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文化重建_农村学校管理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文化重建_农村学校管理改革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学校应当“以校为本”,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为此,全面反思并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制度,并以此打造先进的学校管理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重建农村学校文化的重点内容之一。

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文化重建_农村学校管理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文化重建

会宁县桃林中学 王俊锋

一、新课程呼唤农村学校文化重建

在广大农村,至今还有许多学校忽视学校文化建设,不少校长和教师认为,学校文化带有空洞抽象的理想主义色彩,不能迅速解决当下学校事务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因而,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还很薄弱,落后的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障碍。实践证明,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特色品牌的形成,教育环境的优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事实上,学校文化建设并非抽象空洞,在任何一所学校中,文化并不稀缺,因为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文化,它体现在每个教职工及学生的言行中,融化在与学校相关的每一个物质或精神的形态中,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同的学校对应着不同的学校文化,不同的学校文化决定着学校不同的命运。从这个问题意义上说,一所学校的表层竞争力是质量的竞争;中层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而深层竞争力是文化的竞争。当前,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校传统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载体,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甚至可以说,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为此,按照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精神,对现行学校文化进行全面反思,努力构建一个蕴含素质教育理念,反映课程改革精神,体现农村特色的农村学校文化,成为当前农村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一项势在必行而又影响深远的工作。

二、农村学校文化重建的重点内容(www.guayunfan.com)

学校文化,从内容上来看,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既包括学校的建设设计,校园的绿化,也包括校风、教风、学风、集体舆论,规章制度等精神形态内容。因此,学校文化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出发,我们认为,当前推进农村学校文化重建工和的重点内容应该是:

(一)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统领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二)确立“以校为本”理念,为学校文化重建工作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我国学校管理,历来注重自上而下的学校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受行政部门的影响很大,成为行政机构的执行部门,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自然而然也都随之行政化。好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得到落实,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为此,学校应当“以校为本”,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

(三)建立学习型学校,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文化。

考察众多学校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完全由师资水平和物质条件所决定,而隐藏于其背后的学校核心精神以及由此科学管理出来的核心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学校之所以薄弱,关键在于核心精神虚弱,核心能力不强。形成一所学校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的关键在于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和学习文化的形成。因此,建立学习型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是重建农村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打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文化。

实践证明,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新型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新课程改革寸步难行。为此,全面反思并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制度,并以此打造先进的学校管理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重建农村学校文化的重点内容之一。

(五)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学校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体现着时代特征,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如何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使学校的设施、设备和环境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成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为此,把校园环境和设施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重新规划学校物质环境,从校舍布局,设备配置,到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都要坚持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农村学校文化重建策略的思考

农村学校文化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总结我校近年来的文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保障机制。

第一、校长要加强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校长创造和经营学校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文化统领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建设过程,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升华过程;也是校长管理理念的传承、发扬和光大的过程。因此在农村学校文化重建过程中,校长要自觉加强自身文化理论知识修养,努力提高自身创造和经营学校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第二,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在现实中,直线型的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与态度造成中国学校的整齐划一,学校的行为、制度、物质和精神都是上级管理部门要求的和给予的,在这种状态下,学校不可能有特色文化,更不可能有原创性文化。因此,在文化重建过程中,不能仅仅提高学校文化重建,而必须同时提出教育行政文化的重建,大力推进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行政管理职能,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直接干预,增加办学的自主权,从而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第三,建立学校与社区和谐相处,良好互动机制,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是社会中的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文化,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文化建设。为此,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树立开放意识,与所在社区建立和谐相处,良性互动机制,使学校文化于地方文化的“土壤”中,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培育和提升学校文化;反过来,通过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文化建设,为地方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建立教职工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创造有利于广大教职工文化,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诚心和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确保学校文化建设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