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促成学科成果这一现实路径。然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的基本策略等,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实践层面上,都存在诸多困惑和分歧,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_立特色兴校之本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

董国豪

(绵阳师范学院 教务处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全面的由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建设,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进入转型关键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科建设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龙头,被提到了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促成学科成果这一现实路径。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学科建设(www.guayunfan.com)

新建本科院校泛指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而形成的本科高校。目前,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序列里,新建本科院校“三分天下有其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建本科院校成为一所真正合格的本科院校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转型期”。有学者认为,转型期是指从新建本科院校产生到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一时间跨度,大约是15~20年。转型期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和特定阶段,既涉及原有的办学传统、办学思路、办学格局、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与变革,又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蜕变、自我超越和思想解放,是新建本科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当前,“转型还未完全到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状态。许多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整体思路、目标指向清晰明确,学科专业调整已经起步,本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转型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并面临着不少困惑与问题。

学科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学科建设,可以理解为建设学科或发展学科,它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升本以来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共识与自觉行动。然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的基本策略等,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实践层面上,都存在诸多困惑和分歧,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科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学科建设发展水平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

(一)学科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着眼点

从产生和发展历史看,大学是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性组织而走上历史舞台的。大学教师都专长于一定学科,并依托该学科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大学生就读的专业虽然是以满足社会职业的需求为原则设置的,但专业必须依托相关学科来进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所以,学科性是大学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属性。而教师、学生是大学赖以存在的根本,是大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学科性是大学的基本特性。目前,综合性、多科性或单科性大学这种大学分类方法正是体现了大学本质上的学科性。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具有很强的统摄力,可以带动包括科学研究、本科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组织文化、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着眼点。

(二)学科建设是高校履行职能的载体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而学科就是各种职能得以实现的载体。

人才培养是大学与生俱来的任务。自中世纪大学创立以来,分科培养专门人才便成为大学矢志不渝的传统使命。“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果把大师比作“凤”,那么学科建设便是“巢”了。只有构筑学科高地之巢,才能筑巢引凤,吸引和汇聚优秀人才,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条件。科学研究是大学发展进程中衍生的重要职能,大学必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要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学科给科学研究提供了系统化、专门化的知识,奠定了科学研究的基础与方向,学科建设又不断指引着科学研究的方向和进程。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不仅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实力,更取决于在服务社会中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多大,这一职能的实现也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高校还肩负有文化引领的重要职能,这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繁荣和发展,需要深入总结和创造人类文明成果。

(三)学科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

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大都是教学型,但切忌把工作重心定位在狭义的“教学”上,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忽视学科建设,使得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功能得不到发挥,学校将长期徘徊在低层次的办学水平上。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社会更加看重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如果一所高校长期将自己定位在狭义的“教学”上,而忽视学科建设,忽视科研与科技开发以及以此为依托的社会服务,其实质是办学功能不全的表现。教学型高校只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应是一成不变的长期定位。

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昭示我们,学科水平决定着大学的办学水平,体现出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所处地位的主要标志,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

(四)加强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新建本科院校中有一大批学校是从师范专科学校组建升本的。随着建设、改革与发展,部分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这不仅是其学科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战略抉择。教师教育是高师院校立足之本和优势之源,服务基础教育是高师院校的主要职能;积极扩大非师范类专业,产生新的增长点,打破学科界限,综合性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也是大势所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今后要更加突出专家、教授在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专家治校、教授治学。而专家、教授无不是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所专长、有所建树,离开了学科建设,专家、教授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述,虽然加强学科建设已经或正在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共识,然而,受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制约,转型期内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学科建设意识不浓

由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或是学校领导在学习考察后发现自身学科建设滞后,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在进行着学科建设。但由于具体工作的开展不是基于对高校办学规律的精确把握,不是由于深刻理解了学科建设对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也就出现了学科建设意识不浓,对学科建设的认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比如,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科建设是改革发展的龙头和战略性工作,而仅仅把它视为提升科研水平的专项工作,作为独立于原先组织形式之外的又一个建设对象,因此学科建设既不系统也不全面;又如,不能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仅仅把学科建设理解为重点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宏观的系统设计,只是被动的根据上级政策进行阶段性、随意性建设;再如,一些高校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学科建设规范,许多教师仅仅把自己视为所属高校的一分子,还未意识到自己更是所属学科领域的一分子,还应承担自己所属学科的学术责任

(二)学科发展定位不清

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多样化高等学校发展模式,如何划分高校类型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难题。高等教育在分类上的困难必然导致办学定位上的模糊,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查阅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常常可以看到,他们一方面依据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主流趋势,将自己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另一方面又在中长期发展规划里,将“研究生院”等列入其中。在大力建设和发展应用学科的同时,追求学科门类的齐全和办学层次的提升,试图做到两全其美。然而,办学层次的提升绝不意味着学校的内涵也相应发生质的飞跃。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学科建设都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提升学术水平所需的时间积累和人才基础都是无法跨越的。如果新建本科院校不正视自己的发展历史及客观条件,而是不遗余力地追求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则必然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造成教学、科研两张皮,背离通过学科建设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初衷。

(三)学科建设策略不当

学科建设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龙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工作难度大,不易见成效。加之一些高校对学科建设的内涵认识不清、观念模糊,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策略性失误。

有的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校领导抓学科建设,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学科建设沦为一句口号;有的学校在学科建设上,不认真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客观条件,抽象地进行学科建设,与综合性高校比试在学科门类上的覆盖率;有的学校只顾眼前利益,一味迎合市场需求,不顾学科本体的发展,随意放弃学科主体研究领域,转入毫无联系的另一热门方向;有的学校对科学研究极为重视,认为科研水平提高了,学科水平就能同时提升,简单地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画等号,甚至忽略了教学;有的学校闭门造车,把目前校内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优势的学科确定为重点学科,不断加大投入,而忽略了目前尚显稚嫩,但却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学科方向;有的学校为了吸引大师级教师,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本校普通教师的关注,造成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学术队伍军心涣散。

除此之外,学科经费不足、学科队伍不强、学科成果较弱等也是困扰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实困难。本文认为,这些现实困难是显性表现,其根源仍在于上述三个因素。

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

对于转型期内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在思想上戒除急躁冒进或无所作为的错误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清晰可行的学科建设策略。

(一)凝练学科方向

确立与凝练学科方向是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学科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是转型期的核心任务。一般来说,学科建设按照一级学科规划,但具体的落脚点是学科方向(或二级学科)。学科方向应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要具有特色,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地域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要有稳定性,经过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三是要有发展性,学科方向要始终瞄准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适时调整研究领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确定重点建设学科方向时,一是要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方向,二是要选择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三是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方向。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融合所在区域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着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在此过程中,一旦认准某个研究方向具有发展潜力,可以打破常规的学科建设规范,举非常之力解决人才、设备缺口。

学科方向的确立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决定着学科建设能否开好头、起好步、走得远。因此,要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认真分析自身的研究基础,综合考量学科特色研究领域和比较优势,本着有利于充分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有利于产生有影响力的学术价值、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凝练若干学科方向。

(二)汇聚学科队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学科;反之,有了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研究基地等都可以被创造出来,也就可以创建一流的学科。因此,要围绕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一是要有具备良好学术素养、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团结带领整个队伍产生新思想、开拓新领域;二是要有一批承上启下的学术骨干,能够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围绕研究方向创造性开展工作;三是要加速培养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团结协作、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科梯队,从而形成学科建设的坚强依托。

学科队伍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在人才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过程中坚决服务于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在引进人才时,要舍弃唯职称论、唯学历论,要充分考虑人才的科研方向和科研生命力,考察引进人才能否为学科方向服务,在学科方向上是否具备持续研究能力;在内部高层次人才培养时,不能放任教师愿意攻读什么学位、什么学位好读就读什么,而是要根据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学科方向建设的需要,分层次、有计划地实施送培工作。

(三)搭建学科平台

从广义上讲,学科平台不仅包括学科基地、实验室等,还包括学科建设制度等各个方面。要完善学科建设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职能,统筹学校各职能部门,制定完善的科研、人事、学科建设管理制度,推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形成责任机制、竞争机制、监控机制、奖惩机制有机结合的制度保障平台;要打造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平台,建立校级实验中心、公共课程教学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搭建科研条件平台,加强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建立研究机构、工程中心、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开发基地,加大图书文献、科研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力度;要构筑人才发展平台,按照“稳定、培养、引进、提高”的学科队伍建设思路,加大学科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对高层次人才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给予关心,营造重视人才的浓郁氛围,真正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要建立合作交流平台,支持学科群和重点学科举办或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争取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校访问、讲学和研究,鼓励各二级学院和国内外高校、企业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校与地方科研院所的科研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校外兼任研究生导师,联合开展项目申报和科研攻关。

(四)促成学科成果

学科建设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其主要标志是学科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如学位点、学科基地、科研奖励、科研项目、论文、专著、专利等。学科成果的取得,一是要有科学的策略。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学科基础较弱、学科发展不平衡,一旦发现一个好的科研选题,必须进行长期持续的培育。要善于发现交叉学科中蕴含的科研方向,以学科集群的方式打破学科界限,联合申报,集体攻关。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学术管理体制。新建本科院校要大力推进教学科研组织形式的创新,积极探索建立跨学科的教学研究机构。目前,即使不具备条件撤销以课程设置为基础的教研室,建立以二级学科点为基础的研究所,也要建立责权明确、富有活力的多种形式的基层学术组织,例如学科组、科研基地、项目团队、研究平台等。三是要创设良好的学术软环境。要充分保障学术权力在高校中的地位,创造和谐、民主、团结、有凝聚力的环境,给予专家学者充分的学术自由。

高教改革,风起云涌;院校竞争,空前激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成功升本的荣光早已褪尽。现在,新建本科院校再次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容不得些许犹豫和彷徨。学科建设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必须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摄和带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将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成功转型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 傅大有. 新建期、应用型、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词[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2).

[2] 张鹏.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阶段分析[J]. 高教论坛,2007(4).

[3] 顾永安.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探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4] 蒋洪池. 学科建设:培育和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5] 方志刚. 转型期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6] 唐洁. 平衡中的突破: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目标与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10(5).

[7] 苏智先. 试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九大关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8] 朱九思. 论学科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199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