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践要素_教师如何理解学科

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践要素_教师如何理解学科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践要素_教师如何理解学科第三节 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践要素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质——在创新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新型教师通过创新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过程。学科创新教育是以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不断创新来培养创新人才。这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总要求,也是学科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学科创新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习成为主体自己的自主活动。

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践要素_教师如何理解学科

第三节 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践要素

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质——在创新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新型教师通过创新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过程。用术语表述为: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型的环境、创新型的教师是学科创新教育的硬件或支持系统,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是软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产品。

一、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1.更新教育观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21世纪的人才不再取决于分数,他将取决于学生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能否获得成功并且不断获得成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2l世纪的高质量不再取决于升学率,高质量是指学生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并在教师的培养下,健康地成长,其人格不断得以完善,他的现实生活价值有明显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儿童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现实价值这一核心来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www.guayunfan.com)

2.学科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学科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学科创新教育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一种实践方式或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应该是一种内涵极其深刻的教育理念,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1)敢于创新。学科创新教育是以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不断创新来培养创新人才。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中最核心的素质,基础教育改革应该围绕着以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核心的整个新的素质结构的建立来展开。这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总要求,也是学科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2)弘扬人的主体性。为了使个人发展能与整个社会发展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新一代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学科创新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所谓主体性,一般是指人的参与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简单地说.作为主体的人是在主动参与各种社会性活动的过程中求得知识,获得发展,形成个体独特的精神世界,并锻炼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体性作为个体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它是以主体的参与性、主动性为基础,以创造性为最高境界。判断教学是否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有两个标准:自觉参与和主动探索。自觉参与,意味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是被动地,而是有目的、有兴趣、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主动探索,意味着学生主体不仅自觉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而且对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地探求。

(3)追求民主与和谐。有的学生说:“在开心的环境里,我会觉得学习很愉快,学习的效率也一定能提高。相反,如果我觉得这个教师很威严,我的心情就会受到压抑,纪律再好也不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觉得课堂教学应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科创新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习成为主体自己的自主活动。这种强调主体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是以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为基础的。在学科创新教育中,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纽带已不仅仅是局限于理性范围之内的纯认知活动本身,而是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师生双方对人生价值、创造价值的共同追求,体现了一种相互尊重的民主关系。

二、创新型的环境

创新型的环境由以下三要素组成:

1.创新型的校长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创新教育环境的创设,关键在校长。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校长,才能为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1)创新性地工作是创新型校长的最主要的特征。首先,创新型校长有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其工作思路不受常规所限;其次.其工作具有高度的热情和主动精神,善于发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想方设法给予解决。

(2)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对工作非常热心,具有好奇心和不满足感;善于学习新的东西,能接受新事物;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热心:灵活、开朗、不因循守旧、不刻板。

(3)创新性的领导方式:创新型校长在领导方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喜欢听取新见解、新想法、新建议,组织和安排工作时往往更多地强调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限制具体方法和步骤,有意识地制造积极、愉快的气氛,以感染和带动他人,共同投入到创新性的工作中去。创新型校长通常采取非权威性的管理方法——以自身的学术形象采取民主管理和情感管理。

2.创新型的学校管理

教学环境的管理过程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奏效。如果没有创新型的学校管理,即使最具有创新性的教师也不能发挥作用,这样也就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激发教师的创新性,学校管理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整体系统性原则。校风的建设、人际关系的处理,都需要从整体出发,才能营造出有益于师生健康工作、创新学习与快乐生活的环境。即在教师的聘任、评职和考评上,在学生的质量评价上.在教学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系统化的措施。

(2)开放创新性原则。开放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和方法的选择性。学校要积极地搜集、了解教育系统的有关新信息,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吸取他人精华,不断改进和创造出有益于创新性教学的学校管理方法。

(3)民主管理原则。学校中的管理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民主作风.通过多种方式听取教师对学校管理的有关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工作。

(4)情感管理原则。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人的一切行为都充满了情绪、情感活动。情感、情绪具有感染性,积极的情感可以产生增力,消极的感情可以产生减力。学校中的管理者应关怀教职员工,融洽上下关系,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体察他人的需要,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3.创新型的集体氛围

集体氛围主要是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学校教育舆论的主导倾向,学校人际交流的心理氛围等。学校可以通过改变班级人数,学生心理品质与课堂心理环境,学与教的时间及其变化,学与教的站位和座位的置换变化,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测验考试等教学环节的改革,创设创新型的集体氛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自由、安全、愉悦的集体气氛中表现出来。创新性的集体氛围包括:

(1)信任。学校要创设一种信任的氛围,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怀,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选择性地且较自由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由不敢动手到敢于动手.再由敢于动手到有所创新。

(2)尊重。尊重意味着把人看作是有独特价值、有能力、有自我指导力量的行为主体。在学科创新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授以方法,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做到教法和学法相结合,在广泛的教学合作中优化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创新的时间,就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和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3)拒绝评判。不轻易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会给学生以安全感,从而促使学生敢于自由创新。

(4)创新型的教学评价观。中小学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这种基础不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而且也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质量评价观上,我们教育系统上上下下必须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以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多少和取得创新成果的多少作为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校长、一名教师工作的标准;以判断学生在社会各个岗位上能不能取得成功.并且不断取得成功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只有这样,学科创新教育的实施才有根本的保证。

余杭市临平镇第二小学在完善了学校课外活动的基础上。于1996年确立了“学科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期望是: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展。其宗旨是: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在.课题组成员队伍不断壮大,由原来校内的15位教师逐渐扩大到全校教师。形成了一个“我在活动中成长”为主导教育舆论的学校。该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以下的成效:一是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实验调查表明模式试点班的学生无论在学习的独立性还是在创造性方面,其行为表现都要明显地强于普通班的学生。二是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临平镇第二小学原是一所城镇薄弱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一直处于中下状态。自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化研究以来,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达到了余杭市同类学校的领先水平:学生兴趣广泛提高,如在1999年,学生中参加校内外各类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887人,占学生总数的80.6%,比原来提高43.9%。其中拥有多种兴趣的学生共506人,占学生总数的46%;教学效果明显,1996到1999年,该校学生在参加国家、浙江省、杭州地区和余杭市级各类比赛中,共有256人次获奖。三是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随着学科教学活动化研究的步步深入,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学科教学活动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不断变化“活动”的能力,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壮大了骨干教师队伍,学校一批教师在各自的学科中创造性地构建起了诸如“语文阅读教学‘四段式’教学活动化模式”、“数学新授课活动化四环节教学模式”、“常识学科中观察实验的教学活动化模式”、“音乐新歌教学活动化模式”等一系列具有不同学科鲜明特点的教学活动化子模式。这些研究成果分别在余杭市和杭州市的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奖。期间,有近10名教师被余杭市教委认定为学科骨于教师,有7名教师被评为余杭市教坛新秀,有4名教师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有90余人次的教师论文和教案获浙江省和杭州市级奖。研究成果《学科教学活动化的实践与研究》于1998年获浙江省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临平镇第二小学的案例充分说明了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创新教育环境的创设,关键在校长。

三、创新型的教师

教师是学科创新教育的主要实践要素之一。创新型教师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

1.创新型教师的教育观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观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为主;变以“教”为主为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为主:变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为主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为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价值观——以儿童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现实价值这一核心来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高质量——学生享受了快乐的童年,得到健康成长,人格不断得以完善,其现实生活价值有明显提高;人才观——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各个岗位能够获得成功,并且不断获得成功。

(2)鼓励创新性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即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性的成绩,从而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第二,教师要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创新型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因此要坚持注重个性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第三,教师要坚信学生在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第四,教师要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发掘内在潜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4)重视现实生活实际和实践活动。现实生活实际和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法;此外,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个性品质,如探索精神、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等。

2.创新型教师的教师观

(l)现代意识观:现代意识是强烈的进取意识、成功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总称。现代意识来自人自身的内在精神力量,它具有感召权威。现代意识观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表现为能够自觉地、不断地用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来充实、发展、提高自己;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用智慧和学识启迪学生,用行为感染学生,用魅力征服学生。第二要有成功意识:即不满足于当一位合格的“经验型”教师,要努力当一位名师、一位“理论型”教师,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意识。第三要有民主意识:民主意识的核心——平等,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其自尊心、自信心。对学生的创造精神给以引导、鼓励和维护。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自己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

(2)现代职能观:教师的职能作用表现在激励越来越多的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学习,并能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多种创造性活动,即教师不仅传递人类文化,更要发展人类文化。

(3)现代专业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必然会推进职业的专业化。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建议——《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1966年)宣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这就是说教师职业是“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已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层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要求从事具体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目前.从教师的实际工作与实际地位看,教师不是作为“专家”而是作为“公仆”而存在的。在现代化时代,教师的“专业化”成了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编制的《教师专业标准大纲》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它强调教师的第一责任在于参与并帮助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强调构成教师职域的教与学的专业性内容及其知识基础,特别强调知识的生成性理解与知识的综合性利用;突出了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从而改变了历来的教师形象。“反思性实践者”模式认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涵括了政治、经济、伦理文化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这种模式中的教师的“专业性”是凭借“实践性知识”——运用综合的高度见识所展开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的成熟度来加以保障的。这种对实践的反思能力,正是教师面对新世纪挑战所需的重要素质。可以说,专业的最大特性是不可替代性。

(4)现代合作观:现代教师应是学生优秀的合作者,现代教师应树立双向交往的合作观。师生应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类文化,共为教育成败负责。

(5)现代学习观:教师是教育者,同时电应当是学习者。

(6)现代责任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人才。

3.创新型教师的职业修养

(1)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参与时代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真正做到面向未来.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和所教的学生,而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教师应该能够以时代的眼光来审视教育的现实,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改革的建议,并付诸于实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适应和促进时代变革的支柱。

(2)创新型教师应具有促进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教育观和教育现实的发展,要求教师只有以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观作指导,才能把握好自己工作的方向;其次,教师的职业修养不可能一劳永逸,无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另外,现代教育不满足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递,而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应赋予学生继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离校后,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中继续发展。

(3)创新型教师应具有自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现代教师应具有用创造性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去设计、实施、评价、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能力,并具有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形成、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新鲜经验,进行理论概括的能力。这样,教师的劳动才能真正成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4.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

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除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三要素以外,还应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

(1)基础文化知识。它是教师的业务根底,这一知识越宽广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2)学科专业知识。它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各类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各不相同。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含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三要素。专业基础知识是为学好专业、能够从事某种学科教学打基础的知识;专业主体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功,它包括本学科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资料、基本工具。专业前沿知识是指:①专业发展的前景,包括对所教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以了解未来的变化要求教师做哪些知识储备,从而做好规划,超前积累。②学科知识的改革动态。③与专业知识直接相关的新兴学科知识。

(3)相关学科知识。这是指围绕专业相关性很强的知识。这种相关性有两种:一是直接相关。它是指教师应当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延伸和拔高,与学科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学科知识。二是间接相关。它是指与教师所授的专业知识联系不密切的各方面的知识,这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的高标准的要求。

(4)教育科学知识。它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包括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史、教育未来学、教育经济学、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统计学、教学法、教育科学学、教育美学、教育伦理学和教育人才学等学科的知识。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在创新方面为学生做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遗余力地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积极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它是指在对学习者作较多的研究和重视或尊重的前提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较多地使用幻灯、电影、无线电、电视、计算机等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

5.创新型教师的良好心态

(1)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大胆放手让学生有选择性地且较自由和自主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享受到童年的欢乐,健康地成长。

(2)尊重。尊重意味着把人看作是有独特价值、有能力、有自我指导力量的行为主体。尊重意味着对学生不能持训斥和教训的态度,不马上告诉学生这是错的,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改正。尊重包含着对学生个人的选择和观点的尊重。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下语言:“不对”、“错”(简单否定)、“应该……才是对的”、“必须……”、“一定要……”、“别胡思乱想,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按老师说的去想”、“照某某的样子去做”f以划一的标准限制要求);尽可能使用的语言:“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引导反思)、“试试(想想)还会不会有其他方法(结果)”(引导多种探索)、“请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实践和体验)、“这个想(做)法很有特点”、“你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经历了失败,我相信你再努力一下就会取得成功了”、“你的想法和科学家或发明家几乎一模一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发明家”(鼓励)。

(3)平等。教学成果是师生合作的结果,合作是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育工作同学生的实际可能相吻合,教学教育的效果就会急剧增长。这是因为‘教育共鸣’的缘故。”教学合作注重的是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相互作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调动依靠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以下语言:“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认为……”、“有问题问老师,老师帮你解决”(师道尊严);尽可能使用的语言:“请同学们评判一下,我想(做)得对不对”、“我也来尝试一下”、“对这个问题,我也想不通,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角色转换)。

(4)民主。教学中提倡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将有利于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不随意中断学生发言,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见解等。只有以民主观念指导教学,才能克服教学中的不民主现象。

(5)空间。思维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是密切相关的,独立性的思考是发展创造性的必要条件,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创造性的形成与发展。要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相对独立的思考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相对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具有信任、尊重、平等、民主姿态,并能提供给学生学习空间的教师,在教学中是会创造出奇迹来的。如作文一直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常常觉得没“东西”可写。余杭市实验小学的郎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一名戴眼镜的男生上台表演“看书”,该生所表演的那付专注的看书神态和不时推推眼镜的憨相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连平时最容易走神的小调皮也看得津津有味。这一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促使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动起笔来,通过独立思考后,一个个精彩的片断就出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