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武市校园文化建设

灵武市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查找问题,制订计划为确保课题研究实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学校根据社区和学校自身实际,查找问题,找出制约SDP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并对学校原先的各项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学校发展规划项目让校园换新颜_与校园文化建设个案研究_创新学校管理与教

学校发展规划项目让校园换新颜——SDP与校园文化建设个案研究

宁夏灵武市教育局教研室 杨志成

自2006年以来,灵武市学校在学校发展规划(SDP)研究课题这股东风的召唤下,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目标,从校园人文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上,就校园文化的策略、机制、效能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研究。通过两年的研究,各学校逐步走上了用文化润泽校园的发展之路。

一、步步为“赢”,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2007年秋天,我市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后的现状,进行了一次校长大竞聘。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了38位大胆改革、勇于实践、业务精湛、管理能力强的排头兵当校长。这些校长很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且他们又适逢SDP项目在我市实施,在项目理念的指引下,各学校校长在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www.guayunfan.com)

(一)积极宣传,广泛动员

自项目课题在我市实施以来,教育局领导对此项目做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并认识到该项目的巨大潜力和优势,于是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宣传,广泛动员,鼓励各学校积极参加项目课题的研究。各学校也成立了由校长、学校分管领导、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这样的领导小组能集各方面的合力作用于学校,为课题的顺利进行夯实了基础。

(二)查找问题,制订计划

为确保课题研究实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学校根据社区和学校自身实际,查找问题,找出制约SDP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并对学校原先的各项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SDP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支撑,没有先进理论的滋养,就会造成对SDP项目认识肤浅,就会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中停留在浅层次上。因此需要项目实施人员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除了多方搜集、整理有关SDP项目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知识供教师们学习、交流外,还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现场观摩学习等做法,使参与者开阔了眼界,汲取了经验,找到了方法,增强了信心,并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帮、比、赶的热潮。

(四)理性思考,稳步推进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以问题研究为主线,一方面,学校不断理性地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自觉跳出自己的视野去看看他校、他人是怎样开展工作的,进而寻找自身不足,提炼问题,分析成因,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又及时发现、肯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并尽力将其推广、扩大,逐步实现经验共享,成果共享,进而在总结、推广、扩大中稳步推进,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交流和实践中。

(五)多方筹措,保障资金

在SDP项目的引领下,学校开始注重挖掘校外的潜力,注重与社区及其他各界的联系,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改善校园环境。如经过学校的积极争取,梧桐树乡投资12万元为学校修砌围墙、铺垫操场;台子村个体老板为学校投资20万元用于锅炉和暖气的改造;韩渠学校争取国家危改办资金89万元新建了一栋教学楼等等。

(六)注重总结,不断改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学校及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小结。有的学校在一月一小结的基础上进行学期总结、学年总结,有的学校更是细化到了一周一小结。教育局也在每学期结束就本学期的项目课题实施情况召开了校长或主管校长总结会,各校在不断总结中发现问题,发扬优点,不断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努力使工作向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迈进。

二、初现成效,校园文化建设获社会各界认同

在SDP项目的引领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学校师生员工、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显现出它独特的教育价值,其成果已经得到不少教育界专家、社会同人以及全校师生的充分认同和肯定。

(一)校园人文文化的建设凸显人文精神,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理念

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让校园“处处有景点”“处处有特色”“处处有品位”“处处有内涵”“处处有文化”“处处有精神”,让全体师生沐浴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氛围中,身心受到感染和熏陶,让全体师生走进校园就像走进自己的家,并能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是各学校不懈的追求

白土岗回小针对本地风俗习惯,在平时给学生配备洗手用的汤瓶,在冬季又挤出资金为班里购置门帘,配备水壶供学生烧水喝,使学生在寒冷的季节里增添了浓浓的暖意。同时学校对教师也做了许多人文关怀: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设法帮助解决;教师患病,主动去探望;教师家里有不愉快的事情,就多给予安慰;教师家有红白事,领导班子亲自到场;教师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领导理直气壮地为他们辩护;再者,学校又在重大节日期间慰问教师并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使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释放了压力,愉悦了心情……

市三小在校园里装设钟表10块,休息凳20条,仪表镜50处,涂鸦墙2处,学生布画作品90米,并将师生的部分书画作品以展板和装框的形式悬挂在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设置了教师岗位栏和教师风采长廊;新建了学生饮水处,放置了饮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全天供应开水;为教工之家添置了象棋、围棋乒乓球娱乐设施;更新了少队室;新建了活动区(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场地一律用黄沙铺垫),活动区内设有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还埋置了7部联合器、单杠、双杠、滑梯等器材,且各种文体器材对学生全天开放;在校内可活动的硬化区画了跳方,方便学生课下游戏;在教学楼梯处用油漆标示了上下楼的标志;在校园各个角落画了学生身高测量线。

上面两所学校充满人文气息的做法,使学校广大师生不同程度地受到熏陶感染。这种人文关怀,一方面使师生们更加懂得为他人着想,懂得关心集体、辨别是非、明辨美丑;另一方面也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强了学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同时,它也制约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逐步克服不良行为习惯,进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

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周围优雅的环境,合理的布局,精美舒心的装饰,现代化教育网络和技术的应用等等,让师生耳濡目染,陶冶性情,启迪心智,进而在塑造师生美好的心灵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各学校争取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校舍的修建、校园的美化绿化,添置了大量的试验仪器、体育器材、图书资料、计算机等教学辅助设备,努力为学生创设最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经局领导和校领导的积极争取,市二中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新二中投资6千万,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6.8693万平方米。新校区布局合理,树木和绿地高低疏密、错落有致。学校拥有三栋教学楼(85个教室)、两栋办公楼,一栋综合楼、一栋可容纳1000人住宿的公寓楼、一栋可满足15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及全区一流的塑胶运动场。同时,自治区新增加教育经费为二中配备了大量新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等。二中在硬件建设方面成为我市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原市二中规模较小,最多只能容纳二十五六个班,每班有学生70人左右,而且一些班级还是危房。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问题很难解决。改建后,新二中可容纳学生4500名左右,每班学生在55人左右。这样,不仅解决了上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吸纳了一些家住农村的学生,使他们也享受到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新二中的改建,为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然,市二中的新变化只是我市校园变化的一个缩影,其实,现在灵武的每一所校园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每一所校园都是一幅立体的图画,都是一首无声的诗篇,都透露出一股整洁优美,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这样的物质文化环境必将对校园人的道德素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提升了师生品格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体体现。增强师生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共建文明校风、共创学校美好未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各学校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校园的精神文化。

例如,市三小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以下事情:

(1)制定了富有特色的校训、校旗、创作校歌、办好校刊。(2)在校园、班级、办公室、学生宿舍等地方的醒目位置设置标语牌。(3)展示五面墙:德育墙、科技墙、体育墙、宣传墙、综合墙。(4)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5)组织好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6)结合节假日、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活动。(7)组织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

用市三小一位老师的话说:在学校里,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精神氛围在提醒你、激励你、制约你。譬如说想抄近路从草坪上过,一抬脚,前面就竖着个“足下留情,留得芳草绿”的牌子,不能呀!在办公室里,刚把目光从学生作业上移开,伸个懒腰,想偷懒不再往下批阅了,但抬头就看见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行字,还是坚持批完吧……的确如此,市三小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使校园充满着浓郁的精神文化气息,进而形成了一股凝聚力很强的校园精神,使全体师生在这种精神氛围中陶冶了情操,丰富了人格。

(四)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强化了管理机制,提升了管理水平

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认同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所学校,只有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的基础上创新,才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总务管理、学校设施管理等各种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此,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建立健全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等等,使得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到班级、从宿舍到餐厅等方面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市二小以前也制定和落实了一些管理制度,这对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学校、教师、学生的变化和教育客观环境的变化,有的制度已经滞后,有的内容需要完善,有的亟待增补。在项目课题的带动下,2007年9月至12月,校委会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在广泛征求教职工和学生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经教代会通过,形成了本校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该制度汇编分为“岗位职责篇”“组织建设篇”“教育教学篇”“学校安全(综合治理)篇”“总务后勤篇”“远程及网络教育篇”6大板块,每个板块又有具体的制度及内容。如“岗位职责篇”中就制定了“校长工作职责”“支部书记职责”“教学副校长工作职责”“德育副校长工作职责”“工会主席工作职责”“教导主任工作职责”“总务主任工作职责”“会计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工作职责”“年级组长工作职责”“支部委员工作职责”“女工委员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副班主任工作职责”“任课教师工作职责”“远程教育资源机房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普九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功能教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18个职责,每个职责又包含了许多条内容。

从个案中可以看出,市二小十分重视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他们在制定制度时,也体现了人文性和民主性。他们在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制度,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这种来源于师生、作用于师生的制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可,因而他们乐于执行和遵守,进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校本课程文化的建设丰富了校园生活,增添了校园活力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重视起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力图通过拓宽校本课程实施的渠道,丰富校园课程文化内容及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增添了校园的生机和活力。

郝家桥回小对全校600多名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喜欢泥塑、折纸、蛋壳工艺、刺绣、插花、舞蹈、课本剧表演、编织、粘贴、烫画、泥塑等内容的学生较多,又通过与300余名家长座谈以及对600多名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喜欢上述课程,而且身边的资源也较为丰富。最终学校根据各项活动喜欢人数的多少,开设了泥塑、折纸、蛋壳工艺、刺绣、插花、舞蹈、课本剧表演、编织、粘贴、烫画、体育活动、民族风情等校本课程,并聘请一些有特长的社区家长做校外辅导员。由于学校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抓落实,讲实效,所以本校的校本课程开设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深得社区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市一小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经过认真考察、悉心研究,最后确定了竖琴、舞蹈、口风琴、书法、简笔画、趣味数学、古诗文诵读、英语对话、制作标本、课本剧表演、乒乓球、跳绳、废品利用、网络游戏、走进“灵武”等校本课程内容。学校选派了有专业特长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了校本课程教研组,并编写了《校本课程实施纲要》供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实践。学生们对这些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这些课程的开展,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丰富了学生的人格,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他们都喜欢上校本课。课堂上,孩子们创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表演了一篇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制作了一个个动植物标本……孩子们的许多泥塑、折纸、烫画、标本作品都被他们视为珍品,摆放在家中的醒目位置,甚至成了向左邻右舍炫耀的资本。许多家长也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懂事了,也变得更富有爱心了。可见,校本课程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同时也凸现了学校的文化特色。

(六)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塑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每到一所学校,我们都会看到学生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优秀作文、手抄报、剪贴报、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挂在墙壁上,或张贴在橱窗里,或陈列在活动室里……这些作品有的尽管显得有些稚嫩,但它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这样的做法使孩子们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地肯定与展示,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自豪感,进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如:涂鸦墙——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和想象通过画画的形式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巧巧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或画画、或剪贴、或制作、或泥塑……黑板报、壁报——每一位参加的同学都要经过精心策划,查找资料,总结归纳,写写画画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更是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想象、动手操作、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校园环境建设与学校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随之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变得活泼了、自信了、不厌学了、有礼貌了……他们把校园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成了自己成长的乐园,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对学校产生了自豪感和归属感,爱班、爱校乃至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学生的人格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三、冷静反思,持续深入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鲁迅先生说得好:“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通过两年“SDP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校园的文化气息、文化活动、教师的素质、文化课程的质量与学生的终生发展休戚相关,它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能贻误学生的进步,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实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但是面对“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的研究与试验是永无止境的。因而,我们的课题研究还需更加深入、持久地进行。

(一)注重外显的文化的同时,还需强化了校园精神的打造

目前,不少学校的领导习惯于抓“形象工程”,十分重视外显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校舍越建越漂亮;校园建筑的设计、造型、布局越来越讲究;校园的美化、净化、绿化也越来越好;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真是花园式的学校。但是校园精神的打造却是有所欠缺的,如一些学校的凝聚力不强,教师的心理和身体亚健康,部分教师职业精神欠缺,不注重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还有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喜欢模仿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气等等。这种注重外显的文化,弱化学校精神建设的校园文化是目前一些学校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待我们提高认识,逐步克服。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进行

目前,我市各校的校本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课程特色资源开发的研究还处于表层阶段,尤其是对特色资源价值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如何对现有的特色资源进行优化与组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今后课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之一;如何把特色资源与学生发展真正联系起来等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其他

加强校长“执政能力的建设”,掌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舵”;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这些方面都是我市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待加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