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土志书所体现的教育目的_清末民初乡土教育

乡土志书所体现的教育目的_清末民初乡土教育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土志书所体现的教育目的_清末民初乡土教育(四)“尊君”、“爱国”与“构造社会”:乡土志书所体现的教育目的清末的乡土教育,其主导思想是清政府先后颁布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乡土课本的编纂也较多的受到《乡土志例目》以及传统地方志的影响,大多数乡土志书在内容、体例方面大同小异。民国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成熟,民众思想进一步解放,乡土教育更具有近现代的色彩。

乡土志书所体现的教育目的_清末民初乡土教育

(四)“尊君”、“爱国”与“构造社会”:乡土志书所体现的教育目的

清末的乡土教育,其主导思想是清政府先后颁布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乡土课本的编纂也较多的受到《乡土志例目》以及传统地方志的影响,大多数乡土志书在内容、体例方面大同小异。但是,作为我国历史上初次出现的小学乡土教材,乡土志书在记载传统方志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诸如“商务”、“新政”、“新学”等一些新的内容。民国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成熟,民众思想进一步解放,乡土教育更具有近现代的色彩。综观清末乡土志书,大概可以把握以下特点。

一是由“爱乡”而“爱国”,以培养儿童“尊君”、“爱国”的思想。“家族”、“乡土”、“国家”是近代知识界热衷讨论的命题之一,乡土志书无不反映出编者对由爱乡以培养爱国精神的认同。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安土重迁的理念在农业生产区根深蒂固,乡土观念极其浓厚,自然有“爱乡土”的文化基础和文化传统。满族入主中原,统治近三百年时间,但自始至终都深感自身权威有被挑战之虞,时刻意识到自身作为外族,在汉族人眼中的“他者”角色。因此,自康乾以来的诸帝,一方面,除了政治上打压、文化高压之外,都非常注重弥合“满汉畛域”,希望在文化上得到汉文化(儒家文化)的认同,以维持其长期稳定的统治;另一方面,为了保持民族特色,巩固满族作为统治者的身份,又非常注意在满洲内部强调要保持其尚武之风。这种内在的紧张,在其统治的鼎盛时期,尚能为表面的繁荣所掩盖,而一旦到了外族侵略,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矛盾立刻显现出来。“爱乡土”的观念,如果妥加导引,可以发展成为“爱国”、“爱君”的理念;如果任其发展,则会促使地方势力膨胀,成为反对中央权威的导火索。因此,把“国家”与“天下”观念相区别,早已在中国文人思想中有了清醒的认识,对“爱国”也开始有清晰的认识;而且此时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划分势力范围之下,各地经济、文化之间已经出现裂痕;中央朝廷的权威已经开始式微,地方脱离中央权威的表征已经出现。综上,清政府在引进西方教育制度时,在初级小学里开展乡土教育的理念立刻得到政府官员的演绎,他们希望把“爱乡土”自然而然地引向“爱君主”、“爱国家”。

正如前面统计资料所表明的,晚清乡土志书的编纂者主体,仍旧是地方官员或者其僚属,或者由传统文人摇身一变的新教师,所以,大多数存书的乡土志书,都无一例外地认同“爱乡而后爱国”的理念。

那么,这些地方知识精英,具体是如何演绎“爱乡”到“爱国”的必然联系呢?辽阳州警务长王永江的看法,颇能代表这种思路:(www.guayunfan.com)

人有爱乡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乡而谓能爱国者,是谰语也。夫先人堂构虽艰,窖藏虽富,而后人不之知,则举而弃之也,必不甚爱惜,人之于乡亦犹是。数百年来,文人学士敝精帖括,举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应试之。知虽生斯长斯之乡,出门跬步,任举一名一物,有茫然莫辨者。故一旦受外人刺激之危,觉此乡于吾直若渺不相关,而放弃于不顾,则以爱乡心早消灭于隐微之中而不觉也。乡且不爱,何有于国?然欲人知爱乡,必先使人知此乡之历史沿革及往事、现势之经营、缔造、人事、天产皆足宝爱,有不容漠然置之者,则爱之之心自油油然相生相依而不能恝然,则乡土志一编胡可少哉?[145]

宣统《南金县乡土志》的推导思想与此相仿:

中华自立国以来,除残虐时代而外,吾先民未有不爱其国者。惟立爱自亲始。爱家必先爱身,爱国必先爱乡。眷怀桑梓,万众一心,大同之景象迄今犹可想见。所惜者,世风变迁,人不古若。今或有于乡之所可爱与乡之所当爱,以及乡之所同爱、乡之所独爱者,习焉而不见,懵然而不知。以故瞻顾流连,保持护惜之天真,遂汩没焉而不复发露。有如华屋良田,其家非易致矣。传及昏愚之子孙,往往淡而视之而不萦心。又如祖创父守,其业至难成矣。传及昏愚之子孙,往往浪以掷之而不介意。不知爱家,何由爱乡?不知爱乡,何由爱国?是皆失于教育之故也。[146]

由此看来,乡土志书正是利用了中国人“爱家”、“爱乡”的传统,由此扩大到一国之土,由一国之土而上升到“君主”与“国家”。

《齐东县乡土志》说:“合邑之地理、山河、政绩、事业,麟麟炳炳。今吾人读之,而爱乡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果由此扩而充之,爱国之心何难普及于教育中哉!”[147]

《安南县乡土志》于安南的沿革、风俗、人物、种类、山脉、水道、形势、位置、物产、古迹、交通等记载,“无不井然、秩然,补一邑县志之缺,起后学入胜之阶,使读者由爱乡土之心扩而及于国家,诚佳构也”[148]。

《蒲江县乡土志》以为,“国积乡土而成,爱乡土即爱国之嚆矢”,志中历史、地理、物产,“择大者、远者,略加讨论,揭出可爱之实,藉博儿童兴味,即所以引起其爱乡土之热诚”。[149]

二是反对迷信、反对鸦片,反对奢侈浪费,希望能从对儿童的乡土教育开始,促成民俗的转变。《宣威州乡土志》在其例目中就声明:“不睱赘者数事:(1)灵迹幻境,徒导神权之思;(2)浮图、锁水阁等类,一切风水家言。”[150]《上海乡土志》指出当地:“迎神演剧,会首敛钱,甚至花鼓淫词、村台淫戏,引诱子弟游荡废业。且虹口之赌风甚炽,城内之烟馆如林,拆梢哄骗时有所闻……尤宜慎之又慎,偶一失足,即有丧身倾家之祸,可不慎哉!”[151]《锡金乡土历史》说:“贫困之家类能任劳动之役,而愚者则无不崇信多神之教,以致迎神赛会时有其事,而佛事道场积习甚深,虽上等人民亦所不免,可知风俗之美恶,固不可一例而论,然犹当责难于我侪中等社会之人员,改良风俗责任,救弊扶衰,一归纯良之俗也。”[152]《泰州乡土志》讲到:“构造社会,学人之责也。学问有进步,风俗乃可以改良。泰之俗迷信最多,必教育明而后可去,兹举其大者为一一辩之如左:一偶像,二婚嫁,三斋荐,四纸锞,五堪舆,六巫。”[153]禁烟也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多部乡土志书都记录了鸦片战争的事实。《锡金乡土历史》认为:“其有弊无利,最足损害吾人,而在商业上操甚大权力之一物,则烟土一项。……继鸦片而起者,又有纸烟一项。”

三是注重向儿童灌输进化论思想,体现了非常强烈的爱国忧患意识。《乡土志例目》指出,乡土志书“令人敬师叹慕,增长志气者。为之解说,以动其希贤慕善之心”。这一主旨定下了乡土教育的爱国主义基调。《最新通州乡土地理》认为:“历史以人类进化为主义,此编亦本此只眼,教授时宜以前后比较,俾儿童知天演演争之概。”[154]《江苏乡土地理教科书》用史实来说明风俗习惯是随历史演变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求上进,改变江苏“其民日趋怯弱”的情况是可能的。[155]甚至在传授生物学知识时,也不忘着重讲物种竞争中的强者。《宣威州乡土志》说:“植物之部,详于显花而略于隐花;动物之部,详于脊椎而略于蠕形等物,俾儿童读之,知优胜劣败,物且有然,况在人群,可不力求其进化耶!”[156]

四是注重经济思想的教育。“实业救国”是当时国人达成的共识,这在乡土教育中也有非常多的反映,甚至边远省份或地区的乡土志书也概莫能外。《留坝厅乡土志》提出:“当今国与国交,犹以土货衰旺判国际之盛衰。”[157]《兴平县乡土志》认为,“今讲富民富国之道,先在富民,富民之法,不外农桑树畜”,把“实业”分为“桑蚕”、“园制”(园艺经济)、“畜物”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158]铜山县的学者认为:“本境所产之物,如铁、铜、煤发达,未见甚盛,制造亦未及精良,故出境者少……然水陆运道惟难,故商务亦较东南诸境为稍逊,自他境之运入本境者如煤油、洋纱及洋货销行为最多,而无运道无以利工商,故通商为第一要义。制造不改良,无利工商,故劝工为第二要义。”[159]《吐鲁番直隶厅乡土志》指出,本地的酿酒技术急需提高。“今欲振兴商务,应招集股份,设立公司,仿法、美葡萄酒制造之法,聘酒司,购机器。先讲求栽移、修剪、培灌之法,次及制酿、窑桶、藏皮之方,或于山东烟台酿酒公司分雇一二工匠试办,俟有成效再行推广,未始非开辟利源之一端也。”[160]具有鲜明的地方气息。高淳县的学者总结说:“方今世界正商战时,六洲交通电掣风驰,优胜劣败,凡事如斯,起而争之,是在人为。”并提出奋斗目标:“各结团体,公益勤求,庶几振奋,争胜环球。”[161]《辰州府乡土志》在介绍“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等理论后,指出:“重农主义及重商主义各属经济理论之一端,究之一国经济之方针,自由、保护两者偏一,均有其害。近人里斯根特则以方成工艺为各国经济政策之神髓,然商工业固不可不呵护奖励,而措农业于度外,亦大失计。”[1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