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塬乡河坝小学_会宁校史

新塬乡河坝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塬乡河坝小学_会宁校史新塬乡河坝小学会宁县新塬乡河坝小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是当地农户自发建起的私塾。直到1962年春,才由陇西师范肄业的冯炳耀重新挑起了教师的重担,打开了“河坝学校”的大门,同时也迁移了校址。终于在1969年9月,一所戴帽初中的“河坝七年制”学校成立了。学校成立后,先后由赵有福、王友贤、冯炳文等来校担任校长一职。2006年8月,赵宗礼被任命为“河坝小学”校长。

新塬乡河坝小学_会宁校史

新塬乡河坝小学

会宁县新塬乡河坝小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是当地农户自发建起的私塾。私塾当时寄居在一个庙院内,校园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仅用一孔窑洞做教室,学生只有十多个,聘请一名私塾老师执教。

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上级批准河坝私塾为“公办初小”,又分配来了张万祥(会宁县城人,现已退休)来校任教,后有沈肇述、赵玉谦、江文奇、邱养峰等先后来河坝学校任教,直至1958年发展为有教师2名,学生80多人的公办小学,为高一级学校和社队输送了人才。

从1960年开始的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因群众生活极度贫困无力供给学生,致使在校学生大量外流,造成学校关门长达两年之久。直到1962年春,才由陇西师范肄业的冯炳耀重新挑起了教师的重担,打开了“河坝学校”的大门,同时也迁移了校址。校舍极其简陋,仅用生产队的一间场窑做教室,教师的宿舍问题根本没办法解决。虽然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作为教师的冯炳耀一心热爱教育事业,困难动摇不了他办学的决心,窑洞破了,他带领学生修补,桌凳缺了,他自己修制土台,使这所学校虽然艰难,但一直未停地办了下来。直到1969年,党再次将教育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终于在1969年9月,一所戴帽初中的“河坝七年制”学校成立了。学校成立后,先后由赵有福(现为新塬学区校长)、王友贤(现为会宁县枝阳中学后勤主任)、冯炳文等来校担任校长一职。1972年以后,学校逐渐发展为拥有教师14人,学生300余人的独立初中。当时县教育局一次性拨了9000.00元基建款,修建起了1幢3间的正规教室,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成为全乡办学设施较好的学校之一。

1981年,党胜利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精神鼓舞下,全国教育形势更为喜人,通过整顿、提高,调解了教育体制,调整了学校布局,就在这同时,河坝七年制学校也被撤消了,只保留为五年制小学。无论教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均得到加强和充实,当时有教师6人,学生100多名。(www.guayunfan.com)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跃发展,党对教育事业更为重视。1991年县上成立了县教委,乡设有乡教委,对各级学校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奋斗方向,调整和加强了学校的领导班子。

1992年春季,李金富被任命为“河坝小学”校长。他上任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狠抓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职责和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教育教学措施。在实施中,做到了计划争分秒、落实不动摇,仅短短一年多时间,学校面貌有了起了很大改观:新建教室4间,宿舍、仪器室3间,水窖1眼、时有教师7人,学生160人。

2006年8月,赵宗礼被任命为“河坝小学”校长。他上任后又迎来了“寄宿制改造工程”。学校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90平方米,其中教室占地358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32平方米,体育场地2000平方米。在校学生有210人,教职工10人,固定资产21万元,专业实验设备0.9万元,学校图书1500余册,基本可以满足在校学生的阅读需求。

在“新课改”春风的吹拂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遵循“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校风,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作风,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奉献精神,创建各尽其才、各尽所能的工作育人环境,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手,全校上下广泛开展各种教研教改活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在党政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下,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所标准化、园林化的小学已呈雏形。现在,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趋向网络化;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展现时代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日新月异,不断走上新台阶。今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课改理念,加大课改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成绩,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规模再上新台阶。

(供稿人:赵宗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