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_探索与创新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_探索与创新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_探索与创新_人本谢凤华 翟晓叶[摘 要] 本文以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必要性为切入点,针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_探索与创新_人本

谢凤华 翟晓叶

[摘 要] 本文以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必要性为切入点,针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学生自我发展都急切需要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政府、社会、高校应实现联合,从创业教育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等各方面落实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 创业教育;就业形势;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毕业即失业”问题出现,教育部于2010年明确指出,在专业教育基础上,高等院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国家大力推行高校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仍未达到理想效果。2011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仅为0.9%。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进行剖析,找出问题根本所在,调整高校创业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发挥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更大作用。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www.guayunfan.com)

经济危机仍在继续,企业生存艰难,经济发展遇阻;大学生能力被社会怀疑,文凭贬值迅速;大学生数量庞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新形势下,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和成功率成为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世界经济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农业经济时期的资源驱动、工业经济时期的资本推动相比,知识经济是学习驱动,是知识驱动,是创新驱动。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已成为中国21世纪重要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大量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必不可少,只有创新型人才的参与,才能确保创新型国家的成功和尽快实现。大学生具有高水平专业理论知识,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开阔的视野,敢闯敢拼的个性,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创新的主力军。国内外实践证明,很多优秀创新型管理人才都早在高校脱颖而出,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改革大学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和社会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是加快自主创新、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世界工厂”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2.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宣言明确指出未来毕业生将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等教育必须关心学生的创业技能培养问题。1999年,我国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系统提出创业教育概念,“加强对教育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很多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认识不足,创业教育在提出十多年后,中国大学生创业状况仍未有大改观。提升全民素质,必定需要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丰富高等教育实践内容,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和强烈竞争意识,磨炼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

3.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

1996年,高校不再给毕业生分配工作,“双向选择”进入社会视野;1999年开始,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200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115万,2004年达280万,2006—2010年分别为413万、495万、559万、611万、631万。据有关数据计算,2007—2009年平均就业率近69%,2009年待业人数达196万。2012年,我国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21世纪初的6倍多。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紧张,高校毕业生与“农民工抢饭碗”现象时有出现。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企业却面临招工难困扰,这种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大学生就业观念、高校教学模式仍然不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未消除,经济不确定性对未来就业影响会更加明显,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更多大学生加入创业队伍变得刻不容缓。

4.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通过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种能力,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磨砺学生意志,能为大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高职创业教育的“引领者”贾少华曾认为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心及待人接物基本礼仪,有利于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积累宝贵财富。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定位不准确

2004年开始,国家和教育部出台了很多有关高校创业教育政策,鼓励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这种政策引导明确了创业教育地位,但是却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导致高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偏离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中,教学任务仍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把创业教育看成“可学可不学”的边缘课程;仅把创业教育当作促进就业手段之一,未理解创业教育对培养创新素质的意义;创业教育属于精英阶层,创业教育未全面展开,各种教育形式宣传力度不够,只有极少数人参加,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者。学生对创业教育本质认识不清,认为参加创业教育目的仅在于为创业做准备,不打算创业就没有必要参加创业教育,未真正认识到对自己创新能力的熏陶作用;只有家庭条件富足的学生才有创业基础,才有参加创业教育的必要;只要有创业意识和点子就能成功,未充分认识到创业过程的艰辛。

2.专业师资队伍匮乏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有两个来源,一是本校老师兼职或全职任教,二是聘请的企业高层。相对于本校老师,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更强实践能力,能够以亲身体验传授学生创业思想,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繁忙,一般只采用讲座形式教学,次数少,时间不固定,彼此所讲内容不衔接,教学效果不明显。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虽然科研能力较强,绝大部分却未经历过创业实践,只是参加了就业课程或者SYB/YBC创业课程等简单培训,其执教的创业课程教学质量并不高。据报道,截至2008年11月底,举办了6期的“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全国高校培养创业教育骨干教师总数不到1000名,而全国普通高校有1908所,平均一所大学只有0.5位创业教育骨干教师,何况中、东、西部教师队伍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骨干创业教师更加少。由于利益机制驱动,高校教师更愿意兼职EMBA/MBA教师,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原有短缺度。

3.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成功创业率平均为3%,而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23%—25%,两者相差7倍。大学生创业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资金是影响大学生创业难题,资金缺乏会导致高校创业教育设施不完备,未能提供实际体验或模拟创业基地和场所,不能让大学生在创业前期真正体验创业过程,影响大学生对创业全面认识;虽然政府建立了一些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创业贷款、税收减免等程序复杂,寻租代价大,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很少能享受到这一优惠。对于大学生创业过程,国家还没有建立指导和培训机制,现阶段大学生创业完全是独自摸索过程。家庭、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认同度不高,大学生回家养猪、卖菜被大部分家长认为是全家耻辱,缺少家庭支持和社会舆论鼓励,在精神上挫败了大学生创业激情。

4.课程体系不完善

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最早,到目前已经具备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了十多年发展,却仍未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仍然未引起重视,属选修课课程,安排的课时少;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离,不纳入个人培养计划,也没有融入专业教育。很多院校利用讲座、竞赛、参观等方式进行创业教育,整个创业教育过程显得非常零散、无组织化。当前结合我国实际经济环境的创业教材很少,更多的是讲授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经验,仅有的教材也都是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进行创业经验交流,内容大致相同,可复制性较低;书本内容未体现创业专业特点,创业内容一致,没有针对性。政府有必要集中各阶层意见,编制一套价值高、适合国内经济环境的专业创业教材。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1.明确创业教育定位

创业教育定位影响创业教育各方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融入素质教育理念,把创业教育功利化色彩淡化,把创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开创性人才,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塑造创业者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统一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而不是仅仅当作培养未来老板的速成教育和解决学生就业临时对策。停留在精英阶层的创业教育固然有其存在理由,但是学校更应该从教育公平和全民素质提升角度考虑,重视全体学生创业潜能挖掘,扩大创业教育覆盖范围。但是,扩大范围应该以学生兴趣导向为基础,学生参加学习,有的是只想了解创业,有的是想通过学习具备更高的创新精神,有的却想要更多实践,成为真正企业家,学校应确立多重性质的教育目标,根据不同意向群体确定培养模式,“一刀切”的做法既浪费资源,也存在事倍功半的可能。针对创业意识特别强烈的学校,高校还可以探索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就专门招收具有强烈创业意识的学生,重点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品格,成立投资基金,支持学员“真枪实干”,为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实力限制,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专兼结合”,实行专业化和多元化战略,积极引进各界精英,形成一支以专业教师为基础、兼职教师为骨干的相对稳定教学团队。对于学院派教师,政府、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有创业实力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当中;学校要鼓励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参加校外企业实地调研;建立表彰机制,激发教师进校外企业实践动力;在一定条件约束下,允许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和创办企业,增强教师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设施下,提高高校创业师资力量的重要方法是扩大参加创业指导培训研修班教师的数量,增加培训次数和周期,如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高级研修班。兼职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应该聘请一大批成功的有知名度的创业名人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对各位兼职教师的教学内容给予一定限制,建立各内容的衔接性。另外,地方政府应支持建立创业指导服务机构,聘请有实战经验的成功创业者担任创业导师,建立“双导师”制度,对有创业意向和正在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咨询服务和跟踪辅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3.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高低受课程设置影响。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将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当中,调整当前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创业教育课程应由理论课程和相关创业实践课程组成。理论课程需围绕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而展开,开设如“社会学”“心理学”“创新学”等课程。相对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实践课程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应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同时逻辑性较强、实际意义丰富的核心课程,如“创业教程”“创业名人传记”“创业成败案例教学”,可以借鉴哈佛大学、纽约大学等课程经验,开设“新创企业管理”“创业方向”等。二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素养为目的,以鼓励和提倡创业为特征的实践课程,如社团活动、“挑战杯”创业竞赛、企业精英开设讲座等。三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完善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和巩固创业能力和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如全真模拟创业过程、建立平台促使学生亲身创业等。

4.政府、社会、学校联合推进

创业就业教育的成功开展需要良好的后勤服务和制度保障,这就需要高校、政府及社会形成联动机制。高校层面,要建立创业教育指导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激励体系,调动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创业教育各种形式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名人讲座、创业设计大赛、SIYB,建立辅导机制,多和学生进行创业交流,帮助其深入了解自己,挖掘创业潜能,激发创业热情。政府可以简化大学生创业审批手续,不让审批过程成为大学生创业困扰问题;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扶持政策,增强对新生企业保护;对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创业培训,进行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提高其创业成功率,例如北京交通大学与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共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创业注册提供绿色通道和上门创业指导服务。企业应主动给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定期派遣企业高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讲座,加深大学生对创业过程了解,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社会也需要重新认识大学生创业,营造积极创业氛围。另外,大学生自己应认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就业形势,树立正确价值观,树立正确就业、择业、创业观。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建战略的需要,是就业形势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对于现阶段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政府、社会、高校要组成联动机制,从保障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舆论导向等方面进行解决。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各主体须认真履行职责,大学创业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实,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谢凤华: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翟晓叶: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伦四,郭岚.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11 (9):74-76.

[2]丁养斌,杜宴会.论创业教育环境下如何开展师资队伍建设[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8-19.

[3]李振山,孙振武.实施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0-84.

[4]钱玉霞,吴春庚.试论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定位[J].法制与社会,2011(9):231-232.

[5]刘平,廖康礼.创业禀赋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 (15):81-82.

[6]黄林楠,韩增芳.对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4):87-88.

[7]雷俊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4):149-150.

[8]朱慧斌.浅谈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教育探索,2012(4):151-152.

[9]周宏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8):53-54.

[10]李莉.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1-53.

[11]卢保娣.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4):85-86.

[12]徐玉成,陆娜,贾少华.高职创业教育的“引领者”[J].教育与职业,2012(13):56-58.

[1]谢凤华,翟晓叶,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模式特点、培养质量评估和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011BJG004)和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中外比较的中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质量提高的策略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G2010B020)的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