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长的领导智慧从哪里来_生命的觉醒教

校长的领导智慧从哪里来_生命的觉醒教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长的领导智慧从哪里来_生命的觉醒教校长的领导智慧从哪里来陈 伟领导的智慧,就是用思想代替肌肉的健壮,用科学代替传说和迷信,用合作代替权力和强迫。可见,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不是简单的驱策、强加与服从,而需要领导智慧。那么,校长的领导智慧究竟从哪里来呢?其中《制度的改变是根本问题》中讲到的分粥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校长的领导智慧从哪里来_生命的觉醒教

校长的领导智慧从哪里来

陈 伟

领导的智慧,就是用思想代替肌肉的健壮,用科学代替传说和迷信,用合作代替权力和强迫。

——题记

当下,大兴读书之风。谈及管理者要阅读什么书的问题,也许许多校长都读过诸如《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之类的书。然而,为什么有的学校总是团队士气不高,干群关系不协调,教师和干部成长缓慢,学校发展状态不佳呢?我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否与校长一味强调“要别人怎么做”有关?要关注细节、提高执行力固然重要,倘若忽视了教师的主观意愿,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可见,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不是简单的驱策、强加与服从,而需要领导智慧。那么,校长的领导智慧究竟从哪里来呢?(www.guayunfan.com)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机场候机的空隙,我发现并买下了《管人的资本》一书。这本书真不愧是一部通俗版的“MBA教程”。书的作者李伟先生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总结提炼了365则管理方法。作为一名从事管理二十多年的学校管理者,我认为书中讲到的一些管理方法,既是成功管理者的基础,更是成为一名卓越领导者的资本。

每次打开这本书,我都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我常常静静琢磨着一个个只有区区几百字的故事,揣摩书中那简洁明快的语言,句句直切主题、招招直指要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细嚼慢咽每个故事后面那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点评。书中许多的管理智谋与我作为管理者多年来一直的管理倡导与行事风格不谋而合,很有亲和力。

一、校长的战略智慧,来自系统思考

在传统的观念中,作为一校之长,应该事必躬亲,既统揽全局,又关注细节,大事小事一把抓。我却认为,人的精力有限,这样事无巨细,全包全揽,不但不现实,自己会很累,而且还可能因小失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本书中的《疏于琐事,必勤于思考》《大事明白,小事糊涂》《杜绝拍脑袋》等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应该说他是个很好的谋臣,但却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他为蜀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没能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团队,导致他死后“蜀中无大将”,使蜀国在三国中最先灭亡。

的确,人的精力有限,校长只有不被一些琐碎的小事所缠绕,才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处理重要的少数问题。近年来,我本着“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原则,在全校中层管理中推行扁平化的职能管理,把部门管理与常规管理有机融合。部门管理实行职能负责制,常规管理要求做到“三个到位”,即以行政值周为主的值周组管理到位,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师管理到位,以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自治管理到位。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价值观的领导,系统思考与整体建构了“为生命而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与实施“大科创”素质教育模式。这样的扁平化管理,校长、中层、教师各司其职,不仅使学校各项工作井井有条,顺利推进,还推动了学校由品牌建设向名牌学校迈进的新跨越

多年的管理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校长不是整天忙得团团转的人,而是悠然自得地“掌控”一切的人。

二、校长的治校智慧,来自制度设计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却认为,一个好校长不一定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但一所好学校背后一定有一个好校长。

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说:“制度重于技术。”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是技术转化生产力的桥梁,是实现组织和谐的保证。《管人的资本》一书中所讲的《制度的改变是根本问题》《制度合理了,则事半功倍》等故事就是很好的佐证。

其中《制度的改变是根本问题》中讲到的分粥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故事说,有5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

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五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毫无疑问,第五种分粥制度优于有效率而无公平的第一、三种制度,也胜于有公平而无效率的第四种制度,更强于既无公平也无效率的第二种制度。它既方便快捷地实现了分粥目的,又有效地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增强了内部团结。

学校管理同样如此。学校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校长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规则,让每个人按照规则进行自我管理

我曾提出“两本手册管好一所学校”的观点,一本书是《教师工作指南》,用于管理全校教师;另一本书是《干部管理手册》,用于管理学校中层干部。我一直反对那种没有制度管理的人文管理,这种没有“规矩的人文”是野蛮的人文。固执这样管理理念的学校即使发展,也将昙花一现。一所学校一旦规章制度形成了文化,将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和谐的成事环境。能在这样环境里工作,何谈不幸福呢?正如邓小平说:“有一套好的制度,想做坏事都不可能;而制度不好,好人也可以做坏事。”

三、校长的用人智慧,来自干部的集体威信

书中讲到的《强势的领导风格,会养成部属的依赖性》,的确耐人寻味。

我们时常听到一些学校的教师谈到,一些校长的话语霸权与控制欲特别严重。也许身为校长的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习以为常了。这可能跟校长的胸襟与权力欲有关,一怕别人超过自己,二怕手中没有权力。长此以往,校长个人权威倒有,班子的集体威信丧失。

在多年的校长管理实践中,我给干部们说得最多的是:“我没有多大的能力,我的能力就是让你们发挥出最佳能力”“如果一个干部只知道校长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校长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很难想象他的发展。”如果干部不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凡事都让校长给他们做好决定,天长日久,就会导致他们的思想惰性,更谈不上能力增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还经常给干部创造锻炼与展示才能的机会,当中层干部请示工作时,我虽然知道要怎么做,但是绝不会先把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而是要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要求干部少向校长出问答题,而是要自己先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让校长做选择题。在全校教师单元模块学习型会议上,让干部轮流做“专业引领”。我会在适当的机会当着全校教师的面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以树立中层干部的威信。对于他们的不足之处,我会在单独交流时真诚地予以指出,鞭策他们进步。一个领导班子一旦集体威信形成,将是一股无形的管理力量。在我工作过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干部成长的摇篮”,提拔、培养、输送一批干部,真是“弱者,道之用”也!

拿破仑有句经典名言:“由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打败了由绵羊领导的一群狮子。”凡是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佩服李云龙,其实就是佩服他能够带出一支如狼似虎的队伍。李云龙说:“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如果一所学校,让老师们感觉到只有校长很能干,他一人说了算,而其他的干部并不怎么样,这所学校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是很难想象的。

四、校长得人心的智慧,来自成人之美

我们认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本是教师。长期以来,我始终秉持“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办好学校”的观点,树立“教师第一”的学校发展观和“每个教师都很重要”的教师发展观,并将这些观念切切实实落实到行动上,让教师们能切身感受得到管理者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赞美。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冷落”,要“让下属感到自己很重要”,要“确认每个人都很重要”,更要“设身处地考虑下属的利益”。我们也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校长或干部往往与教师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校长或干部与教师谈不到一块。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等级与界限呢?我认为责任在管理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许道理就在其中。

作为校长,要有胸怀,要有用才之心、识才之眼、举才之德、育才之能。我们要更多地发掘教师的长处,切忌求全责备。要为每个老师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各得其所,真切体验到职业生命的尊严与幸福。在老师们面前,我时常不吝赞美之词,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内心的真诚定能赢得彼此的信任与尊重。正如书中讲的“不发自内心的赞美,毫无意义”。

《管人的资本》,领导的智慧。得之偶然,嚼之有味。它已成了我的枕边书,随时翻阅与醒悟的工具书。书中的365则管理法宝,蕴含丰富的智慧与深刻的哲理,如源头活水般,时时伴随着我和我的校长管理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