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

现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学校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仍将是主干部分。根据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统应具有如下特征。如不加速进行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增强其弹性,则高等教育制度不仅不能保障高等学校实施终身教育,反而会成为高等学校实施终身教育的障碍。

现代远程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_探寻学习的财富

第三章 现代社会中终身教育的主要形态

现代社会中终身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两大类形态,其中,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正规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本章主要阐述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校外教育既包含制度化的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本章主要阐述家庭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同时,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对教育的含义做了新的诠释并重视教育的社会整合,倡导突破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等平行教育之间彼此隔离的局面,把人生各阶段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有机统一起来,因而,终身教育实质上还包括上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所形成的新的教育系统的融合。

第一节 学校教育

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仍将是主干部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教育系统仍是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的理想场所,是提供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的重要机构。但学校教育要突破与社会脱离的象牙塔的模式,进一步扩展服务面,充分挖掘潜力,向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知识更新和补偿的机会,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实施终身教育和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新的作用。

一、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www.guayunfan.com)

(一)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特征

终身教育要求教育体系实现两个维度的整合:一是要在时间维度上,把一个人从生到死整个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和培训在内容和教学过程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不间断的发展,强调连贯性;二是要在空间维度上把学校教育、校外教育与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整体性。同时,终身教育还体现了平等、民主的理念,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机会接受任何层次、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教育,达到社会和个人的任何合理目的。因此,教育时间的连贯性、教育空间的整体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目标的多样性、教育形式的丰富性是终身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根据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统应具有如下特征。

1.开放性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开放性首先体现为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开放,特别是对非传统型学生开放。(18~ 22岁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学生被称为传统学生,这些学生通常是经过严格选拔后获得入学资格的。非传统学生主要指成绩达不到精英标准,不能通过严格选拔获得入学资格的学生,超过适龄阶段的22岁以上的成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接受部分时间制教育的学生)只有对非传统型学生开放,高等学校教育才能承担起终身教育的使命。因此,高等学校教育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的和非教育的机构和设施为所有的人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高等学校教育学习机会,满足个体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其次,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充分挖掘高校设备、校舍、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的潜力,使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机构都能共享高校的资源。而且,通过合理的收费和免费方式,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资源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向社会开放,比如,学术讲座、科技市场、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等。

2.灵活性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要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灵活多样的学制、体制和结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加全面,在教育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教育方法上更加科学、有效。它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注重技能与能力的培养,使个人能够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中生存并能应付职业的变动。因此,面对多样化的学生和社会需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必须重新考虑其任务,重新确定它的许多职能,尤其是要考虑终身学习与培训方面的社会需要。

首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化,着眼于职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而不仅仅是学历和文凭的需要,使其能够根据科技发展和职业要求,及时满足社会对个体的需求或预测社会对个体的新需求,并转化成新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多样性需求相协调。其次要在入学条件、时间和学制的安排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如学生因故中途退学参加工作的,可允许其暂停修业,保留在校学习资格,以后再恢复学习或者再进入成人高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相应阶段学习。总之,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组合成多种选择,使其适应个体的多样性。第三,在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统内部,要允许一定程度的流动。比如学生可以跨专业主修或选修课程;建立插班学习的制度,使职业技术学院和社区学院的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或补偿教育也可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等。

3.整体性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应自觉地站在终身教育理念的高度,将自己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置于同一视野中,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应以社区为依托,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趋于一体化,并与各种层次、形式的高等教育之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交叉,并能自由转换。在纵向衔接上,不仅要与中等教育衔接,还要与大学后的继续教育相衔接,与学生个人经历和背景相衔接;在横向沟通上,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其他不同的教育形式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使整个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与个人、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完全吻合。

(二)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障碍

1.教育制度缺乏弹性

尽管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自主权有所扩大,一些教育制度增加了弹性,如实行学分制、增加选修课、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取消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和婚姻状况的限制等,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还缺乏足够的弹性,难以按受教育者的要求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服务。例如,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仍受限制,学生转校或跨校选课仍有障碍,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仍有困难,等等。如不加速进行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增强其弹性,则高等教育制度不仅不能保障高等学校实施终身教育,反而会成为高等学校实施终身教育的障碍。

2.唯学历倾向

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观念中仍根深蒂固。这种传统观念造成了人们追求高学历的情结,而近年来用人部门追求高学历的现象又加剧了人们的这种情结,致使学历主义越演越烈。很多人进入高校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而是为了获得学历。追求学历,一方面延长了一些人不必要的学习时间,相应地减少了另外一些人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影响了人们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积极性。

(三)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

加利福尼亚大学前校长克尔曾经说过,“知识是社会的中心,现在有更多的人和机构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它,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不可逃避服务的责任”。大学在知识的创造、积累、加工、传播和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大学的三项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服务,普通高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建设学习化社会中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普通高校由于信息密集、实验设备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其他教育类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普通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扩展自身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地区终身教育的辐射中心。

1.普通高校可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受教育的机会

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人的一生要持续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这意味着社会要为公民接受各种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资源,普通高校拥有大量先进的教育资源,如校舍、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礼堂、报告厅等,学校可利用这些优势来为社会成员服务;而且普通高校还拥有各个学科学术思想活跃的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人员,他们既可为社会成员提供比社会教育更集中、水平更高更灵活多样的课程,又可以为社会教育开发各种可以使学习者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的技能和增加信息量的课程。因此,普通高校在追求高深知识和学术完整性的基础上,应为除本校学生之外更广泛的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接受教育的机会。

2.普通高校可为终身教育的研究提供帮助

高等学校在保持其科研功能,以增加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应尽可能把研究工作与社会需要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尤其需要高等学校参与相关的研究。在实现以终身教育为目的的学习化社会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如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真正平衡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使因材施教的要求与人类本性的一般特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活动、职业培训等各应占多大比重?教育应该在何种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来关心自己的前途与社会人力需要的关系?面对如此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对其都做出科学的回答,终身教育才有坚实的基础。高等学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对终身教育做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不断丰富终身教育思想,加快学习化社会的实现而努力。

3.普通高校是终身教育体系的资源中心

首先,高等学校应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专业图书馆、电子计算机设备等适合终身教育需要的学习资源,为社会成员增长知识、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其次,应发挥普通高校的资源优势改造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在充分利用原有的远程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强和完善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技术设备和技术系统,统筹网站建设;再次,应加强教材的建设,实现教材编写软件化,并重视开发印刷媒体教材的建设,因为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现阶段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质量的、便于自学的教材仍会占据主体地位。

4.普通高校为终身教育主客体做准备

对终身教育的客体和终身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既传播专业性知识,也进行非专业性教育,使学生全面提高其素质,尤其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在离开学校以后仍能更好地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更好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实现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做好“人的准备”。

5.普通高校是衡量终身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尺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水平、程度、状态等,既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乃至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尺度,也对终身教育的实施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例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规模扩大、质量提高,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实施终身教育必不可缺的基本条件之一。

(四)以终身教育理念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教育

1.扩大规模,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动力趋向多样化,主要是职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一方面,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活动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高等学历已成为从事这些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先进的理性认识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大,社会上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在一些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参与国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行使人权以及面对同样越来越复杂的日常生活,均促使和激励人们一辈子都要不断地提高文化水平,并获得知识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受教育要求,只能扩大高等学校教育的规模。

2.树立适应终身教育要求的高等学校教育观念

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观。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教育需求越来越复杂,高等教育的决定权将转移到学习者手中。那时,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将不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者能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而是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面对这样的环境,普通高校应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的方式。

树立从学历概念到能力概念的人才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指出:“由于知识和信息对生产系统起着支配作用,专业资格的概念变得有些过时,而个人能力的概念则被置于首要地位,雇主们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而不是资格方面的要求。”换句话说,就业市场越来越看重从业者的真才实学,而不是文凭和学历,所以普通高校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置于首要地位。

树立从终结性教育到连续性教育的教育观。由于人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相应地,再也不能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任何一级和任何形式的高等教育视为是真正的最后阶段的教育,教育结构和课程不能始终固定不变,而应演变、多样化、灵活机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愿望的变化,尤其需要预测和引导这种变化。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终结性教育的观念已经过时,它和初、中等教育一样,成为终身连续性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多种多样,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高等学校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有人追求全面发展;有人欣赏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个性发展或某些特长的发展。多样化的质量标准不但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高等学校教育实践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依托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是高等学校教育实践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从目前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来看,我们采取的淡化专业、强化基础等做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与终身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上,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加学生课外学习资源、时间和机会,同时加强对学生自学的指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在课堂教育上,改变单一的讲授方式,把启发式教学与学生群体的讨论式学习以及学生个人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充分挖掘高校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的教育资源,既要挖掘教师的教育资源,也要挖掘学生群体和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或学员的终身学习观念、习惯、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使其在离校之后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坚持不断地终身学习,使个人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持续不断地提高,跟上社会与科技的发展。

4.普通高校为社会开放教育资源

普通高校面向社会开放既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同社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成为开放化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中心。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同企业和社会各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特别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他们的提高提供多种进修学习机会。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改变高校的专属性和封闭性,使现有的高校制度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为满足全民终身教育的需要做贡献。要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沿着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方向,由学校之间的重组和资源共享走向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重组和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及其对终身教育需求的适应性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地方性、市场导向性及与时俱进性等特性,这些特性符合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终身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并能够适应在职人员和社会人员继续学习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性在于高等院校明确地以职业为导向,着力构建设施精良的实习、实训环境,形成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教学体系。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石和原动力。它可以从职业的角度,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等教育类型于一体,面向社会,开放学校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得以提高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性特性在于它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都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冠以“职业技术”之名显示了技术教育的强势。而在职人员谋求继续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外乎获取新的、更高层次的技术能力,以增加适应岗位的能力。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依托其技能性特性,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为广大企业在职人员举办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成为本地区应用和推广先进技术的集散中心和培训中心,从而提高本地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特性使其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有着特殊的服务功能,可以依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可以依据“企业订单”招生,编制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可为广大企业提供继续教育和短期技术培训场所,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素质和技术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特性使其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联系,人才市场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人才需求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状态具有导向性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受到人才市场的制约,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只有有了市场需求才会有办学的价值。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非常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特征使其较其他的教育类型更贴近社会经济,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发展,开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优势所在。

高等职业教育的与时俱进的特性使其与终身教育的目标融合,可以凭借自己所具备的技术性、职业性、地方性特性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成为对全民进行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主力军。它可以为失学青年、社会青年进行职业教育;可以对在职人员、社区居民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也可以为在职人员举办本科、在职研究生教育,成为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

(二)高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

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方面。如何看待高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也即高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是关系到能否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问题。

1.承担个人继续教育任务

终身教育思想已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同,终身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连续性的、全社会化的、完善自我的教育,成为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在价值观念、科技文化知识、生活工作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方面都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高等职业教育在承担终身教育的任务后便可以从原来的单纯面向青少年的学历与职业并重的教育,转变为面向全社会的可持续人才资源的开发及本地区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教育,开展特定的、多门类的科学文化教学活动,履行高等文化教育功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他们个性的完善、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从而使受教育者能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现代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以应用能力为主的高等人才。

2.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技术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技术能力,这也是终身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每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目标都是谋求一个称心的职业,这是个人生存的基础,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立足点。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广大劳动者无不感受着技术进步快速和岗位竞争激烈的双重压力,对新科技、新知识的追求将越来越迫切。高等职业教育正好以其技术性、职业性特性作为实施终身教育的切入点,面向社会,为在职人员、下岗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开展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的继续教育,举办各种专业、各个工种的全日制、半日制教育,或直接为企业服务,组织多层次、多门类、灵活多样的在职人员短期技术培训,最新科技讲座,向受教育者传授新的职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推广新进技术和成熟技术,帮助受教育者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学习型社会强调了学习的终身性和全民性,与终身教育的目标和宗旨相融合,其要点之一是使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归社区内的全体居民所共享,居民能就近、方便地接受继续教育,享受终身学习的权利。而社区居民的继续学习需要在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层次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立足于更高层次的、更有职业或个性针对性的教育类型,这一教育也正迎合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1)高等职业教育可以灵活地以学分制或培训的方式给社区内的在职或下岗人员提供成人教育,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习,满足他们转岗、换岗、上岗的要求,学会一种或几种新的职业能力或新的技术。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地处社区,学生可以就近上学,学校授课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2)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依托地方办学。由于和社区的关系紧密,对社区的经济发展和趋势最了解,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可以针对社区的近期或长远需要进行规划和建设,切切实实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成为社区的知识、教育、科技、文化辐射中心,做到社区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就开办什么样的教育,社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使教育成为社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3)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为社区成员举办相关的高、中级技工培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技工证书,增强他们竞争上岗的能力。

(三)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

1.明确办学目标,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把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发展目标体系之中通盘规划,协调发展。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办学,适度引入市场机制,确立目标,准确定位,创建特色。

2.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要面向全民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信息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以前的那种“专才”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现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格,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较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因此,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向所有人开放,无论你先前受过怎样的教育,拥有怎样的经验;也无论你现在在职与否、职位高低,高等职业教育都能为你提供所需的教育和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是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日益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可以为更多人的发展提供服务。

3.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开发人的终身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格局调整加快,人的职业岗位变化频繁,就业和再就业实际是伴随着人生的全过程。令人高兴的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接受教育应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并且,贯穿这一过程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的问题,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开发人的终身职业能力。近年来,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以学历为入职通行证”的状况正在悄悄改变,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重视非学历岗位培训工作,广泛开拓培训市场,积极组织各类“职业资格”考证,努力开发成人终身职业能力。

4.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依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比较而言,在模式、内容、方法上是落后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内容相对陈旧,理论脱离实际;多采用“调训制”和班级授课方式,而实验培训、模拟培训、案例教学却运用得相当少;教育手段多为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教育带有很强的封闭性,既不能走出去,又难以请进来;少有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结果评估等。这些都制约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创新模式,改进内容和方法,要通过自主培训、与高校产学合作培训、国际联合培训、互联网络培训等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和行业管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教育内容上要从偏重理论转向注重技术,从讲大道理转向微观和可操作;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使培训更为直观形象;要建立教育课程设计和效果评估制度,确保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的时效性、适应性和超前性。高等职业教育构建新的培训模式要求建立弹性学制,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学员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学分制;课程模块化;进行教材改革,与国际上多沟通,把国际先进生产和技术内容引进教学中来,体现开放性;与企业、商界、科技园等实体多联通,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

5.注重“学习技巧”的培养

这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熟练、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学习”,使其了解如何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拟定学习策略,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评量,在离开学校之后,可随时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提倡研究性学习、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即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

第二节 家庭教育

具有重要教育职能的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形式。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和人的一生成长中,都具有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以往那种接受学历教育以后就结束受教育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已不能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终身教育观念已被人们普遍认同,并开始付诸实践。因此,如何搞好家庭终身教育便成为人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比较常见的概念。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由家长实施的教育活动,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把家庭教育界定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基于教育社会学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对家庭教育影响的新认识,认为家庭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教育主体(家庭成员)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当然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还是占重要成分,但也不能忽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

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作为与学校教育相对的家庭教育,是属于非正规性和非专门性的教育。因此,理解其含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是所有家庭成员,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等。其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个性、潜能开发及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第二,家庭教育的内容多样化,包括常识、技能、品德、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它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学校教育的代理或承包机构。第三,家庭教育的形式灵活和个别化,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性和权威性,教育过程有着隐蔽性和延伸性,教育效果也具有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

(二)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最初始、最真诚、最实在、最持久的教育。它是教育系统大厦的基石,是人的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这一初始教育工程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一生的教育水平,也关系着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美国教育家伯顿·怀特(B.L. White)在对幼儿早年教育和追踪研究中指出:“家庭教育给予儿童的非正规教育,比之后的正规教育制度对儿童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还要大。如果一个家庭在孩子生活的早年向他提供基础稳固的启蒙教育,那么他将可能从以后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得到最大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几年质量不高的学校教育大概也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严重妨碍。”[1]具体来说,家庭教育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从自然过程的角度看,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家庭则首先是私生活的起点

确保精神的舒畅和安定同生儿育女一起,构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能。在家庭里没有像学校教育中那样的教育专家。因此,家庭教育倘若过于追求理想化,反而会招致种种的破绽。它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它对于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因为家庭是人降生以后第一个归属的集团,在那里形成基本的人格。

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家庭教育是社会化的教育

在这里重要的是借助家庭的教养,不单是掌握人们常说的人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习惯。它至少在下述四点意义上进行着价值的内化:第一,在获得交流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社会的基本见解、观点、观念、感受的方法,亦即文化的核心(潜在文化);第二,主要通过同母亲的关系,学习爱的情感,这种自然的爱的情感会逐渐地扩大到爱他人、爱集体、爱民族、爱人类等;第三,主要通过同父亲的关系,掌握权威感,借以形成良心,培养其对卓越成就的崇敬之念;第四,通过母爱与福威,在行为与精神两方面一步一步地获得不易达到的自立,最终实现自律这一价值的内化。在家庭教育中,倘若没有这四个方面的社会化,不仅作为“完整人”是极不充分的,甚至连上学也会发生困难。

3.从教育影响的持续程度看,家庭教育是连续的、持久的教育

人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离开父母,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连续生活在家庭这个比较稳定的环境里(父母离异再建新家庭除外)。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一般没有生活环境和教育者的变化与更换的问题,即使是上了学的孩子,他们同时也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家庭对人的教育影响是连续的。

4.从教育过程实施时间的长短角度看,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我们说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即使儿童、青少年入学以后,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里,接受着父母的教育。当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生活,父母的教育仍继续进行,只是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了。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多是行为规范、智力开发、文化学习、思想品德和身体保健等方面的教育,而成年之后,则是为人处世、就业、工作、恋爱、婚姻,以及成家、夫妻关系、养育子女等方面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

在终身教育观念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得到加强,更加突出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与地位。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起始和基础,也是人实现社会化的通道和桥梁,决定着受教育者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也对其水平和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1.家庭教育是人终身教育过程中的奠基性教育

当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成了自己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重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孩子。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在这个承袭关系中,具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先天遗传因素,二是后天教育影响因素。其中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是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父母的生活作风、劳动或工作作风、兴趣、爱好、习惯等个性特征,都将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为孩子终身效仿的榜样。尤其是父母的人生观、是非观和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标准、处世方法和处世原则,这些一旦被孩子认可和接受以后就很难改变了。家庭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其子女一生的成长。

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前途的收获。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教子成才,但是如何对孩子施行家庭教育,父母们知之甚少、方法不多。现阶段的家庭教育要求亟待提高施教者的综合素质与教育能力,为孩子接受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2.家庭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过程中时间跨度较长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并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内,一般都自始至终伴有家庭教育。我国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大多数人能在学校受教育10~ 15年,有的甚至能受教育18年以上。学校教育结束后,家庭教育仍在继续,甚至影响终身。有的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长期性认识不足,以为父母的任务主要是管好孩子入学前的一段时间,孩子入学后便把一切都交给老师,虽然这充分体现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高度信任,但是这种想法也会导致家庭教育的松懈,对充分发挥校内外整体教育的有效性是极其不利的。

3.家庭教育是人接受终身教育最为重要的载体

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经过家庭有意或无意的教育和影响,孩子在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等许多方面,已经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了。他们可能有好的品质和好的习惯,也可能有不好的品质和习惯,但不管怎样,一旦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学校都要以它特有的模式,按既定目标,去进行有计划的、统一的再造性“加工”。有的顺理成章,显得较为容易,有的则需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才能有所成就。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不仅是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教育内部规律的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很难顾及每个学生在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家长不仅熟悉自己子女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而且也熟悉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可以说,每位家长不仅具有对其子女进行有效教育的优越条件,同时也应负担起教育子女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只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对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进行教育。

三、终身教育理念下家庭教育的完善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与人的生命共始终。它提出的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制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终身教育要求建立一个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时指出:“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要活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这个观点,要好好地在全社会进行宣传。”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要搞好家庭教育,就必须做好家庭中的终身教育工作。

1.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全面认识家庭教育

(1)在教育空间上,家庭教育主要在住宅范围内进行,但是家庭成员在住宅以外的相互教育也应视为家庭教育。特别是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空间距离在“缩小”,家庭成员在住宅以外的相互教育和一方在住宅以内、另一方在住宅以外的相互教育都能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互相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这样,相互教育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宽广。

(2)在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上,要打破传统长者为教育主体、幼者为教育客体的陈旧观念,在教育问题上长幼平等,能者为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子女接受的知识较新,而父母亲因离开学校多年,原来受教育时学到的知识可能变得陈旧,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也应虚心向子女学习,子女也可以主动当起“先生”来。

(3)在教育的重点上,不要只重视对青少年子女的教育,对成年人的教育也要一视同仁,即使是对老年人的教育也不能放松。这样可以提高成年家庭成员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现在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父母亲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文化知识教育。子女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家里还请家庭教师,备有多种多样的参考书,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而父母亲自己却从不看书看报,休闲时不是打麻将、扑克,就是进歌厅等场所,这有悖于终身教育的思想。

2.改革家庭教育的方式

(1)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怀着让子女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心理去教育子女的。成年人的教育也一般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种被动教育的积极性是不能持久的。家庭教育要改变这种被动状况,要带着改造社会、建设新生活的目的去教育家庭成员,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持久性。

(2)给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这是终身教育的两条途径,给予教育主要是对年幼不懂事的子女的教育,对成年人的教育要设法启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3)拓宽家庭教育空间,把家庭教育的触角伸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家庭可根据财力尽可能多地订购报纸,或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或利用休闲时间外出参观访问,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使家庭成员不断更新知识。

(4)建立家庭教育内部激励机制。人皆有上进心,家庭内部对学习认真、持之以恒者予以表彰和鼓励,既对先进者起促进作用,又对学习一般的家庭成员有鞭策作用,如长期坚持总结评比,家庭教育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终身教育就能在家庭教育领域中经久不衰。

3.拓宽家庭教育的内容

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子女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简单的、粗浅的谋生知识和技能。21世纪将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的世纪。与之相适应,社会成员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造能力、抗挫折能力和消费能力六个方面的能力。国外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培养以上六种能力的唯一途径是终身接受教育(包括给予教育和自我教育)。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建立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知识支柱的基础上。因此,家庭教育要以四个“学会”作为基本内容。

(1)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家庭教育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传授现成知识的方式,要教育家庭成员如何去获取新知识,即让家庭成员学会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是获取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2)学会做事,即“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资格与能力不能完全画等号,家庭教育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3)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家庭教育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注重培养家庭成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和生活习惯。

(4)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其目的是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终身教育的目的,当然也是家庭教育内容的总概括。

第三节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发展,代表了从传统学校教育制度向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

21世纪是一个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加速转变的世纪,是一个终身教育学习规模、范围不断扩大的世纪。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成人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子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作为通往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的桥梁。

1.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形式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一个子系统,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代替的。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劳动后备军以及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或者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和接班人。成人教育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突破,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没有成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就不可能有终身教育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建立。从教育结构而言,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要部分;从教育对象而言,成人是接受终身教育的主体;从教育时间而言,成人期接受教育的时间跨度最长;从教育空间而言,成人教育活动空间最为广阔;从获取知识比重而言,90%~ 95%的知识是在成人期接受的教育(包括自学)中取得的;从教育载体而言,各类成人教育机构是终身教育的主要载体。可见,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体部分,没有成人教育,人在成年期的教育就会空缺,终身教育系统将会中断,也就没有终身教育及其体系。

2.成人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

学习化社会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最高目标,也是衡量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成熟度的标志。正如前所述,由于学习化社会是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成人教育又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因而成人教育越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就越完善,学习化社会也就越成熟。事实也充分说明,成人教育发展程度与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成熟度呈正向关联。

3.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火车头”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保罗·朗格朗曾指出:在保证终身教育实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具体事物’中,成人教育的发展是首要的,因为成人教育看上去是终身教育的火车头”[2]。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它最直接贴近经济社会变革,又较少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因而,它对经济社会的变革反映最敏感,有利于促使成人去接受终身教育。更何况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前者最能彰显后者的特征和原则,因而成人教育最先接受和传播终身教育思想,成为推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火车头”。

4.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思想和观念,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同理,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也不例外,也是近现代成人教育实践的产物。纵观从1798年英国诺丁汉成人学校创办至20世纪60年代世界近现代成人教育的历史,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成人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形式的网状结构。存在决定意识,思想观念反映客观存在,成人教育的丰硕成果为保罗·朗格朗提出完整的终身教育思想奠定了实践基础。[3]

5.成人教育发展使终身教育思想从教育理念走向教育实践

20世纪60年代,保罗·朗格朗提出完整的终身教育思想后,一方面促进了成人教育空前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使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实践,大量成人接受终身教育的丰富实践,又检验和深化了终身教育思想。成人教育实践是终身教育思想最活跃、最主要的领域。可以说,终身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成人教育实践不断推进的过程,离开了近现代成人教育的实践,是不可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思想的。这就是终身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由此可见,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发展及其体系建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性价值,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二、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从两者的目标来看,成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引导他们进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境界。而终身教育的目标也是在于引导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使人的一生中能不断地增长知识及提高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因此,成人教育目标是终身教育目标的体现。没有发达的成人教育,就谈不上终身教育,没有成人教育就无法建立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

从两者的任务来看,成人教育的任务总的来说就是有效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和精神素质。从一般意义上讲,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可塑性。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的任务可以分为五个具体层次:其一是大规模的行之有效的岗位培训;其二是对受过中等教育的成年人进行适应性教育;其三是进行成人高等教育;其四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其五是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教育。一般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学历教育;一类是非学历教育。而终身教育是将人的认识、动机、情感等个性心理的发展与人体魄的发展整合为一体,贯穿人的一生。

从两者的教育功能来看,成人教育的功能是对社会生产、社会活动的改革发展和对成人个人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包括成人教育的生产经济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科技转化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和促进成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功能,使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它允许和提倡多次、多样的选择,以各种方式发展、提高、完善自己,使得教育更加民主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终身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要使人一生从起点至终点间的各阶段教育连续起来,并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的情况下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从两者的关系上来看,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成人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终身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主流,在构建成人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策导向和投入,需要提倡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大环境,是一种好的契机,是一种推动。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就是对倡导、建设终身教育的一种支持。

总之,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成人教育以其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奠定了终身教育的宝库,它广泛的社会性、全民性、终身性、灵活性、适应性、多样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同终身教育相吻合的,也是别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然而,成人教育又奉行终身教育思想,它是促进人生走向辉煌成熟的教育,是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理想、完善人格、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是内容形式选择最为自由的教育,是实践终身教育理念最活跃、最富有成效的教育形式,是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火车头”,因而也是最能体现民主和自由的教育,因为它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种类的适合个人的个性、独创性、职业性的教育和训练,使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实行自我教育,以在充满不可预测变化的社会中立足、发展。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成人教育愈加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三、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我国成人教育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帮助每个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并得到正确的实践与科学的方法;二是通过多种自我教育形式,使每个人都具有最高的、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条件。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全民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成人教育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总结并加以改造,使知识性教育逐步向创造性教育转变,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1.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和传播新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发展极为重要的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让教育从封闭的学校里走出来,扩展为社会性活动,并使之成为前后衔接、纵横关联、各有重点和特点的整体或体系,使“学者有其校,需者有其学”,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通盘协调、整体谋划。我们要特别注重研究终身教育观念对成人教育全方位的影响,在稳定成人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找准传统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拓宽成人教育在专业证书、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方面的职能,找出新的办学激活点,使成人教育真正为成人服务,发展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和拓宽办学领域。把各类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纳入终身学习轨道,以终身的角度来改革和完善成人教育。

2.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们长期形成的教育质量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当今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强调基础,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显得迫切。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教学只是不断地授予受教育者道理知识,具体怎样运用、怎样发展和提高却一无所知。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以考卷上的分数作为最重要的依据,至于学生的能力如何似乎并不重要。因此,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并将其贯穿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是更新教育质量观念、推动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3.成人教育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

终身教育的全面性、广泛性要求成人教育必须扩展教育功能,实行一种开放教育,与企业、社会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英国的“公开大学”就是以“向每一个人提供接受大学本科水平和研究生水平的高等教育的机构”为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机构、教育资源、教育手段、教育途径都必须大大增加,特别是要尽可能地使工业的、商业的、农业的、医学的以及其他按照传统教育观念看来属于非正规的资源都具有并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成人教育要与社会、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这就要及时了解社会各种企事业发展的动向,及时调整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拓展成人高等学校教育功能,重视社会化培训

我国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学校,学校教育资源能否被利用于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是我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所高等学校的存在及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成人教育是最接近终身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实践领域。成人教育机构大多设在大专院校,这里具备学科门类齐全、人才集中、知识密集、学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等一系列优势,能很快获得国内外学术动态和科技信息。这正是现代科技高度综合化发展的理想环境,具备科学技术发展所必需的各方面条件。要充分利用正规教育和优势教育资源,除了完成各自的教育目标外,还要给学员提供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使学历教育真正成为人的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黄金学习时期。要重视社会培训,继续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成人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也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人教育应主动适应,为广大下岗、转岗和在岗职工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第四节 社区教育

当前我国发展终身教育缺乏可以操作与借力的平台,而社区教育以提高居民素质和发展社区为目的,是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载体,是实现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基本保证,是实现终身教育这一伟大工程的最好切入点。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性质和功能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是伴随着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运动的进程而出现的,学术界一般认为社区教育是以1844年丹麦教育家柯尔德(Kristen Kold)在罗亭乡村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为标志的。[4]但“社区教育”一词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源于美国学者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思想,尔后又经曼雷(F.L. Manley)和莫托(C.S.Mott)的实验,使社区教育的思想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在二战后通过联合国的大力推广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区内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的总称,社区教育通过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社区内所有教育机构、教育力量协同运作的教育体系,其宗旨是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社区教育也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集体性的教育活动过程。对于社区教育的内涵,我们还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教育属于一种教育体系。站在教育的两大目的的视觉来看:教育的两大目的一是促进人的发展,二是促进社会的发展。[5]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成员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的发展。社区教育符合教育的目的观。

(2)社区教育空间和对象的特定性。正规教育所从事的育人场所主要是在学校,而社区教育的教育场所主要在社区。社区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是社区内所有成员,其中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

(3)社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如中、小学、幼儿园、市民学校、板报墙报等教育阵地,深入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区公法、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礼仪等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婚育知识和家政知识等。此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包括重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

(4)社区教育目的的特殊性。社区教育不仅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品位,而且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区,构建和谐社区。

(二)社区教育的性质

社区教育是一个为满足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多方面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是一种面向人终身的教育,它反映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要求。社区教育在本质上是在特定社区内根据社区发展需要以及居民教育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区域性教育,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社区性。社区性是社区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别教育的本质特性。首先,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区是一个“特殊生活圈”,它是构成社会的某一个特定单元,区域性和共同成员感、归属感是构成社区的两个基本特征要素。因此,社区教育是带有自身社区人文、地理、社会特征的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消除社区的社会问题,为特定的社区及其成员的发展服务。其次,由于各社区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和人员结构等均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社区教育在各自发展目标、重点、模式、内容等方面均须具有社区特色性。社区性是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

(2)开放性。社区教育作为开放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受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教育时间的无限性。

(3)三全性。社区教育的“三全性”是指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方位教育。所谓“全员教育”,是指以全体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社区成员既是社区教育的对象,也是社区教育的主体;所谓“全程教育”,是指对每一个人从婴幼儿开始直至生命终结,都要持续、不间断地接受教育;所谓“全方位教育”,即在教育内容上,既要为社区成员“德”的完善服务,又要为他们“才”的提高服务;既要满足社区成员“谋生”的需求,又要满足他们“乐生”的需要。

(4)系统性。社区教育的系统性一方面表现为社区教育的开展应依托各类教育形态、各种教育机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教育因素的整体协调,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共同为社区及其成员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表现为社区教育依靠社会所有系统的广泛参与: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需要社区内的学校特别是高校的广泛参与;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即社区的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提供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参与社区教育的各项社区活动;社区的个体即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其参与者的广泛是任何其他类型的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社区教育的功能

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相结合,在实践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为主题。社区教育具有对象广泛性、内容全面性以及形式多样化等特征,它使教育的基本功能得以延伸发扬,涵盖了从人的发展到社区各方面的进步,具体来说,社区教育的特殊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功能。社区教育的开展必然要调动社区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需要互补和资源共享,使社区中的单位、居民之间的联系加强,从兴办教育、支持教育、管理教育等方面形成共识,不仅沟通了街道与单位、干部与居民之间的联系,还沟通了社区与学校、成人与青少年、社区与家庭之间的种种联系,发展了情感,形成了社区凝聚力。

(2)塑造功能。社区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尽管社区居民在身份职位、背景经历及年龄个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但共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需要一定的传承系统来维系。社区教育是根据社区发展的共同需要开发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既能满足各种居民的内在教育需要,又能照顾各种居民的社会属性,传递文化和陶冶情操,调节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塑造居民的良好心境和个性,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3)辐射功能。教育是文明的传播手段,社区教育通过一定的机构及其活动,将现代化科技信息、民主法制精神、价值观念、正确舆论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居民,影响到企业、单位、学校和家庭,通过全体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影响环境、产品和人的思想言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改变着社区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教育对人的深刻影响,使文明借助人的活动辐射到环境和工作之中,渗透到社区的精神文明体系中。

二、社区教育的目标体系与终身教育

我国的教育目前仍然处在不均衡、不全面的发展阶段,教育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高层次的教育需求,重视和发展成人教育应该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供给能力的重要环节。社区教育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列的社会教育,它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的方向,是进行高等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它将给我国高等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社区教育的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即社区教育要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培养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二是强化社区机构,即加强居民对服务机构及所提供服务的认可和支持,争取社区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对机构的支持;三是发现社区的潜在需要,建设和发展社区。

终身教育概言之是指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在纵的方面,它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在横的方面,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从终身教育的概念出发,终身教育至少有两个基本特征值得明示,其一强调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使人的整个一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其二强调人的一生所受各种教育的相互交流和联系。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

综观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两者的目标可以看出,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与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相吻合。而要在实践中实现两者的目标,终身教育需要通过社区教育把教育纳入社会大系统,使其成为社会各部门共有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职能。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参与教育的同时,教育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指导,并积极服务于社会。社区教育通过整合和充分利用社区的一切教育资源,以提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有目的、有组织地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教育需要,以实现社区成员的终身教育。

三、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

1.社区教育是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载体

人的成长、终身发展离不开社区,同时社区发展的目标是以社区发展和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为本。这种特性规定着社区一切活动,归根结底以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因而,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终身学习的需要应成为社区教育的基本职责。另外,市民终身学习大多与其社会文化生活相关,是一种社会教育,这决定了它必须以社区为载体,充分利用整体化的社区资源优势发展自己。

2.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基本保证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社会不能通过一个单独的机构对它所有一切组成部分(无论在任何领域内)发挥其广泛而有效的作用,不管这个机构多么大。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成为每一个人的需要,那么,我们不仅必须发展、丰富、增加中小学和大学教育,而且我们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学校有它本身的作用,而且将进一步地发展,但是我们越来越不能说,社会的教育乃是学校的特权。所有部门、政府机关、工业交通、运输都必须参与教育工作。地方和国家的各种社团显然是具有教育作用的机构,而社区就是这种地方社团的基本单位。因此,终身学习的地点应以社区为主体,建设社区终身学习的场所,以便使社区的居民参与各项终身学习活动,使社区协调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发挥区域组织的功能。社区教育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主导教育方式,成为社区居民实现终身教育的基本保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补充传统教育的不足,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新技术产品、新的信息设备、文化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电脑软件和其他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由此产生了大量新的功能性文盲,这必然要求成人教育在社区为其提供更新知识的技能性、工具性等教育。现代社会的高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使得许多传统职业在社会上逐步消失,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在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新的结构性失业。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一方面注意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注意参加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2)提供多样性教育、提高生活质量。据有关指标显示,劳动者的业余时间在农业经济时代约为3年,在工业经济时代约为12年,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则为19年。劳动者业余时间的增多,无疑为其进行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保证。同时,也对如何支配闲暇时间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教育的要求。在对教育的要求中,除了学习和补充岗位的再就业所需知识、文化和技能外,还出现了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讲究生活质量、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强烈愿望,闲适性、趣味性的要求会逐步突出。

(3)提供老年教育。老龄化社会正在悄悄向我们走来。人们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共识:发展老年教育,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将是对付由人口老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良策。要充分利用社区的特点和资源,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老年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模式。

(4)为“三农”服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智能化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培养千千万万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因此,把成人教育向农村乡镇延伸,大幅度地提高农村中青年的文化科技和技能水平,将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多元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将成为现代成人教育社区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城市空间也在向广大农村拓展,大批农民身份也逐渐向“非农”转变。新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因此要突破封闭僵化的办学模式,把进入城市的农村民工和由农民身份转变而来的社会成员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促进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技术、技能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他们介绍就业信息,提供就业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对他们加强文明意识教育,使他们逐步真正实现身份的转变。

3.发展社区教育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一些发达国家对社区教育十分重视。在美国,社区学院约占美国高校总数的60%,在校生超过美国大学生总数的一半。由于社区教育由社区举办,依托社区,整合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学习)在内的区域性教育体系,面向社区,服务社区,把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有利于社区成员提高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成为新的知识源和信息源。社区教育便于统筹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密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网络,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和效益。社区教育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而且学校和教育机构设在社区,便于受教育者利用业余、休闲时间,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而也有助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发展社区教育,依据社区的规模、教育资源和其他有关条件,可以建立社区学院,也可以建立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培训中心、社区文化俱乐部等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并配备必要的终身教育设施。我们要积极探索以行政划区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发展新路子,推进学习化社会的进程,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

四、终身教育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虽然并不是很发达,但具有实行社区教育的丰沃土壤。在推行终身教育的教育体制下,很容易使社区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面旗帜。

1.积极引导与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社区教育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地加以引导和推动。现有各类教育资源要向社区开放。有条件的地区,要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筹建社区教育中心(学院);要坚持政府统筹,使社区内包括学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设施在内的各类文化教育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于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各地要依据本地区的社区发展实际,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人群的培训(如社区内外来人群、社区内下岗职工、老年人群、社区内弱势人群)、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等社区教育发展项目。建设以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院)为龙头,以学习化家庭为基础,联结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的社区学习化网络,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依托现有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好市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学校等,广泛深入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法制教育、计划生育、人口教育、健康保健、科技培训、职业训练、文化艺术教育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全员、全程、全面”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

2.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地要充分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发挥各级各类社区行政组织的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的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成立社区教育的统筹协调机构。为落实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工作要求,要努力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工作。

3.推动企业、社会与政府联合开展社区教育

基于社区教育的非营利性和服务性,所以在中国全面开展社区教育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的来源。我们可以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吸引社会资金,鼓励社区教育为社区服务的方针,突破社区教育的当前困境,提高社区教育综合水平。社会力量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凝聚游散社会经济力量,结合社区教育资源以发展社区教育。

4.整合高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校资源,走社区教育之路

既然社区教育对社区居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把社区教育作为我国高等专科学校、技术学校走出当前困境的一种尝试。

当然,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最重要的是政府和社会观念问题,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为人们所了解和接受。我们认为,社区教育不能以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等教育主体作为主要承担者,社区教育发展的也不是正规教育中比较集中的专业学习,而主要是以职业培训、闲暇教育和通识教育为目标,全面提高社区综合水平。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加强社区教育对进一步拓深终身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我们拥有了成熟的社区教育时,我们显然就已经获得了实施终身教育的途径。

第五节 现代远程教育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新时代,知识和学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希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学习作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式已从儿童、青少年扩展到人的一生,因此终身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目前正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寻找能够实现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远程教育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对促进终身教育,形成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现代远程教育是21世纪新型的教育方式

教育发展史表明:每当出现一种提供大众性的信息交流技术,总要催生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邮政——函授教育,电视——电视教育,网络——现代远程教育。[6]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育形式,是指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状态下师生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优秀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体系保持双向联系,并按一定模式进行交互教学的一种活动。它突破时空、地域及经济条件等的限制,以其现代教与学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了学习机会。它用先进的网络信息交流技术,将课程等学习资源传送给校外的一处或几处学员,以多种交互方式实现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以现代通讯、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融面授、网授、自学为一体,多种教育方式优化组合共享有限的教育资源。它通过建立一个虚拟教室,教师在一地上课,学生可以在异地、异时的教室、家中通过网络听课。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使用第三代乃至第四代移动电话(3G、4G,即宽带移动电话)随时随地上网听课、交流,随意浏览,进行电子阅读。现代远程教育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学习方式,必然成为教与学的新型选择。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以下特性。

(1)现代远程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民主教育。远在19世纪30年代远程函授教育之初,英国伦敦大学的校外教育就打出教育民主化的旗帜,在招生文件中规定了不经入学考试招收学生,不论是井下的矿工还是远洋的士兵均不受年龄、职业、贫富、健康状况、政治、宗教信仰等的限制。不久,又把学员从国内扩展到世界各地。远程开放教育从欧洲发展到全球,历来有教育民主化的传统。

(2)现代远程教育是全时空教学。从函授到广播电视,乃至当今的微机联网等都具有远程开放教学的特点。学习不受校园、课堂、教师面授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选择在家庭、单位,在你想要学习的时间,进行全时空的学习选择,所以它为各种职业、年龄的公民提供了理想的学习机会。远程开放教育是支持、服务于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现代化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具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媒体制作、多媒体网上教学、虚拟校园,特别适合于自定进度、自选课程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不论是攻读学位、职业培训、还是老年健身、家政服务,对于各种阶层人士的多种需求,它都能给予满足。

(3)现代远程教育贯穿了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的全程。

(4)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规模效应巨大的系统教育。在我国已建成一个庞大的远程教育系统,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社区、农村、乡镇。教育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获得了显著的规模效应。因此,这也赋予了远程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5)现代远程教育是高效的朝阳产业。远程开放教育被称为投资少、见效快、多快好省发展教育的手段,尤其在“穷国办大教育”的中国,在教育基础薄弱、投资不足、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之下,大力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是建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首选,而且在国际远程教育界也达成了相当广泛的共识。

二、现代远程教育带来的教育变革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引起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

法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说过,现代远程教育是“书写文化与图像文化成功融合”的产物,要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必须进行“文化观念和教学思想上的深刻变革”[7]。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和英才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般说来,学校教育的课堂面授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少师生间的双向交互作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代远程教育重点是从传授知识向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转变,掌握学习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独立自主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征服困难,获得知识与能力,因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所代替。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现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已引起并正在推进以下的转变:“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由英才教育到大众教育,由以教师为中心、院校为中心或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学习和个别化学习,重视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和设计。”这种趋势必然会深刻影响人们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成为学生的导航者——计算机和网络把学习的控制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回归,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为学生导航,不使学生在系统和网络中“迷航”。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从根本上结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为实施终身教育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引起传统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方式变为:大众媒介提供信息—学生经过比较选择信息—最后决定是否接受信息,这种学习方式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变得更加方便易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面临自主学习的挑战,以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方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要在网络上学习如何处理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及培养和训练自己的电脑素养和科技熟练程度。这种使用多媒体进行访问和表达的能力,其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找答案的学习过程,这与传统的学习过程迥然有别,它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意识和平等意识、参与精神与探索精神。在这种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估的自主学习将逐渐形成,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网络的教学内容和社会信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遨游空间,学生能够调动多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思维力,靠个体的意志创造性地完成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引起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所构成,在此教学系统支配下的教育模式(比如成人函授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面授,指导学生自学、作业、课程设计、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等内容。一般采用教师到函授站面授或学员集中到函授站、校本部面授的方式,虽然这种形式已使许多在职人员受到了继续教育,然而因受教者较分散,其面授要受到时间、地点、实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为教师带来诸多不便,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过程为教师传授—学员听讲—记笔记、复习笔记—考试,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反映。而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则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现代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媒体为中介,以教师为主导的多种媒体组合教学,这构成了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独特形式。该模式下的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传授—学员听讲、记笔记、复习笔记—考试”转变为“创设学习环境—学员主动探讨—协商讨论—意义建构”,这种教与学的关系明确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置于突出的位置,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给终身教育的实施创造出了新的教学形式,它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现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分析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性是实现终身教育开放、民主的关键

终身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教育,它要求教育应给每一个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尽可能开放教育的形式、机构和内容,最终实现人人学有其校,人人学有所长的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教育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它必将随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再由“大众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就是向每个公民提供学习、进修、社会文化培训,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教育学家S.拉塞克说:“在终身教育开放型和充满活力的系统框架中,任何个人都被鼓励进行参与,也就是认清培养的内容,并加以掌握。”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是满足和实现终身教育内在需求的重要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人类全方位的开放教育,包括教育对象的开放性、教育时空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它冲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采用卫星通信、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媒体,将科学的知识和信息跨越时空限制,传播到城乡、沿海、内陆、境外,送给千家万户,向全社会开放。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自主性实现了终身学习的主体性

终身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类的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化社会,从而使个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形成自主性的创新教育。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被动的继承性学习和维持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就是通过学习获得原先已经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以对付已知的或重复发生的情况。但是,沿着上述道路走下去,其结果必然是“人类将不断地落在事件的后面,并服从危机的任意摆布”。问题在于,人们不仅要适应社会,而且要改造和创造社会,推动社会继续发展和提高。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因此,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就显得更加必要了,这就是自主的创造性学习。

终身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其核心,人的学习只有建立在自觉、主动、兴趣与渴望中才能达到创造性的学习状态。教育与学习不再是奴役人类自身的异化行为,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仅仅是图谋生计的手段,学习应是每个个体充分发挥主体潜能和创造性,追求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取决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发挥程度。

现代远程教育旨在实现终身教育主体化,让个体充分、自由发展,它是一种灵活、开放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在以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他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寻找自己需要的课程和感兴趣的信息,并自由下载组合,然后在最适合自己的时空中学习。个别化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使自我规划、自我调整的独立学习变得更容易。这样,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和能力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合知识结构,制订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场地。“个别化”体现了人类对个人价值的关注,这种学习方式最适合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发展终身学习。

(三)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构建终身教育的手段

现代传播媒体与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正在引发起一场人类教育行为方式的革命,具体表现为:教育内容的载体、形式更加丰富;文字课本、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拷贝、电脑软件等应有尽有;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自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远距离教学等形式根据实际需要而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在形式、内容及手段方面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教学信息的数字化、教学媒体的交互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媒体操作的简便化、教学传播的网络化、教学场所的全球化等,因而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变得更加适合人们的终身学习需要,诸如人—机对话方式、人—人对话方式、人—众对话方式以及集体协作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带来了灵活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实时性或非实时性通讯,还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信息传递,都能为学习者随时提供方便的、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四)现代远程教育为终身教育提供更广泛、多样性的教育服务

在正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之外,社会不同成员还有多种多样的教育需求,例如少年儿童的各种课外学习和艺术教育,青年的思想、心理修养和职业指导,成年人的知识和技能更新,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教育和健身教育等。这种教育需求具有多元化和分散性的特点,制度化的集中授课式教育往往不能适应不同人群和个体的特殊需求,利用网络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设可供个人选择的课程,能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满足多种教育需求。现代远程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服务性教育,它以其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为各类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菜单”供他们选择,教师、教辅人员以及管理者都是学生的服务者。

(五)现代远程教育的高效性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现代远程教育的高效性首先体现在它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热爱、投入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动力和源泉。现代远程教育依靠其尖端的科技和多媒体,使教育和学习变得更加直观、生动,音频视频的结合、三维动画、虚拟教学等异彩纷呈的形式克服了人类早期“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学生涯。总之,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人类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人类学习融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质量。

其次,远程教育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事业(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它有着较高的投资效益比。据统计,远程教育生均学位成本大大低于普通高校。巴基斯坦的阿拉马·伊春尔巴开放大学的生均培养费用比其他大学低39%;英国开放大学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1/5,而使用的费用只占教育总经费的1/9;我国每个电大学员的年经费比普通高校节省2/3。这些数字清楚地表明了远程教育办学的高效性,表明了现代远程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终身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更是“穷国办大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最好方式。

纵观远程教育的发展,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的形式和特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教育的高效率、学习的互动性,能提供一个灵活的、平等的、对人的需要做出迅速反应的学习环境,因而具有满足新的教与学要求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正如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所说:“远程教育是各国政府在21世纪为国民提供终身学习的第一选择,也是21世纪进行终身教育的首选方式。”很显然,一个没有远程教育的国家是不可能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所以,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构建了远程教育体系,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国际终身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在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六大工程之一,其目标是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从传统校园面授的精英教育向现代开放的终身教育转化的变革时期。现代远程教育无论在教育思想、教育技术手段、提供的学习环境及其产业特征等方面,都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符合世界科技与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所以,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开放教育网络,无疑是发展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首选途径。

【注释】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485页

[2]保罗·朗格朗:《终生教育导论》,华夏出版社,1988年

[3]叶忠海:《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教育的发展》,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沈金荣:《国外成人教育概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33页

[5]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2页

[6]黄良友:《e时代秘书学的研究课题》,中国高教秘书学2000年学术年会宣读论文

[7]张志君:《从世界各国远程教育看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