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掌握知识要经历哪些阶段_教师常见问题指南

学生掌握知识要经历哪些阶段_教师常见问题指南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掌握知识要经历哪些阶段_教师常见问题指南20.学生掌握知识要经历哪些阶段?感知教材,形成表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步。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独立运用知识于实践活动。同时,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质量的重要方法。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但是这四个阶段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要经历哪些阶段_教师常见问题指南

20.学生掌握知识要经历哪些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各科知识都有不同的特点,但也有其共同的规律性,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一般经历下面四个阶段:

一、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为进一步形成科学概念打下基础。如果感性材料不足,缺乏感性知识,要形成科学概念是很困难的。例如:有的学生虽然能正确地背出点的轨迹的定义,但不能举出点的轨迹的具体例子。有的学生背熟了语法规则,但不能同课文中的语法现象联系起来。教学上的这种缺点,是由于教师仅仅把现成的概念和定义灌输给学生,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感性材料所造成的。须知感知材料愈丰富,形成的表象也就愈鲜明。而表象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

二、理解教材,形成概念。(www.guayunfan.com)

在学生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感知的材料加以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概念,并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感知教材阶段,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只是初步的和表面的,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学生只有理解了教材形成了概念,才对学习对象达到了全面的本质的认识阶段,也就是达到了理性认识阶段。

学生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理解教材是以感知教材为基础的,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

三、巩固教材,加强记忆。

学生理解了教材以后,需要复习巩固,把获得的知识牢牢地记住。巩固与保持知识发展记忆力是教学过程的必要阶段,这是教学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巩固地掌握知识,才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熟练地运用知识,顺利地学习新知识。

学生对教材感知得清晰、鲜明,理解得透彻、深刻,是巩固知识的前提。感知教材越明确,概念理解越深透,知识的掌握就越巩固。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越发展,他们的记忆能力就越强。知识巩固了反过来又能促进对新教材顺利的感知和理解。而记忆能力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如果学生对教材的印象模糊不清,领会得不深不透,必然会给巩固知识造成困难。

四、应用教材,形成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独立运用知识于实践活动。只有把获得的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并准确地运用于实践,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对牢固地掌握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同时,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质量的重要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知识、记住了一系列公式、定理和规则,但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这样的知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书本上的空洞的词句,只能是一堆死知识,并没有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

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但是这四个阶段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过程。它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律——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