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4]。这一定义的基本点是工业经济的特征,即具备了以下五种特征的经济运行方式,便可称之为“工业化”:一是以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二是规模生产与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方式;三是结构转换成为推进工业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基本路径;四是技术进步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五是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5]。由上述特征可知,工业化的核心或实质是有效地解决人类“手的延伸”问题,即工业化不仅仅限定于制造业的充分发展,还应包括由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高度组织化武装起来的其他产业或行业。在此,我们把这类定义理解为间接的工业化过程或广义的工业化。本课题所涉及的工业化,主要是指广义的工业化。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尤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这样一个正在由“二元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地区,工业化更是经济发展方略中的重中之重。新的历史时期的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解决人类“手的延伸”问题,而且要解决人类“脑的延伸”问题,并实现“手的延伸”与“脑的延伸”的有机结合。即建立在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之上的新型工业化。对此,中共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特征予以了明确表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6]。要实现这种新型工业化,则离不开信息化的强力支撑。

当然,信息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化的强力支撑。具体来讲,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1)信息化为工业化发展引领方向。当今社会,一个地区工业化发展方向的确定,除了要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传统产业优势处,更重要的还在于科学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工业化的影响,研究本地区主导产业在全球相关产业中的定位,跟踪此类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此类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运行规律,最后得出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发展趋势结论,在这一前提下,科学地确定本地区主导产业的工业化发展方向。而这一切均离不开对全球相关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信息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支撑,更离不开国内外相关专家对各类动态的信息数据的分析。(2)信息化使传统工业产生质的飞跃。信息化的宗旨不在于信息产业自身要成为经济霸主,而在于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传统产业的充分渗透,使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产生倍增的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层次的升级,进而使传统产业具备高新技术产业的品质,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奠定基础。(3)信息化是高新技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信息化。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的立身之本便是不断地研发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个企业或产业中研究与开展投入的绝对值或比率愈高,就愈具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质。要使研发与创新不断地取得成就,信息化投入与成效的高低则必然成为关键。因为创新型产业说到底是知识经济的产物,而知识经济则必须是构建在经济与社会高度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再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备受社会的青睐,除了其产品性能和使用价值不断地推陈出新外,从耗费资源的角度看,它更适宜于可持续发展,并且这种发展所消耗的主导性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信息资源,换句话讲,信息资源取代物质资源和能源而成为主导性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永葆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的资源保障。(4)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最佳运行方式。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最适合工业化内在要求的,是最符合工业化发展规律的。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合理运行则依赖于对繁杂纷呈的市场信息的捕捉、整合、分析与把握,即信息化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灵魂所在,信息化不到位的市场经济,必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处于不利位置,难有大的作为。(www.guayunfan.com)

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1)工业化是信息化的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工业化的派生物。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产生信息化,没有发达的工业化,也就没有发达的信息化,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只有工业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信息化才可应运而生,并发挥其特有的经济社会功能。(2)工业化为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机械化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为智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机械化程度愈高,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可能性愈大,信息化产生的增值效益就愈明显。当产业规模愈大,专业程度愈强,组织化程度愈高,实现以信息网络为组织方式的“虚拟经济”的可能性就愈大,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经济运行革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愈大。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在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主导产业发展诸方面,均发挥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没有工业化的充分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就缺乏必要的硬件依托。(3)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工业化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升级的需求导向作用下,信息化获得了广阔空间和发展动力,信息革命一举成功,信息社会取代了工业社会而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形态。可见,工业化进程对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需求的不断攀升,为信息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着需求动力,这种需求动力在“后工业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竞争时代,将愈益强劲。离开了工业化的大发展,信息化发展不仅会失去立本之基,还将失去动力之源。

西部民族地区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尽快实现信息产业化。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着力发展相应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彻底改变多年来信息产业主要由电信业“单腿支撑”的局面,形成电信业、电子产品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三足鼎立”的信息产业格局,大幅度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加速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尽快实现产业的信息化。应注重对那些与西部民族地区现有工业产业密切相关的,被授予国家“信息化标杆企业”的信息化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引进、消化、创新、普及。以各省区的主导产业为信息化改造重点领域,扩大试点规模,加快普及步伐,并将这些领域的信息化改造与降低能源损耗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举两得的收效。应在每个主导产业领域中培育一至两个信息化标杆企业,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应当注重对已有的企业信息化改造经验的消化与创新,将创新理念融入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之路,实现信息化与产业创新的互动发展。

——进一步确立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的应用效益。应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工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加速信息化改造。应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作为评价企业信息化绩效的主要指标,以引导企业将信息化的重心放在实际应用方面。应正确处理好虚拟与实体的关系,将信息化建立在雄厚的实体工业之上,将实体工业有机地融入虚拟网络之中,进而有效地实现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网络经济、全球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

——强化金融环境的改善,为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就西部民族地区而言,当前亟待建立、健全创新基金和风险基金运作机制,以解决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渠道,来弥补企业、政府对工业创新投入的缺口,实现工业信息化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以保障企业信息化和工业技术创新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