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中求创,构建“立人”语文课堂的基本路径

学中求创,构建“立人”语文课堂的基本路径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中求创,构建“立人”语文课堂的基本路径_探索“立人”语文因学设导、学中求创,构建“立人”语文课堂的基本路径构建“立人”课堂的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由以教师为本的知识授予型转为以学生为本的实践创造型,这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立人”如何“立”,无疑“学”是主要手段。

学中求创,构建“立人”语文课堂的基本路径_探索“立人”语文

因学设导、学中求创,构建“立人”语文课堂的基本路径

构建“立人”课堂的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由以教师为本的知识授予型转为以学生为本的实践创造型,这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此,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积极构建“立人”课堂教育文化,即重在呵护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见解和“独秀”的才能,努力实现课堂性质由教师主导的“先教后学”,走向教师引导的“先学后教”;课堂形态,由“舞台式”的“师演生看”走向“讨论式”的团队合作;课堂方法,由“被动式”的授予接受,走向“主动式”的探究建构;课堂模式,由“传递式”的讲问到底,走向“平等式”的交流对话;课堂机制,由教师的精细预设、全盘呈现,走向因学设导的现场生成,让课堂真正呈现出“立人”的教育效应。

笔者认为,构建“立人”课堂的基本路径在于“因学设导”、“学中求创”,即要以生为本,以学为重,以导为助,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成长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引领于学,皈依于学,这样的“教”,从本质上说就是“导”。“导”因生而设,因学而定,在学中渗透,在创中见效,这才是“立人”之举

那么,如何实践以“因学设导”为基本路径,构建“立人”课堂的新思维呢?(www.guayunfan.com)

一、“立人”要以学为重,学乃人之“全面发展”之道

鲁迅先生的“立人”教育思想,不是立少数人,而是立所有的儿童,立全民族素质。所以,这从根本上与义务教育的“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和“为了儿童一切”相一致。因此,我们的“立人”课堂文化,就要以全面的学习发展、全员的学习发展为目标。

“立人”如何“立”,无疑“学”是主要手段。这里的“学”,不仅仅是学知识,学技能,同时,也是学做人,学做事,学创造。“学做人”,体现的是对学生“德”的要求,“学知识、学技能”体现的是对学生“智”的发展愿景,“学做人、学生活、学创造”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即要让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素养、审美素养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健康愉悦地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立人”课堂怎样达成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关键在教师,要实现教师身份的三大转变,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平台、锻炼的机会、成长的保障。

1.教师要从“演员”变为“编剧”。作为编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剧本”——选择好学习内容。教材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认真思考编者意图,准确解读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好课堂学习的内容。至于这“剧本”怎么“演绎”,学生怎么学习,我们要相信,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演绎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和体验。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引导学生去自主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从“台前”变为“幕后”,从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变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不是告诉学生“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或者学习过程出现偏差,不是告诉学生“你不应该怎么做”,而是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更好”。从而,鼓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3.教师要从“制片”变为“剧务”。剧组拍戏,要对制片人负责,制片人拥有所有权,但是课堂的所有权首先不是教师的,而是学生的。教师应该像剧务一样,在需要的时候,为学生组织学习的资源,给予帮助,保证学习过程的展开。

语文课堂要践行扎实和充实的理念,这是语文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的课堂转型所追求的“扎实”,就是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转型所呈现的“充实”,就是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下,创造性地学习,学知识,学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

二、“立人”要为“立”而学,学必尊重独特个性

学的目的唯求“人”之“立”,因此,学校教育应最充分地发展儿童个性、才智和身心健康、能力等。人的生命各个不同,每一个都是唯一的,“独特”的,“独立”的,不会重复。因此,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学就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独特学习个性,维护独特的学习个性。因学设导,就是对学生独特学习个性的深情呵护,“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立人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以努力释放他们的自主正能量,增强他们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从而去追寻自己的多样化发展。为此,我们的课堂要努力遵循两个观念:首先是信任儿童,相信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儿童,无论他现在状态如何,都不说明他就只能如此,更不能说明他的未来就一定与现在相似。他们的未来,更决定于教师和其他人能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保护好儿童的自尊、自信,树立平等的意识。当有一天,儿童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与冲动时,教育也就回归到了其应有的本义。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换位”。课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预设教学思路;课中,走近学生,及时调整教学预设;课后,反思课堂得失,找出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总之,只有教师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努力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疑,料学生之错,享学生之乐,使教师的思维与每一位学生同步,让教与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能说是适切的、高效的,才有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

三、“立人”要学中寓乐,学应充分发掘快乐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好学,充分表现在他们的“好奇”、“好问”和“好玩”上。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他们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都要问个“为什么”。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探索问题的答案。“好玩”同样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不厌其烦,不辞辛苦,以至于废寝忘食,不惧严寒酷暑。烈日当头,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腾跃,虽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而且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的玩耍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意识地玩耍,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某种信息,寻求问题的答案。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学习本来就是儿童感到快乐的事。“立人”课堂就必须特别注重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要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把学习当作游戏。古往今来,教育者极其重视游戏对儿童的影响。柏拉图主张以游戏方式教育下一代,因为游戏更体现了孩子的学习天性。杜威将游戏视作儿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皮亚杰认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一句话,游戏的价值是在儿童能够满足“求乐”需求的同时,为将来的发展提供空间。这正是“立人课堂”的“立足”之地。

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快乐情绪,我们还“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教育家夸美纽斯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充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勇敢向前的动力。要顺应孩子学习的需求,让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到各种感觉信息的刺激,探索和尝试各种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动脑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创造力,尤其是让孩子能在其中获得满足感、愉快感和成功感。

四、“立人”要学中求创,为从小铸造创造人生奠基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探索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创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儿童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因学设导,就是要与传统教育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反其道而行。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往往容易先设框架,束缚了学生的学;而先学后导,以学为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天性、学习个性,没有“先入为主”的捆绑。唯此,人的独创品性,方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学中求创,关键是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还要有容人之量,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状况,包括错误。须知,这往往是思维的一种求异状态。谁都知道,美国人的创造能力远远高于很多国家的国民,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教育对“学生的异端思想生成和突破性方法路径”的宽容和鼓励。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宽容和鼓励,重视学生“敢于质疑”能力的培养,让教学过程受学生的问题驱动,真正遵循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流程设计的基础这一教学原则。

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思”、“练”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从“识得”(知识的接收)到“习得”(知识的训练)再到“悟得”(知识的内化)的境界。最终,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交流、合作反思等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思想开放、勇于创新等品质。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原则。

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更重要的是思维和兴趣的培养,小到提出一个问题,找到一个发现,大到解决一个问题,做出一项发明,这都是创新。所以,我们要把“好奇→尝试→想象→质疑→实践→创新”,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环节,这就像由低到高的一组循环,以扎实的基础为根基,每一次循环就会获得一次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凭着扎实的基础,怀着一种好奇心,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想象,不断地质疑,不断地实践,就会有创新的不断出现,这是通往人生成功的一种途径。

五、“立人”也要教师引领,学贵师者的相机诱导

“立人”课堂的以生为本、以学为重,并不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但不同的是在“立人”课堂里,教师不再是独占讲坛,包办代替,而只是一位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在本质上是“导”,这种“导”只能因“学”而设,为“学”服务。为此,立人课堂的构建更应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树立教师正确的儿童观上下功夫,只有教师转向,才有课堂转型、教学转轨。

“立人”课堂贵在教师的随机善诱。课堂上,教师的预设、引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可“目中无人”,脱离实际;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来想,动口来说,动手来做,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一旁引领和点拨,而不是越俎代庖。让我们的学生在自己是主角的课堂上,享受着与同学、老师的和谐,享受着探索真理的过程,享受着自己创造出来的精彩,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最后都内化为自己的智能和情感,积淀为终身受益的素养,这就是教师点拨的功效。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鼓励性教学。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再鼓励他们找出答案。在提问时,还应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则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订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与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也是我们“立人”课堂所践行的教学理念。我们深知,对教育“一点一滴”的积累很重要,“立人”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根据地;“细致入微”的服务很重要,“立人”课堂则是帮助学生学智慧、强技能、育品性的主阵地;“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很重要,“立人”课堂则是培育学生美好情感的孵育场。“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正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寄予我们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立人”课堂所要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

(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陶月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