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_浙江省教育信息化4.1 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1]4.1.1 教育技术学科竞赛与大学生能力1.教育技术学科竞赛及其特点学科通常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

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_浙江省教育信息化

4.1 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1]

4.1.1 教育技术学科竞赛与大学生能力

1.教育技术学科竞赛及其特点

学科通常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学科也是高等学校的基本结构,体现了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术地位和办学特色。教育技术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交叉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良好发展。[2]众所周知,学科竞赛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效应,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可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3]教育技术学科也不例外,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率。

在本文中,所谓教育技术学科竞赛是指与教育技术学科、专业相关的竞赛,这是一个内涵相对广泛的概念。本文从两个方面来界定教育技术学科竞赛:(1)由教育技术学科/专业/职能部门(如各级各类电教馆)所举办的竞赛;(2)由其他部门举办,参赛对象包括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竞赛。事实上,教育技术学科竞赛既是考察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也是一项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www.guayunfan.com)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性的教育技术学科竞赛有20余项,各省市或学校主办的相关竞赛则更多,每年还不时出现新的竞赛。这些竞赛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教育技术学科、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近年来,全国性的教育技术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课件创作技能大赛、“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等。

除了全国性的各类教育技术学科竞赛以外,一些省市也组织和举办了面向本省区的教育技术学科竞赛。以浙江省为例,就包括: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面向全省在校大学生的“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省电化教育馆)主办、面向全省基础教育的“浙江省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由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面向全省各级各类高校教师的“浙江省高校教师自制教育软件竞赛”。

2.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地位与作用

(1)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地位

一般认为,学科竞赛是对相关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本质上看,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发展型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开发探究型的智力和能力。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还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力与坚忍不拔的精神,进而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4]

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竞赛通常由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等主办,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将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1)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作用

具体说来,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促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育技术实践是信息时代大学生创新的源泉,教育技术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高校扩招的形势下,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形势不容乐观。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高校教育环境的评价不高,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创新素质评价低。以上都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科竞赛是整合教育技术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积极组织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参加过相关学科竞赛的学生,在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比未经实际锻炼的学生强得多。

②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有团队合作精神。现代科学研究、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团队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加学科竞赛有助于激发竞争意识和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教育技术学科竞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竞赛,而是开始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在以小组的形式参赛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围绕同一个主题或者目标,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紧密配合,遇到困难共同商讨解决,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③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由于高校的扩招和经济形势的不景气,毕业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在供大于求的大形势下,很多企业开始注重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科竞赛中获得的证书,正好可以给招聘单位一个很好的证明,成为毕业生在就业竞聘中有效的通行证。参加一项竞赛的全过程,相当于经历了一个实际的开发项目,类似于企业项目研发的实际过程。即使没有得到名次,整个过程的经历对参赛选手来说也是一种经历与财富,为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

同时,参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参赛过程中,选手能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有利于不断完善自己,使之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④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科竞赛是与学校教学紧密相连的,竞赛的主体是学生,然而指导者却是教师。从选手的培训到赛前指导,从传授理论知识到训练逻辑思维等方面,教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通过辅导学生参赛,能够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可以使今后的教学不再拘泥于书本上的框框而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为了适应竞赛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加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

4.1.2 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发展与现状

1.全国性的教育技术学科竞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性的教育技术学科竞赛近30项,各项竞赛的基本信息如表4.1所示。

表4.1 主要的全国性教育技术学科竞赛

续表

在上述竞赛活动中,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是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竞赛,每年举办一次。该竞赛原由教学案例评比、试题案例评比两部分组成,2007年开始增加征文评比。截至2010年4月,已成功举办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联想杯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长虹电视杯2009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9四届教学案例比赛,2005—2006、2007—2008两届试题案例比赛,2007—2008一届征文比赛。该项竞赛得到了众多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专家、各相关省市教研员的鼎力支持,并获得广泛好评,在信息技术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近年来举办的各级各类机器人竞赛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参与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类竞赛对于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对于推动中学通用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均有积极的意义。

学科竞赛类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一个好的创意就有可能发展成一系列活动并带动其他活动的开展。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从开办至今,十余年时间,已发展成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系列竞赛,并形成了以“挑战杯”系列科技赛事为龙头带动其他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大学生科技活动,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的活动。

2.竞赛内容与数量的发展

(1)竞赛内容的延伸

在我国的学科划分体系中,教育技术学学科是教育学学科中的二级学科,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热潮的有力推动下,教育技术学的学术影响和现实效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教育技术学科相关的竞赛正步入规范性、连续性的良性轨道。自1989年以来,随着教育技术学科竞赛项目的不断推出,竞赛内容越来越多样化,竞赛内容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专题网站、学科主题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虚拟教学、学生创业方案设计、动画制作、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电子创意、数字媒体,等等。

21世纪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开展教育技术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适应了时代发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2)赛事数量的增加

学科竞赛是一类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竞技活动,是整合教育技术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1989年以来,教育技术学科相关的全国性竞赛的赛事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已经增加到近30项,如图4.1所示。

图4.1 历年全国性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数量变化

3.提升竞赛水平的基本策略

学科竞赛充分给予了大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显著。通过组织参与学科竞赛,也活跃了校园学习氛围,提高了学院的声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之,学科竞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对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但是,相对而言目前学科竞赛的运行机制还有待继续完善,地区发展还不够平衡,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不高。为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逐步解决或完善教育技术学科竞赛活动:

(1)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体系

学科竞赛应形成以传统赛事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科竞赛体系,形成国家级竞赛、省部级竞赛、校级竞赛和院系竞赛并举,建成技术基础、技术应用和专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竞赛体系,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学术团体对于教育技术学科竞赛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学科竞赛不同于理论教学,要组织好学科竞赛,首先应建立一套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没有一定的机制保证,就会影响学生和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如何组织培训、辅导、竞赛,以及相关人员工作量的核算、评审及颁奖等各个环节都应制定详尽的规章。另外,应逐步完善学科竞赛奖励措施,细化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计算。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师生的参赛积极性

一项竞赛的准备过程是辛苦而漫长的,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运用激励机制,有利于对参赛选手进行正确引导,鼓励他们脱颖而出。

在高等学校中,建立学生的创新学分制度是激励学科竞赛活动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之一。高等学校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应当明确创新学分为必修学分。学生获取创新学分除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学术活动、发表论文等途径外,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获得。同时,也可以设立创新奖学金,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应计入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取得突出成绩者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4.1.3 教育技术学科竞赛案例分析

1.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

(1)竞赛概况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www.novoasoft.com/ds)是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其竞赛主题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该竞赛包括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三类。竞赛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学科主题社区、网络课程、Science Word教学设计等。评比过程包括技术测试、专家评审、现场决赛。奖项设置分为:个人荣誉奖(特等奖,一、二、三等奖)、集体荣誉奖。该竞赛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经先后举办了13届,对促进我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通过鼓励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展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日趋明显。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增加。从第五届开始的基本数据如表4.2所示,从整体上看,参赛作品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参赛作品的数量成倍增加,2009年第十三届大奖赛的2917件参赛作品是2001年第五届大奖赛1262件参赛作品的2.3倍,这表明此竞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一项活动。

表4.2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基本情况(部分)

在进行该项全国比赛之前,一些学校或省市先后举办相应的选拔赛,选拔出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在最近6届的比赛中,共有12190项作品参加角逐,有3781项获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328项、二等奖661项、三等奖1262项、优秀奖1526项、最佳组织奖160项。参赛作品和获奖数都逐届攀升。

(2)“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对推动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工具,正日益受到重视。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是每一个师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该项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可以对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建设。大奖赛的过程是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应用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实践等向更高、更广、更实际方向提高。

②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心和能力,缩短学习与实践的距离。特别是学生在教育技术实践方面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及时把各专业中的各种技术、技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做好知识的整合。

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优势。社会对竞赛的关注度,使得大学生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越来越重视,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提高掌握知识、能力的质量。经过竞赛的磨砺,使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得到提高。

④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竞赛既是动手又是动脑的过程,实践是创新的发源地,竞赛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

2.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

(1)基本情况

“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www.dmtds.cn)”于2002年由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起,并被纳入“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系列,由直属浙江省教育厅的浙江省大学生竞赛委员会主办。该竞赛旨在提高全省在校大学生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大学生有效应用多媒体服务社会;发掘优秀人才,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各高校学生相互切磋交流,达到增进友谊,共同提高的目的。从2002年起,该项赛事在每年10月份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参赛作品包括平面设计、动画设计、课件设计、网站设计,2004年起增设DV设计。为了推动省内各高校大学生多媒体学习与应用活动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该竞赛除了初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以外,决赛分别在其他高校轮流举行,由相关高校协办。

①竞赛组织机构

竞赛委员会:负责制订竞赛方案、设计评审标准、组织竞赛巡视、审定竞赛奖次、处理竞赛异议,决定其他有关重大问题等。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两名、委员若干名、秘书两名。

专家委员会:承担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评审成员在竞赛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库由各有关高等学校推荐专家组成。

②参赛对象与形式

全省各高校普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通常以个人或小组(每组不超过3人,若超过3人则取前3位作者)形式设计参赛作品,各学校经初评上报后,由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定。在参赛作品的数量方面,规定全日制学生5000人以上的高校参赛作品每类不超过5件,总数不超过25件;5000人以下高校参赛作品每类不超过3件,总数不超过15件。历届参赛院校及参赛作品数量统计见表4.3。

表4.3 参赛院校及参赛作品数量

③参赛作品

作品内容健康、科学、向上,有时代气息,体现创新意识;所有作品必须为浙江省在校大学生的原创作品;参赛作品以光盘形式递交,附以相关电子说明文档。

表4.4 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作品分类及主题

④表彰奖励

作为面向全省大学生的省级奖项,本赛事的各类别作品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对获奖的多媒体作品给予表彰奖励。同时,竞赛还设立组织奖,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竞赛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2)对就业与能力的影响

这里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对在第一至六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获奖的50名毕业生、用人单位或继续深造的导师进行了调查。回收调查问卷48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最后统计的问卷为46份(有效率为92%),其中涉及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33名(占71.7%)、非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13名(占28.3%)。为了进行对比分析,从每届同班随机抽出同等数目的其他学生、用人单位或继续深造的导师,共计50人作为对比调查对象。回收调查问卷46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最后统计的问卷为45份,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31名(占68.9%)、非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14名(占31.1%)。调查采用自编的“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问卷”并辅以访谈,问卷分发主要通过逐一当面填答并辅以电子邮件投递方式。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性问卷和开放性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针对毕业生,调查其基本情况和就业、深造情况;针对就业单位或继续深造的导师,调查其工作情况或深造情况。

①就业时间与就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46位获奖毕业生中,在大四上学期就与就业单位签订协议的时间的占58.7%,在大四下学期与就业单位签订协议的时间的占39.1%。而在调查的45位其他毕业生中,在大四上学期与就业单位签订协议的时间的只占17.8%,在大四下学期与就业单位签订协议的时间的占57.8%,如图4.2所示。从图4.2中可见,参与竞赛并获奖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间或签约时间上明显早于其他毕业生。

图4.2 获奖毕业生的就业时间对比

此外,在用人单位的录用因素调查中,获奖毕业生因其学业成绩的占42.6%,因获奖经历的占49.5%,其他能力或其他关系的占7.9%。而其他毕业生因学业成绩占38.8%,因其他占61.2%。调查显示,参与竞赛并获奖毕业生在就业机会上要明显高于其他毕业生。

②就业岗位

获奖毕业生就业岗位中,继续深造(保送研究生)的占23.9%,高等学校(含职业技术学院等)占23.9%,省市级重点中小学占30.4%,其他中小学占17.4%。而其他毕业生在就业岗位方面,继续深造占8.9%,高等学校占2.2%,省市级重点中小学占17.8%,其他中小学占53.3%,见图4.3所示。调查表明,参与竞赛并获奖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明显好于普通毕业生。

图4.3 毕业生就业岗位对比图

③工作能力

工作单位或深造单位的导师对毕业生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对获奖学生“非常满意”的占60.9%,“比较满意”的占32.6%,“部分满意”的占6.5%,“不满意”的占0%;而对其他毕业生“非常满意”的占28.9%,“比较满意”的占44.4%,“部分满意”的占24.4%,“不满意”的占2.2%,如图4.4所示。调查显示,参与竞赛并获奖的毕业生工作上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创新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普遍高于其他毕业生。

图4.4 用人单位满意程度对比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