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制结构和职业教育机构产生的因素_西方近代职业教育

学制结构和职业教育机构产生的因素_西方近代职业教育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制结构和职业教育机构产生的因素_西方近代职业教育一、学制结构和职业教育机构产生的因素德国是欧洲的后进国,18世纪甚至在19世纪前半期,德国还是个分散的封建农业国家,迟至1870年才统一起来,由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大国。手工业的排他性与极权主义国家的权力至上和权力集中的要求发生冲突。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国家接替建立和扩充学校教育体系的责任,意味着国家极权主义教育政策的开始。

学制结构和职业教育机构产生的因素_西方近代职业教育

一、学制结构和职业教育机构产生的因素

德国是欧洲的后进国,18世纪甚至在19世纪前半期,德国还是个分散的封建农业国家,迟至1870年才统一起来,由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大国。职业技术教育对这种转变的贡献是毋容置疑的。

德国的职业教育机构起源于工业革命准备阶段,即1784年。这一年,德国在欧洲首次使用纺织机,次年,第一部瓦特蒸汽机在德国投入运转。此外,机器操作的织布机取代手工操作的织布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新的工作方法应用于炼铁和铁器加工,铁路、轮船和各类机床的建造等也是工业化过程的标志。这个时期,也是启蒙运动达到顶峰的时期。启蒙学者在其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对职业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观念,并在他们努力之下,建立了一些具有专业倾向的、其中也有为劳动阶级开设的学校。然后,在德国工业化早期,另一批以新人文主义者著称的资产阶级改革家对启蒙教育学持怀疑态度,并阐明了自己对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主张,被称为“教育理想主义”(参见第四章第二节)。

18世纪的德国学制结构明确反映了等级制度的现存社会结构。体现在学制结构上的共有三个社会等级:

最低一级是为农民和下层贫民设立的初等学校,和为手工业者和仆役开设的初等市民学校或国民学校,这类学校只提供初步的普通文化知识;在许多地方还设有与此衔接的教会星期日学校。(www.guayunfan.com)

高一等级的是为中层资产阶级开设的市民学校,这实际上是一种为适合中层资产阶级需要而设立的提高了教育水平的国民学校,包括八至十个学年,创立于18世纪;发展到19世纪,这种学校固定的组织形式是高级市民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属实科学校范畴;到1859年,高级市民学校是设拉丁语为必修学科的七年制学校。新的高级市民学校或实科学校课程中的重点学科是制图、现代言和自然科学,此外,大多数学校还设拉丁语作为学术研究的关键语言,并通过拉丁语课程的设置来提高这类学校的声誉。

最高等级的是为贵族等上层社会子弟开设的文科中学,这是专为升大学做准备的预科性质的教育机构,其目标是把上层社会子弟训练成治理国家的官吏。

一般地说,在18世纪影响德国职业教育机构发展、改变其学制结构的因素有下面五点。

1.国家对教育的控制,手工业训练垄断的打破

手工业作为独立自主的一个经济体系是与重商主义极权主义国家的商业政策相悖的。手工业的排他性与极权主义国家的权力至上和权力集中的要求发生冲突。这种要求得以贯彻的前提是,解散作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权力机构的社团组织。国家对个人的直接干预,要求取消任何作为统治权力竞争者威胁着国家独占要求的中间权力。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国家接替建立和扩充学校教育体系的责任,意味着国家极权主义教育政策的开始。此外,随着营业自由的实行,手工业行会中的入会强制被取消了,行会在学徒训练上失去了垄断地位。

2.启蒙思想为取消职业教育体系的手工业结构创设了思想前提

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要求的人的解放得以成为现实主义的教育准则。这一准则也是18世纪末开始的职业教育改革的教育理论依据。在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的政治要求下,手工业行会的入会强制和其他限制措施被取消,职业训练必须服从于自由竞争的经济考虑。与此同时,资产阶级还把设立学校作为求得强盛的手段,并把这一手段使用于工业领域。

3.传统训练结构不能适应新的训练要求

劳动的技术合理化越来越促使机器的使用取代人的劳动力,从而使职业技能形成两支分叉。一方面,机器使用的目的是把人的劳动限制在易于通过短期训练来掌握的手工操作上,从而使技术因素的训练对大多数人变得多余;另一方面,机器设计和适合于企业规模的管理职能的复杂性要求迅速增加专家的数目,包括工程师、技术员、经济学家等。但无论是对于产业工人的短期训练来说,还是对于企业领导人员的技术、经济学训练来说,传统的训练结构都不能提供合适的组织形式。通过示范和模仿,即所谓“模仿原则”来掌握知识的传统做法,随着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日益加强的复杂性和生产场所与居住场所统一体的解体而日益显得过时。

4.新兴阶级对新型学校的需求

对于实业界的中层资产阶级来说,需要一种既能提供一定的实用知识、又能在文化上维持其等级地位的学校。新的实业界本身所受的教育往往不超过初等学校或只读几年拉丁学校,但是对他们的后代来说,在他们看来不仅初等学校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注重古代文化的拉丁学校和文科中学也不适合他们的需要。

5.极权主义国家要求设立合适的训练机构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极权主义国家一方面为扩大和巩固其权力,要求设立合适的训练机构,另一方面,把设立合适的训练机构来训练商业人员和技术领导人员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和改善国家收入的手段,即所谓“通过教育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以上五点为德国职业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