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11 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短跑项目运动员要求身体匀称结实、肌肉富有弹力,瘦体重相对较大。该指数反映人体大小腿的比例关系,是短跑运动员最重要的形态指标。这一指数可以反映出运动员骨盆形状和臀大肌形状和位置。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运动选材时,一般选处在各年龄段血睾酮的上限值且运动能力强的儿少。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11 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

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它的特点是时间短、强度大、神经兴奋与抑制转换快、速度素质要求高。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11.1 选材的基本要求

选材年龄:男、女均为10~17岁。

身体形态:身体匀称、健壮,肌肉细长、明显,下肢长,骨盆窄,小腿长,重心高,踝关节围度小,足弓高、脚面薄。(www.guayunfan.com)

运动素质:反应速度、运动速度、步频较快,步幅大,爆发力强,韧性好,全身力量大,协调性好。

生理功能:安静状态脉搏较低,运动后脉搏恢复快,快肌纤维比例较大,磷酸原代谢水平高,血型多为O型,血色素含量较高。

心理品质:神经类型多为活泼型,自信好胜,勇于拼搏,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觉反应速度较快,节奏感强。

技能表现:动作协调、自然,用力集中,跑姿优美、轻松。

11.2 选材的指标体系

选材的指标体系如表11-1所示。

表11-1 短跑项目选材指标体系

续表11-1 

11.3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11.3.1 形态类

11.3.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及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一般来说,身高较高的人下肢较长,下肢较长有利于加大步幅。

11.3.1.2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方法:让被测者站在体重秤平台中部不动,面对指针,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克托莱指数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的重要指标。短跑项目运动员要求身体匀称结实、肌肉富有弹力,瘦体重相对较大。

11.3.1.3 下肢长A/身高×100

方法:测量髂前上棘点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它是大腿摆动起来的最高点,能表现出下肢运动的最大弧度。

“下肢长A/身高×100”是反映下肢长度的重要指标,下肢较长的人步幅较大,运动时克服体重的负担量相对较小,有利于发挥速度及节省能量。

11.3.1.4 (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

测下肢长B方法:测试大转子上缘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测小腿长A方法:被测者站立,屈腿将脚踩于凳上,全脚掌贴在凳面,小腿与凳面垂直。测胫骨内踝上缘至胫骨踝尖的垂直距离。

该指数反映人体大小腿的比例关系,是短跑运动员最重要的形态指标。从力学角度看,大腿相对较短,摆动半径较小,摆动速度加快,步频就快。小腿相对较长,向前摆动时,步幅较大。这就从形态上构成了力学的最佳结构。大腿稍短、小腿较长的优秀运动员,跑起来轻松自如,做功小而向前的实效性好。

11.3.1.5 踝围/跟腱长×100

测踝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者用带尺在左小腿踝关节上方,以水平位置量其最细处的围度。

测跟腱长方法:被测者面向墙,两脚并拢,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量者于腓肠肌内侧腹下缘画一测量标志,然后让被测者还原成站立姿势,测量内侧肌腹下缘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该指数反映踝围和跟腱长的比例关系与小腿形态。踝围大小反映了踝关节的粗细;跟腱长短反映了小腿肌肉的形态结构。踝围较小,跟腱较长,人体肌肉收缩的作用力集中,有利于踝关节的蹬伸,踝关节的蹬伸力量和速度直接影响跑的爆发力。

11.3.1.6 下肢长C/下肢长H×100

测下肢长C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髋同宽,自然站立在凳面上,伸直,测臀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下肢长H方法:被测者姿势同上,测量腋中线髂嵴上缘交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这一指数可以反映出运动员骨盆形状和臀大肌形状和位置。

11.3.2 功能类

11.3.2.1 心功能指数

被测者静坐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标记为P2,在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将测试3次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该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脏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心功能指数属于一种定量负荷功能实验。安静时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心脏收缩力量大,心储备力强;运动后即刻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完成定量负荷时,心脏功能出现节省化现象,恢复期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心脏功能恢复越快。因此,心功能指数越小,心脏功能越好(表11-2)。

表11-2 心功能指数评价心脏功能表

11.3.2.2 肺活量/体重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试者的肺活量值。

这个指标反映了人体每千克体重的肺活量,间接反映人体的肺功能水平。有关研究表明,肺活量受遗传的影响较大,但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呼吸肌力量来提高肺活量水平。短跑项目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呼吸功能和较大的肺通气量,这些都与肺活量有直接关系。

11.3.2.3 血红蛋白

方法:使用血细胞计数器。

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

11.3.2.4 血睾酮

方法:放射免疫法。

血睾酮水平高,体内蛋白质合成快,肌肉质量好,肌力大,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强,恢复疲劳的时间短。运动选材时,一般选处在各年龄段血睾酮的上限值且运动能力强的儿少。

11.3.3 素质类

11.3.3.1  60 m跑

方法:被测者穿钉鞋,每组不少于2人,采用站立式起跑。计时员见被测者起动即开表计时,待被测者的躯干任何部分到达终点线内沿的垂直平面时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一位小数。

60 m跑是反映跑的速度的重要指标。它不仅能反映起动后的加速能力,而且能反映出高速度的能力。优秀运动员一般都在30~60 m的段落中发挥着最高速度。

11.3.3.2 步频

方法:被测者从30 m起点线后15~20 m开始起跑,助理计时员站在30 m起点线侧面2~3 m处。当被测者跑至该线瞬间挥动手势,计时员开表计30 m行进跑的时间。另一助理计时员站在30 m的中段,计量途中跑连续两步的距离,除以2,得出每步的平均距离,并用30 m除以每步的平均距离,得出30 m的步数,并在测试中记下步数和时间。

步频=行进30 m的步数/行进30 m的时间

步频是构成速度的重要因素。步频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后天通过训练提高的幅度不大。因此,步频能用来反映青少年运动员先天具备的速度能力。

11.3.3.3 立定三级跳和立定十级跳远

测立定三级跳方法:在沙坑前画一条起跳线(距离沙坑的远近可视被测者的水平而定)。被测者在线后立定,双脚起跳,第一跳单脚落地,第二跳另一脚落地,第三跳落沙坑。起跳线设置在平地上,丈量成绩时由起跳线量起,以厘米为单位,被测者穿钉鞋,每人跳三次,记录最佳成绩。

测立定十级跳方法:同上,但共跳十跳,第十跳落沙坑。

立定三级跳和十级跳含多级跳因素,它不同于立定跳远仅仅是一次爆发性用力。它是在身体摆脱静止状态后,产生位移的过程中连续爆发力的表现。这可以测出髋、膝、踝在运动过程中协调用力及蹬伸的实效性和连续蹬伸的爆发力。

11.3.3.4 后抛铅球

方法:铅球重量方面,男子12~15岁为4 kg,16~17岁为5 kg;女子12~15岁为3 kg,16~17岁为4 kg。被测者背向抛球方向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后跟与起掷线齐平,双手持球经预蹲后自下而上用力将球向后方抛出。球抛出后,被测者可向后退,不算犯规。丈量时,应从起掷线量至铅球落地痕迹最近点。每人抛球三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米为单位,精确到两位小数。

后抛铅球主要测试全身的协调用力技术和力量发展水平,同时也测试爆发力水平。

11.3.4 心理类

声反应时是反映人体的声-动反应时间。时间越短,说明反应越快。短跑运动员反应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起跑速度。另外,通过测试也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及接受刺激的反应能力。

方法:被测者背向主试站立摸墙或下蹲摸地,然后听到枪声转身快跑10~15 m,计所用时间。有条件的可用起跑反应仪,只计手离地面或蹬离地的时间。

11.3.5 专项类

运动员专项成绩是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专项素质水平和其他专项能力的综合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专项成绩的好坏和提高的幅度,直接反映运动员的专项课训练和运动潜力,是选材的重要指标。

11.3.6 教练员评定

11.3.6.1 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可以反映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以及掌握和学习新技术的情况。

11.3.6.2 接受能力和智力水平

运动训练要求运动员能及时、准确地领会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和目的,并准确无误地执行,以达到良好训练效果。比赛中临场的变化也要求运动员具有思考分析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尽力发挥水平。这些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智力水平,任何头脑简单的人都不可能应付错综复杂的比赛场面而成为优秀运动员。

11.3.6.3 技术合理性

运动技术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运动员的技术要适合专项技术特点并具有个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自然、放松、适合于个人素质水平。11.3.6.4意志品质、比赛和训练作风

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和比赛中不畏强手、遇到困难时不低头的顽强意志品质,是运动员能否成才的关键。

11.4 选材评价使用说明

(1)本标准适用12~17岁短跑运动员。

(2)各项指标的评分一律按当年拍摄的骨龄片所确定的生物年龄来评定。

(3)各项指标得分之和为总分。总分在80分以上为优秀;总分在6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30~59.9分为及格;总分在29.9以下为不及格。

(4)参考指标给予等级评价,暂不列入总分。

11.5 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如表11-3所示。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12 中长跑运动员科学选材

中长跑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耐力项目,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有氧代谢功能,而且还要有较强的无氧能力,为呼吸、步幅、频率能够达到完美结合,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础。跑动的过程中要求轻松自如,后蹬快速有力、节奏明快、富有弹性。决定中长跑竞技水平的肌肉纤维类型、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12.1 选材的基本要求

选材年龄:男、女均为12~17岁。

身体形态:身体匀称健壮、肩宽、下肢略长,骨盆较窄,足弓较高,跟腱长。(www.guayunfan.com)

运动素质:耐力素质高,速度素质较好,髋关节灵活性大。

生理功能:慢肌纤维比例较大,最大摄氧量水平高,血色素含量高,肺活量大。

心理品质:中长跑运动时间长、强度大,且单调乏味。要求运动员自觉性强,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情绪稳定,能承受长时间的大强度负荷;有拼搏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等。

技能表现:中长跑要求后蹬实效性好,前摆积极有力;两臂以肩为轴前后摆动,与腿部动作协调配合;整个动作自然、放松,重心移动较平稳,跑的节奏较快。

12.2 选材指标

选材指标和参考数据如表12-1和表12-2所示。

表12-1 中长跑项目选材指标

续表12-1 

表12-2 中长跑运动员选材常用指标的参考数据

12.3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12.3.1 形态类

12.3.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身材高的人下肢比例长,下肢长,步幅也加大。在选材时,身高是一个应给予重视的指标。

12.3.1.2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方法:让被测者站在体重秤平台中部不动,面对指针,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克托莱指数主要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身材匀称,身体较轻,肌肉细长,人体横轴相对较窄是中长跑运动员较理想的身体条件。

12.3.1.3 下肢长A/身高×100

方法:测髂前上棘点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它是大腿摆动起来的最高点,能表现出下肢运动的最大弧度。

下肢长A/身高×100是反映下肢长度的指标,下肢长,克服上身体重的负担量相对较小,使速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节省能量,而步幅也会大于腿短的运动员。

12.3.1.4 (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

测下肢长B方法:测量大转子上缘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测小腿长A方法:被测者站立,屈腿将脚踩于凳上,全脚掌贴在凳面,小腿与凳面垂直。测胫骨内踝上缘至胫骨踝尖的垂直距离。

该指标反映是下肢大小腿比例关系。大腿相对短,摆动半径缩小,摆动速度加快,步频就快。小腿相对较长,向前摆动时,步幅就大。下肢比例好的运动员,在做功小而向前的实效性方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3.1.5 踝围/跟腱长×100

测踝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者用带尺在左小腿踝关节上方,以水平位置量其最细处的围度。

测跟腱长方法:被测者面向墙,两脚并拢,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量者于腓肠肌内侧腹下缘画一测量标志,然后让被测者还原成站立姿势,测量内侧肌腹下缘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该指标反映踝关节粗细和小腿形态。踝关节相对细,跟腱长的运动员在爆发力方面占优势。

12.3.2 功能类

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是中长跑运动员能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以及机体能迅速恢复的关键。

12.3.2.1 心功能指数

被测者静坐时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可的心率,标记为P2,在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将测试的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安静时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心脏收缩力量大,心储备力强;运动后即刻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完成定量负荷时,心脏功能出现节省化现象,恢复期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心脏功能恢复越快。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脏定量负荷功能实验的测试,能有效反映其心脏功能水平的优劣(表11-2)。

12.3.2.2 肺活量/体重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次或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呼吸功能和较大的肺通气量。该指标是指人体每千克体重的肺活量,能间接反映人体的肺功能水平。研究表明,通过长期的训练,能提高呼吸肌力量来提高肺活量水平。

12.3.2.3 最大摄氧量/体重

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有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两种。直接测定法,即心肺功能仪测定。被测者测试前固定和戴好三通阀嘴罩,在跑台上慢跑,速度为4~5 km/h运动5 min热身,使心率上升至120~130次/min左右;被测者热身同时,观察连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当心率达到140 b/min左右后稍休息片刻,心率恢复到120 b/min左右,再以7 km/h的速度开始进行测试;每运动3 min后递增一级负荷,负荷等级有8、9、10、11、12、13 km/h,直至达到最大摄氧量标准后停止测试。间接测定法,即12 min跑推算法

该指标能衡量人体摄氧量水平的高低。一个具有突出摄氧能力的运动员,能在耐力项目中所需要的有氧耐力方面取得较强的优势,能为耐力素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12.3.2.4 血红蛋白

方法:血细胞计数器。

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有氧能力,是决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因素之一。含量高,有利于供氧,运动能力高。含量低至贫血程度,就会使运动能力下降。当超过正常值高限时,血球压积变大,血黏度高,血流速度减慢,对运动能力反而不利。

12.3.2.5 血睾酮

方法:放射免疫法。

研究表明机体运动能力与血清睾酮呈较高度正相关。血睾酮水平高,体内蛋白质合成快,肌肉质量好,肌力大,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强,疲劳恢复的时间短。运动选材时,一般选处在各年龄段血睾酮的上限值且运动能力强的儿少。

12.3.3 素质类

具备全面的、优秀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水平,是运动员专项水平提高的基础,更是反映中长跑运动员专项基本能力的主要指标。

12.3.3.1  60 m跑

方法:被测者穿钉鞋,每组不少于2人,采用站立式起跑。计时员见被测者起动即开表计时,待被测者的躯干任何部分到达终点线内沿的垂直平面时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一位小数。

测试运动员起跑后的加速能力和保持高速度的能力通常采用60 m跑,因为优秀运动员一般都是在30~60 m的段落中发挥着最高速度。

12.3.3.2 步频

方法:被测者从30 m起点线后15~20 m开始起跑,助理计时员站在30 m起点线侧面2~3 m处。当被测者跑至该线瞬间挥动手势,计时员开表计30 m行进跑的时间。另一助理计时员站在30 m的中段,计量途中跑连续两步的距离,除以2,得出每步的平均距离,并用30 m除以每步的平均距离,得出30 m的步数,并在测试中记下步数和时间。

步频=行进30 m的步数/行进30 m的时间

步频是一个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指标,后天通过训练提高的幅度不大。因此,步频能用来反映青少年运动员先天具备的速度能力。

12.3.3.3 立定十级跳远

方法:在沙坑前划一条起跳线(距离沙坑的远近可视被测者的水平而定)。被测者在线后立定,双脚起跳,第一跳单脚落地,第二条另一脚落地,依次共跳十跳,第十跳落沙坑。起跳线设置在平地上,丈量成绩时由起跳线量起,以厘米为单位,被测者穿钉鞋,每人跳三次,记录最佳成绩。

该指标含多级跳因素,其区别于一次爆发性用力的立定跳远。它是产生位移的过程中连续爆发力的表现,手臂、髋、膝、踝等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协调用力及蹬伸的实效性和连续蹬伸的爆发力都能在多级跳远中得到充分展示。

12.3.3.4 后抛铅球

方法:铅球重量:男子12~15岁(4 kg)、16~17岁(5 kg);女子12~15岁(3 kg)、16~17岁(4 kg)。被测者背向抛球方向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后跟与起掷线齐平,双手持球经预蹲后自下而上用力将球向后方抛出。球抛出后,被测者可向后退,不算犯规。丈量时,应从起掷线量至铅球落地痕迹最近点。每人抛球三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米为单位,精确到两位小数。

此方法主要测试全身的协调用力技术和力量发展水平,同时也测试爆发力水平。

12.3.4 心理类

运动员起跑时反应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起跑速度甚至全过程跑的成绩。声-动反应时间越短,说明反应越快。同时,也可对神经类型及接受刺激的反应能力进行间接评定。

方法:被测者背向主试站立摸墙或下蹲摸地,然后听到枪声转身快跑10~15 m,计所用时间。有条件的可用起跑反应仪,只计手离地面或蹬离地的时间。

12.3.5 专项类

优秀运动员专项技术的评价,目前最先进的手段是采用运动生物力学进行诊断和定量分析。由于该手段费用昂贵,初、中级选材均很难普及。因此,一般采用专项成绩来进行侧面评价。选材过程中,根据专项与素质的提高速度、专项成绩提高的速度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进行对比,进而对其专项发展潜力进行评估。

12.3.6 教练员评定

(1)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掌握和学习新技术,技术动作的保持和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均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来支撑。

(2)接受能力和智力水平。及时、准确地领会和执行教练员的训练意图和目的,是达到良好训练效果的基础。具有思考分析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尽力发挥水平,是应付比赛中瞬息万变的临场状况的智力保障。

(3)技术合理性。运动员的技术要适合专项技术特点并具有个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自然、放松、适合于个人素质水平。

(4)意志品质、比赛和训练作风。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和比赛中不畏强手、遇到困难时不低头的顽强意志品质,是运动员能否成才的关键。

12.4 选材评价使用说明

(1)本标准适用12~16岁中长跑运动员。

(2)各项指标的评分一律按当年拍摄的骨龄片所确定的生物年龄来评定。

(3)各项指标得分之和为总分。总分在80分以上为优秀;总分在6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30~59.9分为及格;总分在29.9以下为不及格。

(4)参考指标给予等级评价,暂不列入总分。

12.5 指标类别权重和指标权重分配表

中长跑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指标权重分配表如表12-3所示。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13 赛艇运动员科学选材

赛艇运动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的体能类技术竞速项目,赛艇运动要求桨手和船艇以最快的速度,按规定的水域,从起点向终点划完规定的距离。赛艇运动员是以桨作为划行的工具,每一桨的桨距及划桨的频率很重要,这就要求在选材时要注意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臂长、肩宽等形态条件。坐高和腿长也很重要,因为划轨长在75~80 cm,腿较长的运动员可以根据腿长来调整划轨。赛艇是一项速度耐力项目,不但要有起航时的无氧耐力,同时也要具备2000 m赛程对心肺功能的要求,有氧供能占70%~85%,耐力要突出,力量耐力也是判断赛艇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赛艇划桨用力是周期性全身协调用力,协调性好坏直接影响到技术水平的发挥,也是配合好多人艇的重要因素。所以,赛艇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灵敏和反应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13.1 国外赛艇运动员选材理论

奥运会赛艇项目共设男子公开级、男子轻量级、女子公开级、女子轻量级4个级别,14块金牌,因此,也是各国争夺的重点区域。欧洲在该项目上具有统治地位,传统强队,如英国、德国一直在奥运会上有良好表现。

13.1.1 德国划船运动员选材理论(www.guayunfan.com)

德国不仅在20世纪60至70年代间开展过举国性的运动员选材工作,而且其著名训练学专家哈雷(Harre)在专著《训练学》中对运动员选材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构建了目前看来仍很有价值的选材理论体系:①运动员选材分两个阶段进行(一般选材和特殊选材);②选材必须以高水平运动中的决定因素为基础;③进行能力评价时必须同时考虑运动员的生物学发展水平;④选材还须考虑一些心理的和社会的变量。另外,他还强调了选材的动态性过程,指出选材必须和育才相结合。

13.1.2 匈牙利划船运动员选材理论

与德国类似,匈牙利也有大量的划船项目后备人才的队伍群体。这一方面源自长期在多瑙河上的长划训练和比赛而产生的适者生存的自然淘汰;另一方面,匈牙利也很重视对划船青少年选材的研究工作。如1998年,匈牙利的纳多利(Laszlo Nadori)以匈牙利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划船项目的科学选材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他认为,科学选材开展的前提是对影响运动成绩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匈牙利的成功经验,以下因素与划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相关:身体素质、身体成分、血液成分,循环系统的生理特性,运动特征、运动技能学习,年轻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他强调,上述各因素的协调一致和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关于身体形态,纳多利认为对匈牙利人而言,身高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因为一般身高的匈牙利人都适宜于从事划船项目。需要重点考虑的是身体成分,如体脂百分比、肌肉百分比,骨骼百分比等因素。德林沃特(Drinkwater)和罗斯(Ross)1980年对匈牙利11~18岁青少年划船运动员进行了身体成分的测量,结果显示,就相对脂肪量而言,只在12岁男孩的最大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之间存在差异,对样本中18岁运动员的测量发现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性。他们提出,过量肌肉阻碍耐力和速度,过量脂肪降低运动成绩和生活感受。体脂和身体成分的变化,虽然不是最敏感,但还是有效表现了规律运动训练的效果。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对超过44%的相对肌肉量和低于14%的脂肪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这正是从事划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成分。关于身体素质,纳多利认为高度的有氧能力是从事划船运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制胜环节则是高度发达的无氧能力。他指出,单纯了解身体素质或者单纯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功能是没有意义的,需要把完成某种素质测试的生理学反应综合考虑,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有价值。如进行3000 m跑的测试,必须把运动员在完成该项测试的最高心率、最大血乳酸值、最大摄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关于生理学特征,纳多利首先强调了血液成分重要性,认为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对氧运输很重要,对控制酸碱平衡也有显著的影响。在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数量和黏性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以避免在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接近上限水平的红细胞情况下运动员循环载荷过重。相关人员通过多年对血液成分的研究,发现具有良好耐力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位于正常范围的中间。同时,运动员的血象指标也是反映运动员生理特征的参考指标,只有在血象指标水平适当的时候,一个运动员才可以具有最高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划船运动员的最高生理特性可由以下指标反映。

(1)最大通气量(MV,L/min)。它反映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中的气体交换能力,主要取决于身体容积。通气量与吸氧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高度相关。极低或极高的FO2和FCO2值可能由于通气量问题引起心脏和循环功能的过重负荷。从事划船运动员的通气量要超过150 L/min。

(2)最高心率。它反映运动员的心脏功能。从事划船运动员的心率要求应能达到180~190次/分之间。

(3)最大血乳酸值。它反映运动员的耐酸和冲酸能力,从事划船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值应在10~12 mmol/L之间,优秀者可达到20 mmol/L。

(4)最大摄氧量。它反映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和有氧能力,从事划船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应在62~65 mL/(kg·min)之间。

关于运动技能因素,纳多利指出,速度感知能力是影响划船成绩的因素之一。根据匈牙利的调查和实践,速度学习是重要的运动训练方法和选择年轻运动员的方法。他的研究结果和过去20年的经验都认为,在某个能力基础上,速度是一种可以获得的、逐步提高的能力。他们的经验认为,这是可以表现划船最高水平运动员成绩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卡波维奇(P.Karpovich)的简化方程式(F = cxv/2)表明,用于划船的力量是船运动前进速度的1/2。从这一点讲,在竞赛时不必要的速度变化意味运动员能量的浪费,从比赛开始运动员就应该加速到他能够最佳利用能量的前进速度通过全程,直到终点。关于个性因素,纳多利指出,对后备人才个性的关注是对科学选材工作的重要补充。这是因为,青少年运动员在成才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在其社会化过程中,这些困难如果不能避免和克服,则可能使天才的后备人才中途夭折。因此,在匈牙利科学选材特别是科学育才过程中,关注运动员个性发展是每个教练员的责任。

在划船运动中,10~12岁的儿童通常参与选择,在10~18岁之间时就更显得重要。就个性的发展而言,10~14岁青少年划船运动员通常遇到的问题是,随着运动训练时间的增加,娱乐时间减少,进行多样活动的可能性减少,由运动队队员组成的同龄群体取代了学校同学,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伴随着教练严厉而坚定的要求。遵循运动训练和休息时间导致生活方式的很大改变,从事运动的儿童在他们的家里也不能变得独立。比如,从事划船运动的女孩没有时间学习女人该做的事情,如帮忙做饭,整理房间,结交男孩或朋友。因为受伤、过量负荷和生病,有时青少年运动员会感到很无助。15~18岁青少年划船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为,在青年期年龄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导致以下方面的独立:①自主性,如意识、思考和行动的独立;②自发性,表达感情的能力和遵循心理经历的相关能力;③亲密性,人际关系中的坦诚。教练的权威加剧了青少年和父母的分离,尽管伴随着分离解决了部分紧张关系。解决青少年自我认知过程有两个途径:一是成功的竞赛活动。它对青年人运动成绩有积极反馈,一边倒的比赛会歪曲积极的自我评价,在很多时候评价会被夸大;二是失败的竞赛活动这种竞赛主要会产生负面的反馈,很难被青少年接受,他们通常放弃了运动并通过别的途径去寻找成功。由此可见,在科学选材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划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并从教育学角度设法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是匈牙利划船选材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构成了其科学选材的特色。

13.1.3 罗马尼亚划船运动员选材理论

罗马尼亚著名教练纳瓦萨(Narvasa)1981年来华讲学,介绍了罗马尼亚的划船选材情况。他们的选材主要考虑臂展、肩宽、坐肩宽、手垂长、素质测试(包括引体向上、卧推、跑步1000~3000 m)、速度测试等指标。

13.1.4 加拿大划船运动员选材理论

加拿大主要通过每年3000人规模的基础测试(卧推、拉、引体、5000 m 跑)选拔和储备后备力量,根据测试情况,各俱乐部根据运动员隶属地域挑选适龄运动员进行训练。青少年在经过一定年限的系统训练后,参加加拿大全国锦标赛,只有在全国锦标赛上脱颖而出的青少年运动员才可能成为加拿大划船的未来之星,进而受到关注。全国锦标赛共分四个年龄段进行比赛——少年、小于16岁、16~18岁、成年。国家青年队同成年队的选拔程序很接近,同样也设有决赛,以准备下一年的世界青年锦标赛,同样每年也进行3次排名。青年队的人数少于成年队,青年队中还有2~3名16岁左右成绩优秀的运动员,称为“junior development”。青年队运动员成绩如果可以达到成年队的标准,也可以进入成年队,由国家队教练来训练。

13.1.5 中国赛艇运动员选材理论

我国的划船运动开展较晚,划船后备力量建设得到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划船协会曾组织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制定了划船项目运动训练、选材大纲,建立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标准。前期标准有很多不准确之处,但该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逐渐完善,如最新的“选材与育才结合模型”。选材与育才结合模型是指在划船运动选材学中,选材要与育才相结合进行,这个概念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育才的内涵是什么,它在时间上的外延有多长,这些问题却一直被忽视。事实上,选材不只是一次或若干次静态的测试,也不只是横断面的指标筛选和选材标准的制定,它是一个纵向的、连续的、长期的过程,尽管在此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选材内容各有侧重,但选材始终是与育才(特别是训练)密切相联系的一个动态过程,离开育才谈选材,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对“运动员选材”概念的界定为:运动员选材是与育才紧密结合的选拔青少年儿童运动人才的动态过程。不仅要用综合的观点从整个训练过程来看待选材与训练、比赛的关系,即“选材是基础,训练是手段,比赛是目的”,而且要用分析的观点从各个训练阶段局部地、动态地考察选材与训练、比赛的关系,即“在某些阶段,选材是目的,训练和比赛是手段,是为选材服务的”。成功的选材和科学的育才是运动员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运动员不成才的根本原因,理论上讲不外乎三种:选材不准、育才不当或二者兼有。从分析的观点看,只有每一层次的选材和育才都科学合理,运动员才能达到成才的目的。高的选材成功率并不意味着有高的输送率或高的成才率,但是高的成才率必须要以高的选材成功率和高质量的输送为前提。在当今体育科技发展水平之下,选材成功率的极小值可以从成才率反推。以往对“选材”的定义均或多或少地包含了“选中有育、育中有选”的观点,有意无意之中道出了选材的动态性、连续性、长期性等特点;但仍有些定义孤立地看待选材,更多倾向于在横断面上的选拔而忽视选材的纵向追踪内容。最近提出的“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认为,选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与育才相辅相成,互为目的,选中有育,育中有选,包括四层含义:①选材不是一次或若干次静态的测试,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②选材是要结合育才情况进行选拔的长期过程;③选材不仅是被动地结合育才数据,而且要仔细考察育才数据背后的育才情况;④在同一训练层次,选材是育才的基础;在不同训练层次,低一层次的育才是为高一层次选材服务的。把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作为运动员早期预测性选材的导向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除了要考虑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个体特征与一般特征的差异问题,还要考虑在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另外,用已成才运动员的以往各个年龄(阶段或运动等级)的测试指标建立的“中间模式”是动态选材的具体体现,同时极具参考价值。

我国教练员对赛艇运动员选材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教练员拥有一些选材文献资料,并会实时进行查阅。但是当选材中遇到的问题时,又随感觉走,这似乎有些矛盾。在了解训练大纲方面,极大部分教练员了解大纲中的选材指标体系和综合测评知识,并认为选材指标的效度、评分标准是合理的。原国家体委科教司和群体司共同领导国家体委运动员选材中心组编写的《运动员科学选材》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与选材标准》两本著作,不但包含丰富的选材理论与方法等内容,还附有17个竞技大项目的初、中级运动员的具体选材标准。全国有近1/5的教练员不大了解和不了解这两本书,有近1/2的教练员只是一般了解。当选材工作遇到困难时,有近1/ 3的教练员凭经验自行解决,有1/3强的教练会向专家请教,有的向同事请教,有的教练员竟然没有遇到过困难。在与科研人员合作方面,教练员中只有近1/3者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较少合作和不合作的占1/3强,尽管有的教练员(县区体校教练的比率更大)表示自己所在单位的选材仪器不足(少许或没有),但同时,教练员也承认自己不能熟练(不大熟练或不熟练)操作选材仪器。长期以来,有些教练员采用直觉经验和看竞赛成绩进行自然淘汰的选材方法。这种来源于各级教练员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选材,固然也曾选出了一些好苗子,但较多依赖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容易失误,淘汰率较高。同时,面对复杂的人体,要想仅凭一次测试(即使是一次非常复杂的测试)就能准确地预测出未来的世界冠军,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即使到了基因选材时期,对运动员心理、智力、社会属性等方面鉴定仍不能完全定量化。因此,可以肯定,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下,在运动员选材实践中,面对一些无法准确量化的特征的鉴别,教练员丰富的经验(结合育才过程中运动员各方面的综合信息)将起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杨文意、林莉、邓亚萍等都是教练员的经验决定了他们在选育过程中的关键时刻的去留。认为“经验选材违反科学”的观点和“科学选材要取代经验选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经验选材和科学选材是相辅相成的,也正是“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的一个体现。

13.2 选材的基本要求

身体形态:从事赛艇运动的理想体形为身体高大、粗壮,四肢较长并且有力,屈伸柔韧性好。肩宽、胸廓、腰粗的儿少适合从事赛艇项目。

运动素质:赛艇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强大的腰背伸展力,背阔肌群发达,下肢动作速度较快,四肢克服阻力的速度力量高,同时也应具备良好的控制重心平衡能力及灵活性。

生理功能:赛艇项目不但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氧运输、氧利用能力,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高水平的心肺功能。另外,对运动员糖无氧代谢水平也都有较高要求。

本体感觉:赛艇项目要求水感好,本体感精细,节奏感、速度感好。

13.3 选材指标

选材指标和参考数据如表13-1、表13-2、表13-3所示。

表13-1 赛艇项目选材指标

13.4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13.4.1 形态类

13.4.1.1 身高和指距

测身高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指距方法:将测量尺(超过2 m的钢尺或皮尺)固定在平台上,被测者两脚分开,两臂左右侧平举,上体伏在测量尺上,一手中指固定于测量尺零位,上肢尽量向另一侧伸直,两手臂成一直线。测试人员面向被测者,测量两中指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人体发育水平的重要形态指标,指距可反映出上肢的相对长度,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身材高大均匀,指距长有利于在最佳划水角度范围内发挥最大力量,减少身体垂直和水平快速变化,减小船艇速度变化,有利于身体各关节角度变化,使肌肉工作能量节省化。身高和指距对提高成绩有积极意义。

13.4.1.2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方法:让被测者站在体重秤平台中部不动,面对指针,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克托莱指数是通过计算体重与身高的比值再乘以1000获得的,主要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赛艇项目要求运动员不仅身材高大,而且匀称结实。

13.4.1.3 肩宽

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髋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其身后,先用食指沿肩胛骨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再用测径尺量两肩峰间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肩宽是反映躯干横径的发育指标。肩宽大则肩带的杠杆臂长,肩带肌也长,有利于肩带肌的发展和肌力的发挥,肩较宽是赛艇运动员的形态特点之一。

13.4.1.4 下肢长B×100/身高

方法:测大转子上缘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该指数是反映躯干与下肢比例的指标,因为划轨长80 cm,腿长的运动员可以根据腿长来调整划轨使划桨更有效,所以下肢相对较长的赛艇运动员对划桨有利。

13.4.1.5 体脂百分比

方法:使用体脂成分分析仪直接测定。

体脂百分比是反映身体成分的重要指标,间接地体现出全身肌肉力量。

13.4.2 功能类

13.4.2.1 心功能指数

方法:被测者静坐时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标记为P2。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测试3次的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心功能指数是对心脏定量负荷的一种功能测试,通过安静时心率显示的心脏储备和定量负荷后恢复程度而反映心血管功能,该指数要求越小越好(表11-2)。

13.4.2.2 肺活量/体重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肺活量是衡量肺容量、反映呼吸肌力量和呼吸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通过单位体重的肺活量能更客观地反映肺功能,该测试结果越大越好,赛艇运动员的肺活量值都较大。

13.4.2.3 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有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两种。

(1)直接测定法。

1)心肺功能仪测定。被测者测试前固定和戴好三通阀嘴罩,在跑台上慢跑,速度为4~5 km/h,运动5 min热身,使心率上升至120~130 b/min左右;被测者热身的同时,观察连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当心率达到140 b/min左右后稍休息片刻,但心率恢复到120 b/min左右,再以7 km/h的速度开始进行测试;每运动3 min后递增一级负荷,负荷等级有8、9、10、11、12、13 km/ h,直到达到最大摄氧量标准后停止测试。

2)国际赛艇联合会测试方案。具体如下。

仪器:划船测功仪(ConceptⅡ、ErgoRow或RowPerfect),Polar心率表或其他同功能设备,乳酸分析仪,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测量设备。

准备活动:先让运动员进行一些积极的伸展活动,随后在测功仪上进行数分钟的活动。

测试:休息2 min,消除乳酸并连接好测摄氧量设备;每级3 min,30 s间歇(在每级结束后的间歇时间里取血测乳酸)。

男子公开级:起始230 W,每3 min增加30 W,直至力竭,即230 W—260 W—290 W—320 W—350 W。

男子轻量级:起始200 W,每3 min增加30 W,直至力竭,即200 W—230 W—260 W—290 W—320 W。

女子公开级:起始170 W,每3 min增加30 W,直至力竭,即170 W—200 W—230 W—260 W。

女子轻量级:起始140 W,每3 min增加30 W,直至力竭,即140 W—170 W—200 W—230 W。

(2)间接测定法。

1)12 min跑估算法。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12 min跑与VO2max相关度达到90%以上,因此,在无仪器设备情况下,可以采用12 min全力跑估算法。方法:要求被测者全力连续跑12 min,记录12 min跑结束时距离。

测试成绩对应的VO2max如表13-4所示。

表13-4 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估算表

续表13-4 

12 min跑曾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耐力测试中应用,根据中国足协原来的标准,12 min跑必须达到3200 m,对应的VO2max为60.8 mL/(kg· min),而中国特种部队的标准更加严格,必须跑到3500 m才能达到优秀,此时的VO2max为67.1 mL/(kg·min)。

2)血象指标估算法。①使用次最大强度测试来估计开始时的每搏心输出量SV;②用评估出的每搏心输出量乘以最大心率,如果不知道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减去年龄得出;③结果是每分钟血液最大运输能力,如果血红蛋白为15 g,则1 min氧的运输量为全部血液运输能力的20%;④对于高级运动员,其效率为90%,初级运动员为85%,更少训练者为80%。例如:

估计的每搏心输出量为:150 mL

最大心率为:200 b/min

150×200 =30 L血液运输量

20%氧运输量=30×20% =6 L/min

高级运动员 6×90% =5.4 L/min

初级运动员 6×85% =5.1 L/min

用次极限强度测试估计每搏心输出量的计算方法为:按上面方法,只要估算出每个人每搏心输出量(表13-6),再测试当天血象指标,就可算出最大摄氧量。例如:男子公开级队员,按表13-5,在测功仪上进行260 W的训练,桨频在26桨,那么他对应表中的心输出量为25.75 L/min,同时记录下他训练时90 s的平均心率(例如为150 b/min),那么,该名队员的心脏每秒跳动次数为150/60,而该队员每秒输出量= 25750/60,则其每搏量=(25750/ 60)/(150/60)=171 mL。

仪器:ConceptⅡ赛艇专用测功仪和PE300心率表。

表13-5 国际赛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推算表

次极限测验的测试方案如下。

准备活动:在ConceptⅡ测功仪上10 min,心率在140~160 b/min。

准备活动后休息时间:3 min。

测试时间:在ConceptⅡ测试5 min。

负荷:女子为160 W;初级/轻量级男子为210 W;公开级男子为260 W。

读取每30 s的心率。测试结果至少为90 s的平均心率。在测验结束后读取2 min的休息心率。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指人体在极限运动中,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达到最高水平,单位时间内所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量。研究表明,最大摄氧量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是赛艇运动项目的重要功能指标。

13.4.3 生理指标

13.4.3.1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功能状态,所以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营养状况、功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血色素还可以反映出运动员对运动负荷量与强度的承受能力,更多的是反映对负荷强度的承受力;另外,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携氧、运动氧能力,是决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因素之一。

方法:空腹,血细胞计数仪测试肘静脉血。

13.4.3.2 血清睾酮(T)

血清睾酮是雄性激素,在体内促进同化作用加强,可使蛋白质合成增强、肌肉重量增加,刺激红细胞生成,加速血红蛋白合成,促进体内抗体形成,增加免疫功能。睾酮是雄性激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同化激素,它能加速糖原、蛋白质合成,提高攻击性,增加勇气,加速身体恢复过程。

方法:取肘静脉血,提取血清,利用放射免疫法测试。

13.4.4 运动能力类

13.4.4.1 无氧能力

无氧功测试主要反映机体ATP、CP和糖酵解供能,因此,可以用无氧功率来评定被测者的无氧能力。运动用赛艇测功仪250 m最大功率测试,来评定赛艇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这种无氧能力在比赛中往往反映运动员在起航和冲刺阶段的速度耐力。

方法:无氧功测试采取测功仪250 m全力划。最大功率测试前,进行10 min的慢跑、拉伸等陆上预热活动后,然后在测功仪上进行5~10 min的专项热身,休息5 min左右开始测试,以最快速度拉250 m,记录最大功率。

13.4.4.2 有氧耐力

由于有氧能力在赛艇比赛中占85%以上,因此,发展及评价赛艇队员有氧能力一直是赛艇训练中的重要环节。选取合适的指标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有报道评价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指标主要为最大摄氧量。本书选取多级负荷作为有氧能力评定的指标。主要原因有:最大摄氧量对于专业运动员,尤其是多年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其变化不敏感,增长的差值不会太大。另外,也有人主张在水上进行测试6000 m,但水上专项成绩由于受外界环境如风向、水流的影响,很难将赛艇水上成绩进行非常严密的比较,因为外界环境对船速的影响极大而会使前后数据的可比性下降。

方法:测功仪准备活动10 min,以心率达到120 b/min为准,每级负荷8 min,间歇1 min,并在此1 min内采取耳血乳酸,第三级负荷结束后取第1、3、5 min的血乳酸,最后一级负荷血乳酸以结束后血乳酸的最大值为准;依据2000 m最大功率,第一级负荷为个人最大功率的45%~50%,第二级负荷为个人最大功率的55%~60%,第三级负荷为个人最大功率的70%~75%,测试期间用Polar心率表监测心率。

13.4.5 心理类

13.4.5.1 意志品质

方法:由选材测试人员根据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表现情况综合观察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按五个等级进行评定。四个方面包括:①独立性,即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少依赖,遇事有主见;②果敢性,即在比赛和训练中遇到偶发事件时迅速作出判断和决定;③坚持性,即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有顽强的毅力;④自制性,即善于控制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过度紧张、恐惧、暴怒、失望、懒惰等,有组织纪律性,服从大局和集体目标。评分的五个等级为:很不坚强;不坚强;一般;坚强;很坚强。

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和判断、应变力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教练员应给予细致的观察。应观察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是否自觉、认真,不怕艰苦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敢打敢拼,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风格;观察运动员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能较快地消除情绪障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小,能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观察运动员对场上局势的判断是否快速而准确,是否能根据对手技战术的变化,迅速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准确调整自己的应答行动。

13.4.5.2 选择反应时

方法:使用“反应时测试仪”,被测者面对信号灯坐下(距离约为30 cm),用优势手持反应开关,拇指轻触反应键钮,眼睛注视信号灯。测试时,规定被测者只对红灯信号做出反应动作,对绿灯信号不做反应动作。信号出现的顺序为:红、红、绿、绿、红、绿、红、红、绿、绿。当看到红色信号灯亮时,立即以最快速度按下反应键钮,之后恢复准备状态。测试人员记录测试结果,清屏,准备下次测试。正式测试前,让被测者练习数次,直至掌握方法,正式测试10次,计算均值,以毫秒为单位,取整数记录。与此同时,记录反应错的次数。

测定人的视觉动作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可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13.4.5.3 声反应

方法:被测者背向主试站立摸墙或下蹲摸地,然后听到枪声转身快跑10~15 m,计所用时间。有条件的可用起跑反应仪,只计手离地面或蹬离地的时间。

声反应可测定人对听觉刺激做出反应的速度,数值越小表示反应越快。

13.4.6 专项素质类

13.4.6.1 耐力素质——30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000 m跑是反映耐力水平的指标,赛艇是一项速度耐力项目,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耐力。

13.4.6.2 力量素质——杠铃俯卧拉

方法:准备长凳(凳高以俯卧时双手下垂可以握到地面上的杠铃杆为准)及杠铃一副。调整好杠铃重量后,被测者俯卧在长凳上,胸部和下颚紧贴凳面,双手同时用力拉起杠铃,杠铃杆触凳板底面即可。测试时,可先以本人能拉起重量的80%开始,每组拉一次,逐渐增加重量,直至动作变形(下颚或胸部离开凳面)或拉不起为止。记录可拉起的最大重量,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一位小数。

俯卧拉动作是测试手臂屈肌和胸、背、肩等部位的力量指标,是赛艇运动员常用的力量训练手段。

13.4.6.3 力量素质——负重深蹲

方法:被测者双脚并立与肩同宽,全脚掌着地,肩负已调节好重量的标准杠铃,双手正握杠铃杆,上体保持正直。然后深蹲至大小腿夹角小于90°,再起立至直立姿势,保持2 s后卸下杠铃即为成功。从低于个人最好成绩20~25 kg开始,每次增加5 kg。每一重量最多可试蹲2次,直至动作变形(先提臀,后起立)或不能起立为止。记录以千克为单位,取整数。

负重深蹲是测试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及腰背部力量的指标,也是赛艇运动员常用的力量训练手段。

13.4.6.4 水上素质——4000 m单人艇

方法:单人艇4000 m全力计时划,标准航道。

4000 m单人艇成绩更能反映被测者专项耐力水平,此测试用于中级选材。

13.4.6.5 水上素质——2000 m单人艇

方法:单人艇2000 m全力计时划,标准航道。

2000 m是赛艇项目的比赛距离,反映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该指标测试用于中级选材。

13.4.6.6 模拟水上素质——测功仪测试

方法:以2000 m和6000 m的距离在测功仪上进行测试。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水平和专项有氧能力。用于中级运动员选材。

13.4.6.7 柔韧素质——下蹲伸臂距

方法:在高度不小于60 cm的小凳或小桌的一侧钉一钢尺,被测者蹲在木凳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不得超出木凳边缘,两臂在两腿之间尽量向下伸,记录手指尖下伸的最大距离,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一位小数。

该测试主要测量髋、背弯曲的能力,用以反映运动员的柔韧性。

13.4.6.8 力量耐力——3 min立卧撑

方法:被测者取立正姿势,听到开始口令后,双手在脚尖前扶地成蹲撑,双腿向后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然后还原成立正姿势,即为完成一次动作。连续做3 min,记录合格动作数。成俯撑时,背、腿必须伸直,不得弓背和屈腿;开始和结束姿势必须立正,动作不合格,不予计数。

3 min立卧撑可反映运动员的协调性、腰腹肌力量和耐力素质,也是教练员常用的身体训练手段。

13.4.7 技术类指标

13.4.7.1 平衡(纵向踩木)

方法:被测者赤脚,两臂平举,单脚站在长30 cm、宽3 cm、高3 cm的木条上,另一脚点地,蒙眼。听到开始口令后,点地脚离地,测试人员开始计时,当被测者身体任何部位触地时立即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到一位小数。左右脚各测两次,记录其最好一次的成绩。

少年运动员通过纵向踩木测试,不仅可以测出其平衡能力,也可看出其协调性,这一测试主要用于初级选材。

13.4.7.2 水感

方法:通过教练员的观察、依据“人艇结合、匀、漂、刚、柔”等方面对运动员的水感按以下等级进行评定。

(1)五等。学习掌握赛艇技术动作快;动作连贯;人与船、桨、水的结合显得协调紧密;船的运行匀速、漂浮;基本技术评定达到四等以上。

(2)四等。学习掌握赛艇技术动作快;动作连贯;人与船、桨、水的结合协调;船的运行较匀速、漂浮;基本技术评定达到三等以上。

(3)三等。学习掌握赛艇技术动作一般;动作较为连贯;人与船、桨、水的结合较协调;船的运行尚匀速;基本技术评定达到二等以上。

(4)二等。学习掌握赛艇技术动作尚可;动作不连贯;人与船、桨、水的结合基本协调;船的运行速度不匀;基本技术评定达到二等。

(5)一等。达不到二等要求者。

赛艇运动员的水感是指运动员在划船时对水的浮力、阻力、船在水中运行的速度及划桨效果等因素的综合性的专门化知觉。良好的水感是掌握赛艇基本技术的必要条件,优秀赛艇运动员都具有良好的水感。

13.4.7.3 基本技术

方法:被测者单人艇低桨频长划,教练员观察按以下等级要求进行评定。

五等:身体动作:推桨入水接蹬拉动作连贯,能充分发挥以腿为主,全身协调拉桨用力;“后转换”结合较好;推按桨动作顺序好,回桨滑座速度相对均匀,身体姿势稳定自然。桨叶运行:桨叶入水轻、快、连贯;推桨桨叶平稳,划幅较大,深度适中;桨叶出水有适当高度且干净。节奏:推、拉桨比例合理,桨频稳定。平衡起伏:艇速均匀、平稳,艇首、尾上下起伏小,两舷力量对称,自然直线划行。

四等:身体动作:推桨入水与蹬拉结合较好,较充分发挥全身协调用力;“后转换”完成较好;按推桨顺序合理,滑座较均匀不撞“前止点”,身体姿势较稳定自然。桨叶运行:桨叶入水前不停顿,推拉路线较平稳,无明显起伏;划幅桨深基本合理;按桨出水有一定高度,带水不多。节奏:推、拉桨比例基本合理,桨频变化不大。平稳起伏:艇速较均匀,平衡好,艇起伏不大,两舷力差不大,能划直。

三等:身体动作:推桨入水蹬拉基本合理,能发挥全身力量拉桨;“后转换”基本能正确完成;按推桨顺序不够明显,滑座运行不大均匀,“前止点”有时停顿,身体姿势不够自然,也不稳定。桨叶运行:入水前桨叶偶有停顿,推拉路线不够稳定,偶有两次用力,划幅偏小,按桨出水基本干净,高度偏低。节奏:推、拉桨节奏不够稳定,桨频时有高低。平衡起伏:可看出艇的断续前进;平衡尚好,左右舷力不够对称。

二等:身体动作:蹬拉结合不够稳定,拉桨时全身力量大部等用上,但时有间断用力现象,滑座运行不均匀,身体偶有紧张的多余动作。桨叶运行:入水前桨叶有时停顿,有时顺序不对,深浅不一,有时边转边按。节奏:推、拉桨节奏不稳定,偶有打水、拖水现象。平衡起伏:艇速不匀;桨虽有打水、拖水但平衡尚可,两舷力不均,易偏航。

一等:达不到二等要求者。

掌握规范化的基本技术是运动员成才的重要条件。

13.4.7.4 划船效果

方法:规定桨频,完成2000 m测试,成绩好划船效果好。

13.4.8 战术类

13.4.8.1 运用战术的能力

主要是观察运动员在比赛中合理分配体能,处理不同风浪情况下的战术安排,处理领先、相持、落后的局面,展现人体最大生理潜力和训练水平,从而达到比赛的预期目标的能力。

13.4.8.2 速度控制感(4×500 m单人艇成绩之差)

方法:四次500 m单人艇测试均应连续地向同一方向划,要求被测者用全力划一次500 m,记录成绩。再用该成绩的90%速度划四次,力求每次的桨数和时间一样。每次划完500 m后,放松划回起点,再进行下一次测试。主试者记录每次的桨数和成绩,以四次中最长时间减去最短时间为时间差。(应在静水、平风或二级以下顺风的情况下测试)四次用相同的速度划500 m时,其成绩之差越小,控制速度能力越好。

13.5 选材评价说明

(1)标准的使用范围。初级选材标准适用于尚未进行赛艇训练的13~14岁青少年,中级选材指标使用于已经进行了赛艇训练的15~17岁青少年。

(2)各项指标的评分。一般按当年最近拍摄的骨龄片所确定的生物年龄来评分。

(3)基本指标中的各类别指标。按选材测试软件的标准进行评价。

(4)参考指标中的指标。血红蛋白、选择反应时、声反应根据目前初步建立的评价标准给予评价。所有参考指标评分不列入总分。

(5)运动员素质和技战术类指标。根据运动员入队时的训练水平由教练员评定。

(6)如果没有教练员评分,总分暂时只包括形态、功能和心理得分。形态、功能和心理分别按占类别满分的比例计算得分。综合得分由形态、功能和心理的原始分占三类别满分之和的比例计算。

(7)各单项指标得分之和,即为综合评价的总分。总分在80分及以上为优秀;总分在7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60~69.9分为中等;总分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

(8)心功能指数或平衡能力被评为二等以下不应入选。

(9)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赛艇科学选材权重和指标权重分配表如表13-6、表13-7和表13-8所示。

表13-6 赛艇初级选材类别权重和指标权重分配表(13~14岁男/女组)

表13-7 赛艇初级选材类别权重和指标权重分配表(15~17岁男/女公开级)

续表13-7 

表13-8 赛艇初级选材类别权重和指标权重分配表(15~17岁男/女轻量级)

13.6 赛艇运动员的中级选材指标

赛艇运动员中级选材标准是指经过一段集训以后,即将进入试训阶段,或者由试训转为正式运动员的选材标准,是指导各省市二线、三线训练的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级选材的年龄一般在17~19岁,其身体形态、功能趋于稳定,个体能力、专项技术与运动心理处于迅速成长时期。

中级选材指标基本是在上述指标中选出的,另外,加上比赛成绩、竞技能力等因素(表13-9、表13-10、表13-11)。

表13-9 我国赛艇运动员中级选材常用指标

除了表13-9中常用指标以外,还有一些参考指标,如评价上下肢比例的指标坐高、评价健康水平的乙肝和心电图、评价肥胖程度的体脂百分比等。

表13-10 赛艇运动员中级选材部分指标的标准

表13-11 赛艇运动员中级选材比赛成绩标准

续表13-11 

随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我国赛艇项目竞争加剧,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在世界赛艇的地位越来越高,各省市对赛艇项目的制胜规律认识也不断提高,从而意味着国内对赛艇项目的选材水平越来越高,而大部分趋于相同,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中级选材的指标选择趋同,从大的方面讲涉及身体形态、功能水平、基本素质、专项能力,从小的方面讲主要有身高、指尖距、肺活量、最大摄氧量、3000 m跑步、2000 m测功仪和2000 m水上单人艇等。二是对中级选材的部分标准基本一致,如身体形态中,各项目身高,男子公开级要求190 cm以上,女子公开级要求178 cm以上;如功能水平中的肺活量,男子公开级要求4800 mL以上、女子公开级要求4000 mL以上。

综上,赛艇运动员中级选材指标主要集中在身体形态、功能水平、基本素质、专项能力四个方面,常用的指标有身高、体重、指尖距、肩宽、下蹲伸臂距、肺活量、最大摄氧量、3000 m跑步、负重下蹲、卧拉、2000 m测功仪、2000 m水上单人艇。建议在选材时应该确立以全国比赛成绩为主、身体及素质能力测试为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为主导的选材理念。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14 皮划艇运动员科学选材

我国皮划艇优秀运动员的共同形态特征是:身材高大、臂长、上肢发达、躯干粗壮。皮艇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具有较高的要求,表现为体脂含量低;而划艇项目则对运动员的整体粗壮程度要求较高,表现为运动员具有较粗的大腿围。皮艇运动员的功能特征是心肺功能强、雄性激素水平高。素质特征是躯干力量强、专项耐力和无氧能力好,也应具备良好的控制重心平稳的能力。皮划艇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是:具备追求成功的强烈动机、良好的自信心和注意能力,具有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

14.1 选材的指标

选材指标及参考数据如表14-1所示。

表14-1 皮划艇选材指标(www.guayunfan.com)

14.2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14.2.1 形态类

14.2.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研究表明,身高是皮划艇运动员最主要的指标。

14.2.1.2 体重、肢体围度

测体重方法:让被测者站在体重秤平台中部不动,面对指针,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测大腿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人员将带尺上缘沿左臀皱纹水平环绕量其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紧、松上臂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髋同宽,右臂斜平举(约45°),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人员面对测试者,将带尺绕肱二头肌最粗处量紧上臂围。带尺位置不动,被测者上臂不动,将前臂缓慢伸直并松拳,测松上臂围。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前臂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髋同宽,测量肘下前臂部最粗部位的水平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皮划艇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是粗壮程度,体重、大腿围、松上臂围、紧上臂围、前臂围是代表性指标。其中上臂紧张围与放松围之差还可以反映肌肉弹性的好坏和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

14.2.1.3 指距-身高

方法:将测量尺(超过2 m的钢尺或皮尺)固定在平台上,被测者两脚分开,两臂左右侧平举,上体伏在测量尺上,一手中指固定于测量尺零位,上肢尽量向另一侧伸直,两手臂成一直线。测试人员面向被测者,测量两中指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指距包含着人体手臂和肩的长宽度,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运动员上肢的形态条件。上肢长有利于提高划桨效果,此项指标越大,对划船技术的发挥越有利。

14.2.1.4 跪立摸高

方法:测量被测者双膝跪地,上肢向上尽可能触摸的最高距离。

跪立摸高是一项工作姿势,为近似于皮划艇工作状态姿势的测试。

14.2.1.5 肩宽

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髋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其身后,先用食指沿肩胛骨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再用测径尺量两肩峰间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肩宽是反映躯干上端的横径指标,能明显体现体型,与上肢肩带的力量有很大关系,肩宽越大,肩带力量相对也较大。

14.2.1.6 胸围

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髋同宽,双肩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测试人员面对受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男性和未发育女性带尺下缘至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性置乳头上方第四胸肋骨关节处,测平静状态下的胸围。误差不得超过1 cm。

胸围可以间接反映胸廓大小和胸部肌肉发育的状况,也能反映身体的宽度和厚度。胸围大,胸腔容积大,肺活量大,有氧运动能力强。

14.2.1.7 体脂百分比

方法:体脂成分分析仪直接测定。

体脂百分比能更好地反映身体成分,间接地体现出全身肌肉力量,运动员在同等体重情况下身体脂肪越少,肌肉量越多,力量相应较大。

14.2.2 功能类

14.2.2.1 心功能指数

被测者静坐时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可的心率,标记为P2。在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将3次测试的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心功能指数是对心脏定量负荷的一种功能测试,通过安静时心率显示的心脏储备和定量负荷后恢复程度表反映心血管功能,该指数要求越小越好。皮划艇项目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心脏功能水平。

14.2.2.2 肺活量/体重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次或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肺活量是衡量肺容量、反映呼吸肌力量和呼吸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通过单位体重的肺活量能更客观地反映肺功能,该测试结果越大越好。皮划艇项目对运动员肺功能要求较高,该项目运动员的这一指标都较大。肺活量/体重是每千克体重的肺活量值,能更合理地反映肺功能的强弱。

14.2.2.3 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有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两种。直接测定法,即心肺功能仪测定。被测者测试前固定和戴好三通阀嘴罩,在跑台上慢跑,速度为4~5 km/h运动5 min热身,使心率上升至120~130 b/min左右;被测者热身同时,观察连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当心率达到140 b/min左右后稍休息片刻,但心率恢复到120 b/min左右,再以7 km/h的速度开始进行测试;每运动3 min后递增一级负荷,负荷等级有8、9、10、11、12、13 km/h,直到达到最大摄氧量标准后停止测试。间接测定法,即12 min跑推算法。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有氧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指人体在极限运动中,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达到最高水平,单位时间内所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量。研究表明,最大摄氧量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是皮划艇运动员功能选材必不可少的指标。

14.2.2.4 血睾酮

方法:放射免疫法。

血睾酮是人体内雄性激素的主要代表,它的水平越高,则体内蛋白质合成越快,肌肉质量好,肌肉力量大,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强,疲劳恢复时间短,成绩提高快。运动员血清睾酮基础值大小与力量素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血清睾酮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力量性运动项目。

14.2.2.5 血红蛋白

方法:血细胞计数器。

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有氧能力,是决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因素之一。

14.2.3 心理类

14.2.3.1 意志品质

方法:由选材测试人员根据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表现情况综合观察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按五个等级进行评定。四个方面包括:①独立性,即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少依赖,遇事有主见;②果敢性,即在比赛和训练中,遇有偶发事件,迅速作出判断和决定;③坚持性,即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有顽强的毅力;④自制性,即善于控制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过度紧张、恐惧、暴怒、失望、懒惰等,有组织纪律性,服从大局和集体目标。评分分为五个等级:很不坚强;不坚强;一般;坚强;很坚强。

皮划艇运动员的心理特点是有顽强的意志,能吃苦耐劳。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和判断、应变力在训练和比赛中更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教练员应给予细致的观察。应观察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是否自觉、认真,不怕艰苦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敢打敢拼,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风格;观察运动员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能较快地消除情绪障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越小,能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观察运动员对场上局势的判断是否快速而准确,是否能根据对手技战术的变化,迅速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准确调整自己的应答行动。

14.2.3.2 选择反应时

方法:使用“反应时测试仪”,被测者面对信号灯坐下(距离约为30 cm),用优势手持反应开关,拇指轻触反应键钮,眼睛注视信号灯。测试时,规定被测者只对红灯信号做出反应动作,对绿灯信号不做反应动作。信号出现的顺序为红、红、绿、绿、红、绿、红、红、绿、绿。当看到红色信号灯亮时,立即以最快速度按下反应键钮,之后恢复准备状态。测试人员记录测试结果,清屏,准备下次测试。正式测试前,让被测者联系数次,直至掌握方法,正式测试10次,计算均值,以毫秒为单位,取整数记录。与此同时,记录反应错的次数。

测定人的视觉动作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可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14.2.3.3 声反应

方法:被测者背向主试者站立摸墙或下蹲摸地,然后听到枪声转身快跑10~15 m,计所用时间。有条件的可用起跑反应仪,只计手离地面或蹬离地的时间。

声反应可测定人对听觉刺激做出反应的速度,数值越小表示反应越快。

14.2.4 素质类

14.2.4.1  100 m跑

方法:长于100 m的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皮划艇项目要求运动员又较好的速度,这一指标用于反映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14.2.4.2  30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方法同上。

皮划艇项目要求运动有较好的耐力,3000 m跑这一指标用于反映运动员的一般耐力素质。

14.2.4.3  300 m单人划

方法:标准航道选择300 m,单人艇全力计时划。

300 m单人划是反映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指标,用于中级选材。

14.2.4.4  2000 m单人划

方法:标准航道2000 m,单人艇全力计时划。

2000 m单人划是反映运动员专项耐力的指标,用于中级选材。

14.2.4.5 俯卧撑

方法:被测者用双手和双脚尖撑地,双手与肩同宽,两臂伸直,身体保持平直呈俯卧姿势。然后双臂弯曲,身体下落,直至胸部接近地面,再将双臂伸直,还原成原始俯卧姿势,至此完成一次,记录正确完成的次数。

俯卧撑是反映肩臂肌肉力量的指标。

14.2.4.6 引体向上

方法:立于杠下的被测者跳上杠,双手正握,两臂伸直,呈悬垂姿势。待身体平稳后,两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至下颌超过横杠上缘,然后伸臂还原成悬垂姿势,即为成功一次,记录完成的次数。

引体向上是反映肩臂肌肉力量及克服自身体重能力的指标。

14.2.5 协调/技术类指标

14.2.5.1 协调性

方法:可按以下三条标准进行评定,即躯干的转动自如;肩部的柔韧性好;保持所有关节自由放松,动作舒展幅度大。

协调性较好的运动员其基本技术的可塑性较好。可通过运动员的躯干转动,肩部的柔韧性和关节自由放松及动作舒展幅度的大小来评定。

14.2.5.2 节奏感

方法:可按以下三条标准进行评定,即有节奏转换能力;有正确的划桨节奏;比赛时有节奏分配能力。

节奏感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反映,节奏感较好的运动员其基本技术的可塑性较好。可通过节奏转换能力、划桨节奏及比赛时节奏分配能力来评定。

14.2.5.3 基本技术

方法:被测者单人艇低桨频长划,教练员观察进行评定。

运动员是否掌握规范的基本技术动作是成才的基本条件。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应仔细观察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可通过坐姿(跪姿)与握桨方法、划桨动作的幅度,转体充分蹬腿实效性、桨叶在水中的支撑作用,是否能做到桨入水深度适当,出水干净,艇速均匀,上下起伏小,左右摇摆小,平衡能力好,起航急转急停快慢自如情况评定。

14.2.5.4 平衡能力(纵向踩木)

方法:被测者赤脚,两臂平举,单脚站在长30 cm,宽3 cm,高3 cm的木条上,另一脚点地,蒙眼。听到开始口令后,点地脚离地,测试人员开始计时,当被测者身体任何一部位触地时立即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到一位小数。左右脚各测两次,记录其最好一次的成绩。

对于尚未进行过正式训练的少年运动员,通过纵向踩木测试,不仅可以测出其平衡能力,还可间接看出其协调性,因而列为初选指标。

14.2.5.5 划桨效果指数

方法:500 m标准航道,单人艇全力划,计时和划桨数。

划桨效果指数(500 m单人艇划桨数×运动时间/1000)是衡量基本技术的重要指标,是为了克服以前对“船感”或“水感”经验化评定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划桨数少而运动时间短,则划桨效率高。

14.2.5.6 战术类

方法:可按以下五条标准进行评定;①能控制比赛节奏;②会放松和放松效果好;③桨频的控制能力强;④能执行教练员的既定的比赛战略;⑤能明白和相信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下选定的计划,谨慎地听取各种外界意见,糅合进既定的战略中去。

战术能力:具备良好的战术能力,是运动员夺标取胜的重要保障。在比赛中,能合理地控制速度和节奏、分配体力是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战术能力。

14.3 选材评价使用说明

(1)标准的适用范围。初级选材标准适用于尚未进行皮划艇训练的13~14岁青少年,中级选材指标适用于已经进行了皮划艇训练的15~17岁青少年。

(2)各项指标的评分。按当年最近拍摄的骨龄片所确定的生物年龄来评定。

(3)基本指标体系中的各类别指标按选材测试的标准进行评价。

(4)参考指标中的指标。血红蛋白、选择反应时、声反应根据目前初步建立的评价标准给予评价。体脂百分比、最大摄氧量、血清睾酮暂不给予评价。所有参考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评分均不列入总分。

(5)运动员素质和技、战术类指标根据运动员入队时的训练水平由教练员评定。

(6)如果没有教练员评分,总分暂时只包括形态、功能和心理得分。形态、功能和心理分别按占类别满分的比例计算得分。综合得分由形态、功能和心理的原始分占三类别满分之和的比例计算。

(7)各单项指标得分之和,即为综合评价的总分。总分在80分及以上为优秀;总分在7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60~69.9分为中等;总分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

(8)心功能指数或平衡能力被评为二等以下不应入选。

14.4 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皮划艇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如表14-2、表14-3、表14-4和表14-5所示。

表14-2 皮艇运动员初级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13~14岁男/女)

续表14-2 

表14-3 皮艇运动员中级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15~17岁男/女)

表14-4 划艇运动员初级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13~14岁男)

表14-5 划艇运动员中级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15~17岁男)

续表14-5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15 自行车运动员科学选材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下肢圆周踏蹬的周期性运动。它既有公路,又有场地;既有几天十几天的长途骑行,又有200 m的短距离冲刺;既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的素质,又要求运动员具有机智、果断、勇敢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骑行中,由于躯干、上肢和颈部基本上进行静力性工作,而下肢绝大部分时间进行动力性工作,所以,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和精确的空间感觉,特别是必须具有强大的腿部力量、强有力的心肺功能、良好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不同类型的自行车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形体特征的要求也不同。场地自行车要求运动员下肢结实、体型稍高大,爆发力强、速度灵敏性高、协调能力强;公路自行车要求运动员小肌肉群发达、保持背弓能力强,心肺功能强,有较强的耐力和协调性强;山地自行车要求运动员身体灵巧,四肢不能过于粗壮,灵敏性高,协调能力强。各个项目虽在运动特征上有共性,但是也各有特点,因此选材方面也略有不同。

山地车越野赛和公路自行车赛一般骑行距离较长,是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为辅的耐力性项目。而场地自行车赛的短距离赛,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为主速度性项目。山地车越野赛、公路自行车赛运动水平越高,有氧代谢能力越强,有氧代谢能力与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紧密相关,而呼吸循环系统发达的程度,与身体形态的大小、肌肉发达的程度关系不大。场地自行车赛(短距离项目)运动员要求无氧代谢能力强,有很好的速度耐力基础,肌肉发达、身材相对较高,山地车越野赛和公路车公路赛运动员要求呼吸循环系统比较发达,而胸宽、体轻、身高相对于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稍低。

骑行中上身蜷伏向前是较常见的骑行姿势,目的是降低身体正面横截面和减小髋关节活动角度。但是,公路自行车的爬坡和冲刺阶段、场地团体竞速和追逐赛的启动阶段,运动员常采用站姿来骑行。(www.guayunfan.com)

在爬坡时大多数运动员还是喜欢用站姿来骑,采用大传动比以相对较慢的踏蹬频率进行骑行。采用站姿骑不仅改变了髋关节的活动范围,还改变了身体重心的位置。因此,骑行姿势的变化将引起肌肉活动方式踏车力量、曲柄转动力矩和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变。而且,在有坡度的地面上骑行所引起的骑行姿势变化还将使作用在脚踏板上的力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在爬坡时采用站姿骑行,臀大肌中被动员的肌纤维数量和其活动水平要明显高于坐姿。在曲柄的位置即将到达“上死点”之前臀大肌开始收缩,促使髋关节伸。臀大肌的收缩一直持续到“下死点”才结束,这是与坐姿骑行不同的地方。但是,这种臀大肌活动似乎并没有起到加强伸髋的功效,而是充当加强骨盆稳定的作用。

在爬坡期间从坐姿换到站姿时,可以观察到股外侧肌在曲柄向上转动的恢复阶段提前被激活,并且在随后曲柄向下转动的发力阶段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当采用坐姿骑行的时候,在曲柄向下转动阶段下肢三个主要关节的伸肌运动加强,但是,在曲柄向下转动的中间位置附近,股后肌群开始收缩,它与股四头肌联合维持膝关节,当骑行姿势从坐姿改变到站姿时,骨盆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伴随着臀大肌活动的急剧加强。采用站姿骑行时,髋关节位置进一步靠向前,这就缩短了髋关节与脚踏板上发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除此之外,依靠身体的重量可增加踏蹬的力量。研究发现,与坐姿骑行相比,采用站姿骑行时股外侧肌(单关节伸肌)和股直肌(双关节伸肌)的收缩时间延长;比目鱼肌(单关节肌)收缩加强,使距小腿(踝)关节进行足背伸。但是,无论采用站姿还是坐姿骑行,股二头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活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姿势(站姿和坐姿)进行爬坡时,下肢的单关节和双关节肌都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方式。这是因为单关节肌主要维持身体姿势,而双关节肌控制作用到脚踏板上力的方向。股三头肌活动方式的改变还受到运动员特定的骑行技术影响。踏蹬过程中运动员运用不同的距小腿关节活动方式(踝关节固定或不固定)将导致不同的肌肉被动员。在采用站姿爬坡和冲刺时,运动员的身体出现明显的两边摇晃,而这种摇晃的动作可能改变了肌肉活动方式。

15.1 选材的基本要求

15.1.1 身体形态

自行车运动员明显的形态特点是体态匀称,体脂含量少,去脂体体重大,臂粗,胸宽,腿粗有力,下肢略长,大腿稍短于小腿,身体横轴较窄。

15.1.2 运动素质

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要求具备较高的起动速度、下肢快速运动的频率、维持最高速度及加速度的能力、特大的速度力量及快速运动中的平衡能力等专项素质,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则要求具备较高强度下维持较快速度的能力、较强的力量耐力、上肢支撑耐力及抵抗疲劳的能力。

15.1.3 生理功能

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来说,运动器官的发达对其成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对长距离运动员来说,运动器官、心血管功能、能量储备都对其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要求以无氧代谢形式供能为主,神经过程灵活、强度大,肌肉活动始终以最大负荷形式进行。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要求以无氧—有氧混合代谢形式或以有氧代谢形式供能为主,神经过程平衡,内脏、心血管系统能以较高强度在较长时间内活动,能量物质消耗很大。两者均以上肢支撑,使下肢做圆周运动,因此,腹式呼吸是该运动的主要呼吸方式。

15.1.4 心理品质

要求受选者具备较高的意志力,灵敏的节奏感、速度感及一定的缓冲性等基本素质,同时要求具有作风顽强、争强好胜、坚忍不拔等品质。

15.2 选材的指标

选材的指标如表15-1所示。

表15-1 自行车运动科学选材的指标

15.3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15.3.1 形态类

自行车运动员要求体脂含量少,去脂体重大,下肢结实有力,跟腱较长,身材匀称,个子较高。对于长距离公路自行车的运动员相对体重较轻,上肢肌群的肌纤维较细小,维度相对较小,身材匀称;短距离运动员与长距离运动员相比,体脂较高,体重较重,下肢更加粗壮有力,围度相对较大,爆发力和冲刺能力较强,个子更高。大腿围度和去脂肪体重与无氧功高度相关,在选材的过程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相适应的人员。

15.3.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及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自行车运动员要求身高中等或中上等。

15.3.1.2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方法:让被测者站在体重秤平台中部不动,面对指针,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对体重要求较高,体型过大对比赛影响比较大;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对体重要求较低。

克托莱指数主要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

15.3.1.3 体脂百分比

方法:用体脂成分分析仪直接测定。

体脂百分比是反映身体成分的重要指标,间接地体现出全身肌肉力量。

15.3.1.4 大腿围

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人员将带尺上缘沿左臀皱纹水平环绕量其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下肢粗壮程度。

15.3.1.5 踝围/跟腱长×100

测踝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人员用带尺在左小腿踝关节上方,以水平位置测量其最细处的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跟腱长方法:被测者面向墙,两脚并拢,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试人员于腓肠肌内侧腹下缘画一测量标志,然后领被测者还原成站立姿势,测量其内侧肌腹下缘标志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该指数反映了自行车运动员踝围与跟腱长的比例关系。踝围较小而跟腱较长,有利于踝关节的蹬伸,踝关节的蹬伸力量和速度会直接影响到踏蹬频率,但踝关节太细,容易受伤和疲劳。

15.3.2 功能类

少年运动员有氧耐力素质发展较晚,男女高峰值出现的年龄也较晚。有氧耐力素质的发展与心肺功能的发育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能力的提高有密切关系。从世界上优秀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看;一般年龄较长,说明耐力素质达到高峰的年龄较晚。

少年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心脏的发育较差,每搏量和每分钟心排血量均较小,因而氧的运输系统的能力较低;加上少年运动员的骨骼肌体积小,线粒体内氧化酶的数量与活性均比较低,因而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较小。少年运动员对耐力训练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能持久。应在8~12岁时对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一般耐力训练,以促进其心血管的生长发育。青春期最大摄氧量的增长与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相适应,在同一段时期内,雄性激素的分泌大大增多,引起心肌肥大,刺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并使代谢酶增加。这些成熟过程中引起的变化使耐力有可能产生大幅度增长,如果同时参加相应的耐力训练,则耐力素质的增长幅度会更大些。所以,可以在运动员17~18岁开始全面身体训练的内容,而专项耐力训练应安排在耐力素质发展的高峰年龄阶段。

心肺功能较强是该项目显著特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供能形式以无氧代谢为主,神经过程灵活而强,肌肉活动始终是以大负荷形式进行;长距离运动员则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有氧混合代谢为辅,神经过程强而均衡,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等系统能保证以较高强度较长时间活动,能量物质消耗很大。长距离项目最大摄氧量/体重的指标非常重要,血色素指标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对选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短距离自行车项目来说,无氧功、最大摄氧量及睾酮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指标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15.3.2.1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指从事极限负荷时的心率。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一定时间内个人的最大心率不会改变。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尽量采用专项的短间隔多次数的高强度测试。

15.3.2.2 肺活量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次或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呼吸功能和较大的肺通气量。

15.3.2.3 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VO2max)是心肺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系统充分动员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机体吸收和利用的氧量,它的意义在于反映人体最大有氧代谢力。最大摄氧量是反映机体在极限负荷运动时心肺功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依据。它分为绝对最大摄氧量和相对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是绝对最大摄氧量除以被测者体重。绝对最大摄氧量单位表示为mL/min(升/分),相对最大摄氧量单位表示为毫升/(千克·分)[mL/(kg·min)]。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有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两种。

(1)VO2max的直接测试方法。即在运动场或在实验室利用自行车功率计、运动跑台等进行极限运动,利用气体分析仪直接测定摄氧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获得多项参数,能综合评定心肺功能。

仪器:功率自行车、气体分析仪及其附属装置。

方法:①自我调整自行车把手和车座位置,选择最佳骑行姿势,自我选择速度热身5 min;②开始正式测试,测试方案要根据被测者的性别、年龄、运动专项和运动能力来确定。具体参考测试负荷方案,如表15-2所示。

表15-2 功率自行车负荷测试方案

(2)间接测定法。即12 min跑推算法。最大摄氧量能衡量人体摄氧量水平的高低。一个具有突出摄氧能力的运动员,能在耐力项目中所需要的有氧耐力方面取得较强的优势,能为耐力素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15.3.2.4 无氧功

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成绩与无氧功30 s测试密切相关,场地短距离运动员无氧功率值随无氧训练程度的提高有所增长。1 km计时赛运动员赛后血乳酸浓度与成绩呈中度负相关,也表明无氧糖酵解能力对场地比赛成绩有重要意义,提高场地运动员的耐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是提高场地自行车成绩关键因素之一。

Wingate无氧测试:这是综合测试无氧耐力的一种经典方法,是以色列“Wingate研究所”提出的一种30 s全力骑车实验,以确定人体的最大无氧功和能力。

(1)仪器:功率自行车。

(2)方法。

1)准备运动。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血乳酸值,被测者在较低的运动强度下从事准备运动达5 min,踏板转速维持在50~60 r/min,其间从事4~5次为时4~6 s的快速全力踩车。

2)休息阶段。准备运动后,被测者做2~5 min的休息,或负荷阻力调至最小继续做动态休息。

3)加速期。加速期时间为15 s,前10 s的负荷阻力是正式Wingate测验阻力的1/3,其踏板转速为20~50 r/min;后5 s逐渐增加阻力到真正的Wingate阻力,全部的加速期不得超过15 s。

    Wing负荷阻力(N)=体重(kg)×0.9(男)

            =体重(kg)×0.86(女)

4)正式测验。当“开始”口令发出后,被测者即尽快踩车,以克服车轮的惯性。测验者开始计算踩车圈数,持续计时达30 s,在30 s内被测者尽全力踩车。

5)恢复活动。在30 s最大用力踩车后,继续踩车2~3 min,在此时间负荷渐轻,可设定在5~20 N,踏板转速在50 r/min。

若同一被测者必须在同一天再测一次时,应试至少休息10 min。

(3)计算方法与评价。

1)最高无氧功率30 s内最大圈数所算出的瓦数。即为最高无氧功率,其能量来源得之于ATP和CP的分解:

最高无氧功率(N·m·s-1; W)=[N×最大圈数人×6 m];

2)无氧能力。即30 s内完成的圈数所算出的N·m或W。动力来源得之于无氧糖酵解及磷酸化系统;即主要是乳酸性成分(约70%),非乳酸性成分(约15%)及有氧氧化(约15%)。

3)平均无氧功率。也就是把所得之无氧能力除以30。能量来源在于ATP、PC及糖酵解所产生的能量。平均无氧功率(W; J* s-1)=无氧能力(J)/30 s。

4)疲劳指数。即表示无氧供能条件下的疲劳程度指数,又称无氧功率递减率。

疲劳指数(%)=最高无氧功率-最低无氧功率/最高无氧功率×100%

15.3.2.5 血色素(血红蛋白)

方法:使用血细胞计数器。

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其变化还能反映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情况。血红蛋白是运载氧和二氧化碳的载体,对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功能状态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较高。

15.3.2.6 血清睾酮

方法:使用放射免疫法成化学发光法。

睾酮能刺激组织摄取氨基酸,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纤维和骨骼的生长,加强磷酸肌酸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肌糖元储备,提高神经和肌肉细胞间的兴奋性,维持雄性攻击意识等。主要功能是促进体内合成代谢,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的训练消耗。

15.3.3 心理类

自行车运动员需要在系统训练中培养多重意志品质。主要意志品质是顽强性;一般意志品质是自制性和坚定性;次要的意志品质是主动性、独立性、果断性和勇敢精神。但必须指出,根据比赛场上的不同情况,运动员所需要的意志品质也会有所改变,有时次要的意志品质可以变成主要的品质。

15.3.3.1 机敏测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机敏测试反应时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队员手指放在中央黑色键下面的金属按钮上,看到黄色光饼亮起时就用同一根手指去按黑色键,可以测试反应时的两阶段,一是从屏幕上黄色光饼亮起到手指离开金属按钮的时间,为队员的识别时间,二是手指离开金属按钮到按黑色键的时间,为队员的运动时间。后一部分,在黄色光饼亮起前,队员先听到一个声音信号提示,提示黄色光饼即将亮起,队员的识别时间和运动时间同时被记录。无声音信号提示条件下的识别时间减去有声音信号提示条件下的识别时间所得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队员的机敏程度和对线索的利用程度。

辨别反应时测试时,队员手指仍放在金属按钮上,只有看到屏幕上有黄色光饼和红色光饼同时亮起时才按黑色键反应。其他条件如只有黄色或红色光饼亮起、声音响起时均不做反应。记录队员的辨别反应时和手指运动时间。辨别反应时减去机敏测试前一部分的识别时间为队员的辨别时间。

测定人的视觉动作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可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15.3.3.2 意志品质

方法:由选材测试人员根据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表现情况综合观察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按五个等级进行评定。四个方面包括:①独立性,即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少依赖,遇事有主见;②果敢性,即在比赛和训练中,遇有偶发事件,迅速作出判断和决定;③坚持性,即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有顽强的毅力;④自制性,即善于控制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过度紧张、恐惧、暴怒、失望、懒惰等,有组织纪律性,服从大局和集体目标。评分分为五个等级:很不坚强、不坚强、一般、坚强、很坚强。

自行车运动员的心理特点是有顽强的意志,能吃苦耐劳。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和判断、应变力在训练和比赛中更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教练员应给予细致的观察。

15.3.4 素质类

自行车运动是人与机械装置相结合的一种体育项目,属于周期性运动。短距离自行车要求具备较高的起动速度,下肢肌紧张协调交替收缩,提速变化适应力强和踏蹬频率高,力量速度与速度耐力均较强;长距离运动员则要求具备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相对速度,对上肢的上支撑和躯干弓身持续性静力工作要求较高,身体抵抗疲劳与体能分配能力要求强。柔韧素质虽然没有技巧性项目要求高,但需要有足够的软组织被拉伸的空间和活动范围,充分发挥肌肉被拉伸的最佳初长度以及拉伸韧带、肌腱和筋膜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提供良好的力量势能储备与合理的关节运动幅度。

下肢肌肉提供自行车运动的动力,腹部和背部肌肉主要是固定骨盆,上肢肌肉主要是支撑身体部分体重和控制运动方向。下肢肌肉在骑车过程中,位于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距小腿(踝)关节主要做屈伸运动。这些运动所涉及的肌肉主要有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群等。腹部、背部和上肢肌肉在骑行过程中,下肢在骨盆处不停地进行推与拉的动作。腹部和背部肌肉是制动装置,起到支持稳定骨盆的作用。此时,腹部和背部肌肉主要是做等长收缩。腹部和背部肌肉维持骨盆稳定的能力越强,下肢肌肉做功所产生的机械效率就越高。上肢肌肉主要通过等长收缩来维持骑行时的身体姿势。身体倾向前的姿势可减少空气阻力,还可转移更多的体重到车手把上,以减弱因长距离骑行引起的坐疼。另外,在骑车起动、爬坡或挤碰时,强壮的上肢肌肉力量有利于控制自行车行进路线。

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下肢肌肉应拥有更大比例的快肌纤维并具备良好无氧工作能力才能维持尽可能高的骑行功率以赢取比赛;长距离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拥有更大比例的慢肌纤维并具备良好的有氧工作能力才能长时间保证骑行功率不下降。因此,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必须加强力量训练使运动员肌肉变得更强壮,像短跑运动员那样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对长距离公路自行车项目来说,主要依靠有氧氧化途径供能,骑行中平均踏蹬功率只有150~200 W,大多数运动员都能完成这种功率水平的骑行,但是,决定一场比赛胜负关键是运动员短时间冲刺或爬坡的能力,所以,下肢肌肉在一定时间里可产生并维持较高功率是自行车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一种专项能力,这将使运动员具有更多成功机会,而忽视肌肉力量训练则必定引起这种能力的下降。受过很好训练的耐力运动员在平时的耐力训练中增加力量训练内容可以保证肌肉的力量和功率不下降,因为单纯的耐力训练将降低肌肉的力量和功率。所以,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不仅要有最佳的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无氧供能系统和肌肉力量,否则无法获得比赛的胜利。

15.3.4.1 立定跳远

方法:被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屈膝摆臂尽量向前跳,双足着地,丈量起跳线至最后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被测者穿钉鞋,每人跳三次,记录最好的一次成绩,以厘米为单位。

立定跳远可反映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同用力能力。

15.3.4.2  20级蛙跳

方法:在长度至少为50 m的平坦地面上画起点和终点线各1条,两线相距45 m(男)或37 m(女),在两线之间每隔2.25 m(女1.85 m)画虚线1条,共画19条,以便让运动员掌握跳的节奏。被测者原地起跳,按规定距离连续蛙跳20次计时,每人做2次,以最好的一次为准。

该指标主要测试运动员下肢肌群、腰背肌群的力量耐力、速度耐力。

15.3.4.3 屈臂悬垂

方法:被测者站在凳上,反握单杠,两手与肩同宽,两臂全屈,横杠位于下颌之下,然后两脚离开凳子,做静止用力的悬垂姿势。当被测者双脚离凳时,测试人员开始计时,当头顶低于横杠上缘时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

该指标测试运动员肩臂肌肉克服自身体重时的静力耐力。

15.3.4.4  30 s仰卧抱头起

方法:被测者仰卧,双脚放于垫上,两腿屈膝并拢,大小腿成直角,两手指交叉放于头后,起坐时,以双肘触及两膝为完成一次。被测者仰卧抱头起时,双肘必须触及双膝,躺下时手背和肘部必须触及垫子或平台后,臀部不准离垫,记录最终完成抱头起的次数。

该指标测试被测者腰腹力量。

15.3.4.5 原地高抬腿

方法:被测者原地尽量将一侧腿向高处抬起;为保持平衡,另一侧手臂也相应抬高;抬腿同时,要用力收腹;腿要抬高,使大腿与腹部夹角尽可能接近90°;左右腿交换进行,记录10 s钟高抬腿的次数。

原地高抬腿走能加大腿部肌肉群以及腰、腹部肌肉的运动,特别能加强腹斜肌的强度和弹性。

15.3.4.6 纵跳

仪器:电子纵跳计。

方法: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按“按键”后,显示屏上出现闪烁信号,蜂鸣器发出声响,表明纵跳计进入工作状态。被测者踏上纵跳板,双足自然分开,呈直立姿势,准备测试。当看到显示屏上显示出“0.0”时,开始测试。被测者屈膝半蹲,双臂尽力后摆,然后向前上方快速摆臂,双腿同时发力,尽力垂直向上跳起。当被测者落回纵跳板后,显示屏显示出测试数值。测试2次,记录最大值,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事项有:①起跳时,被测者双腿不能移动或有垫步动作;②起跳后至落地前,被测者不能出现屈髋、屈膝等动作;③如果被测者没有落回到纵跳板上,测试失败,须重新测试;④每次测试前,须待仪器自动清空回零或按“按键”清空回零。

15.3.4.7 背力

背力主要反映躯干伸肌的力量,也涉及下肢伸肌、手指屈肌以及上肢伸肌等的力量,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以腰背为主的全身力量。

仪器:背力计。

方法:被测者站在背力计地盘上,握把高度可调节到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臂下垂时中指尖的高度。然后身体前倾30°双手握把,手心向里,两腿伸直,用力伸腰,当背力计指针停摆时,指针指向的读数,即为背肌力值。测量三次,取最大值。

15.3.4.8 腿力

腿力测试反应关节伸肌和足屈肌力。

仪器:背力计。

方法:背向手握杆站在背力计地盘上,上体正直,膝关节屈成135°左右,两手握拉杆,握距与肩同宽,然后用力伸直两腿,指针停摆时,此数即为腿力值。测量三次,取最大值。

15.3.5 教练员骑行技术评定

自行车骑行技术要求运动员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轻松踏蹬,操车自如,才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降低能量消耗,保证力量和技术得到充分发挥。着重评价骑行姿势、踏蹬圆滑、踝关节灵活性、动作频率、起动技术和站立式骑行技术等方面。

其评定方法是一个设计好的图形计时技术图。起终点在一条线上,运动员先由起点听发令骑行,全程计时,先直线骑行,转折绕8字骑行,然后蛇行绕12个障碍,最后冲刺。全程既计时,又评定技术。直线骑行观察操车、踏蹬技术,转折看转弯技术,8字骑看变道技术,蛇行看过障碍技术,最后看冲刺技术。观察各技术时,从头、臂、腰、膝、足踝、骑行轨迹等方面结合全程及分段计时综合评定。

15.4 选材评价使用说明

(1)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选材标准适用于14~17岁的男女运动员。

(2)各项指标的评分。按当年最近拍摄的骨龄片所确定的生物年龄来评定。

(3)基本指标体系中的各类别指标按选材测试的标准进行评价。

(4)如果没有教练员评分,总分暂时只包括形态、功能和心理得分。形态、功能和心理分别按占类别满分的比例计算得分。综合得分由形态、功能和心理的原始分占三类别满分之和的比例计算。

(5)各单项指标得分之和,即为综合评价的总分。总分在80分及以上为优秀;总分在7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60~69.9分为中等;总分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5.5 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自行车运动员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如表15-3所示。

表15-3 自行车运动员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14~17岁男/女)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16 武术套路运动员科学选材

武术套路是运动员徒手或借助器械完成各种动作,根据运动员动作的准确性、动作的优美程度、动作难度、动作造型等进行评分的运动项目。套路运动员要求个小体轻,身体匀称,身高适宜,上肢较长,下肢与身高的比例较好,跟腱较长,踝围小,女运动员腰较细;心肺功能良好,血色素水平高;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好,协调性好,弹跳能力强,反应快。

16.1 选材的基本要求

(1)选材年龄。男女年龄均在7~16岁。

(2)身体形态。体形优美,身材适中,肌肉发达,胸阔、肩宽、髋窄,肢长。(www.guayunfan.com)

(3)运动素质。爆发力强,下肢缓冲性好,重心起伏平稳,空中平衡力强,动作灵活、稳定,腰部、腹部、背部力量是关键,柔韧素质好。

(4)生理功能。前庭感受器完善,神经过程灵活、稳定,本体感觉较灵敏,呼吸形式多样。

(5)心理品质。神经类型为活泼型、安静型,情绪易激动,但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乐感突出,性格坚毅、自信,形象思维丰富,动作记忆力好。

(6)技能表现。旋转能力强,动作连贯,姿态稳定,表演自然。

16.2 选材的指标

选材的指标如16-1所示。

表16-1 武术套路选材指标

16.3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16.3.1 形态类

16.3.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对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及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套路运动员的身高要求中等偏低,身高过高不利于动作的完成。

16.3.1.2 指距-身高

方法:将测量尺(超过2 m的钢尺或皮尺)固定在平台上,被测者两脚分开,两臂左右侧平举,上体伏在测量尺上,一手中指固定于测量尺零位,上肢尽量向另一侧伸直,两手臂成一直线。测试人员面向被测者,测量两中指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指距-身高是反映人体上肢长短和肩部宽窄的重要指标,也可反映上肢的相对长度。该指数数值适度较大时,可更好地体现出武术动作的舒展飘逸。

16.3.1.3 下肢长B/身高×100

方法:是大转子上缘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该指标反映下肢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下肢适度较长可保证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幅度较大,动作舒展。但武术套路中下肢动作过多,不少动作的幅度、难度和用力强度都很大,下肢过长会影响动作的完成。

16.3.1.4 踝围/跟腱长×100

测踝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人员用带尺在左小腿踝关节上方,以水平位置量其最细处的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跟腱长方法:被测者面向墙,两脚并拢,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试人员于腓肠肌内侧腹下缘画一测量标志,然后令被测者还原成站立姿势,量其内侧肌腹下缘标志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该指数反映踝围与跟腱长的比例关系及小腿的形态。踝围较小而跟腱较长,则小腿肌肉收缩的作用力集中,有利于踝关节的蹬伸,小腿爆发力强,从而有利于各种弹跳动作的完成。

16.3.1.5 髂宽/肩宽×100

测肩宽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髋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其身后,先用食指沿肩胛骨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再用测径尺测量两肩峰间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髂宽方法:被测者和测试者位置同肩宽测试。测试人员用两食指摸及髂嵴外缘,用测径尺量两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武术套路要求运动员动作轻巧、灵活,运动员髂宽小、臀薄,则身体相对较轻,也有利于绕身体纵轴的转动,动作可更灵活。这一指数越小越好,但应以骨盆窄为主,肩宽过大会影响动作的灵活性,不利于各种转身动作的完成。

16.3.1.6 上肢长

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同肩宽,自然站立,上肢自然下垂,手并拢伸直,手掌、前臂、上臂成一直线(手指不能翘起),测试人员站在受测者左侧后面,用测量尺固定端对准肩峰外侧端,测量自肩峰外侧下缘至中指端的垂直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上肢适度较长可体现武术动作的舒展和飘逸。

16.3.2 功能类

16.3.2.1 心功能指数

被测者静坐时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可的心率,标记为P2。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将3次测试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通过安静心率和定量负荷运动后运动员心率变化来反映运动员心肺功能水平的指标,该指数越小,表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越强。

16.3.2.2 肺活量/体重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肺活量/体重可反映人体的肺容量及呼吸肌、呼吸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用于衡量肺功能水平。套路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呼吸功能,这就要求其肺活量/体重数值较高。

16.3.2.3 血红蛋白

方法:使用血细胞计数器。

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其变化还能反映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情况。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应较高。

16.3.3 心理类

武术套路是技能主导性竞技体育项目,根据武术项目运动员神经心理特点,常用赛前情绪、意志品质、气质类型、反应时、注意力、速度知觉、脚踏频率、上肢敲击频率八项为武术队员入队心理测试的基本测试项目。具体测试项目及测试评分标准如下。

16.3.3.1 赛前情绪

采用张力为编制的《赛前情绪量表-T》,该量表分为4个分量表,分别为个体失败焦虑分量表、社会期待焦虑分量表、躯体焦虑分量表和自信分量表,均为正向记分。个体失败焦虑分量表、社会期待焦虑分量表和躯体焦虑分量表的分数越高,说明个体赛前焦虑水平越强;自信分量表的分数越高,说明自信越强。

完成全表约需6 min。

个体失败焦虑专指运动员赛前赛中害怕不能发挥个人水平、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担忧倾向,属于焦虑的认知特征;社会期待焦虑专指运动员赛前赛中害怕不能满足他人愿望的担忧倾向,属于焦虑的认知特征;躯体焦虑专指运动员赛前赛中伴随着自发的唤醒而出现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不适、肌肉发紧等生理现象,属于焦虑的躯体特征;自信专指运动员赛前赛中对自己所知、已做和能做的事情确信不疑,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认知倾向。

4个分量表彼此相对独立,最好单独使用分量表分数(表16-2)。

以下句子描述的是人们在比赛前可能产生的各种感受。请在右栏选择并用“O”选中合适的数字,以描述你自己通常在比赛前的体验。1代表“从来没有”,6代表“总是”,其他数字表示介于两者之间的不同频率。答案无所谓对错,因此,请一定根据你通常在比赛前的真实感受作答。谢谢合作!

表16-2 PES-T-32×6(赛前情绪量表-T)

续表16-2 

评分方法:PES-T-32×6每个分量表有8题,分值在8~48之间。

个体失败焦虑分量表:1、5、9、13、17、21、25、29题相加,分数越高,个体失败焦虑越强。

自信分量表:2、6、10、14、18、22、26、30题相加,分数越高,自信越强。

社会期待焦虑分量表:3、7、11、15、19、23、27、31题相加,分数越高,社会期待焦虑越强。

躯体焦虑分量表:4、8、12、16、20、24、28、32题相加,分数越高,躯体焦虑越强。

16.3.3.2 意志品质

采用李佑发编制的“BTL-L-YZ2.0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表16-3)。该量表共36条目,包括4个维度,9个分量表。4维度分别为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其中自觉性维度包括自我实现欲、目标清晰度、自制力3个分量表。独立性维度包括信念确认度、顽强性2个分量表。果断性维度包括智源集中度、决策及时性2个分量表。坚韧性维度包括倦怠耐久度、困难承受度2个分量表。

完成此量表大约需要10 min。

以下是对运动员生活、训练和比赛情况的一些描述。每一题目右边提供7个选项(表16-3),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准确地选择一个,并在相应的选项上划“O”。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在10 min之内做完。谢谢合作!

1 =完全不符;2 =很不符合;3 =不太符合;4 =说不清楚;5 =比较符合; 6=非常符合;7 =完全符合

例题:

我今天的心情非常好。1 2 3 4 5 6 7

如果你认为非常符合就在6上打“O”。

如果你认为不太符合就在3上打“O”。

表16-3 BTL-L-YZ2.0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

续表16-3 

评分方法:李克特式7级记分,1 =完全不符合,2 =很不符合,3 =不太符合,4 =说不清楚,5 =比较符合,6 =非常符合,7 =完全符合。每题所选数字为该题所得分。反向计分题目为2、4、5、8、9、10、12、13、14、15、16、18、20、21、24、25、28、35。反向计分题目,转换后得分=8-该题原分。各分量表所得分数相加,分值越高,说明意志力越强。

自我实现欲:1、10、19、28。

目标清晰度:2、11、20、29。

自制力:3、12、21、30。

信念确认度:4、13、22、31。

顽强性:5、14、23、32。

智源集中度:6、15、24、33。

决策及时性:7、16、25、34。

倦怠耐久度:8、17、26、35。

困难承受度:9、18、27、36。

16.3.3.3 神经类型

采用张卿华、王文英研制的“808神经类型测试表”。整个测验约需40 min。

测验过程说明如下。

测试可个人或集体进行,测验时要求环境安静、光线明亮,被试功能状态正常,备笔一支,主试将808量表按每份3张准备好,在黑板上画好演示用的符号,并备秒表一块。

主试先用简短、通俗的语言向被者试介绍“808量表”:

这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测验,通过测验可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心理稳定性水平和特点,对提高心理素质、完善自我有参考作用。为了搞好测验,应做到:①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②注意力集中听讲解,不理解的问题在答疑时间及时提问;③一切行动听指挥,按统一的要求、规则、方法进行测验,不可自行其是。测验是要求大家认真、快速、准确地将规定要找的符号按照统一的规则找出来,要求在5 min内找出的符号尽可能地多,并尽可能不错找、不漏找。

施测前,被试将相同的3张量表分别编为1、2、3号,备做3种难度测验用,并认真填写1号表表头各栏目内容,2、3号表可仅填写姓名,填好后放入抽屉或反面朝上放在桌上。

(1)1号表测验。规定2个标志符为全表的应找符号,即每一行要找的都是这两种符号,无论是单个出现还是同时出现都是应找的(此种方法观察被试分化抑制建立的速度,可反映大脑皮层分化能力)。在测试前,主试在黑板上演示查找方法,待被试明白后,公布应找的2种符号,开始正式实验。被试在听到“预备”口令时将1号表翻过来,拿好笔;听到“开始”口令后,即可逐行逐个快速准确查阅要找的符号,找到了用笔在该符号中间划一横杠,力争不错划,不漏划,错划后不能涂改(改了仍然算错),漏划不再补划。查完一行,再下一行,直至规定的时间结束。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表翻过来或放进抽屉里,同时拿出2号表,但仍反面朝上,休息片刻(约30 s)。

(2)2号表测验。每行右边线外的2个符号为本行的应找符号,即应找符号每行都变换。不论符号是单个还是同时出现都是应找符号。其余与1号表要求同。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表翻过来或放进抽屉里,同时拿出3号表,但仍反面朝上,休息片刻(约1 min)。

(3)3号表测验。在规定每行2个标志符为本行的应找符号外,还规定**中的一个为特殊符号,凡在特殊符号后紧跟的一个应找符号,在这个符号上不能划横杠,而应划圈。其余与1、2号表同。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3号表与1号表、2号表一起依次叠好,放在桌上。

评分方法:每表须统计总阅符号数、应找符号数、漏划符号数、一般找错符号数,3号表还有特殊错找符号数。然后计算得分数、漏百分率、错百分率,最后按标准评定神经类型。

评定出来的神经类型共有16种,分别是:最佳型、灵活型、稳定型、安静型、兴奋型、亚兴奋型、易扰型、亚易扰型、上中型、中间型、下中型、低中型、谨慎型、泛散型、抑制型、模糊型。

神经类型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重要遗传指标。研究发现凡属模糊、抑制、泛散型运动员,即使其他条件再好,最终都成不了才,且不同运动项目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神经类型的运动员。

16.3.3.4 反应时

采用维也纳心理测试系统,所用仪器为计算机和反应面板。每次只能测试一人,测试时间为5 min左右。

测试流程:队员坐在计算机屏幕前,手指放在反应面板中央黑色键下面的金属按钮上,看到屏幕上有黄色光饼亮起时就用同一根手指去按黑色键,可以测试反应时的两阶段:一是从屏幕上黄色光饼亮起到手指离开金属按钮的时间,为队员的识别时间;二是手指离开金属按钮到按黑色键的时间,为队员的运动时间。

反应时间越短,说明队员的反应速度越快。

16.3.3.5 注意力

采用LVT视觉追踪测试(visual pursuit test)评估队员的选择性注意,测验队员对复杂环境中简单结果的视觉定向行为。每次只能测试一人,测试时间为15 min左右。

测试过程说明如下(图16-1)。

要求队员指出箭头指向的那根线条末端最后通向哪个数字,共有40个项目。

最后记录队员的分数(正确率)和正确答案所需时间。

图16-1 测试图

16.3.3.6 速度知觉

方法:被测者用最高跑速以下(中速或慢速)跑30~50 m,然后重复,计算两者时间(速度)误差,共做3组,求出误差平均数,误差越小越好。

速度知觉反映了运动员对速度感觉的能力差异。运动员需要精确的速度知觉能力,以对动作和器械使用做出敏捷正确的判断。

16.3.3.7 脚踏频率

方法:将脚踏频率测试仪的定时时间设定为10~20 s,主试按“启动”键,令被试开始连续脚踏,听到声响后停止,记录快速脚踏次数。

脚踏频率是测定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的连续快速脚踏次数,可反映运动员腿协调性、长时间做功时肌肉耐受力和疲劳度的变化。完成次数多者,则其在场上的脚步移动较快,同时腿也不易疲劳。

16.3.3.8 上肢敲击频率

方法:被测者先练习左右及前后敲击敲击板三四次,然后,主试下令“预备”“开始”,同时记录时间和次数。到30 s命令“停止”。记录下敲击敲击板的次数。

通过测定在一定时间内上肢连续敲击的次数,可反映运动员手腕和上肢的灵活性和耐受力,以及疲劳度的变化。完成次数多者,则其完成手部动作较快,同时上肢也不易疲劳。

16.3.4 素质类

16.3.4.1  30 m跑

方法:被测者穿钉鞋,每组不少于2人,采用站立式起跑。计时员见被测者起动即开表计时,待被测者的躯干任何部分到达终点线内沿的垂直平面时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一位小数。

30 m跑可反映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评价运动员的快速位移能力。

16.3.4.2  4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00 m跑可反映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速度耐力。

16.3.4.3 立定跳远

方法:被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屈膝摆臂尽量向前跳,双足着地,丈量起跳线至最后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被测者穿钉鞋,每人跳三次,记录最好一次的成绩,以厘米为单位。

立定跳远可反映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同用力能力,间接体现运动员完成场上各种步法和弹跳动作的力量基础。

16.3.4.4 右足跳摸高

方法:被测者立定,用右脚起跳,左手触摸黑板(手须事先蘸白粉),丈量中指尖至地面的垂直距离。每人测三次,记录最好成绩,记录以厘米为单位,取整数。

右足跳摸高可反映运动员的弹跳力。跳得高则完成弹跳性动作的能力也较强。

16.3.4.5 仰卧起坐

方法:被测者仰卧在垫子上,两腿并拢伸直,两臂平放在大腿上,由测量者压住其双腿踝部,起坐时双肘触及两膝为成功一次。仰卧时,必须两肩胛骨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 min内正确完成动作的次数。

仰卧起坐可反映运动员的腹部肌肉耐力。

16.3.4.6 下腰

方法:被测者在平地或垫子上先取仰卧姿势,然后双手用力将身体推起,使身体呈反弓形,尽量使双手移向双脚方向,当不能移动时,测量手脚之间的距离。

下腰可反映肩、胸、腹、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成绩较好则表明柔韧性较好,完成动作的幅度也较大,动作优美。

16.3.4.7 转肩

方法:被测者直立,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臂伸直,双手胸前握皮尺或小木棍,一手虎口固定于皮尺或小木棍的0点位置,另一手(活动手)取适当距离握住尺或小木棍,然后两臂伸直,由胸前向上、向后旋转过头至背后(如困难,活动手可向外滑动,加大两手距离),再直臂向上向前旋转至开始位置。完成后,缩短两手间距,重复以上动作,直到不能完成为止。以厘米为单位,记录两虎口之间的最短距离。

转肩可反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动作幅度。柔韧性好、动作幅度大,则动作优美。

16.3.4.8  3 min立卧撑

方法:被测者取立正姿势,听到开始口令后,双手在脚尖前扶地成蹲撑,双腿向后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然后还原成立正姿势,即为完成一次动作。连续做3 min,记录合格动作数。成俯撑时,背、腿必须伸直,不得弓背和屈腿;开始和结束姿势必须立正,动作不合格,不予计数。

3 min立卧撑可反映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以及神经系统兴奋转化。

16.3.4.9  1 min屈腿跳起×3组

方法:被测者选择优势腿作为起跳腿,另一条腿屈曲,记录1 min跳起的次数,连续测三次,记录最好成绩。

该指标可反映运动员的连续跳跃能力,同时可评定运动员意志品质。

16.3.5 专项类

16.3.5.1 基本技术

由教练员评定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能力,技术规范程度及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

16.3.5.2 自选拳术、自选器械

由教练员评定运动员形态、功能、素质和专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可了解运动员的可塑性和运动潜力。

16.4 选材评价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7~16岁的男女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

(2)各项指标的评分,一律用测试时拍摄的骨龄片确定生物年龄,根据生物年龄进行评价。

(3)若缺少由运动队负责测试的指标,则形态、功能、心理分别按占类别满分的比例计算得分。综合得分由形态、功能和心理的原始分占三类别满分之和的比例计算。

16.5 评分

(1)采用五级评分制。各指标所对应的等级的分值如表16-4所示。

表16-4 各指标对应的等级分值

(2)评分计算。指标得分等于各指标得分分别乘各指标权重,类别得分等于各指标得分之和乘类别权重。

(3)总分与评定等级关系。总分在80分及以上为优秀;总分在7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60~69.9分为中等;总分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6.6 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武术套路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如表16-5所示。

表16-5 武术套路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续表16-5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17 武术散打运动员科学选材

散打是身体直接对抗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运用拳、腿、摔等方法进行搏击,是身体功能、素质、运动技巧、意志品质和智能的全方位较量。散打运动的项目特征是运动员身体匀称,臂长较长,肩宽、臀小,肌肉发达,四肢围度和胸围大,上下肢比例匀称,身体充实度高;心肺功能良好,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力量大,爆发力强,速度快,耐力和速度耐力好,柔韧性和灵敏性好;反应快,时空判断准确。

17.1 选材基本要求

(1)选材年龄。9~17岁。

(2)身体形态。四肢较长,肩宽、髋窄、臂长,骨骼坚实,肌肉发达、有力,身体粗壮。(www.guayunfan.com)

(3)运动素质。动作迅速,爆发力强,上肢动作速率快,全身灵活、敏捷。

(4)生理功能。快肌纤维比例大,机体承受击打力强,无氧代谢水平较高,机体抗酸力强,神经过程灵活性大。

(5)心理品质。神经类型为活泼型,性格勇猛、好斗,情绪易兴奋、坚毅顽强,本体感觉灵敏。

(6)技能表现。善于应变,出手有力,下肢平稳,动静结合技术好。

17.2 选材的指标

选材的指标如表17-1所示。

表17-1 散打项目选材的指标

17.3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17.3.1 形态类

17.3.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及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单从身高方面看,散打应选择身高较高的运动员,因为身高较高,攻击范围较大。

17.3.1.2 指距-身高

方法:将测量尺(超过2 m的钢尺或皮尺)固定在平台上,被测者两脚分开,两臂左右侧平举,上体伏在测量尺上,一手中指固定于测量尺零位,上肢尽量向另一侧伸直,两手臂成一直线。测试人员面向被测者,测量两中指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指距-身高是反映人体上肢长短和肩部宽窄的重要指标,也可反映上肢的相对长度,一般该数值较大为好,上肢较长、攻击范围较大。

17.3.1.3 下肢长B/身高×100

方法:是大转子上缘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该指标反映下肢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下肢较长可保证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幅度较大,移动范围也较大。

17.3.1.4 髂宽/肩宽×100

测肩宽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髋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其身后,先用食指沿肩胛骨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再用测径尺测量两肩峰间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髂宽方法:被测者和测试者位置同肩宽测试。测试人员用两食指摸及髂嵴外缘,用测径尺量两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运动员髂宽小,有利于绕身体纵轴的转动,动作灵活,如肩宽过大,会影响动作的灵活性,不利于各种转体动作的完成。所以,这一指数越小越好,但应以髂宽小为基础。

17.3.1.5 上肢长

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同肩宽,自然站立,上肢自然下垂,手并拢伸直,手掌、前臂、上臂成一直线(手指不能翘起),测试人员站在受测者左侧后面,用测量尺固定端对准肩峰外侧端,测量自肩峰外侧下缘至中指端的垂直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上肢长适度较长,运动员攻击范围也相应较大。

17.3.1.6 上臂围松紧差(上臂放松围-上臂紧张围)

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髋同宽,右臂斜平举(约45°),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人员面对测试者,将带尺绕肱二头肌最粗处量紧上臂围。带尺位置不动,被测者上臂不动,将前臂缓慢伸直并松拳,测松上臂围。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的上臂肌肉发达程度以及肌肉弹性和收缩、放松能力。上臂围较大,上臂围松紧差越大,表明运动员的肌肉越发达,收缩能力越强。

17.3.1.7 胸围

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髋同宽,双肩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测试人员面对受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男性和未发育女性带尺下缘至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性置乳头上方第四胸肋骨关节处,测平静状态下的胸围。误差不得超过1 cm。

胸围是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散打运动员要求胸部围度较大。

17.3.1.8 大腿围、小腿围

测大腿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人员将带尺上缘沿左臀皱纹水平环绕量其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小腿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人员将带尺以水平位沿小腿腓肠肌最粗处量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大腿围、小腿围是下肢肌肉发达程度和肌力评价的重要指标。腿围相对较大,有利于摔法和腿法的运用。

17.3.1.9 坐高

方法:被测者正坐在身高坐高计坐板上,骶骨部和两肩胛紧靠立柱,躯干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两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双足踏在地面或垫板上,最好与小腿呈直角。上肢自然下垂,不得支撑坐板,直尺垂直立于其身后,测量凳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测试人员以两眼与水平板呈水平位的情况下读数。误差不得超过0.5 cm。

坐高反映躯干长度。散打运动员躯干与身高的比例要适宜。

17.3.2 功能类

17.3.2.1 心功能指数

方法:被测者静坐时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可的心率,标记为P2。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将三次测试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通过安静心率和定量负荷运动后运动员心率变化来反映运动员心肺功能水平的指标,该指数越小,表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越强。

17.3.2.2 肺活量/体重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或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肺活量/体重可反映人体的肺容量及呼吸肌、呼吸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用于衡量肺功能水平。散打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呼吸功能,这就要求其肺活量/体重数值较高。

17.3.2.3 血红蛋白

方法:血细胞计数器。

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其变化还能反映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情况。散打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应较高。

17.3.3 心理类

17.3.3.1 光反应

方法:被测者坐在心理功能综合测试仪前,手拿装有信号的键盘,注视键盘上的信号灯,主试发出预备信号口令后按键、计算机发出信号,要求被测试者看到信号后立即做出反应(按键)信号连续出现十次(可减可增)。记录十次反应的平均值(单位:毫秒,ms)。

光反应时简单反应时之一,可测定人对视觉刺激做出反应的速度,数值越小表示运动员的反应越快。

17.3.3.2 速度知觉

方法:被测者用最高跑速以下(中速或慢速)跑30~50 m,然后重复,计算两者时间(速度)误差,共做3组,求出误差平均数,误差越小越好。

速度知觉反映了运动员对速度感觉的能力差异。运动员需要精确的速度知觉能力,以对对手的动作做出敏捷正确的判断。

17.3.3.3 脚踏频率

方法:将脚踏频率测试仪定时时间设定为10~20 s,主试按“启动”键,令被试开始连续脚踏,听到声响后停止,记录快速脚踏次数。

脚踏频率是测定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的连续快速脚踏次数,可反映运动员腿协调性、长时间做功时肌肉耐受力和疲劳度的变化。完成次数多者,则其在场上的脚步移动较快,同时腿也不易疲劳。

17.3.3.4 上肢敲击频率

方法:被测者先练习左右及前后敲击敲击板三四次,然后,主试下令“预备”“开始”,同时记录时间和次数。到30 s命令“停止”。记录下敲击敲击板的次数。

通过测定在一定时间内上肢连续敲击的次数,可反映运动员手腕和上肢的灵活性和耐受力,以及疲劳度的变化。完成次数多者,则其完成上肢动作较快,同时上肢也不易疲劳。

17.3.4 素质类

17.3.4.1  30 m跑

方法:被测者穿钉鞋,每组不少于2人,采用站立式起跑。计时员见被测者起动即开表计时,待被测者的躯干任何部分到达终点线内沿的垂直平面时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一位小数。

30 m跑可反映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用以评价运动员的快速位移能力。

17.3.4.2  400 m/15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00 m/1500 m跑可反映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速度耐力。

17.3.4.3 立定跳远

方法:被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屈膝摆臂尽量向前跳,双足着地,丈量起跳线至最后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被测者穿钉鞋,每人跳三次,记录最好一次的成绩,以厘米为单位。

立定跳远可反映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同用力能力,间接体现运动员完成场上各种步法的力量基础。

17.3.4.4 握力

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臂下垂,分别用左右手握握力计,每只手连续握三次,取最大值。

握力可反映前臂及手部肌肉群的力量。握力较大说明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较大。

17.3.4.5 卧推

方法:调整好杠铃重量后,被测者仰卧在卧推举凳上,两脚着地,助手抬杠于被测者胸前的手中,双手正握杠铃杆,两手相距约同肩宽,向上推杠铃至双臂伸直,保持2 s;然后由助手移开杠铃,再调整重量推,从低于个人最好成绩20~25 kg开始,每次增加5 kg。每一重量最多可试举2次,直至推不起为止。记录以千克为单位,取整数。

卧推可反映运动员的上肢和胸部肌肉力量,间接体现运动员完成场上各种上肢动作的力量基础。

17.3.4.6  10 s出拳次数

方法:记录10 s内运动员出拳的次数。

10 s出拳次数可反映运动员快速出拳能力。

17.3.4.7  2 min出拳次数

方法:记录2 min内运动员出拳的次数。

2 min出拳次数可反映运动员持续出拳的耐受能力。

17.3.5 专项类

教练员评定,可弥补上述数据测试所不能反映出来的不足。

17.4 选材评价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9~17岁的武术散打运动员选材。

(2)各项指标的评分,一律用测试时拍摄的骨龄片确定生物年龄,根据生物年龄进行评价。

(3)若缺少由运动队负责测试的指标,则形态、功能、心理分别按占类别满分的比例计算得分。综合得分由形态、功能和心理的原始分占三类别满分之和的比例计算。

17.5 评分

(1)采用五级评分制。各指标所对应的等级的分值如表17-2所示。

表17-2 各等级对应的分值

(2)评分计算。指标得分等于各指标得分分别乘各指标权重,类别得分等于各指标得分之和乘类别权重。

(3)总分与评定等级关系。总分在80分及以上为优秀;总分在7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60~69.9分为中等;总分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7.6 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武术散打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如表17-3所示。

表17-3 武术散打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续表17-3 

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19 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

19.1 游泳运动的特点

19.1.1 项目特点

游泳是一项在水中借助自身的力量,采用肢体动作同水作用产生的推进力,使身体向前游进的水中活动技能。竞技游泳包括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四种姿势。由于水比空气密度大800多倍,同时,物体所受的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游速越高,阻力越大,因此,游泳运动员水平越高,在水中减少阻力比提高推动力对成绩的影响更重要。因此,当今普遍认为,游泳是一项以技术为主,体能为基础的周期性项目。游泳训练动作重复、姿势持续,因此,神经、肌肉系统经常承受重复单一的刺激,容易出现疲劳;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率可达180~210 b/min,心肺系统要不停地高强度工,负担较大。

19.1.2 形态特点(www.guayunfan.com)

良好的身体形态对游泳项目来说是有利的。身长、腿长、臂长、肩宽的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较小,而肢体长划水路线长,作用于水的截面积大,产生的推进力大;大量的肌肉参与运动,能加快游进的速度,但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因此,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形态特点是:四肢修长、肌肉发达、匀称、弹性良好、肩部和胸部较宽,而腰部和臀部较窄,呈“倒三角形”。

19.1.3 供能特点

游泳大致分为短、中、长三种距离。不同距离项目的供能特征如下:短距离项目(50 m、100 m)主要是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中距离项目(200 m、400 m)主要是糖酵解系统和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长距离项目(800 m、1500 m)主要是有氧代谢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表19-1)。同时,应注意不能将游泳比赛和训练中的能量代谢系统单独划分,任何比赛和训练都是三种系统同时供能,只是根据游泳距离和时间的长短各供能系统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游泳运动员的训练主要在水中进行,通常池水温度(22~28℃)远低于身体温度,导致运动员热量散失过快,能量消耗较大。由于低于环境温度的水温对食欲刺激大,摄入能量较高,中国游泳运动员每日能量摄入的推荐值是3700~4700 kcal(平均4200 kcal)(短距离)和4700 kcal及以上(长距离)。

另外,游泳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并不是很低,男运动员为8%~15%,而女运动员为15%~22%。这是因为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游泳属于冷暴露,可以刺激脂肪的贮存。另外,脂肪可以减少自身在水中的阻力,并且有助于保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等。因此,游泳运动员的体脂含量应该适宜,可以比跑步运动员稍高一些,但也不宜太高。

表19-1 不同距离游泳距离比赛中各种供能系统的比例

引自:Maglischo,1982; Troup,1984;郑闽生,2001

19.2 游泳运动员选材阶段的划分

19.2.1 运动定向阶段

在初选阶段前,有一个运动定向阶段(7岁以前)。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儿童学会游泳,学会游泳的儿童越多,发现有才能的游泳运动员的可能性越大。这一阶段选材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那些适合游泳的儿童,要动员社会力量,争取学校、教师、家长的支持,在这一阶段唯一的原则是接触水的年龄越早越好,学游泳的儿童越多越好。

19.2.2 初选阶段

7~10岁,主要选择符合游泳运动员条件的,有培养前途的儿童送进业余体校进行培养。要在掌握了一两种游泳姿势的儿童中进行挑选,要从各个渠道进行选拔,不但从家长送来的孩子中选拔,而且还要通过各小学体育教师的推荐进行选拔。初级选材由业余体校的教练员负责,执行任务的教练员必须掌握选材的基本方法。

19.2.3 专门选材阶段

经过2~4年的基础训练后,可对10~14岁的少儿进行专门选材。在专门选材阶段,要选拔那些在身体特征,功能状况,身体素质水平,专项运动能力方面具备优秀运动员条件的人送入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进行专门的培养。主要的方法是在运动会上发现优秀的和较优秀的少儿,再进行各种选材指标的综合评定。

19.3 游泳运动员选材的指标

游泳选材的指标如表19-2所示。

表19-2 游泳选材指标

19.3.1 身体形态

游泳项目是靠水对身体的浮力来支撑身体的,上肢是产生人体前进动力的主要部位。游泳运动员要求肩关节发达,而且要有灵活性和柔韧性。此外,在游泳中耗氧量大,加上受水的压力,产生对呼吸肌的重负担,因此要求胸廓的肌肉发育良好。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看,身高、肢长、臀薄、骨盆窄、手脚宽大的体型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所以,在身体形态方面应选拔身长、体重略中等偏上、躯干较长、上肢粗长、肩宽、胸围大、髋窄、臀薄、下肢短细身材的选手进行游泳项目的训练。理想的优秀游泳运动员应具备下述的特征:身材高,手臂长,肩宽髋窄,躯干形态呈倒三角形。

19.3.2 生理功能

游泳是水中运动的项目,在运动中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游泳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才能保障运动中氧和能量的消耗。当今,游泳运动员的训练非常强调大负荷高强度的连续刺激。而且,游泳的平卧姿势,肢体的血液易于回流心脏,所以对心血管功能水平要求很高。心功能指数作为评价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功能水平,直接影响游泳运动员承担训练和比赛负荷的能力及身体的恢复能力。肺活量/体重指数和憋气时间都能反映运动员肺功能的强弱,而后者还能反映运动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和意志品质。在游泳过程中,机体经常处于缺氧状态,此时,血乳酸上升,大大限制运动能力的发挥。而憋气时间越长,表明机体内环境对缺氧的耐受力越高,往往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运动水平,创造好成绩。血乳酸水平和最大有氧、无氧能力以及血清睾酮、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也往往被用于对运动员的选材和评价之中,但鉴于实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在儿少运动员中尚未普遍采用。

19.3.3 身体素质

所谓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人们把人体功能在肌肉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受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游泳时的出发、转身蹬壁及腿部动作都需要腿部肌肉有良好的爆发力。通过测试可以间接确定运动员的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比例,进而确定运动员所适宜从事的比赛距离;通过背力的测试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腰背肌的力量大小。

游泳是一个全身协调用力的运动项目,对力量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腰背肌的力量可以粗略地反映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体后屈是反映运动员脊柱的柔韧性和腰背肌群的力量。各种泳姿的游进过程,都要求腰背肌群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以它对任何泳姿都很重要,尤其是蝶泳。立位体前屈反映运动员腰背和腿部后群肌肉、韧带的柔韧性。该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泳运动员腰腿部动作的效果。踝关节屈伸度反映运动员踝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泳时打腿蹬腿的效果。

19.3.4 生物年龄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年龄与生物年龄常常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可以相差几年,所以生活年龄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成熟的程度,而能真实反映人体成熟情况的是代表发育程度的生物年龄。当前,国内外都用手腕部骨龄作为鉴别发育程度的准确方法。

骨龄,是人体生物学年龄的重要内容,是用骨骼评价生长发育速度的尺度和成熟衰老水平的标志,它用年(岁)来表示骨成熟水平的值。所谓骨龄,是某一生活年龄时健康儿童群体骨发育程度的代表,是可以用来描述其他儿童骨发育状况的实用方法,在数值上相同于这一儿童群体组的生活年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游泳项目中,有相当部分11~13岁运动员因发育提早,身体各部位发育良好,超过同期发育正常或偏晚的运动员,所以提高成绩的时间也相对比较早。但是,经过一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成绩提高的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停滞不前,以致不能达到最好成绩。对某些发育偏晚的运动员观察,他们本身具备先天的遗传因素和适宜游泳项目的体型。由于运动员身体各部位发育较慢,所以成绩提高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但是,等到他们进入发育高潮时期,成绩会迅速提高,创造良好的成绩,而且很稳定。对于发育偏早的运动员,尤其是女运动员在开始来月经时,可能有一年左右时间对训练没兴趣,运动成绩下降,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因此而随意淘汰。此间,在训练中要适当减少运动量,注意休息,否则会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19.3.5 专项素质的选材

专项素质的选材主要包括四种泳姿的25 m和50 m打腿、划手,50 m、100 m主项,100 m、200 m混合泳,400 m自由泳,800 m自由泳,1500 m自由泳,以及10 m出发计时等指标。通过四种泳姿各种距离的测试,综合反映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全面观察运动员的速度、速度耐力和耐力素质。

19.3.6 心理素质的选材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神经类型。韩玲指出灵活型、稳定型以及它们的亚型是最好的神经类型。这几种类型具有许多优秀的基本气质和心理品质,如反应准确、分化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记忆力、创造力都比较强,并且肯于钻研,意志顽强,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优秀运动员必备的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必须具备如下的心理素质:对艰苦训练有强烈的兴趣;能集中精力,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与教练员、科研人员、医生密切配合;积极参加比赛,有一拼到底的意志;比赛最后阶段,能冷静、准确地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并能迅速地采取对策,以获得比赛的胜利;训练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各种困难,运动员能很好地应付;训练中要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更自觉、更严格地训练。

19.3.7 智力选材

智力是指人运用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大脑的一种功能。现代竞技体育要求运动员有很高的智力水平,这样才能适应现代体育竞赛的要求。现在普遍使用的智力测量的标准是智力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运动员的智力选材,就是尽可能地把智力水平高的儿少挑选出来参加运动训练,淘汰智力低下的儿少。

19.3.8 教练员评价

在游泳选材工作中,还有某些方面的研究评价无法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如运动员的专项意识、水感、水性及技术水平等。而教练员通过长期的训练实践,积累了大量的选材经验和专项教学经验。因此选材时,将教练员的经验选材与测试选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运动员的各方面情况,确保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教练员的评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四种泳姿的出发和转身技术,四种泳姿的基本技术,运动员的技术风格,运动员的水性、水感等。

19.4 游泳运动员选材指标的作用和意义

19.4.1 形态类

19.4.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世界游泳优秀运动员的身材日趋大型化,男子的平均身高在186 cm以上,女子在173 cm以上。因此,身高在游泳选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值得引起游泳选材的重视。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加身高可以降低每分钟每千克体重氧耗量及补偿其代谢效率,提高其出发和到边的竞争能力等。

19.4.1.2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方法:让被测者站在体重秤平台中部不动,面对指针,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身高是纵向的发育指标,体重则是横向的发育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身体的充实度。选材时,不能单用体重来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情况,用克托莱指数来反映青少年在少年发育过程中体重与身高的合理比例关系。身高主要受遗传的控制,而体重更多受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的影响。克托莱指数又可以间接反映营养状况和肌肉体积重量。一般来说,游泳运动是以肌肉力量耐力为主的项目,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肌肉力量。特别是短距离的自由泳和蝶泳,对肌肉力量的要求更为突出。这个指数大,表明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优势。

19.4.1.3 指距-身高

方法:将测量尺(超过2 m的钢尺或皮尺)固定在平台上,被测者两脚分开,两臂左右侧平举,上体伏在测量尺上,一手中指固定于测量尺零位,上肢尽量向另一侧伸直,两手臂成一直线。测试人员面向被测者,测量两中指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指距是反映人体上肢长短和肩部宽窄的重要指标。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指距普遍达到本人身高的104%~106%,指距长是世界级游泳运动员的共有特征。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手臂长,向后划水的截面积相对较大,获得有效推进力就增大。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自由泳划水时,手臂是在绕肩关节做近似的圆周运动。根据公式,线速度=半径×角速度,若手臂划水时的角速度相等,那么手臂长者获得线速度必然比手臂短着大,这有利于游泳运动员划水速度的提高。另外,手臂长还有利于增长划水路线,提高划水效果。指距超过身高值越大,对游泳技术的发挥就越有利。

19.4.1.4 体形指数[(肩宽-髂宽)/髂宽×身高]

测肩宽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髋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其身后,先用食指眼肩胛骨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再用测径尺量两肩峰间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髂宽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测试人员站其体前,用两食指摸其髂脊外缘最宽处,测量左右两髂脊点间的直线距离。记录时,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2 cm。

肩宽是左右肩峰点间的直线距离,反映躯干横径的发育指标。肩宽大则肩带的杠杆臂长,肩带肌也长,有利于肩带肌的发展和肌力的发挥,肩较宽是游泳运动员的形态特点之一。该指数反映运动员的体型。如果指数小,说明其体形趋向桶形,就会在游进过程中产生漩涡,增加阻力;指数值大,说明体形趋向于三角形,流线型较好,阻力小。故肩宽髂窄是游泳运动员最理想的体型。

19.4.1.5 手面积指数(手长×手宽)

测手长方法:被测者左手前伸,掌心向上,五只并拢伸直,手掌与前臂成直线。测量桡、尺骨远端腕横纹中点到中指指尖点的直线距离。测试误差不能超过0.2 cm。

测手宽方法:被测者优势手前伸,掌心向上,拇指分开,其余4指并拢伸直。用卡尺量桡侧掌骨点(即第2掌骨头)至尺侧掌骨点(即第5掌骨头)间的直线距离。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2 cm。

该指数值越大,划水面就越大,可以增加推进力。

19.4.1.6 瘦体重

瘦体重又叫去脂体重。在青少年时期,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不仅能反映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也能反映出青少年营养水平。去脂体重占体重百分比越低,说明体重中含肌肉量越少,今后肌肉系统潜在的发展能力越低。当体脂偏低,说明营养不良,发育将会因此而延迟,女少年的月经初潮时间也会明显延后。

一般来讲,在优秀运动员中,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训练水平越高,去脂体重与体重/身高指数越大。由于去脂体重遗传度很高(男性87%,女性78%),所以在选材时应特别重视(表19-3)。

表19-3 我国男女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成分

续表19-3 

引自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版

19.4.2 功能类

19.4.2.1 心功能指数

被测者静坐时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可的心率,标记为P2,在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将测试3次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安静时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心脏收缩力量大,心储备力强;运动后即刻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完成定量负荷时,心脏功能出现节省化现象,恢复期脉搏次数越少,说明心脏功能恢复越快。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脏定量负荷功能实验的测试,能有效反映其心脏功能水平的优劣。

19.4.2.2 憋气时间

仪器:鼻夹、秒表。

方法:被测者坐在椅子上,测试人员面对被测者,用鼻夹将被测者的鼻子夹住(没有鼻夹的,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被测者的鼻子),使鼻子不能漏气,再令被测者张嘴吸一口气。当被测者双唇并拢时,测试人员即刻开表,张嘴呼气时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肺功能的强弱,同时反映运动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和意志品质。研究证明,在持续憋气中,体内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大量积累,人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大量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使呼吸中枢高度兴奋,引起膈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此时,主要依赖大脑皮层(意识)的控制才能继续憋气。该值越大,表明其内环境缺氧状态下所引起的剧烈变化的耐受力高,这对游泳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9.4.2.3 心率

方法:计算脉搏(正常情况下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

心率是心脏周围收缩活动的频率,它以次/分来表示。我国儿童青少年随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下降。心率还分为安静心率、最大心率、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等,安静心率是早晨起床前的心率,最大心率是极限负荷下的最高心率,遗传度较高。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的最大心率相对稳定。而最大心率的高低,与心脏潜在做功能力的大小有关,选材中应多加注意。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是指运动后即刻心率在单位时间内的恢复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人心脏功能水平,不仅受先天遗传的控制,也受后天训练的影响。恢复速度越快,心脏功能越强。

19.4.2.4 血红蛋白

仪器:使用血细胞计数器。

方法;空腹抽取静脉血。

血红蛋白即血色素,是红细胞中一种含铁的蛋白质,是氧转运环节的核心物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酸性物质起缓冲作用,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

运动员血红蛋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体运动能力的好坏。血红蛋白含量的高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遗传度高达99%。尤其是它的合成潜力以及它能达到的最大含量,均受遗传因素的制约。在运动实践中,那些通过多种方法仍不能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的运动员,在选材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因为他们可能并不具备承受大运动量所需的一切潜力。

19.4.2.5 肺活量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次或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肺活量是人体尽全力深吸气后,再尽全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水平,尤其是长距离自由泳的运动员。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更为明显,反映出人体代谢的最基础的条件(表19-4)。

表19-4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平均值比较

引自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版

19.4.2.6 最大摄氧量

仪器:心肺功能仪;间接测定法:12 min跑推算法。

方法:被测者测试前固定和戴好三通阀嘴罩,在跑台上慢跑,速度为4~5 km/h运动5 min热身,使心率上升至120~130 b/min;被测者热身同时,观察连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当心率达到140 b/min左右后稍休息片刻,但心率恢复到120 b/min左右,再以7 km/h的速度开始进行测试;每运动3 min后递增一级负荷,负荷等级有8、9、10、11、12、13 km/h,直到达到最大摄氧量标准后停止测试。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指人体在极限运动中,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达到最高水平,单位时间内所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量。研究表明,最大摄氧量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是游泳运动项目的重要功能指标(表19-5、表19-6、表19-7、表19-8)。

表19-5 男性儿少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的评价标准

引自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版

表19-6 男性儿少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相对值的评价标准

引自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版

表19-7 女性儿少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的评价标准

引自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版

表19-8 男性儿少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相对值的评价标准

引自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版

19.4.3 素质类

19.4.3.1 纵跳

仪器:电子纵跳记。

方法: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按“按键”后,显示屏上出现闪烁信号,蜂鸣器发出声响,表明纵跳计进入工作状态。被测者踏上总跳板,双足自然分开,呈直立姿势,准备测试。当看到显示屏上显示出“0.0”时,开始测试。被测者屈膝半蹲,双臂尽力后摆,然后向前上方快速摆臂,双腿同时发力,尽力垂直跳起。当被测者落回总跳板后,显示屏显示出测试值。测试两次,记录最大值。

纵跳是反映运动员腿部爆发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知道,爆发力的大小不但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游泳时,腿部动作以及出发、转身蹬壁等都需要腿部的爆发力。根据国外研究资料,通过纵跳高度的测定,可以间接确定运动员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的比例,进而确定每个运动员所适宜从事的比赛距离,以使他们达到个人的最好成绩。

19.4.3.2 坐位体前屈

仪器:电子坐位体前屈计。

方法: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将游标推至导轨近端,当显示屏上显示出“-20.0 cm”或以下数值时,表明坐位体前屈计进入工作状态。被测者面向仪器,坐在垫子上,双腿向前伸直;脚跟并拢,蹬在测试仪的挡板上,脚尖自然分开。测试人员调整导轨高度使被测者脚尖平齐游标下缘。测试时,被测者双手并拢,掌心向下平伸,膝关节伸直,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进,直到不能推动为止,此时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即为测试值。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腰背和腿部后群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泳运动员腰腿部动作的效果。

19.4.3.3 踝关节屈伸度(踝屈度、踝伸度)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踝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泳运动员打腿的效果。

19.4.4 生物年龄

对于游泳运动员选材中测试的各类因素和指标,测试的结果,得分高的游泳运动员还不能算是优秀的对象,还必须进行骨龄发育检测,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遗传、营养、疾病等的环境影响,使人们的生活年龄与发育过程不一致,所以,生理年龄有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成熟的大小程度。因此,检测骨龄发育程度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运动能力的大小程度直接与本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关系。用生理年龄来评价游泳运动员选材指标的测试得分,显然是不能真实地反映与评价出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人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的好坏。评价了人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及运动成绩水平,这还只能说明儿童、少年当时的表现力,还不能进一步预测与估计未来。想要预测和估计未来,就必须鉴定骨龄的发育程度。

在人的发育高潮阶段,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能得到表现,发育高潮期持续时间越长,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也就表现得更加充分完善。在发育高潮期经过科学地训练“诱发”与促进,才能充分表现出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才能。因此,学会掌握鉴定骨龄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人的青春发育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潮一般女子是从11~12岁开始;男子从13~14岁开始,这个阶段中身高增长很快,体重也明显增加,生殖器官出现第二特征。女子11岁,男子13岁拇指种子骨出现骨化中心,乳房开始发育,第一次出现乳节,这将是进入青春发育期高潮的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出现的早晚,可将发育时间分为三种情况。

女子在8~9岁,男子在10~11岁出现以上标志,一般认为是提早发育。

女子在11~12岁,男子在13~14岁出现以上标志,一般认为是正常时间发育。

女子在13~14岁,男子在15~16岁出现以上标志,一般认为是推迟发育。

目前,我国骨龄检测采用Greulich-Pyle骨龄发育标准片,简称GP。从对我国年龄组游泳运动中应用的情况来看还是基本适合的。用它来评定发育高潮持续时间的长短,也同样出现三种表现。从一般人发育期高潮到发育趋于稳定,要经历4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人与人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有遗传特点,也有后天的营养等的因素。发育时间持续长短表现在:在三个生活年龄中跨过四个年龄的是发育期高潮持续性的正常表现。如男子13~14岁这一年身高增长7 cm,14~15岁这一年身高增长是它的70%以上,即5~6 cm; 15~16岁这一年增长了50%,约3.5 cm;第四年则明显减慢,只增长了20%左右,约2 cm。

19.4.5 遗传类

19.4.5.1 皮纹

皮纹一般是指人体手指、手掌和足底皮肤表层出现的特殊纹线图形。这些纹线在胚胎发育的第13周开始出现,到第19周发育完成。指褶和掌褶也在胚胎发育的第7~14周形成。皮纹是暴露在体表的遗传因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异性和遗传性。据资料报道,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就用指纹预测运动员的柔韧性,以揭示其运动天赋。我国从1984年开始,由河南体科所对皮纹进行了专题研究,其重点在于以优秀运动员为对象,建立相对稳定的皮纹选材模式。

atd角在皮纹学上被称为是反映机敏程度的“智力角”。有资料表明,各个项目优秀运动员的均值比以大、中专学生人群为代表的普通人群的均值要小。在各项目中,技能类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atd角均值最小;同一项目中,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他的atd角值则越小。如atd角较小(女子≤40°,男子≤39°);大鱼际无真实花纹;无通贯型掌褶,特别是无双手通贯型掌褶;皮纹综合分值较高。其中综合分值在90分以上的男、女“苗子”,应引起教练员的高度重视。

另外,皮纹选材方法简单,容易掌握,但在游泳项目选材时还应对运动员进行形态、功能、身体素质以及水性、水感等方面的测试,力求做到全面、高质量选拔游泳运动员。

19.4.5.2 基因

运动员科学选材是以人类遗传学为根据,以测量为传统方法,通过预测来完成选拔具有潜在运动才能者的过程。因此,其理论依据就是高遗传度的存在。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信息和相应的技术平台于体育科学研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这将推动竞技体育和运动员选材的发展。由此可见,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必须深入到遗传学领域,探讨具有不同运动能力者相关基因的分布特征、基因表达性状及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等问题。这是保证科学训练达到高效益、高质量,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捷径。

因为运动员选材是根据遗传特征的指标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自然就会有利用遗传基因进行选材的可能性。遗传特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只要发现某些运动能力的遗传基因特征.就不难发现符合某个运动项目的遗传特征。基因选材的工作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首先搜集优秀运动员的基因特征即基因位点的特征,这个工作量十分庞大。因为运动员的遗传特征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可能是多基因表达的方式。就像跳高运动员,既要求其身体形态的特征符合对跳高运动员的要求,而且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更严格,不但对身高、下肢长度甚至大腿和小腿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又要求肌纤维类型是快肌纤维。这样基因选材的工作量就会明显增加。

基因选材基本上是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遴选。基因选材不是简单的运动项目的选择,如田径,因为田径运动又有田赛和径赛项目,径赛项目又有不同距离的区别,而不同距离的竞赛项目对遗传特征的要求明显不同。正因如此,在收集优秀运动员遗传基因特征时不能按照项目分类,而是根据身体素质的特征进行分类,如速度类项目可把短跑、短距离游泳、场地自行车、速度滑冰、跳高、跳远等身体素质相类似的项目归为类,就容易发现共同的遗传基因特征。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进行科学选材的可靠、高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基因芯片技术,它将使优秀运动员的选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医学、新药开发、农作物的优育优选、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体育方面运用较少。

19.4.6 专项类

四式50 m手、腿基本动作计时;四式50 m合计时; 400 m、800 m、1500 m自由泳计时; 100 m、200 m个人混合泳计时;四式10 m出发计时,通过四式各种距离的测验成绩,综合反映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全面观察运动员的速度、速度耐力素质,了解运动员的动作连贯性、协调性和节奏感以及全身力量发展是否均衡。

19.4.7 心理类

19.4.7.1 气质类型

方法:被测者共需3张“808量表”(每张5 min)。每一张表测试前,测试人员应讲清楚本表测试方法,被测者听懂后方可开始测试。当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后,被测者应从表上第一行起逐行由左向右逐个符号查阅,将规定的符号上画一个“—”。要力争不漏、不错(错画后涂改仍算错),查阅符号多者为好。测试人员宣布5 min时间到时,被测者应在当时查阅到的符号上画“√”为标记。

第一表的规定符号:由测试人员从表上8个相似符号中任意规定的一个。

第二表的规定符号:表上每一行最左边的一个符号,即为该行的规定符号。

第三表的规定符号:除与第二表一样,一表上每一行最左边的一个符号为该行的规定符号外,还在“*”和“*”两个符号中任意制定一个,为本次测试规定的条件抑制符号。凡紧接在规定的条件抑制符号后面的一个符号是原来按第二表测试方法划“—”的符号时,则改为在该符号上划“○”(否则为错)。

19.4.7.2 简单反应时

方法:被测者呈坐位,用优势手拇指轻按在按键上,或者用右脚轻放在测试踏板脚动按键上,注视屏幕上的小灯。当出现亮点(红灯)后,立刻用手按键,或用脚前掌轻点开关,越快越好。共测5次,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剩下的3次取平均值,取整数记录。

19.4.8 教练员评定

19.4.8.1 水感

游泳选材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从水感来进行游泳运动员的选材。所谓水感就是指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游进时随身体的变化对水的特性懂得、感知和利用的能力。由于水感是看得见、觉得到而摸不到的,所以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定量分析,应将教练员的经验选材纳入选材评价体系,重点考察游泳运动员的水性和专项能力。

目前关于水感的人认识较多,主要概括为“轻、漂、浮、黏”。水感的准确、全面的含义应当是水感是游泳者对水的特性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感觉和水的某些物理特性所赋予的客观反映。它既包含游泳者对水的特性的感知而表现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综合反映能力,又包括了人体受到水的某些物理特征(水的压力、浮力、阻力)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因此,考虑水感时既要考虑主观因素,又考虑客观影响,二者兼顾。

不过也有人提出“水感”是运动员对水的“自然感觉”,区别好坏在于运动员双手对水的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虽然解说各异,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水感是运动员对水的感觉,控制水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它是运动员水中借力成败的关键之一。理想的水感模式不仅表现在运动员对水的喜爱、渴望感觉上,而且表现在游泳者通过皮肤、肌肉、关节等神经感应器对水的重力、浮力、压力、阻力、速度、温度敏锐感知反应上,以及产生速度感、方向感、节奏感、频率感的综合能力上。从外观上看,水感整体表现在运动员在水中姿势的平衡、身体的漂浮、转身动作的翻滚和呼吸、血液循环系统的良好协调能力上。给人总的评价是动作符合生物力学特征,阻力小,速度快而均匀,动作配合协调连贯,姿势漂亮,身体轻飘,在比赛中技、战术能够合理准确运用,如泳坛传奇人物波波夫(Popov)、索普(Thorpe)等。

19.4.8.2 水感的测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不断地研究水感的测试方法将更为具体化、简单化和实用化。在对水感的定量测试的问题上,必须正确地选择和确定测试的内容。由于影响水感测试的因素很多,在选择和确定定量分析的内容时,应当力求测试内容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由于条件限制,一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和对游泳影响最大的测试内容。

赵秋蓉认为,应该从方位感、时间和节奏感、速度感、肌肉用力感、浮力平衡感5个方面对水感进行定量测试。向伟等认为,应该从速度感、定向感、重量感、浮力平衡感、位觉5个方面对水感进行定量测定。在他的一系列水感定量测试内容的研究中不断完善测试指标。廖品松认为,最具代表性和对游泳成绩提高影响最大的测试内容有浮力、关节的退让和肌肉的减波程度、水中平衡感觉、皮肤触觉、本体感觉和水中定向能力6个方面。

多年以来对于水感定量测试指标的内容有很多研究,随着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我们认为比较全面的还是廖品松的对水感定量测试指标的研究,其包括浮力、关节的退让和肌肉的减波程度、水中平衡感觉、皮肤触觉、本体感觉和水中定向能力6个方面,这6个方面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自己的探索的结晶的结合。这6个指标可以全面测试“轻、漂、浮、黏”和其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和测试内容。而且2009年发表的《采用有效指数定量评价游泳水感探讨》就是采用了这6个方面作为水感定量测试的指标,这说明6个指标在目前定量测试指标方面是最具有可行性和参考性的。

常规的游泳选材仅从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素质、身体功能、运动心理等方面综合加以考虑,这显然还是不够的。选材要做到能够把运动员出成绩的敏感期与各个竞赛期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即做到科学预测与准确控制的完美结合,这样方能使运动员的运动敏感期出现在各个重要的竞赛期中。如此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则是可期的。因此,选材对于游泳选手的运动成绩敏感期的预测就显得尤其重要。总之,科学选材是创造世界高水平游泳运动成绩的重要前提保证,其作用将越来越得到游泳训练界,特别是广大游泳教练员的认同,进而在游泳选材工作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心理类_运动员科学选材

20 跆拳道运动员科学选材

跆拳道是一项源于韩国的现代竞技武术,以手脚并用为技巧的搏击项目。它不仅可以强身壮体、自卫防身,也是一种形体与德行的修炼,是朝鲜半岛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它由品势(特尔)、对抗、击破、特技等部分内容组成。

本章所述跆拳道运动项目选材主要以竞技对抗跆拳道为主。我国跆拳道自陈中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以来,发展得很快,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跆拳道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跆拳道技术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在于腿法的运用。跆拳道攻击方法中起主导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腿的技法有很多种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可直可屈、可转可旋,威胁力极大,是非常实用的克敌制胜技法。

根据竞技跆拳道比赛规则和项目制胜规律,我国国家跆拳道队曾把跆拳道项目特点总结为:“快、全、连、变、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项目开始采用电子护具记分,并修改部分竞赛规则,之后跆拳道项目特点修改为“快、高、全、连、变、准”;另外,跆拳道精神被总结为:“礼义廉耻、坚忍克己、百折不屈”。本章将围绕跆拳道项目竞赛特点和精神特点,简要论述竞技跆拳道的科学选材方法。(www.guayunfan.com)

20.1 选材的基本要求

(1)选材年龄。男女年龄均在7~16岁。

(2)身体形态。形体匀称,身材比例合理,肌肉发达,胸阔、肩宽、髋窄。为满足击打动作的高效性,特别是满足“高”的特点,击头动作不受局限,有效扩大击打范围,运动员须具备上肢长度适当,下肢相对较长,小腿相对较长的体形特点。

(3)运动素质。速度快,爆发力强,下肢缓冲性好,核心力量均衡,平衡能力强,动作灵活、稳定,腰部、腹部、背部、臀部、腿部力量是关键,踝关节活动度大、稳定性好,柔韧素质好。

(4)生理生化。快肌纤维比例大,机体承受击打力强;跆拳道比赛两分钟一局,共3局,局间休息30 s,因此运动员需具备良好的无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机体抗酸力强。

(5)心理品质。神经类型为灵活型、安静型、稳定型,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强而集中,平衡性好,灵活性高,能承受强刺激,自控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较优越的天赋素质和才能基础。智力高或智力超群,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富于想象,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注意力集中,观察力、记忆力强,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强,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速度快。好胜、自信,具有强的活动能力,活泼、热情,具有外倾性。行为果断,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喜欢快节奏、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

(6)技能表现。技术全面,动作快速、连贯、准确,放松自然。

20.2 选材的指标

选材指标如表20-1所示。

表20-1 跆拳道选材指标表

20.3 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20.3.1 形态类

20.3.1.1 身高

方法:被测者赤脚,以立正姿势站于身高坐高计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与立柱相接触,身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被测者的侧面,将被测者头部进行调整,支柱压板水平下移,轻放于头顶最高处,松紧要适度,观察并读取数据。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及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跆拳道运动员的身高要求相对偏高,身高过低不利于专项对抗。

20.3.1.2 指距-身高

方法:将测量尺(超过2 m的钢尺或皮尺)固定在平台上,被测者两脚分开,两臂左右侧平举,上体伏在测量尺上,一手中指固定于测量尺零位,上肢尽量向另一侧伸直,两手臂成一直线。测试人员面向被测者,测量两中指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指距-身高是反映人体上肢长短和肩部宽窄的重要指标,也可反映上肢的相对长度。该指数数值适度较大时,可在专项对抗中有效地扩大防守范围。

20.3.1.3 下肢长B/身高×100

方法:大转子上缘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该指标反映下肢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下肢适度较长可保证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幅度较大,动作舒展。跆拳道技术主要以下肢动作为主,不少动作的幅度、难度和用力强度都很大,下肢较长可有效获得对抗优势。

20.3.1.4 踝围/跟腱长×100

测踝围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测试人员用带尺在左小腿踝关节上方,以水平位置量其最细处的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跟腱长方法:被测者面向墙,两脚并拢,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试人员于腓肠肌内侧腹下缘画一测量标志,然后令被测者还原成站立姿势,量其内侧肌腹下缘标志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该指数反映踝围与跟腱长的比例关系及小腿的形态。踝围较小而跟腱较长,则小腿肌肉收缩的作用力集中,有利于踝关节的蹬伸,小腿爆发力强,从而有利于各种踢腿动作的完成。

20.3.1.5 髂宽/肩宽×100

测肩宽方法:被测者两脚分开与髋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其身后,先用食指骨肩胛沿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再用测径尺量两肩峰间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测髂宽方法:被测者和测试者位置同肩宽测试。测试人员用两食指摸及髂嵴外缘,用测径尺量两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误差不得超过0.5 cm。

跆拳道要求运动员动作迅捷、灵巧、准确,运动员髂宽小、臀薄,则身体相对较轻,也有利于绕身体纵轴的转动,动作可更灵活。这一指数越小越好,但应以骨盆窄为主,肩宽过大会影响动作的灵活性,不利于各种转身击打技术的完成。

20.3.1.6 小腿长或小腿长+足高,(小腿长+足高)/身高×100

方法:被测者站立,体重落在左脚上。右脚抬起、屈膝将脚踩于凳子上,全脚掌贴于凳面,小腿与凳面垂直。测量人员面对被测者,游标钢尺与小腿胫骨纵轴平行,钢尺的固定齿端触凳面,移动游标,使其对准胫骨点,测量胫骨点至内踝点(小腿长)或胫骨点至凳面的距离(小腿长+足高)。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 cm。

“小腿长或小腿长+足高”是反映体型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小腿长+足高)/身高×100,又叫小腿长指数,该指数表示小腿的相对长短,指数越大,说明小腿越长。

下肢适度较长可有效提高击打范围、防守距离,有效降低击头难度,提高得分率。

20.3.1.7 体重/身高×100

现代跆拳道竞技运动要求运动员既要具有较高的身材,又要有良好的肌肉力量。“体重/身高×100”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体的充实度。一般来说,力量与肌肉横断面积成正比,这个指数大,表明肌肉量和肌力的优势,世界优秀跆拳道选手这个指数都比较大。但指数过大、体重太重会影响动作速度,因此要有一个适当的范围。

20.3.2 功能类

20.3.2.1 心功能指数

被测者静坐时心率标记为P1,然后让被测者从立正姿势开始,按节拍器节奏,在30 s内完成30次匀速蹲起动作。要求下蹲到最大限度,站起时,两手平举,足不离地,最后一次蹲起结束后,立即测10 s脉搏,然后将测得的脉搏数乘以6得到运动后即可的心率,标记为P2,在休息1 min后再测10 s脉搏数,乘以6得到恢复期第1 min后心率,标记为P3,将测试3次结果代入心功能指数公式。

心功能指数=(P1+ P2+ P3-200)/10

该指数越小,表明心肺功能越强。

20.3.2.2 肺活量/体重

方法:被测者站立位,做一次或两次扩胸运动或深呼吸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再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此时所呼出的气量即为肺活量,重复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作为被测试者的肺活量值。

肺活量/体重可反映人体的肺容量及呼吸肌、呼吸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用于衡量肺功能水平。跆拳道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呼吸功能,这就要求其肺活量/体重数值较高。

20.3.2.3 血红蛋白

方法:血细胞计数器。

血红蛋白反映运动员的营养与功能状况,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其变化还能反映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情况。跆拳道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应较高。

20.3.3 心理类

20.3.3.1 光反应

方法:被测者坐在心理功能综合测试仪前,手拿装有信号的键盘,注视键盘上的信号灯,主试发出预备信号口令后按键、计算机发出信号,要求被测试者看到信号后立即做出反应(按键)信号连续出现十次(可减可增)。记录十次反应的平均值(单位:毫秒)。

光反应时简单反应时之一,可测定人对视觉刺激做出反应的速度,数值越小表示运动员的反应越快。

20.3.3.2 选择反应时

方法:使用反应时测定仪对被试进行简单视觉反应时测试。测试时,被试坐在仪器前,手指按住反应盒上的反应键,主试发出预备口令,被试注视信号盒,当随机刺激呈现,即反应盒上的8个指示灯中的随机一个点亮,要求被试迅速按下对应于该指示灯的目标键。其中从刺激呈现到被试手指离开反应键的时间为反应时;被试手指离开反应键到被试按下目标键的时间为运动时。每个被试共测量10次,剔除反应错误的次数,计算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和运动时。

测定人的视觉动作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可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选择反应快、准,运动员在场上的反应也快,动作的准确性也较高。

在跆拳道项目中,获得过成绩的跆拳道运动员的简单反应时均显著快于尚未获得成绩的运动员。即专项水平高的运动员的反应时(简单和专项反应时)要显著更快,说明反应速度快慢是同场对抗格斗类项目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在运动员选材、训练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

20.3.3.3 速度知觉

方法:被测者用最高跑速以下(中速或慢速)跑30~50 m,然后重复,计算两者时间(速度)误差,共做3组,求出误差平均数,误差越小越好。

速度知觉反映了运动员对速度感觉的能力差异。运动员需要精确的速度知觉能力,以对动作和器械使用做出敏捷正确的判断。

20.3.3.4 脚踏频率

方法:将脚踏频率测试仪定时时间设定为10~20 s,主试按“启动”键,令被试开始连续脚踏,听到声响后停止,记录快速脚踏次数。

脚踏频率是测定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的连续快速脚踏次数,可反映运动员腿协调性、长时间做功时肌肉耐受力和疲劳度的变化。完成次数多者,则其在场上的脚步移动较快,同时腿也不易疲劳。

20.3.3.5 上肢敲击频率

方法:被测者先练习左右及前后敲击敲击板三四次,然后,主试下令“预备”“开始”,同时记录时间和次数。到30 s命令“停止”。记录下敲击敲击板的次数。

通过测定在一定时间内上肢连续敲击的次数,可反映运动员手腕和上肢的灵活性和耐受力,以及疲劳度的变化。完成次数多者,则其完成手部动作较快,同时上肢也不易疲劳。

20.3.3.6  808量表测试

测验过程说明如下:

测试可个人或集体进行,测验时要求环境安静、光线明亮,被试功能状态正常,备笔一支,主试将808量表按每份3张准备好,在黑板上画好演示用的符号,并备秒表一块。

主试先用简短、通俗的语言向被试介绍808量表[1]。

施测前,被试将相同的3张量表分别编为1、2、3号,备做3种难度测验用,并认真填写1号表表头各栏目内容,2、3号表可仅填写姓名,填好后放入抽屉或反面朝上放在桌上。

(1)1号表测验。规定2个标志符为全表的应找符号,即每一行要找的都是这两种符号,无论是单个出现还是同时出现都是应找的。(此种方法观察被试分化抑制建立的速度,可反映大脑皮层分化能力。)在测试前,主试在黑板上演示查找方法,待被试明白后,公布应找的2种符号,开始正式实验。被试在听到“预备”口令时将1号表翻过来,拿好笔;听到“开始”口令后,即可逐行逐个快速准确查阅要找的符号,找到了用笔在该符号中间划一横杠,力争不错划,不漏划,错划后不能涂改(改了仍然算错),漏划不再不划。查完一行,再下一行,直至规定的时间结束。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表翻过来或放进抽屉里,同时拿出2号表,但仍反面朝上,休息片刻(约30 s)。

(2)2号表测验。每行右边线外的2个符号为本行的应找符号,即应找符号每行都变换。不论符号是单个还是同时出现都是应找符号。其余与1号表要求同。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表翻过来或放进抽屉里,同时拿出3号表,但仍反面朝上,休息片刻(约1 min)。

(3)3号表测验。在规定每行2个标志符为本行的应找符号外,还规定**中的一个为特殊符号,凡在特殊符号后紧跟的一个应找符号,在这个符号上不能划横杠,而应划圈。其余与1、2号表同。当听到“时间到”口令时,被试在所查阅的最后一个符号中间打上“√”标记,并立即停笔,将3号表与1号表、2号表一起依次叠好,放在桌上。

测验都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认真配合。

评分方法:每表须统计总阅符号数、应找符号数、漏划符号数、一般错找符号数,3号表还有特殊错找符号数。然后计算得分数、漏百分率、错百分率,最后按标准评定神经类型。

评定出来的神经类型共有16种,分别是:①最佳型;②灵活型;③稳定型;④安静型;⑤兴奋型;⑥亚兴奋型;⑦易扰型;⑧亚易扰型;⑨上中型;⑩中间型;〇11下中型;〇12低中型;〇13谨慎型;〇14泛散型;〇15抑制型;〇16模糊型。神经类型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重要遗传指标。研究发现凡属模糊、抑制、泛散型运动员,即使其他条件再好,最终都成不了才,且不同运动项目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神经类型的运动员。

20.3.4 素质类

由于竞技跆拳道是一项集各项运动素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动作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动作速率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既要运动员具备每场比赛自始至终都保持充沛体力的能力,保证在比赛中正常发挥和有效地运用技术和战术;又同时需要具备力量耐力,即必须具备长时间激烈对抗中有效打击和防御对手的能力,而且这些耐力至少保持到整个比赛结束,否则就不会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20.3.4.1  1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选100 m直道作为测试跑道,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100 m跑可反映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评价运动员的快速位移能力。

20.3.4.2  4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00 m跑可反映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20.3.4.3  3000 m跑

方法:400 m平坦跑道若干条,测试前做好思想动员,要求被测者全力以赴,测出真实水平。被测者至少2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时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被测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000 m跑是反映有氧耐力水平的指标,跆拳道的正式比赛为3回合制,每回合2 min,回合之间休息30 s,而且每次比赛的所有场次都要集中在1 d之内打完,所以有氧代谢能力极其重要。

20.3.4.4 立定跳远

方法:被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屈膝摆臂尽量向前跳,双足着地,丈量起跳线至最后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被测者穿钉鞋,每人跳三次,记录最好一次的成绩,以厘米为单位。

立定跳远可反映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同用力能力,间接体现运动员完成场上各种步法和弹跳动作的力量基础。

20.3.4.5 下腰

方法:被测者在平地或垫子上先取仰卧姿势,然后双手用力将身体推起,使身体呈反弓形,尽量使双手移向双脚方向,当不能移动时,测量手脚之间的距离。

下腰可反映肩、胸、腹、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竞技跆拳道运动以踢法为主,对腿部和腰髋的柔韧性有极高的要求。它是动作质量和动作灵敏的前提和保障。

20.3.4.6  3 min立卧撑

方法:被测者取立正姿势,听到开始口令后,双手在脚尖前扶地成蹲撑,双腿向后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然后还原成立正姿势,即为完成一次动作。连续做3 min,记录合格动作数。成俯撑时,背、腿必须伸直,不得弓背和屈腿;开始和结束姿势必须立正,动作不合格,不予计数。

3 min立卧撑可反映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以及神经系统兴奋转化。

20.3.4.7  1 min屈腿跳起×3组

方法:被测者选择优势腿作为起跳腿,另一条腿屈曲,记录1 min跳起的次数,连续测三次,记录最好成绩。

该指标可反映运动员的连续跳跃能力,同时可评定运动员意志品质。

20.3.5 专项类

现代竞技跆拳道技术日益向高难度、强竞争、重效果的方向发展,竞技技术由于受竞赛规则的限制,趋向简单化,更加经济实用。在此我们可选取跆拳道竞技中的常用七种脚法(劈腿、横踢、前踢、侧踢、旋踢、后踢、双飞)和一种拳法(直拳)的攻防动作,动作的自由组合采用脚靶技术、护具技术的方式加上竞技实战,作为技、战术能力的评价指标,测定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能力。

此3项评价指标是综合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由教练员评定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能力,技术规范程度及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

20.4 选材评价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7~16岁的男女跆拳道运动员选材。

(2)各项指标的评分,一律用测试时拍摄的骨龄片确定生物年龄,根据生物年龄进行评价。

(3)若缺少由运动队负责测试的指标,则形态、功能、心理分别按占类别满分的比例计算得分。综合得分由形态、功能和心理的原始分占三类别满分之和的比例计算。

20.5 评分

(1)采用五级评分制,各指标所对应的等级的分值如表20-1所示。

表20-1 各指标对应的等级分值

(2)评分计算。指标得分等于各指标得分分别乘各指标权重,类别得分等于各指标得分之和乘类别权重。

(3)总分与评定等级关系。总分在80分及以上为优秀;总分在70~79.9分为良好;总分在60~69.9分为中等;总分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

(4)评价完成后在现有队员之中,“优中选优”。

(5)本评分及评价方法仅供教练员参考使用。

20.6 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跆拳道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如表20-2所示。

表20-2 跆拳道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类别权重和各指标权重分配表

续表20-2 

【注释】

[1]这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测验,通过测验可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心理稳定性水平和特点,对提高心理素质、完善自我有参考作用。为了搞好测验,应做到:①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②注意力集中听讲解,不理解的问题在答疑时间及时提问;③一切行动听指挥,按统一的要求、规则、方法进行测验,不可自行其是。测验是要求大家认真、快速、准确地将规定要找的符号按照统一的规则找出来,要求在5 min内找出的符号尽可能地多,并尽可能不错找、不漏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