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_实践出真知西南科

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_实践出真知西南科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_实践出真知西南科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刘海明摘 要 为了改变新闻编辑学教育教学内容和现实要求脱节的状况,本文从课堂策划训练;从易写错、用错、读错的字词入手,狠抓编辑基本功的训练;利用新兴的博客讲授新闻编辑学;借鉴共识改稿制度,讲授修改稿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自主设计报纸等五个方面,对新闻编辑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_实践出真知西南科

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刘海明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 为了改变新闻编辑学教育教学内容和现实要求脱节的状况,本文从课堂策划训练;从易写错、用错、读错的字词入手,狠抓编辑基本功的训练;利用新兴的博客讲授新闻编辑学;借鉴共识改稿制度,讲授修改稿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自主设计报纸等五个方面,对新闻编辑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新闻编辑学;策划;基本功;博客;共识改稿;设计(www.guayunfan.com)

新闻编辑学,是各类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编辑学教材建设,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然而,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研究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客观上存在着一对矛盾,即‘操作性’与‘学术性’的问题”。许多媒体不喜欢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在新闻实务方面能力欠佳。就编辑学而言,这个矛盾同样比较突出。

编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1)教学内容与现实要求脱节;(2)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关系处理;(3)思想性、理论性与操作性并重;(4)理论的新闻价值体系和现实的匹配。

在当前学界重理论、轻实务的大环境下,如何给本科生上好新闻编辑学课,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工作。笔者认为,新闻编辑学的教学理念,应强调培养学生对编辑学理论和编辑工作的感性认识;在授课方法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和实用操作能力。

为贯彻这一理念,笔者尝试从5个方面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利用课堂,进行策划训练

新闻策划在编辑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吴飞主编的《新闻编辑学教程》第一章就是“编辑的策划功能”。笔者在和一家媒体老总谈论编辑学教育时,他首先谈论也是编辑策划。

什么是策划?中国人民大学的蔡雯教授认为:“是指在微观编辑业务开始之前,新闻编辑对媒介产品中新闻单元的总体设计、对新闻报道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

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概念界定,而在于如何让他们懂得策划的基本程序,并付诸实践。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学会“策划”如何教授编辑策划。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策划的选题如果超出他们所熟悉的范围,可能事倍功半。为此,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策划作业”,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专题策划。要求每份策划有专题名称,有编辑的策划目的、策划的具体方案。为让这一专题取得最佳效果,笔者特意将这个专题转给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的教师,力争达到“一道作业,训练到底”的教学效果。

编辑策划章节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全盘统筹意识,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模拟策划训练,懂得编辑的经营之道。

为了巩固策划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笔者给学生安排了第二个策划专题作业:针对在学校附近的公交车上,大学生很少给老幼病残以及老师让座的现象,设计一个策划方案。同时要求,这道作业必须和当前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

每次策划专题的作业交上来之后,在课堂上逐一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同行”的思路。每个学生被告知,今天的同窗,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对手。如果不知己知彼,如果不具有危机意识,在将来就很可能是个失败的编辑。如果你是媒体老总,第一个失败的将是你自己。

经过实战演习以及危机意识灌输,课堂教学的编辑策划训练,基本上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基本功训练,从易写错、用错、读错的字词入手

查阅了国内当前流行的一些编辑学教材,发现很少有专门训练避免容易写错、用错、读错字(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的章节。也许,在教材的编写者看来,这是“术”,不是“学”,当然没必要在教科书里专门讲授。

其实,作为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假如不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很难想象他们能胜任编辑工作。时下,报纸行业流行“无错不成报”的说法。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错别字同样司空见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不管是编辑还是记者,文字的基本功并不过关。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新闻学院从中文专业独立出来,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更是呈现淡化的趋势。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与当前的新闻编辑教育内容存在结构性缺陷有关。比如,强调“本科生阶段的编辑学内容,主要包括选稿、改稿、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图片和副刊编辑等内容”。改稿是个很笼统的说法,许多教材,只是一带而过。事实上,这种基本功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笔者从《编辑手册》中,选取了《校对中容易错的100个字》,逐个练习;挑选了《容易用错的成语》,在课堂上,讲解可能用错的例子。例如:

1)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2)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这是错的。

3)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另外,考虑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对读字、读音要求相对较高,笔者专门搜集了一批容易读错的成语,以强化识字、读音的专业训练。例如:

自怨自艾(yì),不读自怨自艾ài;

疾风劲(jìng)草,不读疾风劲jìn草;

博闻强识(zhì),不读博闻强识shí。

客观地说,这类训练,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感兴趣。但是,以学生为中心,不等于完全迎合其口味。类似这样近乎枯燥的练习,就是一个例证。当然,大多数学生还是作了笔记,以备后用。

三、以博客为例,讲授新闻编辑学

近年来,提高国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博客的勃兴,对博客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博客,首先扮演着编辑的角色。博客的好看与否,衡量着一个博客编辑学养的高低。作为高校的新闻编辑学教育,不可能整天在实验室上课,如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编辑学课程,无疑需要一个能被学生熟悉的媒体作模板。于是,我选择了博客——这一新兴的电子个人媒体,作为编辑学教学的批评对象。

从博客的页面设计、字体大小、字体颜色、图片选用,到音响的播放,博客这个典型的“个人多媒体”,是个再好不过的教学平台,也是个廉价的实习基地,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网上申请自己的博客,编辑自己的博客。

博客就是编辑学的最好教材,高校的编辑学课程教学,如何利用学生对博客的熟悉,融入编辑学理论知识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编辑学素养,而且对促进博客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这个课题,有待编辑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四、借鉴共识改稿制度,学习修改稿件

秦韬玉咏《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人们常说,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裳。“作嫁裳”一词,可能来源于此处。编辑改稿,辛苦自然不说。可是,究竟怎么个修改法,不同的方法,效果截然不同。

台湾的编辑学教育家陈顺孝先生认为,改稿者不一定要比写稿者强,他不必是老师、前辈、长官,而应该是沟通者。他在辅大指导学生经营《生命力》公共新闻网时,发现报社的改稿模式不太能够帮助学生改良写作,于是逐步发展出一种“共识改稿”的制度。

所谓共识改稿分为五个步骤:

(1)记者将稿件上网贴进发稿系统,主编、总编辑、社长和老师分别上网审阅稿件;

(2)主编、总编辑、社长和老师开改稿会议,依序由主编、总编辑、社长表示意见,然后再由老师讲评并做结论;

(3)主编将改稿会议决议写在发稿系统上,并当面向记者转达,记者若有异议,可依序与主编、总编辑、社长、老师讨论,直到达成共识为止;

(4)记者依共识进行改稿作业;

(5)主编检视记者的修正稿是否充分落实共识,若有未臻完善之处,再与记者讨论,要求二度改稿,记者若有异议,可再与主编、总编辑、社长、老师讨论,直到新共识形成并充分落实为止。

多向互动的共识改稿制,摒弃了老师、编辑改稿“一言堂”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为拿到原汁原味的最新原稿,笔者和一些媒体编辑建立了联系,当天的编辑学课上,尽量使用记者(作者)的原稿。然后,请学生当场修改稿件;完毕,分头为他人修改。最后,公布见报稿件,再和学生一起分析,编辑为什么这样修改稿件,以及这样修改的得与失。通过比较记者原稿和见报稿的差异,结合学生自己编辑稿件的心得,使他们逐步积累修改稿件的经验。

五、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自主设计报纸

时下,媒体的不少编辑抱怨高校的新闻教育和实践脱节。的确,学校最终通过考试给学生打分;而媒体,则看的是新手的运用理论的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创新。“就编辑学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来看,大到报纸的编辑方针,小到稿件与标题的取舍与修改,无不体现着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编辑价值判断能力如何得以体现,是衡量新闻编辑学教育成败的标准之一。问题是,怎么评价学生的编辑价值判断能力?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结束之前,提交一份报纸设计方案。当然,期刊、广播节目、电视频道的设计方案,更欢迎。该作业不需要样刊,只要将报纸(期刊、广播节目、电视频道)的名称、命名理由,媒体定位、具体的版面(板块、栏目)如何划分,以及每个版面、栏目的名称和命名理由等相关内容,写出来就足够了。

这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设计工作。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料,许多学生感到吃力。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特意将自己替一个杂志社设计的改版方案拿出来,让学生了解设计报刊的基本思路,作为参考。经过数周的努力,一个个报刊(广播电视)的设计方案陆续交来。其中,以报纸居多,电视频道的方案也有,广播节目的方案仅有一份。

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展,从农民报纸到农民工维权,从旅游、环保、科技、动漫到DIY吧,当然,最多的还属时政类和校园报刊的设计方案。当然,学生的设计方案,相对而言,还很粗糙。不过,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一个由粗糙到精细的锻炼过程。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新闻编辑学课程,从具体的字词、句子的修改,到篇章的润色、增删,再到版面(节目)的组合,最终还要学会高屋建瓴,统筹设计、改造整个媒体,这虽然不是有限的学校教育能完成的,但必要的训练,却是必不可少的。尝试设计报纸,就是一场综合性的专业训练。

新闻编辑学课程的教学,既要讲授理论性的东西,同时也不可忽视实务操作的训练。两者兼顾,学生承受的上课强度有所增加。一个学生在新闻编辑学课程结束后,发出感慨:“做您的学生是件苦中作乐的事!”学习虽苦,只要能有所收获,也就基本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了。

参考文献

[1]王君超.宏观编辑学.的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26卷增1期,2005,11

[2]王卫红.报纸编辑学.课程的导学模式探讨.贵阳: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5,2

[3]吴飞等.新闻编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

[4]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4):17

[5]王君超.宏观编辑学.的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26卷增1期,2005,11

[6]陈顺孝.编辑凭什么改记者的稿.台北:阿孝札记.网址http://ashaw.org/2005/09/post_3.html

[7]陈顺孝.编辑凭什么改记者的稿.台北:阿孝札记.网址http://ashaw.org/2005/09/post_3.html

[8]王君超.宏观编辑学.的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26卷增1期,2005,11月

[9]殇冰浪.给我留言.新浪博客.2006年6月28日.链接:http://blog.sina.com.cn/u/1193610101#gbook_10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