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沟小学_会宁校史

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沟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沟小学_会宁校史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沟小学会宁县新添乡炭山沟小学位于新添堡回族乡东北部的炭山村堡子社。70多年来,炭山小学几易校名,几迁校址,历尽艰难。今天的炭山小学已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1人。在炭山小学的校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教师的足迹。在他担任校长期间,炭山小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沟小学_会宁校史

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沟小学

会宁县新添乡炭山沟小学位于新添堡回族乡东北部的炭山村堡子社。由本村进步人士陈述虞先生于1941年创建,校名为“会宁县新侯乡回河里保国民小学”,学制4年。学校创建初期,在现在的炭山村阳屲川社的庙里上课,陈述虞先生既担任庙官又兼任学东(即校长),负责学校日常事务。当时有教师2人(姓名无从考证),一人为公派教师,一人为陈述虞聘请的私塾先生,两位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延续香火。当时在校学生60多人。学生来源主要是陇江乡(现翟所乡)和新侯乡(现新添乡)的农家子弟。1963年迁至堡子社的堡子中。1975年由校长张寿负责建校迁至现址。70多年来,炭山小学几易校名,几迁校址,历尽艰难。

纵观炭山小学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年—1965年)

从学校创建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段时期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经济的落后等历史原因的影响,再加上当地的少数民族对教育的不够重视,大部分回族孩子,尤其是女孩不上学读书,导致学校生源少,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办学效益不高。(www.guayunfan.com)

第二阶段(1966年—1976年)

即“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波及全国,但由于炭山小学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学校教育几乎没有受到这场政治运动的冲击,学校也因此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而不至于造成重大的损失,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第三阶段(1977年—2008年)

即从改革开放至今。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春天,炭山小学同样挺直了腰板,虽然是小脚走路,但是仍然在不断前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生多了,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今天的炭山小学已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1人。现有教师5人,大专学历的有3人,中师学历的有1人,高中学历1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学校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操场1800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以“教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管理强”为目标;树立“爱校尊师、五育并举”的校风,“精讲多启、攻难求实”的教风,“勤学巧练、全面发展”的学风,不断强化管理机制,优化育人环境。

正是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化,教育教学体制也不断完善,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炭山小学的校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教师的足迹。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和新添乡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姚守谦和牛建勇两位教师。

姚守谦先后在炭山小学工作30余年,多次担任校长,任职期间对学校进行了多次建设和维修,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以及心血和汗水,都献给了炭山的教育事业,是炭山小学工作时间最长,担任校长时间最长的一位教师,为炭山小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牛建勇在担任炭山小学校长期间,团结带领炭山小学的师生们,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学校在全乡的统考中,数年名列前茅,学生人数达到140多人。在他担任校长期间,炭山小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这光辉的扉页上,牛建勇功不可没。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全校师生正在努力营造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校园环境,为创建标准化高水平学校而不懈的奋斗!

炭山小学部分毕业生:

陈自杰 毕业于南京大学。

陈世杰 毕业于兰州工业大学,曾任国务院直属勘察大队大队长,高级工程师

马尙义 曾任会宁县委宣传部部长

马德禄 现任会宁县乡镇局书记

炭山小学历任校长:马维汉、刘海章、殷子克、谢旭安、王旭、展卫宝、董昌龙、许益宝、张寿、王效义、李汉杰、姚受谦、马世海、牛建勇、王斌、马凤明、马文平

(供稿人:马文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