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改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_耕耘教育收获成

新课改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_耕耘教育收获成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改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_耕耘教育 收获成新课改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锦州市第四高级中学 翟冰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以前的大纲,课程标准继承了语文教学的许多优秀传统,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分为以下六个层次。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阅读只要持之以恒,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新课改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_耕耘教育 收获成

新课改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锦州市第四高级中学 翟冰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起码也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则体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之中,体现在课程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之中,体现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目标之中。较之以前的大纲,课程标准继承了语文教学的许多优秀传统,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语文素养”。而一些以前缺乏的或不甚关注的“语文素养”得到了重视,这些新认识大致有如下内容。(www.guayunfan.com)

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人文素养要求。如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关心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提高文化品位。

突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要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认识。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作品、编者、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注重写作的个性化表达和内容的实用价值;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高度重视。

力求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书本学习与生活学习相结合。

大力提倡发展性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业上的发展。

语文素养分为以下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提高语文素养,就要多阅读。在阅读的时候,边读边思考,用心去读,去品。思,是对文章感悟不断加深的过程,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品,才能体会到作品写法上的妙处。读完一篇文章,了解了哪些新的内容和知识?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喜欢?尽可能地有针对性地写出阅读心得,并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观点都说明了多读书的益处。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高的人学好语文的经验就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阅读时,还要读出形象,因为以形象感人,是文学作品中的突出特征。借助想象的翅膀,让作者所描绘的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阅读只要持之以恒,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使我们感悟着“读书能启人心智,学习知识应知行结合”的深刻道理,感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浓郁的思乡情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那强烈的爱国之情。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