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心语_四十八载带班情

学生心语_四十八载带班情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心语_四十八载带班情1.我们的“周爸”?然而,周爸与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颇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四十三年如一日,不迟到不早退,唯有一次,周爸病了。没有人称呼我们“亲爱的”,原来周爸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2006届初三班全体学生2.我的生情心语当第一缕晨光辗转来到凌晨灰暗的天空,洒向城市的每一处角角落落,天亮了。

学生心语_四十八载带班情

1.我们的“周爸”

?永远的“16岁花季”

已有些许白发,皮肤黝黑,身着一件旧衬衣、一条旧西裤,以及一双总是拖着地的凉鞋。观其外貌,他已年过半百,脸上的皱纹已饱经岁月的沧桑。可尽管已不再年轻,他却有着一副洪亮的嗓音,走路健步如飞,精神抖擞,充满着朝气与活力。──这就是我们见到周爸的第一印象。

初次见周爸是在军训的时候,洪亮的嗓音使我们永远记住了他。整齐而又响亮地与我们一起喊着口号,陪我们一起训练,及时地为我们递送矿泉水……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外表下,却孕育着一颗极不平凡的心,散发出一种如阳光般青春无限的光芒。

渐渐地,熟悉周爸之后就会发现:生活中,他是个非常幽默而风趣的人,时常一两句话就把我们逗得乐开了怀。此外,周老师的课也永远都是最受追捧的。因为他上课生动有趣,总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到最高点。(www.guayunfan.com)

周爸对每一位学生都极为尊重,极为爱护。从开学第一天开始,他便始终以“亲爱的”称呼我们。他还不忘告诫我们,日常的言行便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他甚至亲自训练我们学会感恩,学会说“谢谢”。

在我们心中,周爸既像个“严师”,又像个“慈父”。早在刚开学时,他就对我们提出了“责任诚信,感恩,集体,国家”这十字要求,其实,这更是他对我们一生为人的要求。在原则性问题上,他永远可以做到“赏罚分明”,也使同学们对他信赖有加。

然而,周爸与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颇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同学们身心健康到生活习惯的培养……四年来,他就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我们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周爸自己也是一个“严以律己”之人。每天早晨,他总是最早到校,随后锻炼身体,以保持一天的充沛体力。由于他还身兼年级组长一职,平时的工作尤为繁忙。可他却永远像“铁人”一般,致力于他的工作,热爱着他的学生。他常常调侃自己说:“我的心理年龄永葆16岁花季!”

周爸的精、气、神无不感染着我们,他那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也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深感温暖,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进!

?有一种爱足以让我们泪流满面

周爸常常为我们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使我们深受感动。好几次,周爸讲到激情处,不禁潸然泪下。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自白”,更是一位四十多年来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对于自己信念的执著与忠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周爸的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他的尽心尽责无疑皆是我们为人的榜样。四十三年如一日,不迟到不早退,唯有一次,周爸病了。

没有周爸的早晨仿佛失去了活力,没有人对我们说:Good Morning!没有人称呼我们“亲爱的”,原来周爸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直到第二节课,我们终于看到了周爸的身影,勉强装作充满活力的样子……本以为周爸只是来学校请假的,谁知……他把手术推迟到了假期,为的只是尽到一个班主任的责任与义务,不!他已经不止是一个普通的班主任,他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周爸带病上课,却拒绝了我们搬的椅子,只是为了学生们不落下一节课,只为了身体力行地告诉学生们不要因“毫末般的小事”而享受特殊待遇,在周爸的心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就这样,周爸一如既往地上课工作,政治历史、心理、劳技、生物,对于如此忙碌的教授课程周爸没有一丝怨言,他常常强调:我是代表国家站在这里!强烈的责任心是他的为人原则,一切为了孩子是他的工作动力,这就是我们的周爸啊!

?再见了,周爸

转眼间,我们和周爸已经度过了四个年头。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严肃寂静。然而这四年来,老周的培养,我们的努力,都在此一搏──中考。记得在进考场前周爸对我们关照的话语:“亲爱的,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事物。”只是一句短短的话语却给了我们无限的信心。也许对于我们的考试,他比我们更紧张吧!是的,这就是周爸,把我们当成自己亲生孩子的周爸!就这样,我们带着周爸的希望踏进了考场,要为周爸、为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还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我们的名字叫……。周爸,你知道吗?我们的作文题也是受您的教化啊!我们的名字叫感恩,我们的名字叫亲爱的……想着在考场外守着我们的周爸,想着时刻灌输我们感恩思想的周爸,想着那一声声“亲爱的”,突然有股暖流涌上心头,《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原来,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然而却有这样一位老师为我们全心全意地付出;有这样一位老师来得比我们早而走得比我们晚;有这样一位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走出考场,迎上的是周爸关切的眼神,无需言语,我们便知道他的眼神在告诉我们,过去的就过去了,要调整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就在中考结束之时,也便是大家分开的时候了……

最后的一张集体照、最后的一句留言、最后一次大扫除,离别的气氛已在班级中无形地蔓延。过了暑假,我们都将踏进新的高中,“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不论今后我们的成就如何,您永远是我们恩师。每当我们在起身后习惯性地把椅子塞进桌子;每当我们在接受帮助后习惯性地说声“谢谢”;每当我们打扰到别人时的那声“不好意思”,是周爸!是周爸让我们将这些习惯一辈子伴随我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在周爸的感化下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感谢您,周爸!

在离别之际,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的不舍与思念,只能汇成两个字,那就是“珍重”!

刻在木板上的字会被雨水腐蚀,刻在石头上的字未必流芳百世,而周爸的名字将会一辈子刻在我们心上,永远不会忘却!

如今,每年的教师节我们都会去看周爸,他依然有着一副洪亮的嗓音,走路健步如飞,精神抖擞,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2006届初三(2)班全体学生

2.我的生情心语

当第一缕晨光辗转来到凌晨灰暗的天空,洒向城市的每一处角角落落,天亮了。晨曦吞噬了天边的最后一抹灰色,冲散了最后一丝浓重的雾霾。我在楼梯口的窗前驻足,阳光照亮了一个背影,不由得令我将视线聚焦于背影之上──哦,是我亲爱的老周爸爸。这里被晨光眷顾,却远离清晨的嘈杂,吵闹之声不曾光临。老周爸爸正精神抖擞地打着太极拳,操场上安静得仿佛空气都凝固了,只有老周爸爸独享这一份清晨的好时光。老周爸爸拳脚之间均显气力,深深地吐一口气,将气沉到丹田处,收回拳脚。“嘿,你怎么还呆在这里啊?快点,要跑步啦!”好友拍拍我的肩催促道。我从窗口望去,同学都已经走下楼梯去操场了,我这才赶忙跑到操场上,准备和老周爸爸一起早锻炼。我们排好队开始绕操场跑步。老周爸爸可没歇着,要知道老周爸爸可是已经跑了十几圈了呀,可是他依然精神抖擞地跟在队伍旁和我们一起跑步。“一──二──三──四──”我释放出一整晚的二氧化碳,吸进微微湿润的空气。“我这只老天鹅可是带着一群小天鹅在跑步呵!”老周爸爸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操场上空。我们这一只只小天鹅在老周爸爸的翅膀下就这样成长起来。老周爸爸告诉我们:“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五十年,幸福一辈子。”这是老周爸爸用自己一生的榜样教会我们的道理。老周爸爸常说他有三个年龄:实际年龄63岁,生理年龄40岁,心理年龄16岁。老周爸爸生理年龄的年轻是坚持锻炼换来的结果,而老周爸爸宣称他心理年龄是永远的16岁花季就不得不归功于他良好年轻的心态了。

老周爸爸的心态好就好在平凡。有人便要问: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一个被国家授予众多褒奖的老师,怎会是一个平凡人呢?是的,老周爸爸拥有无数的勋章和褒奖,他获得了班主任中的最高荣誉。可是老周爸爸却总用这样一句话回应这些奖章:“我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一位为祖国的未来辛勤建设的普通劳动者。”这句话被记载在老周爸爸人生之书的扉页上,只有这句话才能表白老周爸爸豁达的心态。也就是这样豁达的心态为老周爸爸增添了年轻的感觉,花季的感觉。其实我想告诉您,亲爱的老周爸爸,您怎么会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呢?人们常说老师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这些词语在我看来还不够美丽,不足以描写我心中的老周爸爸。我想说您是一位艺术家!您说您每天都在用心书写我们的未来,您说您要像雕刻雕塑一般除去我们身上的污泥浊水。一个每天都在书写、雕刻、描绘的人,难道不是一位幸福的艺术家吗?当然,我知道您总是自认平凡,这或许也是您最不平凡的地方吧!

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遇见老周爸爸的情景,那是在开学前的教育课。我一进教室,就看到一位貌似四五十岁的老师正在讲台前忙碌着。根据内幕消息,这可是一位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同学们好,我姓周,今年已经62岁了。”霎时,我的眼睛弹了出来,眼镜都跌了下来。真难以想象,这样一位满面春风,神采奕奕的老师竟然已经六十开外了。我满心好奇地期待着这位老师带给我们的“革命”。

老周爸爸将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深入到点点滴滴。“革命”就在每一天平凡的校园生活中慢慢开始了。从文明语言到文明行为,老周爸爸言传身教,给予了我们无数新奇的体验,让我们接触到最新鲜的观念。老周爸爸崇尚 “女士优先”,进入专用教室都是我们女生先行。老周爸爸还纠正了不少我们的错误用语,教会我们最文明礼貌的语言:厕所得叫洗手间,屁股得叫臀部。教室里笑声盈盈,老周爸爸的话总是说得我们捧腹大笑。爸爸妈妈打我们,老周爸爸说是跳迪斯科加上卡拉OK。我们“唉哟哇啦”的叫就是唱卡拉OK,到处闪躲就是跳迪斯科。这些话似磁铁般吸引着我们,似乐曲般震撼着我们,让我们坐不住,一下子觉得教室小了,似乎要飞起来。

说着就到了午饭时间。中午的吃饭时间,就像一次小讲座。“我的天哪,又吃萝卜。Oh!My God!”我的同桌掀开饭盒后条件反射作呕吐状。一会儿工夫,这类鬼哭狼嚎的声音在班级中此起彼伏地响起。老周爸爸走进了教室:“亲爱的同学们!”看见同学们难看的表情,再看了看饭盒,开始讲述营养学。老周爸爸是生命科学老师,自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萝卜可是宝呀!同学们,萝卜利于排泄,能帮你们通气。”我们的表情虽然还是很难看,但是每个人都为着自己的健康大口大口地吃下了萝卜。我一勺一勺地吃着饭盒里的饭,听着老师为我们讲述学习方法。“书是由厚读到薄,再由薄读到厚。一本厚厚的书,读过之后,经过你的提炼就可以变成一个薄薄的芯片,要用到书中知识的时候,又可以拓展开来。”老周爸爸变得神采飞扬,“我可是在用心书写你们的未来呀!”是呀!老周爸爸说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像鼓槌一样敲在我心上,咚咚地震,触动着我的心,也触动着同学们的心。我们不禁被吸引住了,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

当然,不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室里的角角落落,老周爸爸也一点不马虎。四位值日生分工明确,一下课便拿起扫帚、抹布认认真真地清洁教室。不过“分工不分家”,这可是我们班的优良传统。当天的值日生如果生病的话,不少同学都会抢下他手中的扫帚、抹布,帮他做值日。同学们之间就像一家人,而教室就像一个温馨的家。“分工不分家”的传统不仅让我们将教室清扫得干干净净,更让我们收获了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的精神。西方哲学有云:人是擅长建造城市的动物,或者说城市原本就是人的一个载体,承载着人的躯体,还有灵魂。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一个班级也有着一个班级的文化。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讲究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和谐。当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汇聚到同一个教室中时,就更应该彼此和谐,这便是精神文明建设。周老师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精神文明建设,让我们的精神文明更上一层。教室这个温馨的家中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属于我们班的班级文化。教室环境的布置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居安思危”四个大字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的责任意识”专栏引导着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征途上前进。“责任,诚信,荣誉,集体,国家”书写着我们的班训,革命先烈的事迹讲述着不堪回首的历史,周老师的名言告诉我们道理……每天,当你推开教室门时,看到这样的墙面布置,应该也会让心中精神文明的幼芽萌发起来,老周爸爸告诉我们这便是潜移默化的力量。让人在这种氛围中受到影响。的确,在老周爸爸的引领下,在这氛围中,我们班的39位同学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老周爸爸注重我们的做人,但也绝不放松我们的学习。每天早锻炼后回到教室,一分钟都不耽搁,立刻开始默写以巩固我们的英语基础。我们手里接过一张经过油墨印刷的纸张,浅浅的油墨味、纸上排列着1到100的序号,讲台前的同学用标准的发音报出一个个单词,同学们埋头默写着,只有铅笔与纸张摩擦的声音和清脆的报单词的声音。默完以后,每组的小组长认真负责地对照单词手册帮每组的同学批改,同学们拿到批改后的默写纸认真订正,日复一日,同学们的英语基础都上了一个台介。老周爸爸的学习方法就如同他本人一样,外表朴实却有深刻的内涵。看似普通的方法却在一天天的积累下换来了好成绩。每次班级考出了好成绩,老周爸爸的脸上总会绽放出年轻了好多岁的光芒,咧开嘴,像个可爱的“老顽童”。老周爸爸也常说:“距离产生美,离得太远也看不清,靠得太近也看不清。”现在的老周爸爸每天都很忙,老周工作室的门却一直为我们敞开着。老周爸爸选择了有一点距离地望着我们,每天一有空,老周爸爸就从老周工作室中出来,在楼上看着我们上课,休息。当然老周工作室也成为了同学们有烦恼时的一个好去处。每天总会有一些有烦恼或者发现一些问题的同学走进老周工作室与老周爸爸谈心。我也是老周工作室的一名常客。身为班长,班级里出现的情况我都要向老周爸爸汇报:同学们的建议与心声、班级里的不良事件、我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麻烦,老周爸爸总是耐心地听我说,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有时只是单纯地看了一些书、读懂了一些文化,我也十分乐意与老周爸爸交流。我们两代人之间的交流,总会使我们兴奋得不能自已,不只是我,老周爸爸的眼睛里也会绽放出光芒。我们谈论对美的追求:江南的含蓄之美,来自西方的奢华之美;我们谈论理想:老周爸爸平凡中又不容易的追求,我对于做一名文人的渴望;我们还谈论优秀的电视节目:于丹说论语、ICS的优秀英语节目,还有我最爱的“鲁豫有约”……我们谈论这些文化,老周爸爸将这样的谈心称之为“良君有约”,这可是我的荣幸。我们彼此敞开心扉,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听老周爸爸说这本书是他的师情心语,那我所倾吐的这一切是不是可以算是我的生情心语呢?

2010届学生 王毅君

3.班主任中的“大师”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荡。”

孩提时代一去不返,放学路上的思绪,已然伴随时间的推移,在记忆中尘封,凝固在美好的初中时代。随着人生步伐的前进,有些记忆却始终伴随着我,在我处事、为人和学习工作中如影相随。这是一位白发的老者,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在我心灵的白纸上描画出斑斓的色彩,他就是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的周士良老师,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周”。

说起老周,我们初中同学都会在嘴角挂上微笑,而这已足以证明老周在同学中受到欢迎的程度。在这些认可的背后,蕴含着同学被老周人格魅力所吸引,不由自主的钦佩与感激。作为一名教师,周老师的生物课可谓是科普和科学的结晶,风趣幽默,易于理解,甚至有过一场课堂实验:把我的唾液和另一名女生的唾液放在试管里,验证淀粉加碘的变色反应,一下子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但讲到理论知识时,又十分翔实地进行表述,结构清晰,严谨而富有条理。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周老师的魅力远不仅于此。

“老周”,一个亲切的称呼,可以说是周老师“民心”工程的第一步。很难想象,一位年过六旬、有着丰富阅历的老者,能让他的学生用如此简单的、“没大没小”的方式称呼自己,而又热衷于被同学“呼风唤雨”。可谓“老周”不以“周老”而倚老卖老,“周老”却因“老周”而劳心劳力。因此,“老周”非但没有被视为一个不当的称谓,反而,无形之间印制成无数张“平易近人”的“老周名片”。

但是,周老师却没有因为“老周”的亲和力,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玩伴,相反,在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与亲睐的同时,也通过自己为人处世的正直、诚实、负责作风,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张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张力的影响,真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在大二寒假返校,和周老师交谈期间,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当年的敢说敢做,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的态度。在谈到现在不少学校存在的问题时,周老师直指问题之所在,毫不讳言。当我问他,你在区里开会时会不会直说,他笑了一下,手指前方说:“我不怕什么,你看现在教育上还存在这些问题,我能不说吗?”就凭借着周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热爱,让我感觉到,他为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会直言不讳的。

自我进入初中时起,我就知道班级的事情始终牵挂着他的心,有些事情处理起来还特别的有技巧。举个有意思的例子,老周对于初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有特别解决的方法。虽然,我没成为过“问题对象”,但一般放学以后,老周工作室少不了有这样的“问题对象”。一般来讲,家长或是其他老师知道了学生有早恋的苗子,往往不是“一顿痛批”,就是写检讨、棒打鸳鸯。

老周则不然,作为生物老师,周老师自然明白其中的“生理原因”,他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知识”浅显化,“思想教育”生动化。相比于一般的传统教育,周老师就特别有意思,他用“男娃”、“女娃”来称呼当时的学生,先将学生的情绪控制住,然后旁敲侧击,慢慢地进入主题,最后,才和学生促膝交谈。整个过程,周老师总会带上招牌式的微笑,在宽松的气氛中给学生以思想和心灵的冲击。俗话说得好,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周老师的微笑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而非刻意的表现或者高超的技巧,在平静祥和中赢得了学生的心。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工作方法,不如说是对学生爱的关怀,爱的表现。

在寒假对周老师拜访,他又一次讲起班风建设,这是他一贯关注的重点。如果说,什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以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胜过其他的一切。而好的学习环境,必然是紧紧依附于一个奋发上进的班级集体,这一点,我在大学学习,是感同身受,同样证明着这一点。一个班集体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并非易事,但是,周老师做到了。当我问起周老师其中的奥妙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我比较注重细节,让学生主动在课后把黑板擦干净,每天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干净的环境,一方面,给学生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让同学珍惜这样的环境……”。当时,我在预初班读书,是班里的一名劳动委员,每次值班,周老师总能在教室里找到一些我所忽视的小纸片,一些犄角旮旯里的灰尘。当时,总觉得这点小垃圾留着无大碍,但周老师坚持要做到一丝不苟,时间久了,发现每次都要做到最好是很有难度的,没有很强的责任心是不可能完成的。责任心的培养成为我后来前进发展的一大动力。

正如周老师所说的,良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习惯,好的习惯造就上进的工作学习态度。正是这样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才能使周老师的班级在各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人们会强调和重视学校对于学生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校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植,而人的人文素养的确立,不是通过考试和做习题能够实现的,它是通过最不起眼的琐事,培养人的习惯进而影响人的性格。周老师就是通过一个最传统的方法、最实际的措施、从最细小的方面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就是自己当年的这些体会和感悟,养成了我现在的许多习惯,在我的班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想起来,我离开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已有五个年头,我也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班长,回忆往事,仅以拙笔叙述一二。周老师门下的名生无数,我有幸作此一文,深感荣幸,只是篇幅有限,不能详述,有所遗憾。谨以此文,让更多不知周老师的人,能够顺着一个学生的视角去感受“老周”的魅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杨圣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