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_农村学校管理改革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_农村学校管理改革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_农村学校管理改革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康乐县第一中学 杨爱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评价”中对学生评价的要求是这样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很显然我们过去采用的是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这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全面”意味着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从不同侧面评价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_农村学校管理改革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

康乐县第一中学 杨爱平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评价”中对学生评价的要求是这样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功能的变化

从新课程对学生评价的要求可以看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和标准,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是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及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强调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www.guayunfan.com)

二、重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改变单一的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的发展性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转变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裁判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新课程把学生在活动、合作、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找准今后发展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

三、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是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很显然我们过去采用的是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这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全面”意味着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从不同侧面评价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生活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用同样单一的固定标准去评价学生,就好比拿着一个规定尺寸的圈去从一颗苹果树上选苹果,尽管树上长满了又红又大的好苹果,但被选上的注定会没几个。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而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虽然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但评价的标准就是建立在这种差异之上的,是以客观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为依据,以发展为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科学,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来完成,而依据往往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班主任观察到的学生的一些表现。这种评价带有明显的甄别功能,常常作为终结性的评价。事实上,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的评价由班主任一家说了算,容易出现片面的有时甚至是纯主观的评价结果。

而新课程首先在课程标准上强调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融于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评价上就不能采用单一的评价主体,而要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这个主体是有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干部、同学、学生自己、家长、亲友、社区成员等参与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唯有如此,才能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表现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作出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不但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而且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再者,评价主体之间的互补作用也能克服单一评价主体评价的片面性,从而使学生更能全面认识并发现自己的某些特长和闪光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发现自己以往可能没有注意到的自我的优点和过人之处,给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我校实施新课改之后,改变了以往由学校主要依据学生成绩评定“三好学生”的评定办法,试行了“新三好学生”的评选办法。这“新三好学生”第一即在校“好学生”,对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学生,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班同学就可评为在校是个“好学生”;第二,由家长和亲友从学生在家是否尊敬长辈,是否自觉干家务活,是否参加家庭劳动等表现来确定在家是否是一个“好孩子”;第三,由社区和街坊邻居来评价学生在大家眼中是不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这样,由老师、学生、家长、邻居共同评出了在校、在家、在社会分别是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的“新三好学生”。由于评选“新三好学生”的这些基本要求是一个中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评上“三好学生”。这也促使学生们在平时就要想到自己是个“三好学生”,言行举止都要用“三好学生”来约束自己。

这种评价方式采用了教师、家长、学生、学生亲友、学生邻居和社区等作为评价的主体,使学生对评价非常重视,更好地发挥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拓展了评价视野,丰富了评价内容,变单一的班主任班级评价为综合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极大地提升了评价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评价回归了教育的初衷。

五、评价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

除了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以外,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方面很难用书面测试成绩来评价,全面、准确和及时地评价学生,需要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比如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够反映出他的一些特点,而这些表现是复杂的,往往是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而变化的,这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一些表现,从而做到评价的全面、准确和客观。因此,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更能捕捉到能真实反映他们学习情况的一些信息。如实验操作及问题研究中,每人的表现不单是知识积累上的,也能表现出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分析思考方法和动手能力等,还能表现出学生研究问题是仔细还是粗放,是求真还是马虎等。

对于以上这些方面的评价可用“活动观察法”获得评价点。比如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就能发现一些在课堂中无法发现的特点及某些方面的特长,也能暴露出一些平时隐藏起来的问题和毛病。

另外,鼓励学生重视并充实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好方法。学生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不断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既能记录成长的美好时刻,又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

六、案例展示:一堂探究课中的学生评价

初次接触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和学生共同面临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新问题。

经过反复思考和与学生们的商量,我们都觉得如果探究的问题太大,过程就会很复杂,遇到的困难也可能很多,学生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究的。因此我和学生将问题确定为:研究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这个问题虽小但趣味中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都有了,还能联系教材中的知识点。重要的是探究这个问题就能完整地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为以后的探究问题积累经验。

课题确定以后,我根据学校地处多民族地区且学生刚上高中这一特点,对学生探究小组的成立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①自己组合,限定人数(5-6人);②根据班级男女同学人数比例规定,小组男女成比例搭配(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与异性交往);③同一小组必须由不同民族组成(不同民族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可互相了解生活习惯,学会互相尊重和谐共处);④同一小组不能是同一初中毕业的(因为刚上高中不久,学生互相不了解,这样要求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怎样和不了解的人打交道,提高社交能力)。

学生们根据这个要求很快就确定了小组,并明确了分工,他们自发地选出了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兴趣之高、行动之快、考虑问题之细致都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高兴的是他们计划二十天内完成,并且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几天后,班长和课代表来找我,不是咨询和探讨,而是要求提前结题。于是我们商定在十天后的晚自习进行总结,我负责联系多媒体教室,其余工作由学生们自己完成。

到了周四晚上,我请了几位老师来参加学生的汇报交流。学生们究竟探究得怎样,当时的我心里没底。我抱着哪怕失败也是第一次尝试的心情观看了十个小组的汇报交流。

结果发现学生们组织得有条有理,发言人介绍探究过程,全小组同学站着鼓劲,不时还有人做补充。我看到每个小组都制作了形态各异的不倒翁。听着发言人虽显稚嫩但认真的讲解和对同伴的介绍,品味着主持人对每个小组的点评,正感到高兴之时,更让人震撼和叹服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一组学生将他们拍摄的主要探究的过程DV放到了电子白板上,在自拍的短片中,他们接力式的讲解很连贯也很精彩,看得出是经过反复排练的。对此,老师和同学们频频点头肯定,并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和褒奖。汇报结束后,学生评委和教师评委共同为每个小组打分,并由我做点评。

通过这个活动,我这个教了多年高三课程,早已习惯了归纳总结指导的老师,真正体验到了新课程带来的震撼,我用五个“没想到”评价了学生的表现:没想到组织得如此之出色,没想到参与热情和效率如此之高,没想到探究和制作如此仔细,没想到汇报如此大胆和精彩,没想到学生点评如此到位和准确!

关于自我评价,学生们在结题报告中有这样一些话,有同学说“我的动手能力还不错”,另一个说“我发现我的普通话讲得不比别人差”,还有些写道“我有胆子小的毛病”或“我想问题不如其他同学灵活”,让人感触很深。是啊,新课程背景下,这种评价不正是最好的激励和鞭策吗?

通过这个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中,学生学习了合作学习,探究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更体验了小组内的互评(分工也是一种评价)。而主持人的点评,学生评委的评价,教师(非科任教师)的评价、任课教师的点评、把主体多元的、多角度的学生的评价有机地融入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收获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