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特点_课程与教学论教程

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特点_课程与教学论教程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特点_课程与教学论教程二、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主体的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新世纪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在20世纪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认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师生双方的地位与作用,人们都大力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特点_课程与教学论教程

二、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主体的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进入新世纪之后,教学改革依然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中国知网的《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文献为例,在《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题名”一栏中输入“教学改革”可以搜索到数以万计的文献,其中,从1990年6月11日到2000年6月11日收录的关于教学改革的文献是6 993篇,从2000年6月11日到2010年6月11日收录的关于教学改革的文献是23 672篇,比前十年增长了两倍之多。从这些数据中就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在我国越来越受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平均每个月有20篇反映教学改革的理论成果问世。

21世纪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改革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学改革相比,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21世纪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教育教学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在21世纪,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学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从网络上迅速获取十分完整而正确的答案。孔子当年所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已被谷歌公司改成了两句广告词,“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知”;同时也出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的说法。不仅知识的获取如此方便,知识的储存同样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十分方便。在这种时代,如果还把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有人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目标的演进时提出,21世纪教学目标发展的特点是“多元整合”。[23]多元整合也是指目标包括的内容的增多及其相互之间的调整。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目标改革实践的同时,还应十分注重教学理论的研究。有人对改革开放以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研究教学目标的学术论文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每隔10年,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教学目标的论文就要增长一倍。[24]刚刚跨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就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课程改革,这轮课程改革也对中小学的教学目标的改革发生了很大影响。在本节的后面要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要对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为避免重复,这里不作详细的介绍。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中小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很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人在研究我国教学方法的改革时,列举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方法有33种、学科教学新方法17种。[25]20世纪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如何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如何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广大教师比较关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进入21世纪之后,再没有出现类似魏书生六步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等有影响的新方法。但是,广大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截至2011年6月上旬,在中国知网《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题名”一栏中输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搜索到5 714篇文献,其中,从1990年6月11日到2000年6月11日收录的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文献只有377篇,从2000年6月11日到2010年6月11日收录的有关多媒体教学的文献是4 688篇,后十年比前十年增长了十几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各种各样的课件走进了课堂,也走进了市场。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新世纪教学方法改革带来新特点的同时,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需要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本节第三部分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新世纪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教学内容的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政策性指导。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计划、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教科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新的科目进入了课堂,如科学、历史社会,一些新的课程走进了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如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www.guayunfan.com)

新世纪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注师生关系和师生在教学中地位的变化。在20世纪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认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师生双方的地位与作用,人们都大力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实际上,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在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支配下,很难做到“学为主体”,因为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新世纪的首轮课程改革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改变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新世纪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门活动课程,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性学习,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再也不可能采用传统的“教为主导”的方式,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发展是在他们发挥自身能动性和积极性的活动中实现的。如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一种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则很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