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定向阅读教学模型交互作用关系的修正

心理定向阅读教学模型交互作用关系的修正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定向阅读教学模型交互作用关系的修正_技术优化学习的理第一节 心理定向阅读教学模型交互作用关系的修正通过对第六章的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使得我们对该模型涉及的几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将阅读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反作用于阅读过程,通过学习者积累的知识经验、激起的情感、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调整,对阅读心理活动进行重新定向。

心理定向阅读教学模型交互作用关系的修正_技术优化学习的理

第一节 心理定向阅读教学模型交互作用关系的修正

通过对第六章的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使得我们对该模型涉及的几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首先,我们认识到情感因素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它是与认知加工过程并行的,有认知过程就有情感过程。其次,阅读结果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的影响反作用于阅读过程的(图7-1连接阅读结果与情感因素、知识经验因素的是单向的虚线,阅读结果与学习者控制之间的连线变成双向的)。第三,学习者根据这些内部心理因素的变化,为阅读学习活动重新定向,实现对阅读过程的自我调控。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情感因素定向阅读学习活动的心理操作顺序应该如图7-1所示。

(图中的序号1、2、3、4、5、6代表阅读心理操作的顺序)(www.guayunfan.com)

图7-1 修正后的心理定向阅读模型

根据这样一个阅读学习活动的心理操作顺序,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心理活动、学习活动、认知过程、阅读结果四个方面将其展开,具体的展开过程如下:

以情感因素进行心理定向,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兴趣,引起注意,通过听读、观察等各种活动,调动感官去感知课文,形成课文的初步表象。

上面这一环节是阅读心理过程的核心,学习者与课文的交互作用目的在于语言解码,形成课文的表征。表征在心理学上是指外在世界转化为心理事件的历程。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表征学习的概念,他认为表征学习主要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他们代表什么,其主要内容是词汇的学习。

上面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加工,在课文表征的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

这一环节是在阅读者对于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以后,通过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品味,以及有语气的朗读去体味语言文字的思想性,实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实施该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阅读结果。按照这一因素实施操作,首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经验的基础上,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接收新的知识和情感,形成新的心理结构;在学习活动上的表现就是复述或概括段落、篇章的大意;认知过程就是问题解决;最后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情意建构的目的。

这一过程既是一轮语言解码的终点,又是新一轮解码的起始点。不论阅读者采用哪一种形式的阅读结果输出,它都是通过对学习者通过阅读积累的知识经验、激起的情感、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调整,来实现阅读心理活动的重新定向。对于情感因素心理定向阅读教学模型,它是通过直接调节学生的情感因素、感知课文的方式、表象的再次同构,实现这一心理重定向的。

根据展开后的阅读学习过程,我们看到修正后的情感因素定向阅读学习过程有这样几个环节,这些内部学习事件是这样描述的:

(1)通过学习者控制的情感因素进行心理定向。

(2)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与课文进行交互作用。

(3)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从该模型理论上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学习者控制将解码的结果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二是对于一些简单的、低层次的阅读学习,可以不经过这样一个环节,而直接将解码的结果作为一种学习结果输出,同时以认知和情感两种方式对心理活动进行重新定向。但是在谈及该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时,我们强调有意义阅读,强调意义建构,因此通过学习者控制将解码结果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对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在学习者控制下,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产生新的心理结构,以一定的阅读结果的形式输出。

(5)在学习者控制下,在对语言文字的认知的基础上,激发或调动情感因素参与阅读过程,实现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

(6)在学习者控制下,实现情意建构的目标。同时将阅读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反作用于阅读过程,通过学习者积累的知识经验、激起的情感、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调整,对阅读心理活动进行重新定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