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商贸类高职专业人才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商贸类高职专业人才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 以行业为依托,定向培养商贸类专业人才为适应浙江经济发展过程对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与外向型贸易人才的需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调查和企业用人单位协作的基础上,按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打破教学常规,组建各类特色教学班,定向培养商贸类专业人才,并逐步形成学院的高职教育特色。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商贸类高职专业人才_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商贸类高职专业人才

王婉芳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横向结构中与高等科学教育并行的、但性质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就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具有完整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而较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施,还没有一套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方式,尤其是经营管理类的高职教育更是如此。本文结合多年高职教学实践,就商贸类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注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细化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有赖于:一方面,认同和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决贯彻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根据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或使用内容合适的教材,采用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模式和其他多方面能力训练的科目、项目。而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建立在社会需求基础上的,为此,高职教育在设置专业、制订教学计划、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时,必须重视社会调查,对当地经济发展中商贸类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职业岗位的分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优势,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具有自有品牌(这与企业做产品的道理一样)特色的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计划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科目、项目)体系,从而形成高职教育的特色。(www.guayunfan.com)

如浙江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个体、私营企业众多的经济大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小商品生产基地,流通业发展迅速。为此需要大量的商贸类人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浙江商业学校,在商业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学院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遍布在全省流通业的相关企业中,这也是学院实施职业技术特色教育的一大资源。暑期安排一定的师资力量对民营经济发达及流通业发达的地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浙江经济发展中对商贸类人才需求的数量、职业岗位及其知识、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等,规划学院3~5年内专业的发展及商贸类人才培养的目标,以逐步形成我院在高职教育中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色。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通过社会调查,分析浙江企业对营销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后,目前该专业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企业管理、营销、服务等第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营销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备营销基础理论和营销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市场营销这一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中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壮的体魄;职业岗位定位在区域市场代表、业务经理或营销部门经理。然而,区域市场代表、业务经理、营销部门经理这些职业岗位,应具备哪些通用性技能,哪些职业性技能还不够具体和明确,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 以行业为依托,定向培养商贸类专业人才

为适应浙江经济发展过程对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与外向型贸易人才的需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调查和企业用人单位协作的基础上,按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打破教学常规,组建各类特色教学班,定向培养商贸类专业人才,并逐步形成学院的高职教育特色。

2.1 以行业为依托,强调能力的复合型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天堂硅谷”——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设备销售企业的数量剧增,规模也随之扩大,由此带动该行业营销人员需求量的增加。因此,培养既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有营销专门知识的高职人才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正确途径。商职院在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利用经贸系、信息技术系及其他相关系部的教学资源,组建跨系合作、跨学科合作的特色教学班,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对特色教学班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有关营销和计算机硬件、软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2.2 以职业岗位为依托,强化岗位职业能力

随着浙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日益扩大。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商职院经贸系从现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实用英语等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如“纺织品国际贸易班”、“服装国际贸易班”等特色教学班,一、二年级强化外语教学和训练,三年级强化产品知识和国际贸易业务技能训练,为浙江省国际贸易企业定向培养既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又熟悉专门化产品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国际贸易业务技能的优秀国际贸易业务人才。

2.3 以特定企业为依托,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学院加强与浙江省大型流通企业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选择3~5个规模较大的流通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并以此为依托为流通企业定向培养营销类专业人才,以及基层管理类专业人才。

3 把人文教育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之中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高,使得职业岗位和物质精神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加深。社会和企业单位倡导的文化观念、道德思想、法律和制度要求等内容所构成的思想和制度文化体系,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结合,形成了具体的职业要求,成为职业岗位所要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在发达国家,企业及员工的职业化意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意识,职业化已成为劳动者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基本途径。由于现在的学生基本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从市场调查和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反馈情况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普遍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专业技能,而是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此,为培养受社会、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商贸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把人文教育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之中,开设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并把职业素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必修课来实施教学、训练与考核已势在必行

教育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对于高素质劳动者来说,追求理想的职业生活状态是其自我实现的核心内容。职业生活状态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事业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个体社会生存能力的基本标志。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人们往往把职业目标的选择与社会生存状态的追求联系在一起。比如,高职生在知识型、管理型“白领”和体力型“蓝领”之间选择技术和技能型的“灰领”(有的称银领)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是高职生综合理想追求和现实可能后对生存状态的一种定位,是其职业生活所拥有的体验性、互动性情景,以及对它的理解和应用,为高职人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生动的场景,也打开了以自然渗透和情感介入等方式实现文化传承的途径。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是以适应职业生活为目标,提高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水平为目的的。职业生活蕴涵了社会经济、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价值,对这些价值的体验形成了高职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另外,学生对职业意义的理解伴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加深。实施高职人文教育要以职业意义为基础,是把职业的审美性、伦理性、艺术性和社会经济意义等情感与价值的理解和内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比如,在商贸类专业中开设“语言与交际”、“文化营销”、“生活与音乐”等选修课程,就是一种融精神文化和专业技能为一体的职业素质教育。

4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构建完善的专业技能实训体系

实训实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否则仍是高专的翻版。因此,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计划之中应对此做统筹安排,形成较完善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绝不仅仅是毕业前到企业去进行实习,也不仅仅是每年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去进行一两次活动就能够解决的,而是应当贯穿学生三年的全部学习时期。即制订有针对性的实训实习计划,组织编写切实可行、富有实效的实训实习大纲,编制“实训实习手册”,说明学生每学期的专业实习(实训)时间、内容、场地、指导教师、考核方式、考核结果,将实训实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内容。

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与累积的结果。与知识的形成一样,能力的熟练应有一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过程。从三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时间性来说,学生能力的形成可分为三个环节。

4.1 社会性能力培养环节

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一年级阶段,普遍表现出社会活动能力较差,诸如,不习惯集体生活,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习惯新的学习方法与规律,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不习惯与人打交道,自我中心的思想行为比较突出;不习惯校园的独立生活,思念父母、家乡等。在这个时期,除了引导学生上好课外,需要通过适当的学生组织(包括各种社团)的建立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尽快融入温暖的集体,锻炼与体验自己的社会认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自我调整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能力等,以及培养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爱校、爱专业的感情。

4.2 技术性能力培养环节

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了,学习状态有所好转,掌握了较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普遍具有提高学习技能的欲望。这个阶段可持续一年至一年半左右,属于专业技能和其他相关能力重点培养环节,经过教学计划内技能训练、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和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学生的专业性技能得到了较充分的训练,开始表现出专业能力,学生本身也开始感到自我的学习价值。

4.3 综合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培养环节

经过两年甚至稍长时间的社会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他们已面临就业挑战,迫切需要综合能力,为应聘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为就业的初期尽可能地缩小学校教育与实际社会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打下基础。为此,学生在毕业前的半年时间应作为实施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点培养环节。

5 以专业能力为本位,实施模块教学,形成教学特色

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教学的基本单元,由相关课程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相应的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建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职业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能力为本位,是以达到某种职业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教学单元的专业知识教学。为此,在高职教育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以往按学科、按教材体系组织教学的常规,围绕职业岗位或职业群所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合理制订课程授课计划,实施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模式是指在职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基础上,将培养的职业岗位技术能力划分为若干模块,然后按模块实施教学,分步骤实现各种岗位技术能力,不追求理论知识上的系统性、完整性,强调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模块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商品学课程、商务谈判课程、销售管理课程、营销调研和营销策划课程、商品推销课程的教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课程、单证制作等课程的教学。①教师根据“专项能力”包含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意识的要求,通常以“专项能力”为单元,编出学生应学的教材(文字的、实物的、声像的)、应进行的实习、实验指导、有关的资料和教学指导书。②打破章节限制,按课题设计授课计划,突出针对性。每一课题设置理论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从目标上保证能力培养的应有地位。③教学环节方面需要设置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团队训练、模拟或实战训练等项目和课型。④设置考核指标及方法,对每一课题的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测,并迅速反馈。⑤教学手段可设计技能训练、顶岗模拟、产教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通过上述几方面的设计,形成课题教学计划书。

专业课程中的技能知识部分,实施顶岗模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部分通过实施模块教学,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知识后,其专业课程中的职业岗位技能部分的教学活动,通过学校设置的模拟公司,实施学生顶岗训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练三者结合成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入高职教学之中,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单证制作课程的教学,其中的报关、单证制作等操作技能实施仿真模拟操作形式教学法来完成教学过程。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体现高职特色,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尤其是商贸类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强化,更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行业挂钩、校企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型商贸类高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6-01-13

[2]丁继安.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J].职业教育, 200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