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知识的转换_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信息―知识的转换_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II.信息向知识转换的关键在于“组合”。信息向知识的转换主要发生在这样两个领域。对人类科学劳动过程进行的考察表明,这种转换机制源于各种工具性学科;各种工具性学科为信息——知识转换提供理论基础,其方法论成为信息——知识转换的实现途径。

信息—知识的转换_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1.1.3 信息—知识的转换

围绕信息与知识有两个过程需要探讨,这便是“信息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过程以及知识生产中信息向知识的转换过程。

第一个过程旨在揭示或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动因的变化,那是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已经和正在进行的研究。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总结学术界的观点,提出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即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而知识属于有价值的信息,是用于生产的信息;认为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是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50~60年代,数据是重要的积极因素。因为计算机的发展,收集、加工、储存和应用大量数据成为可能,并决定了数据变成信息成为现实,信息的加工、传播和应用变得广泛和便宜,信息取代了数据。美国商务部于1977年发表了信息经济专题报告。现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变得更加容易,知识正在取代信息的“地位”。知识已经成为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如引论表明的,以马克卢普、波拉特、托夫勒、奈斯比特、弗莱斯特以及联合国经济学家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有关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经济由信息经济而步入知识经济的论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第二个过程意在研究和揭示科学劳动的一种机制,即反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运动或状态的无序信息,如何变成系统化的信息系统——知识?应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使用(消费)”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开展信息——知识转换机制的研究显然意义重大。

信息向知识的转换或转化的实质是什么?它主要涉及哪些领域?实现这种转换或转化的理论基础有哪些?这种转换或转化的实现途径及其微观生理——心理过程怎样?这就是我们要在下面着重探讨的问题。(www.guayunfan.com)

(1)信息——知识转换概述

●信息——知识转换的实质。这可以从知识是信息的应用和生产性使用、知识型产品和服务的特征以及信息向知识的转换关键在“组合”这样三方面来认识。

I.知识是信息的应用和生产性使用。从经济领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例如,因特异公司开发的“智能胎”,由于装有集成电路,能够收集和分析轮胎的空气压力数据,并可适时地在仪表板上提示驾车者:“轮胎压力不够——请到停车修理站去。”提示的前一部分传达信息(轮胎压力不够),后一部分则是告诉驾驶员如何处置这一情况的知识内容,使之更聪明地做出反应。

II.知识型产品和服务的特征。知识型产品和服务具有如下五大特征:

①以知识为基础。如荟萃某门课程优秀教师教案的课件、集中有关汽车修理知识与技能的计算机辅助维护系统,可随环境变化而作出调整,帮助使用者实时采取行动,用得越多它们越具有智能,使用者也越使用越聪明。

②智能化。如交互式电视节目向导系统,能根据用户需要给出本周所放映的全部喜剧,或有关鱼类烹调的所有节目。

③个性化。与物质产品消费一样,知识消费者拥有从全球最佳产品和服务中选择的权利和能力,故知识型产品必须适应用户的购买方式、癖好和各种特殊需要。

④艺术化。具有知识型特点的电话及其信用卡,能知道用户想使用何种语言,使其创造属于自己的特殊铃声,说一声“请呼叫我妻子”便可接通对方等。

⑤产品市场周期短。

III.信息向知识转换的关键在于“组合”。怎样把专事信息收集与传播的信息机构变成一个知识型组织呢?首先要将各种资源、服务和工作成效输入系统;其次还要让用户知道各种信息资源、知识产品和服务的用途、特点和价值,以利用户进行更有根据的选择,使其能够把信息推向最大的应用和生产性使用。只有实现了上述信息的有意义组合,这个信息机构才能向知识性企业转型。(可见,通过信息“组合”,向信息用户提供得以将信息推向最大应用和生产性使用的选择,这就是信息——知识转换的实质。)

●信息——知识转移涉及的领域。美国资源委员会这样界定科学研究:“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应用,包括已经产生知识的管理、统计、图表及其他数据的收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从这一定义出发,科学研究即知识创新包括科学家、作家、教师等从事的知识生产和知识信息管理者从事的知识整理、重组这样两种类型的劳动。信息向知识的转换主要发生在这样两个领域。前者属于生产型转换或原创性转换,后者属于再生型转换或重组性转换。

对应于物质生产的知识生产,是人们运用智慧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它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作为人脑的思维劳动,知识的原创性生产旨在探索和认识事物的运行形态,发现新的知识、观点或理论,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原创知识一旦载入文献便投入了社会交流,处于传递状态,成为知识生产、扩散和利用机构与个人搜集、选择、提供的对象。包括图书馆工作者在内的信息管理人员,在这种扩散中承担着再生型知识生产的任务,对原创性知识进行整理和重组,实现知识的代码化、有序化、集约化、浓缩化和系统化,生产出知识型产品,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原创型和重组性知识生产,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的个体性和协作性、扩散性和非重复性以及延续性和积累性。

在原创性和充足性知识生产领域里,信息与知识如何实现转换呢?对人类科学劳动过程进行的考察表明,这种转换机制源于各种工具性学科;各种工具性学科为信息——知识转换提供理论基础,其方法论成为信息——知识转换的实现途径。

●信息——知识转换的条件和类型。由于研究、“组合”都必须在足够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故搜集足够的数据和信息是实现信息——知识转换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的过去途径可分为直接获取途径和间接途径两大类,前者包括实践法、实验法、观察法和调查法;后者包括访谈法、读书法、视听法和检索法。

至于转换实现的途径,若从方法类型看,大体有直觉型(如灵感)、探索型(如假说)、目标型(如规划)和反馈型(如历史法);从知识加工方式看,有提炼加工型(索引、文摘)、融合加工型(综述、手册)和推导加工型(预测);从来源学科看,有语言学方法、逻辑学方法、哲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文章学方法、数学方法、知识分类理论方法、图书情报学方法等;从知识加工深度和精度看,有创造性思维方法(如头脑风暴法)、逻辑思维方法(如归纳演绎法)和数学方法(如德尔菲法)。

(2)信息——知识转换的理论基础

信息——知识转换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哲学、图书情报学—知识分类理论、三论、文章学、数学等工具性学科。

●信息——知识转换的语言学基础。语言既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又是交流工具,靠语言存储和巩固思维的成果,靠语言传递和继承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语音学、语文学、语法学、语用学等。人们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音和语义方面,发挥语言实现信息向知识转换的工具作用。计算机语言、情报检索语言通过对信息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标引、集约、存储、处理,成为信息—知识转换的有力工具。

●信息——知识转换的逻辑学—思维科学—哲学基础。逻辑学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总称,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和规则,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这两种最高形态的方法论;而作为探索人的思维规律、方法和应用的综合性科学的思维科学,它着力研究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具体规律,思维规律在文学创作、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中的应用等,这一切均为科学创新和信息重组提供强有力的武器。

●信息——知识转换的知识分类理论和图书情报学基础。包括科学分类和事物分类在内的知识分类理论,将事物概念纳入知识分类体系,是对千差万别的事物作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本质上、原理上进行揭示的重要手段,这对于信息的系统化具有重大价值。

●信息——知识转换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基础。应用数学和其他有关科学的方法,探索一切实现系统中存在的信息传递、处理、识别和利用的共同规律的信息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为一门研究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这些是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的科学。

●信息——知识转换的文章学基础。文章学研究各种文体的特点、体例、结构、撰写和修辞,为信息——知识转换中文摘、提要、综述、述评报告等的编写以及手册、名录、文献指南等的编制提供指导和规范。

●信息——知识转换的数学基础。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或简称研究数和形的科学。运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分析、描述、推导与计算,可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信息——知识转换的实现途径

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为古希腊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16世纪培根用归纳法为近代科学准备了“新工具”,提供理论基础的上述工具性学科则为信息向知识的转换开辟道路。其具体实现途径有:辩证思维方法、理性思维方法、综合性方法和其他一些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